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久病入络”入手,浅析治疗银屑病2则

    作者:马天明;李全;刘贵军

    络病学是研究中医络病学说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临床学科,其理论对于提高多种难治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而银屑病由于其内在的发病特点及外在的环境等因素影响,其病程较长、且不易痊愈,而且易反复发作,因此,从“久病入络”入手,把络病相关理论有机地应用于银屑病这一疑难杂症的诊疗中,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以达“事半功倍’的功效。

  • 中医络病理论与神经精神狼疮相关性的探讨与分析

    作者:沈思钰;傅晓东;张永文;董晓蕾;赵凌杰;蔡辉;王文健

    当前,神经精神损害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的致残致死因素,其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抗凝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正逐渐引起风湿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发现,本病基本病机为"久病入络",辨治特点为"以通为用",且与中医络病理论具有高度相关性.

  • 舒心贴膏对急性心肌梗死犬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丽君;崔新明;李艳茹;吕文伟

    舒心贴膏是由血竭、丹参、没药、冰片等8味名贵中药材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制而成的复方新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养血安神之功效[1].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其对冠心病、心绞痛具有良好的疗效.本实验观察了舒心贴膏对急性心肌梗死犬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酶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并与冠心膏的治疗进行对比,旨在探讨舒心贴膏对急性心肌梗死犬心肌的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叶天士络病理论研究

    作者:刘翀羽;年莉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集中体现了叶天士目的络病思想.从<临证指南医案>中可以看到,叶天士将其广泛应用于中医各种病证目的辨治过程中.<临证指南医案>中目的络病病位广,病程长短不一,病因病机多种多样,具有独到目的治疗用药特色.可见,叶天士已总结出比较完善目的络病理论.叶天士对中医学目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目的贡献.

  • "久病入络"理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孔青;高怀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属糖尿病神经病变范畴,其典型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并可伴有四肢冷凉、皮肤蚁行感,DPN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较为广泛接受的是代谢学说和血管学说.就DPN的中医辨治体系结合其现代病理生理学改变,以"久病入络"理论为主的学术观点,用活血化瘀通络为主的药物,在DPN的治疗中已得到普遍认可,为DPN的治疗找到了新径,现论述如下.

  • 络病理论在儿科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罗荣泉

    络病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其源于《内经》,发展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清朝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是其集大成者.络病理论是历代医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结晶,对中医临床影响深远.叶天士曾谓:"医不知络脉治法,所谓愈究愈穷矣."笔者在儿科临床中运用络病理论,治疗小儿顽疴痼疾,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关键词: 络病理论 儿科顽疾
  • 通络益气止痛汤治疗慢性盆腔炎102例疗效观察

    作者:王平;靳丽艳;路旸

    目的 探讨通络益气止痛汤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作用机理及临床意义.方法 1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78例),分别应用通络益气止痛汤和氧氟沙星、甲硝唑进行治疗,2组均治疗2个疗程,从积分治疗效果、症状等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1)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18%)高于对照组(7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症状体征积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络益气止痛汤具有提高免疫力、消炎止痛、活血通络、消除病灶的作用,对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

  • "久病入络"理论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

    作者:白亚玲;蔡冀民;许庆友;赵玉庸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严重并发症,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也在迅速增加.目前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时至今日尚无有效疗法,就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治体系结合其现代病理生理学改变,以"久病入络"理论为主的学术观点,用活血化瘀通络为主的药物,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已得到普遍认可,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找到了新径,现论述如下.

  • 络病学概要

    作者:吴以岭

    络病理论肇始于<内经>,临床证治奠基于<伤寒杂病论>,清代叶天士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说,才形成重要的病机理论及治疗用药,但叶氏也批评当时"医家不识络病,则愈究愈穷矣",可惜的是,叶氏批评的现象在其身后并未引起充分重视,虽屡有验案,不乏善陈,但并未形成系统完整的络病学说体系.近年来,随着应用中医络病学说治疗疑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取得的临床显著成效,特别是络病理论代表方药通心络胶囊的广泛应用,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并成为中医学术研究的热点和焦点.

  • 络病理论体系的构建

    作者:吴以岭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由于中医发展史上重经轻络现象,络病理论体系始终未能系统建立.历代不少有识之士均疾呼加强络脉及络病研究,清代医家喻嘉言说:"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络脉却未之及,亦缺典也",清代名医叶天士也说:"遍阅医药,未尝说及络病","医不知治络之法,所谓愈究愈穷矣."可惜的是叶天士所批评的现象在其身后200余年并未引起充分重视,络病理论始终未能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 血管保护-脑梗死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吴以岭

    脑梗死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溶栓和神经保护治疗是脑梗死两大干预策略.溶栓治疗因时间窗的限制、治疗率过低、出血并发症以及难以惠及多数患者等因素使之陷入了窘境.针对脑血流中断造成的能量代谢衰竭,细胞内Ca2+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自由基、炎症损害以及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级联损伤所采取的神经保护剂治疗因其作用单一,迄今没有公认的具有显著临床疗效的神经保护剂,这就迫使我们在脑梗死的治疗策略中寻找新的出路.

  • 络病理论在肿瘤靶向血管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翁超明;黄弈;王传社

    随着肿瘤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肿瘤的发现、诊断、手术根治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在处理肿瘤原发灶方面进展迅速,但是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尚无可靠的方法应用于临床.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络病理论探析

    作者:袁国强;魏聪;贾振华;吴以岭

    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中医的"中风"、"卒中"、"偏枯"、"身偏不用"、"痱风"等范畴.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唐宋以前以"外风论"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唐宋以后以"内风论"为主,突出中风是由于(内)风、火、痰、虚、气、血相互作用的结果;清末则重视瘀血的致病作用.

  • 从络病理论解读"六经辨证"本质

    作者:翁超明

    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一书,其辨证施治,法度精严,是对汉以前医学的总结,奠定了后世辨证论治的基础,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极高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 脉络学说指导防治“脉络-血管系统病”的理论探微

    作者:魏聪;常丽萍;赵珊珊

    基于“气血相关”的中医络病理论特色,“脉络学说”和“气络学说”成为中医络病学科两大分支,其中“脉络学说”作为《内经》“血脉”理论的传承和发展,已由吴以岭系统构建了脉络学说理论体系,出版了《脉络论》专著,并提出脉络学说的核心内容--营卫理论[1]。并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营气与血管内皮、卫气与血管外膜及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相关性,从内、外膜相互影响及其对动脉硬化、血管痉挛发病影响,更全面深刻地揭示了血管病变“由外到内”和“由内到外”的发病机制,同时围绕脉络末端之孙络,揭示微血管病变在脉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有效的干预策略和防治药物。本文重点对脉络学说指导下以心脑血管病、糖尿病为代表的“脉络—血管系统病”病机、治疗、方药进行理论探讨,以期对上述重大疾病临床防治提供有益指导。

  • 通络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病现状与展望

    作者:吴以岭;魏聪

    心脑血管病是目前我国居民第一位死因,发病呈现明显的持续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据2013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亿,每5个成年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2012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载,1993年心脏病慢性病患病率为13.1‰,1998年为14.2‰,2003年为14.3‰,2008年为17.6‰。根据WHO估算,我国居民每年有182万人死于脑血管病,居联合国192个成员国之首[1]。可见,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 丰富和拓展络病理论与应用

    作者:李澎涛

    络病理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络脉学说,至清代叶天士针对临床久病难治的状况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学说及相关治法,络病之病机初露端倪.但是,长久以来有关络病的认识仅停留于此,并未在临床应用和理论研究上获得深入发展.近年来,随着一些重大难治病、疑难病对临床困绕的加重,特别是一些复杂性疾病的产生,原有中、西医理论和诊疗手段难以有效解决临床问题,一些新的学说和治疗手段不断涌现.络病的临床实践、系统研究和治疗药物开发,伴随着临床的需求而发展,并日臻完善,形成了一个源于古代、而具有现代生物医学特征、并可有效解决临床困境问题的新医学理论.

    关键词: 络病理论 应用
  • 自拟通络助孕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炜;杨雁;张海霞;牛海玲;张涛;王燕云

    目的 探讨基于胞络不通新论自拟通络助孕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自拟通络助孕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输卵管西药通液术.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7.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 于胞络不通新论采用自拟通络助孕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效果较佳,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以络病理论辨证治疗血管性痴呆10例

    作者:梁斌

    血管性痴呆是常见的老年性痴呆之一,是以呆、傻、愚、笨为主的一组神志异常症候群,多在中风病变基础上发病,呈阶梯式或逐渐加重.近年来,笔者在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时,发现该药对血管性痴呆的智能障碍有改善作用,因此对10例病人在络病理论指导下进行了系统的观察,报告如下.

  • 散结通络汤治疗湿热瘀阻型结节性红斑临床观察

    作者:周晓莉;乔平平;郭洪波;郭海龙

    目的:观察散结通络汤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治疗组口服散结通络汤治疗;疗程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沉、C反应蛋白等主要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降低患者的血沉、C反应蛋白数值(P<0.01),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差异非常显著,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散结通络汤治疗结节性红斑疗效明确,在临床疗效、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口服白芍总苷胶囊治疗.

239 条记录 5/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