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医改动态

    作者:张伊人

    国务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
      国务院李克强总理11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会议确定,一是促进医养融合对接。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康复护理场所。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康复、中医医院和临终关怀机构等。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结合,为老年人家庭提供签约医疗服务。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医疗资源丰富地区将公立医院转为康复、老年护理等机构。三是强化投融资、用地等支持,扩大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创新长期护理保险等产品。会议决定,在全国每个省份至少选择一个地区开展医养结合试点示范。

  • "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格局下医养结合模式探索

    作者:万和平;王颖;方律颖;陶雷;李水静;杨颖华;杨超

    目的 了解医养结合各服务模式的受认可情况和现存主要障碍.方法 意向调查与焦点小组访谈相结合.针对上海市老年护理相关机构的关键人物(分管领导)意向调查对于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以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模式的认可程度,对理想"医养结合"模式的认可程度及所需支持条件等.针对样本养老机构的关键人物(分管领导),围绕对于内设老年护理院或医疗机构及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合作的评价及存在问题等展开访谈.结果 老年护理机构对养老机构设置老年护理院及医疗机构的认可率分别为87.60% 和96.00%,对签约合作服务模式的认可率仅60.90%,养老机构不认同完全依赖签约服务.医养结合理想模式的受认可率高达76.00%.强化服务体系中各类供方机构的服务意愿和积极性是理想模式推行的重要支持条件.结论 构建"机构-社区-居家"服务体系,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推进家庭医生与家庭病床服务,全面统筹医护人力,推进与规范医护人员多点执业.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引导服务按需利用是医养结合模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 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女性健康状况的比较

    作者:宋洁;杜静;刘金凤;崔宁;马翠翠

    目的:探讨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女性健康状况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2年7-9月,采取方便抽样法选取济南市部分城乡居家养老的170名和7所养老机构(养老院、老年公寓、敬老院)的115名老年女性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健康状况问卷、日常生活功能指数评价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IADL)、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及 APGAR家庭功能评估表(APGAR family questionair on family function)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老年女性慢性疾病患病率分别为84.5%、89.6%;机构养老的老年女性 ADL 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及家庭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高于居家老年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机构养老的老年女性ADL、认知功能、家庭功能状态互为影响因素,且年龄、ADL 是机构养老老年女性认知功能、家庭功能状态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与居家老年女性相比,机构养老老年女性的 ADL障碍、认知障碍及家庭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因此,提高机构养老老年女性的 ADL、认知功能及家庭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老年女性的健康状况.

  • 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的现状及对策

    作者:方水芹;王正平;陆新建

    人口老龄化及老龄人口健康照料问题已成为21世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民生问题,由此也向社会养老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提出了严峻挑战[1]。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高度关注这项社会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养老护理员培训认证工作[2],以满足社会的需求,适应养老事业的发展。养老护理队伍是养老服务行业中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的大群体[3]。然而,目前老年护理队伍存在培训模式单一、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差、持证率不高、流失率较高等特点。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力军,养老护理员的服务态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老人的安危和生活质量,甚至影响到居家养老模式的质量。本文就居家养老护理员培训现状及对策综述如下。

  • 老年人综合评估对居家老人健康干预效果及分析

    作者:傅琼;储苏平;莫利萍;冯桥宗

    目的 探讨老年人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geriatric assessment,CGA)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应用和意义.方法 上海新场社区65岁以上居家养老者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干预组每月至少一次上门综合干预,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生活指导.两组入选时均进行第一次CGA,4个月后再进行第二次CGA;比较两组前后两次CGA的老年综合症情况、老年综合症个数、IADL量表、MMSE量表及GDS量表的评分.结果 4个月后干预组老年综合征的睡眠障碍、慢性疼痛、便秘、尿失禁、跌倒风险、营养不良和多重用药与干预前及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老年综合征个数(3.4±2.2)、IADL评分(8.76±2.85)分、MMSE平均分值(28.56±3.02)分和GDS平均分值(8.16 ±3.47)分;对照组老年综合征个数(4.5±3.4)、IADL评分(9.87±2.45)分、MMSE平均分值(26.42 ±4.56)分和GDS平均分值(9.58±4.16)分.干预组干预后老年综合征个数、MMSE平均分值、GDS平均分值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进行CGA可以较好地指导防治老年综合症,进而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和精神状况.

  • "家庭健康教育"对居家养老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

    作者:李望;王琛;陈林波;陈晖

    目的:探讨初步实施以"家庭健康教育"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对居家养老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方法:招募宜川辖区内居家养老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42人,其中男性36人,女性106人,平均年龄(84.61±6.51)岁,开展为期6个月的家庭健康教育干预,评价干预前后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防治态度与信念、服药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水平.结果:干预后研究对象在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防治态度与信念、服药依从性有显著提高(P均<0.001),血压控制水平明显提高(P<0.001).结论:家庭健康教育干预可以提高居家养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水平、防治态度与信念、以及服药依从性,从而达到改善血压控制水平的效果.

  • 老年综合征对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作者:储苏平;傅琼;莫利萍;冯桥宗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其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和生活满意度,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新场社区≥65岁的238名老年人进行老年综合评估及生活满意度量表调查。结果:238名老年人平均年龄(73.6±8.2)岁,罹患疾病2~10种,平均罹患老年综合征数量(4.6±2.6)种,生活满意度与老年综合征密切相关。结论:老年综合征广泛存在于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中,是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首要因素。

  • 日本家庭医疗中居家护理的角色

    作者:秦阳;夏立平;陈曦

    2016年日本老龄化率已经达到27.3%,预计2025年,日本战后婴儿潮时代迈入75岁大关,将衍生出长期照顾及临终安排的问题.自1976年以来,日本人居家死亡逐渐被在医院死亡取代,经过这几年家庭医疗的发展,2016年,在家死亡的比率已升至12.7%.但是,日本将在2040年迎接人口死亡高峰,届时每年将有167万人死亡.因此,2012年日本政府强力推动"社区整体照顾系统",居家护理在家庭医疗中责任重大.2016年日本有8613家居家护理机构,护理57万在家疗养的患者.作者通过综述日本过去居家护理的发展状况,旨在为我国居家护理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 “医养融合”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市H社区为例

    作者:黄佳培;张海涛;张琰;葛建一

    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核心和基础,然而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已与现在的养老服务需求脱节,如何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探索新型医养融合居家养老模式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民生问题.本文通过对苏州市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居家老人进行实地调查,对苏州现行医养融合居家养老模式开展现状进行探讨,对其医疗和养老的结合方式、服务内容、社区医务人员工作模式以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政策建议助力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方式探讨

    作者:孙亚慧;谢兴伟

    居家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主体,医疗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政府大力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过程中,还应当积极与现行居家养老政策相结合,寻找适合居家养老模式的服务方式,发挥更多作用.作者提出了用居家养老服务券购买老年医疗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居家养老护理员岗位,根据需求不同提供分类服务;与社区平行机构加强合作开展养老服务方式等建议.

  • 积极心理治疗对养老院老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

    作者:徐华;任丽

    积极心理治疗是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理论指导,强调每个人的潜能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作用,以寓言故事作为治疗者与患者的媒介,充分发挥患者的直觉和想象,在与患者观念不发生直接冲突的情况下提出改变其观点的建议[1].积极心理治疗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治疗方法,且在诸多领域得到积极应用[2],在国内心理健康领域正得到逐步推广.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老人进入养老院托老,有研究表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居家养老的老人,生活质量、幸福感明显低于居家老人.

  • 北京市月坛地区家庭和居家养老生活质量对比分析

    作者:董建琴;杨源;杜雪平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养老已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1]。目前国内老年人养老模式可归结为三种,即家庭养老、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家庭养老是指主要由家庭成员为老人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一种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但养老服务却是由社会及医疗机构联合提供的一种养老形式,即社会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2]。机构养老主要指在福利院、敬老院、老年公寓、护理院等养老机构里养老。本资料主要是针对北京市月坛地区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分析,为在社区进一步推行医养结合提供科学依据。

  • 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素梅;吴萍;曹海涛

    目的:调查分析某社区老年人对居家养老需求的情况,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措施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条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使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静安区北站街道社区的189名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老年人中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率高的项目是"老年人服务热线"105人(55.6%),需求少的项目是"托老所"7人(3.7%).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对服务项目需求率不同的项目有10项;对康复治疗、上门护理、陪同看病、上门看病、日托站、托老所和法律援助7个项目的需求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P<0.05~P<0.01);对服务热线需求率,60~70岁组老年人高(P<0.01),其次为>80岁组(P<0.01),70~80岁组低(P<0.01);对帮助日常购物需求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P<0.05);对上门做家务需求率,70~80岁组高于其他2组(P<0.05).不同职业性质老年人对服务项目需求率不同的有7项;对康复治疗、上门护理、上门看病、老年人服务热线和法律援助5个项目的需求率,脑力劳动组高于体力劳动组(P<0.05~P<0.01);对聊天解闷和帮助日常购物需求率,脑力劳动组低于体力劳动组(P<0.05和P<0.01).与子女居住情况不同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有影响的为5项;对康复治疗、上门护理、陪同看病、上门看病和服务热线5个项目的需求率,同村/社区和同城组老年人的需求率高于其他地区组(P<0.05~P<0.01).结论:不同人口社会学资料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有不同的需求,政府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需求情况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

  • 不同养老方式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比较分析

    作者:林诗竹;林祺;陈昭媛;张信皇;危文章;肖慧欣

    目的 了解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情况.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福建省抽取749例年龄≥60岁的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长谷川简易智能测量表(HDS)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两种不同养老形式的老年人的HDS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机构养老者的记忆功能、常识、计算、物体铭记命名回忆方面的HDS水平均低于居家养老者(P<0.01);两种养老形式下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婚姻状况的老年人HDS障碍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机构养老的老年人HDS得分较居家养老者更低,应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

  • 充分发挥基层医疗组织优势推进医养结合体制发展

    作者:别致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人口老龄化而来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民生问题.充分发挥基层医疗组织的优势,实现两业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满足基本的生存养老,同时还可以逐渐发展成为以健康养老、舒适养老、幸福养老为目标的新型养老.本文立足于我国居民养老的现状,结合基层医疗组织优势,从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加强养老机构人员护理知识培训、提供居家基础健康服务、政府扶持引导等方面提出构建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的建议.

  • 志愿服务模式下的综合心理干预在居家养老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谷霖;刘织荷;邓小燕

    目的 探讨居家养老脑卒中患者情绪状态及在志愿服务模式下综合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60例康复出院的居家养老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居家照看模式;观察组在常规居家照看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综合心理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的情绪状态和焦虑度.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情绪状态得分、焦虑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结论 实施志愿服务模式下的综合心理干预可缓解居家养老脑卒中患者对疾病所造成的心理应激,降低患者焦虑度,从而消除负性心理状态.

  • 居家养老志愿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作者:刘小敏;童慧珍;李霞

    目的 探讨志愿护理对居家养老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曾在医院接受神经内科治疗康复出院的脑卒中患者50例,按出院时间的先后次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家庭照顾护理,观察组除给予家庭照顾护理外,实行居家养老志愿护理干预,即成立志愿护理服务团,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实行一对一追踪入户护理服务,并采用Barther指数评分及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对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患者Barther指数评分及Fug1-Meyer运动功能积分优于对照组,患者自觉遵医行为增强,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明显提高.结论 居家养老志愿护理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 居家养老在社区独居老人保健服务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金锋;周丽文;萧树银;李秋萍

    观察居家养老对社区老年保健体系的具体作用。从社区抽取160名独居老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命质量量表及专业调查问卷分析居家养老后社区老年在生活质量水平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变化,评估居家养老个性服务的应用效果。社区老年的生活质量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与之前相比明显提升。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可以显著提高社区保健服务工作的质量水平,提高社区中老年人的健康意识,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因而具有显著的应用意义。

  • 居家及福利院老人养老意愿调查比较

    作者:万建强;肖莉芬

    目的 探讨老年社会养老问题各种方式,以满足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向福利院和其邻居万福园社区的60例老人发放,有的自己填写,有的由调查人员问答后代写.结果 85%的老人愿意居家养老;88.3%的老人需要专业护理员帮助:96.7%的老人认为建老年护理院会加重政府的负担.结论 居家养老比老年护理院更适应老年人居住.

  • 社区卫生服务参与居家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作者:王岚;李婧;佟艳辉

    为深入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者(社区管理者)和卫生服务中心护士(社区护士)对参与居家养老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共选取22名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者和社区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提炼出社区护士不能或不愿意承担居家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的主题为“缺少人员编制”“缺少相关政策支持”“缺乏社会认可”.因此,建议国家加大投入,在社区卫生服务或居委会内成立独立科室或专门人员,配备足够医护人员或护理员专门从事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明确岗位职责,健全评估和管理机制,逐渐获得居家老年人的信任,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的逐步开展奠定基础.

262 条记录 9/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