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拟腰痛方治疗慢性下腰痛ModicⅠ型50例

    作者:孔鹏;徐展望

    慢性下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是骨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疼痛明显且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笔者采用自拟腰痛方治疗慢性下腰痛(ModicⅠ型)患者50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和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纳入标准 (1)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下腰痛患者,符合《实用骨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2];(2)核磁共振检查确定属于ModicⅠ型[3],在T1W1上终板和临近骨呈低信号;在T2W1上相对正常终板呈高信号;(3)配合治疗观察者;(4)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参加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 分组护理在治疗慢性下腰痛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颜娟;易海连

    目的 观察分组护理与集体护理在治疗慢性下腰痛中的作用并进行相互比较.方法 将96例慢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进行双肾俞、大肠俞艾条灸并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组(48例)施以分组护理的方法;对照组(48例)采用集体护理的方法,分别观察护理干预前、干预3月后临床疗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Oswestry慢性腰痛计分,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腰痛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知识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分组护理在治疗慢性下腰痛中的作用优于集体护理的方法,值得推广.

  • 慢性下腰痛与骶骨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华贵;常炳营;孙西虎;李宗一;李晖;张继富

    目的 探讨骶骨倾斜角和腰椎前凸角与慢性下腰痛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1997~2005年以反复腰痛为主诉的门诊患者539例,对照组476例.对每一个研究对象分别采用Ferguson法和Cobb法测量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并调查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后对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慢性下腰痛组ODI较高,骶骨倾斜角、腰椎前凸角较大,(P<0.01).对照组中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存在着相关性.结论 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与较高的慢性下腰痛的发生率有关.正常人群中合适的腰椎前凸角与骶骨倾斜角的比值是0.7~0.9.

  • 腰椎小关节退变分级与慢性下腰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勇;戴闽;张斌;刘远;周鑫

    目的 观察腰椎小关节退变分级与慢性下腰痛之间的相关性,确认腰椎小关节weishaup影像学分级在下腰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并为下腰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4年8月在该院骨科门诊行腰椎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腰痛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确诊为慢性腰痛,就其腰椎小关节影像学Weishaup分级与腰痛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评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 150例下腰痛患者中,63例患有不同等级腰椎小关节退变,其中,3级16例,2级24例,1级23例;腰痛患者疼痛评分结果显示:23例1级患者中,19例分值<3分,4例在4~6分;24例2级患者中,20例分值在4~6分,4例<3分;16例3级患者中,13例分值在7~10分,3例在4~6分;功能性障碍调查显示:23例1级中,20例分值在6~10分,3例10 ~15分;24例2级患者中,19例分值在10~15分,5例6~10分;16例3级患者中,13例分值在15 ~ 24分,3例12 ~15分.结论 腰椎小关节影像学Weishaup分级与腰痛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评估之间均存在相关性,不同程度的腰椎小关节退变在腰痛患者中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腰背痛、下肢痛及功能障碍,对于临床诊断与治疗慢性下腰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

  • 悬吊训练对慢性下腰痛的治疗研究

    作者:黄凯荣;戴清松

    悬吊训练(SET)是一种通过提供不稳定平面进行锻炼的方法,包含诊断技术及治疗技术.SET已被应用于慢性下腰痛的康复治疗,在提高核心肌肉力量、减轻疼痛和功能障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疗效.本综述主要分析SET在慢性下腰痛中的治疗原理及临床应用,提出SET在康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针刺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下腰痛疗效观察

    作者:黄靖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微波照射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1)。结论:针刺联合微波照射治疗慢性下腰痛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 悬吊训练在康复领域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王楚珊;万玲芳

    悬吊训练作为一种新的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和康复领域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内对于悬吊训练的运用和研究也逐渐增加.本文将以文献研究对悬吊训练在康复领域中的运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康复研究人员有所裨益.

  • 核心力量训练对慢性下腰痛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跃华

    目的:对慢性下腰痛患者采用核心力量训练的措施,并探讨其康复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4月至2015年8月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医务所门诊接诊的100例慢性下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接受针灸、推拿等基础治疗,其中50例患者采用常规体操锻炼,设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予以核心力量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对其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腰痛失能评分(ODI)以及核心力量测试.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得分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核心力量测试的6个指标上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下腰痛患者采取核心力量训练措施可有效缓解病痛,改善生活功能.

  • 慢性下腰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疾病知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香;张美芬;张利峰

    目的:了解慢性下腰痛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疾病知识水平,分析自我管理行为与其疾病知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修订汉化的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下腰痛知识问卷对113例慢性下腰痛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慢性下腰痛患者总的运动锻炼时间为(168.72±148.97)min/周,其中体能锻炼时间和耐力锻炼时间分别为(24.56±48.48)min/周和(144.16±132.12)min/周;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得分为(1.70±0.74)分;与医生的沟通得分为(2.10±1.05)分。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疾病知识总分为(14.82±4.59)分,其中疾病共性知识、疾病概念知识和疾病治疗知识得分分别为(5.73±1.84)分、(2.18±1.23)分和(6.92±2.28)分。慢性下腰痛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其疾病知识呈正相关(r=0.333,P<0.01)。结论慢性下腰痛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运动锻炼时间较少,运动锻炼形式较为单一,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运用较少,与医生的沟通不理想。自我管理行为与疾病知识密切相关,可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改善其自我管理行为。

  • 腰椎前部结构MR退变征象与慢性下腰痛的关系

    作者:张堃;朱璐;袁慧书

    目的:探讨腰椎前部结构MR退变征象与慢性下腰痛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1日~2012年1月15日于我院就诊、并行腰椎MRI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终回收有效问卷386份,于其中选取慢性下腰痛者139例,其中68例为有神经根压迫组A,71例为无神经根压迫组B。选取本院无下腰痛且无神经根压迫的62名职工作为正常对照组C。观察下列MRI征象:平均间盘退变分级(ADD)、间盘后方高信号区(HIZ)、许莫氏结节、Modic I型改变。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MRI征象在不同组的分布特征。结果慢性下腰痛有神经根压迫组A、慢性下腰痛无神经根压迫组B、对照组C的MRI征象分布分别为:ADD(P50,2.20/P50,2.00/P50,1.40)、HIZ发生率(52.9%,39.4%,25.8%)、Modic I型改变发生率(22.1%,22.5%,4.8%)、许莫结节发生率(17.6%,18.3%,14.5%)。其中,ADD、Modic I型改变发生率在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许莫结节发生率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HIZ发生率在A、B组间及B、C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在A、C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ADD、Modic I型改变可能与慢性下腰痛有关。

  • 慢性下腰痛病变的主要相关CT影像分析

    作者:邹琴;王心田;白铁阳;姜波;王晶;王秀艳;林成礼

    目的探讨慢性下腰痛病变的主要相关CT影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4例慢性下腰痛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24例中椎间盘突出82例,占66.13%;椎间盘退变致椎间盘膨出49例,占39.52%;后纵韧带骨化21例,占16.94%;骨性椎管狭窄14例,占18.29%.其中肌源性慢性下腰痛8例经临床检查及治疗确定.结论椎间盘病变是引起慢性下腰痛的主要原因,具有典型的CT影像改变,后纵韧带骨化及椎管狭窄亦可引起慢性下腰痛,正确分析其CT影像特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前疗效期望对实际疗效的影响

    作者:胡旭民;蔡兆鹏;郑桂琼;沈慧勇

    目的 研究腰椎融合术患者术前症状、对手术疗效的希望及手术疗效间的关系.方法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接受腰椎融合术的202例退变性疾病患者,记录术前症状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术后下腰部疼痛程度并量化患者对疗效的希望,采用多重线性相关、Pearson相关和卡方检验法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术前疼痛程度和疼痛持续时间与疗效希望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0(P=0.04)与-0.36(P< 0.001).患者对疗效的希望与术后1年的症状缓解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P=0.04).症状缓解较差的患者服用药物较多消炎止痛药(P=0.009).结论 长期剧烈的腰痛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疗效的希望,较低希望值进而削弱手术疗效,因此术前对下腰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很有必要.

  • 肩袖疾病的病因、病理及研究现状

    作者:朱庆生

    慢性肩关节疼痛已成为继慢性头痛、慢性下腰痛之后的第三大疼痛.引起肩关节疼痛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与肩袖疾病有关.

  •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慧博;鲁凯伍

    慢性下腰痛[1](chronic low back pain)是影响人类生存质量和劳动能力的常见的原因之一.既往认为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但实际上只有不到15%的患者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而导致的下腰痛[2],绝大多数的患者(85%)是非神经源性疼痛的下腰痛,还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被怀疑为肌肉韧带损伤或退变性疾病导致的下腰痛.

  • 113例慢性下腰痛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马香;张美芬;张利峰

    目的:调查慢性下腰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慢性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113例慢性下腰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用 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慢性下腰痛患者总的运动锻炼时间为(168.72±148.97)分/周,其中体能锻炼时间和耐力锻炼时间分别为(24.56±48.48)分/周和(144.16±132.12)分/周,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得分为(1.70±0.74),与医生的沟通得分为(2.10±1.05)。治疗方式、骨折/外伤史影响慢性下腰痛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P<0.05)。结论慢性下腰痛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存在问题,体现在运动锻炼时间较少,运动锻炼方式较单一,认知性症状管理实践运用较少,与医生的沟通不理想。

  • 慢性下腰痛疗效评价方法的应用现状

    作者:程继伟;王洪伟;郑文杰;李长青;周跃

    目的 对慢性下腰痛疗效评价方法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方法 查阅关于慢性下腰痛疗效评价方法的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用于慢性下腰痛的评价方法较多,主要从功能及疼痛两方面评定.功能评价方法分为一般评价与特定评价,目前使用为广泛的是SF-36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DQ)、日本骨科协会(JOA)下腰痛评分系统、魁北克腰痛障碍评分量表(QBPDS)、Macnab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疼痛程度评价方法中常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数字疼痛评分法(NRS). 结论 虽然慢性下腰痛疗效评价方法较多,但仍缺乏一种比较全面、简洁实用的评价方法,需要更深入研究.

  • 内热针治疗对慢性下腰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孙美玲;高谦;王刚;田羽玲;张琳;杜彦涛

    目的 通过VAS及SF-36生存质量评价量表,观察内热针治疗对慢性下腰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45例临床诊断为慢性下腰痛的患者为治疗组,采取内热针治疗,选择25例正常无腰痛症状的志愿者为对照组.对治疗组内热针治疗前,治疗后l周、1个月、3个月与对照组进行VAS及SF-36评价.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生存质量低于对照组,各维度的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生存质量各维度均值逐渐提高,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除社会功能外均接近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VAS评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的评分(P<0.05).结论 内热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慢性下腰痛患者的生存质量,且远期疗效稳定.

  • 下腰痛康复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1)

    作者:王俊华;王刚

    下腰痛(low back pain,LBP)又称下腰综合征,是以下腰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可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分为急性下腰痛(ALBP)和慢性下腰痛(CLBP).

  • 针刀松解夹脊穴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慢性下腰痛16例

    作者:原瑶;刘方铭

    腰椎内固定术是针对因腰椎退变导致脊椎生理管腔狭窄和腰椎生物力学改变而引起的一系列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卡压综合症采取的开放性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认可与应用,然而术后产生的并发症亦不容忽视,慢性下腰痛为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慢性下腰痛是一组以下背、腰骶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综合症[1]。笔者采用针刀松解夹脊穴治疗腰椎内固定术后慢性下腰痛16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 敷药灸疗法治疗慢性下腰痛临床观察

    作者:何刚;彭清华;林涌泉;安永泉;陈楠;肖敏;徐莱;张蕊新

    目的:观察敷药灸疗法治疗慢性下腰痛的效果.方法: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用敷药灸疗法,对照组用常规针刺.结果:两组症状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症状评分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愈显率治疗组70.17%、对照组5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敷药灸疗法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

86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