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2q11微缺失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凤羽;马林先;李聪敏;常明秀;丰慧根;张金枝;孟丽;王玉伟;刘治佑

    目的:探讨多重链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MLPA)用于诊断先天性心脏病(CHD) 22q11微缺失的可行性.方法:运用MLPA对120例CHD患儿进行22q11微缺失检测.结果:120例患儿中有10例检测出22q11微缺失,占8.33%,其中室间隔缺损3例,法洛四联症5例,肺动脉狭窄1例,右室双出口1例.此外,还检测出1例22q11重复,占0.83%,其表型为肺动脉狭窄.结论:CHD中存在一定比率的22q11微缺失,MLPA是一种快速、方便、有效检测22q11微缺失的方法.

  •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在肿瘤相关基因缺失/重复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孙平风;傅芬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应用于检测肿瘤相关基因大片段缺失/重复,不仅有助于了解潜在的肿瘤发展分子机制,而且为肿瘤的诊断和预后提供重要信息,成为肿瘤学研究的主要方向.

  •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检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22q11微缺失

    作者:陈瑛;阚惠娟;毛君;丁洁;孟庆霞;李海波;程洪波;刘敏娟;孙颖;严文华;李红

    目的 检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22q11微缺失情况.方法 采用商品化的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P250试剂盒,检测100例散发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样本,其中40例产前超声诊断为心脏畸形的胎儿,60例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结果 心脏畸形的胎儿有2例为22q11微缺失,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有1例22q11微缺失;3例检测出22q11微缺失的患儿,2例为3M典型缺失,1例为非典型缺失.结论 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存在22q11微缺失.

  •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技术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作者:魏惠平;伍治平;谢建生;王熙才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在基因检测和基因诊断等方面有较高的灵敏度.本文着重介绍MLPA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多种领域的研究和基因诊断上的应用.

  • 1例男性性逆转综合征的遗传学研究

    作者:孔舒;孙筱放;李少英;黎青

    目的 对一例男性性逆转综合征的研究.方法 外周血染色体检查以及MLPA方法的Y位点基因检测,确诊此病例为男性性逆转综合症.结果 46,XX男性多因婚后不育就诊,需尽早做出正确诊断,可利用产前诊断技术避免此类患儿的出生.

    关键词: 性逆转 染色体 MLPA
  • Prader-Willi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诊断与机制研究

    作者:朱丽娜;何玺玉;王春枝;杨晓;刘欣;王蔚;马宁;刘海洪;王艳;封志纯

    目的 探讨Prader-Willi综合征(PWS)高效、特异的检测方法 ,分析其遗传学发生机制. 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CR)及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技术对疑似20例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的DNA样本进行基因分析. 结果 MSPCR结果 提示2例阳性患儿均存在父源15q11-13区域的缺失,母源15q11-13区域存在.MLPA结果 提示病例1的发病原因为父源15q11-13区域的缺失,病例2为母源同源二倍体. 结论 Prader-Willi综合征与父源15q11-13印迹基因功能异常相关,MSPCR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特异的方法 检测PWS患儿,应用MLPA技术可以判别阳性病例是由于基因缺陷或单亲二体所致,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 MLPA技术应用于SMA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于海洋

    目的 分析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技术应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SMA)产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3个家系(11例)展开研究,采集家系中父母与患儿外周血与孕妇妊娠16~24周羊水标本,以MLAP技术检测SMA致病基因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MLAP检测诊断显示,家系Ⅰ先证者为SMN1基因外显子7、8纯合缺失,SMN2基因外显子7、8杂合重复;家系Ⅲ先证者为SMN1基因外显子7、8纯合缺失,SMN2基因外显子7、8杂合缺失;家系Ⅰ母亲与家系Ⅲ父亲均为SMN1基因外显子7、8杂合缺失,SMN2基因外显子7、8杂合重复;家系Ⅰ父亲与家系Ⅱ、Ⅲ母亲均为SMN1基因外显子7、8杂合缺失,SMN2基因外显子7、8正常;家系Ⅱ父亲为SMN1基因外显子7、8合并SMN2基因外显子7、8杂合缺失;3例胎儿均为SMN1基因外显子7、8纯合缺失合并SMN2基因外显子7、8正常,经遗传学咨询后,家系Ⅰ、Ⅱ、Ⅲ父母终均决定继续妊娠.结论 MLAP技术能够快捷有效地进行SMA基因拷贝数定量分析,明确SMA致病基因的表达情况,SMA家系产前诊断确诊率高.

  • 应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分析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的研究

    作者:张华坤;朱文杰;李娟;罗福薇;刘庆芝;谢建生

    目的 探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 dependent probe amptification,MLPA)技术在孕早期自然流产绒毛组织染色体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195例自然流产患者留取绒毛组织,包括12例已污染标本,其余183例标本进行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G显带核型分析,同时应用P036和P070试剂盒对195例标本作MLPA分析.结果 183例标本成功培养177例,其中160例(90.4%)采用MLPA技术进行染色体分析的非整倍体结果与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的结果一致,包括正常核型65例、所有染色体三体78例、所有染色体单体14例(除1例嵌合体)和不平衡易位3例;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异常的15例标本中包括10例多倍体及2例平衡易位,2例9号倒位及1例嵌合体异常MLPA结果显示正常;此外MLPA检测出1例Dup6p;dup6q和1例Dup8p;del 11q,G显带分析结果显示为46,xx和46,xy.结论 MLPA技术对非整倍体异常的检出与经典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致的,同时它能快速的检测出染色体非平衡结构异常以及经典染色体核型分析不能检测的微缺失和微重复,是一种简单、快速且有效的方法,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作者:胡晓;李汶;卢光琇

    多重连接依赖性探针扩增(MLPA)是一种高通量、针对待测核酸中靶序列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分析的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操作简便、设备要求低等诸多优势而广泛用于检测人类基因组内拷贝数变异(CNV).近年来,MLPA在技术与应用上又有许多新的发展,如运用化学合成法制备3'、5'探针,MLPA在基因甲基化检测、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基因部分片段重复区域拷贝数分析及转基因基因分型中的应用,并且MLPA与基因芯片微阵列技术的结合,使得多重连接探针扩增真正具备了高通量检测能力.本文就MLPA技术及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应用MLPA技术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高风险胎儿的产前诊断

    作者:张菁菁;罗春玉;刘安;周静;李璃;马定远;许争峰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脊肌萎缩症(SMA)家系的产前诊断方法.方法:2个曾生育过SMA患儿(患儿已死亡)的家系,母方再次妊娠.采用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MLPA)技术检测父母双方的生存运动神经元基因(SMN)以及邻近基因拷贝数,明确是否为SMA携带者.经羊膜腔穿刺术抽取胎儿羊水,应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检测并分析父母及胎儿的遗传关系,排除羊水细胞DNA中孕母DNA的污染,再采用MLPA技术进行胎儿产前诊断.结果:MLPA分析结果显示,2个家系的父母双方SMN1基因7、8外显子均为杂合性缺失,为SMA携带者.STR位点检测分析结果显示,2个家系中的孕母羊水细胞DNA均未受到孕母DNA的污染.家系l的胎儿SMN1基因7、8外显子拷贝数与父母相同,为SMA携带者;家系2的胎儿SMN1基因7、8外显子拷贝数为0,为SMA患者.结论:先证者遗传病因不明确时,可采用MLPA技术对SMA家系进行产前诊断,预防SMA患儿出生.

  • MLPA技术在22q11.2微缺失综合征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王莉娜;周世媛;张华;王凤羽;谢建生;杨博;周继苹

    目的: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MLPA)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对22q11.2微缺失综合征(22q11.2DS)胎儿进行检测。方法:采集22q11.2DS胎儿羊水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DNA后采用MLPA进行检测;同时取胎儿羊水、父母外周血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使用FISH探针( TUPLE1/ARSA)对羊水细胞进行杂交检测。结果:MLPA检测结果显示22q11.2DS胎儿22q11.21区域196、208、371信号均降低,胎儿父母检测均为正常;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均未见异常;应用FISH 技术可检测到胎儿TUPLE1基因缺失。结论:MLPA 技术在诊断22q11.2DS中较FISH技术可提供更多的信息。

  • 联合应用MLPA及连锁分析对广西地区Duchenne型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产前诊断分析

    作者:杜娟;许涓涓;韦波;付华钰;蒙达华;陈科;左文朴

    目的 建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家系的产前诊断方法并在广西推广应用.方法 采用MLPA技术及连锁分析技术对广西地区8个DMD家系进行了DMD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结果 6例先证者检测出DMD基因缺失,产前诊断胎儿均未检测出DMD基因缺失.余下2个家系的先证者基因检测均未检出基因缺失/重复,通过联合应用MLPA和单体型连锁分析,结果产前诊断1例男性胎儿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另1例女胎未检出DMD基因缺失/重复.遗传咨询后,孕男胎夫妇决定终止妊娠,孕女胎夫妇决定继续妊娠.结论 MLPA能有效检出DMD基因的缺失/重复,联合应用MLPA技术及连锁分析技术进行DMD家系产前基因诊断有更高的准确性.

  •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29例临床和基因分析

    作者:王燕娟;胡文广;刘平;邓佳;赵力立

    目的:分析29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分型,为早期诊断提供可靠方法.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基因明确诊断DMD的患儿共2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包括肌力、运动功能、肌酸激酶和心电图、肌电图、心功能,同时通过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和第二代基因测序技术的方法进行基因分析.结果:DMD以男性发病为主,多隐匿起病,进行性肌无力,近端重于远端,伴腓肠肌肥大,10~12岁左右失去运动能力,并逐渐出现心肺功能下降.29例患儿肌酸激酶均明显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29例患儿均进行MLPA及二代测序检测,其中19例为外显子缺失(65.52%),5例为外显子重复(17.24%),5例为点突变(17.24%),新发突变占37.93%.结论:认识DMD的临床特点,及时进行基因检查,有助于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水平,早期合理治疗,可避免误诊误治,并有利于遗传咨询.

  • 广州地区人群中RHD*960A突变型等位基因的鉴定及血型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

    作者:王贞;温机智;张润青;罗广平;魏玲;骆宏;姬艳丽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人群中RHD* 960A突变型等位基因个体的血型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特征.方法 收集RhD变异型标本,采用2种不同的单克隆抗-D试剂鉴定RhD血型,抗球蛋白凝胶卡法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并用RhD抗原表位检测试剂盒(D-Screen)检测RhD抗原表位;此外,采用Rh血型分型卡检测RhCE抗原;采用多重连接酶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方法检测RHD及RHCE基因型;对MLPA方法无法给出检测结论的标本,进行RHD基因全部10个外显子的PCR扩增及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发现3例RhD变异型标本,直抗阴性,初步血清学结果显示RhD抗原弱阳性表达,RhD抗原表位检测结果显示其红细胞与RhD抗原epD6.6、epD8.2和epD9.1表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无凝集反应,与其余表位抗体呈弱阳性凝集反应;RHCE抗原分型1例为CCee,其余2例为Ccee;RHD基因的MLPA基因分型显示其基因型为正常的RHD/d(即未鉴定出其携带的突变型RHD等位基因),后续RHD基因外显子直接测序发现其第7外显子携带c.960G>A(p.Leu302Leu)同义突变,RHCE基因MLPA基因分型结果与血清学表型一致.结论 首次在广州地区人群中发现了RHD* 960A突变型等位基因个体,并进行血清学抗原表位和基因型检测,其血清学表现为部分D.

  • 中国西南地区汉族脊肌萎缩症患者SMA相关基因分子特征

    作者:王旻晋;王军;白梦鸽;周汶静;巫丽娟;唐思诗;陆小军;应斌武

    目的 以中国西南地区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构建脊肌萎缩症(SMA)相关基因拷贝数变化频率,为SMA的临床诊断和分型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62例临床诊断为SMA的无亲缘关系患者,以及5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多重连接酶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分析运动神经元基因(SMN)和神经原凋亡抑制蛋白基因(NAIP)的拷贝数.结果 62例患者中,SMA Ⅰ~Ⅳ型分别占30.65%(19/62)、41.94%(26/62)、16.13%(10/62)、11.29%(7/62).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占98.38%(61/62),SMN1基因外显子8纯合缺失占82.26%(51/62).SMA Ⅰ型患者中NA IP基因外显子5有68.42%(13/19)纯合缺失,26.32%(5/19)杂合缺失;SMAⅡ~Ⅳ型患者中NA IP基因外显子5有13.95%(6/43)纯合缺失,62.79%(27/43)杂合缺失.SMA Ⅰ型患者中68.42%(13/19)有1~2拷贝的SMN2基因,SMAⅡ型中84.62%(22/26)有2拷贝以上的SMN2基因,90.00%(9/10)SMAⅢ型和85.71%(6/7)SMAⅣ型患者有2拷贝以上的SMN2基因,且发现有5拷贝和6拷贝SMN2基因.结论 SMN1基因缺失是SMA的主要致病原因,SMN2和NAIP基因拷贝数变化可以影响SMA病情严重程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