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两种送管法的比较

    作者:赵建红;曾宪英

    目的 让单手送针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增加穿刺成功率,以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儿二科6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00例用双手送管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观察组300例用单手送管法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结果 单手送管组穿刺成功率98%,双手送管组穿刺成功率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单手送针法在儿科静脉留置针应用可减少患儿及家属痛苦,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 静脉 留置针 针穿 送管
  • 浅谈手术室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送管方法

    作者:王玉云;扬美真

    目前留置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1998年以来对手术患者一直采用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经过多年的应用、摸索,现对留置针的穿刺和送管方法略有一些经验和体会,简要的介绍如下:1材料江苏B-D公司生产的直型静脉留置针.

  • 左手食指送管方法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的临床研究

    作者:肖冬梅;张小群;陈四萍;刘思

    目的 探讨采用左手食指送管方法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内科病房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患者19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对照组98例.研究组穿刺时采用左手食指送管,左手拇指始终绷住皮肤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送管方法,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结果 研究组置管成功率99.0%,对照组置管成功率89.8%,研究组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左手食指送管方法明显提高静脉留置针置管成功率,提高抢救时建立静脉通路的效率和质量.

  • 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固定两种不同方法的效果探讨

    作者:方玉琦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穿刺及固定方法在新生儿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60例就诊于儿科的新生儿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送管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穿刺见回血后将套管和针芯同时送入血管再退针芯的进针方法,固定采用3M无菌透明敷贴覆盖针眼及部分针梗处,再用胶布交叉固定外露针梗"Y"型尾端;实验组采用改良穿刺送管方法,在见回血后将针芯退出4mm,再将套管完全送入,然后将针芯全部退出的改良方法,固定时将敷贴全部覆盖住进针处针眼及全部针梗,将余下留置针软管部分用2条胶布横行固定与敷贴上方.比较两组患儿的固定效果和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成功情况、发生松脱情况和进针处发生感染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3.8%和75.0%,发生松脱率分别为3.8%和18.8%,感染率为1.3%和13.3%,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方法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的穿刺及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PICC置管两种送管方法对导管异位和患者舒适度的影响

    作者:陈丽光;陈姬雅;吕秀燕

    目的 比较PICC置管中两种不同送管方法对导管异位及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2月行PICC置管的10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3月行PICC置管的101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常规采用偏头法送管,观察组采用举臂靠头法送管,比较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及穿刺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结果 导管异位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对照组为9.7%、观察组为1.0%;置管过程患者舒适度测评对照组为29.1%、观察组为55.4%,x2CMH=21.908,P<0.01.结论 PICC置管采用举臂靠头法送管优于偏头法送管.

  • 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2种送管方法的比较

    作者:简会琴;沈国娣;薄利妹

    提高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高效率的头皮静脉穿刺置管既减轻患儿反复穿刺的痛苦,有助于保护患儿血管,提高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又减轻了护理人员工作负担,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用于病房巡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1].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采用常规方法送管,临床发现一次成功率不甚理想.本院儿科对常规送管方法进行改良,并在80例婴幼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时实施,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 老年病人静脉留置针送管技巧的探讨

    作者:黄娟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留置针送管方法,提高置管成功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改进方法进行静脉置管操作。结果:观察组一次送管成功率达88%,对照组一次送管成功率仅为70%。结论:改进后的送管方法优于常规方法。

  • 早产儿P ICC穿刺成功后送管困难的原因分析与预防处理

    作者:欧阳海英;黄芳;谭若锟;周丽芳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穿刺成功后送管困难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总结分析22例早产儿置入PICC穿刺成功后送管困难与患儿血管充盈度CRT>3秒、穿刺肢体肤温、患儿肌张力高送管时手臂未与身体垂直、穿刺血管近心端是否曾经穿刺过、导管误入其它静脉及选择头静脉穿刺的关系。结果送管困难与送管时患儿血管充盈度CRT>3秒,穿刺肢体肤温低于36.2℃,患儿肌张力高送管时手臂未与身体垂直,选择近心端穿刺过的血管穿刺,导管误入胸壁静脉、颈静脉,选择头静脉穿刺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产儿穿刺成功后送管时应患儿血管充盈CRT<3秒、穿刺肢体肤温>36.2℃、患儿肌张力正常送管时手臂与身体垂直、选择近心端未穿刺过的血管穿刺、导管终端未误入其它血管、避免选择头静脉穿刺。

  • 部分导丝外撤联合按压颈内静脉减少PICC导管异位的效果观察

    作者:王碧芸;赵锐祎

    目的:探讨导丝外撤5 cm联合按压颈内静脉在PICC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置入PICC患者25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组,2013年9-12月置入PICC患者126例为对照组,2014年1-4月置入PICC患者126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操作送管法,观察组采用导管送入20 cm时,导丝外撤5 cm联合按压颈内静脉再送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导管异位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20例、腋静脉2例,观察组导管异位于颈内静脉2例、腋静脉1例、左侧上腔静脉1例,观察组导管异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895,P=0.001)。结论对置入PICC患者当送入导管20 cm时,将导丝外撤5 cm联合按压颈内静脉后送管,能有效降低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其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值得借鉴。

  • 癌症患者PICC改良送管方式的效果观察

    作者:侯庆梅;李静;杨丽华

    目的:探讨置入PICC癌症患者采取改良送管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置入PICC癌症患者120例,按置入PICC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Ⅰ组、观察Ⅱ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送管方式:送管速度为1 cm/s,送至肩部约10~15 cm时采取头偏向置管侧,至送管完毕;观察Ⅰ组:送管速度同对照组,送至肩部约10~15 cm时,患者无需头偏向置管侧。观察Ⅱ组:送管速度为1 cm/s,暂停2 s后再以1 cm/s速度送管,如此反复至送管完毕,送管过程中患者体位同观察Ⅰ组。结果3组癌症患者PICC导管异位及送管困难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癌症患者置管后24 h内出血程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血程度由轻到重依次是观察II组、观察I组、对照组;3组癌症患者置管舒适度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适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观察II组、观察I组、对照组。结论采取PICC改良送管方式,可降低置管后24 h内出血程度,增加患者置管舒适度,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关键词: PICC 送管 出血 舒适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