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对损伤控制骨科治疗38例严重多发伤的研究

    作者:张阿鸣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7月我院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患者中,7例病死,占18.42%,死亡原因为3例失血性休克,2例因胸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2例术后合并器官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结论 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具有安全、疗效明显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损伤控制骨科在临床骨科损伤患者72例中的应用

    作者:王守明;喻畅

    目的 对骨科损伤患者行损伤控制顾客治疗方案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0月期间在院治疗的140例骨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68例)与治疗组(72例),对参照组患者行传统的常规骨折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对治疗组患者则行损伤控制骨科方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相应方案治疗后,在住院天数、患者死亡率、伤口愈合时长以及ISS评分方面,治疗组患者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损伤患者治疗方案中,损伤控制骨科治疗方案能够实现快速诊断,并实施一体化治疗,使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有效缩短,患者死亡率也得以降低,且具有良好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针对严重多发伤临床治疗的研究

    作者:王勃

    目的:探析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10年9月诊治的4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试验组,予以损伤控制骨科治疗,另择取42例一般多发伤患者为对照组,将诊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4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6例死亡(14.2%),死亡原因为多器官障碍综合征3例,失血性休克2例及脑疝1例,其余患者皆于各项生命指标稳定后,顺利进行手术.术前试验组凝血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期试验组体温、pH、凝血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具有显著疗效,当予以推广.

  • 严重多发伤时损伤控制骨科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作者:解挺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CO)方法用于严重多发伤情况下的临康疗效.方法:选择19例严重多发伤的病人接受损伤控制骨科(DCO)的治疗,同时结合临床记录进行回顾性望探讨.结果:经过治疗,19例严重多发伤病人有3例死亡,死亡率为:15.5%,死亡原因是外伤导致休克以及合并伤.4例合并并发症者经积极治疗后治愈.结论:损伤控制骨科方法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确保患者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在骨科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 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智强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19例.方法:首先对患者进行评价,根据病情对症处理,待患者生理状态稳定后,对骨折行确定性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死亡 1 例(5.26%),其他患者均痊愈出院.经过3~20个月随访,均无严重远期并发症出现.结论:完善救治体系,合理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治疗严重多发伤,可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

  • 应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救治重度骨盆骨折患者的护理

    作者:高美丽;金淑霞;刘美霞

    目的 总结18例重度骨盆骨折患者采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技术进行分步救治的护理.方法 DCO救治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配合医生抢救生命,控制致命性大出血,快速、合理补液输血,同时做好全面伤情评估及内脏器官损伤的检查和确定性治疗.第二阶段复苏护理,纠正低温、凝血障碍、代谢性酸中毒,注意内脏器官损伤的隐匿变化.第三阶段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后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无一例死亡.截肢2例,急诊行床旁胸腔闭式引流术8例,后期胸腔闭式引流术3例,耻骨上膀胱造瘘5例,尿道修补吻合术及尿道会师术8例;术后感染1例,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 按DCO三阶段方法治疗和护理严重骨盆骨折患者,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救治及时,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护理难度.

  • 损伤控制骨科在矿山事故致骨盆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朱伟;王明晓;张传军;赵文国;冯永强;高景利;高清元;马林;王强

    目的 探讨应用损伤控制骨科(DCO)在矿山事故所致骨盆骨折急救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6个矿务局总医院2010—2013年收治56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治疗组),均为男性患者,平均年龄29.8岁.ISS评分平均31.1分.应用DCO技术救治.第一阶段,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尽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进行简单而有效的清创;对不稳定骨折进行早期临时固定.第二阶段,将患者送至重症监护室,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低体温及凝血功能障碍,纠正酸中毒并使各项生理指标恢复到较好状态.第三阶段,病情稳定后,对骨折进行确定性治疗.2008~2011年间43例平均年龄28.3岁ISS评分平均29.8分的男性患者,未应用DCO治疗的为对照组.对照组43例,均为男性患者,Ⅰ期行确定性手术.结果 治疗组51例患者生存,5例死亡,1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6例患者获得随访,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价优良率为89%,Majeed功能评分(85.1±7.2)分.对照组32例患者生存,11例死亡,13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7例患者获得随访,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价优良率为86%,Majeed功能评分为(78.O±8.1)分.结论 矿山事故中致伤的患者多由高能量创伤引起,所致的骨盆骨折通常不稳定的且合并多发伤.应用DCO理论指导矿山事故导致的骨盆骨折的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 损伤控制骨科的理念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进展

    作者:王爱国;金鸿宾;王志彬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及机动车辆的普及,超高层建筑的增多,使得交通意外、企业安全性事故及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发生有增无减,并且致伤因子的高能量,使得多发伤多发严重骨折的比例显著增加.

  • 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72例急诊救治研究

    作者:程应全

    目的 对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临床急诊救治方法进行研究探讨.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2年10月患有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患者,分别进行传统常规骨折救活与损伤控制策略下的急诊救治,对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病死率、ARDS、MODS、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ISS评分等进行了比对,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DCO原则治疗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更加科学,合理,使多发伤合并骨折患者的生存率及预后结果有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损伤控制骨科"在严重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实施和护理

    作者:马开兰

    探讨了"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在严重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实施和护理.DCO初期简化手术,控制致命性大出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补液输血,配合医生抢救患者生命.第二阶段复苏治疗;针对致死三联征采取给氧、输鲜血、输液时升温等综合治疗护理措施,纠正创伤后生理紊乱.第三阶段完成确定性修复和重建;加强基础护理,指导功能锻炼.本组31例,2例因失血性休克分别死于术前和术中,1例死于术后消耗性凝血病.3例转泌尿外科治疗.无压疮、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除1例截瘫、1例髋关节离断,其余均治愈出院.

  • 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姚晓聪

    目的 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将27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骨盆骨折组)和1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纳入本研究.采用双抗体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对照组和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在入院当时、伤后第3天、第5天和第7天4个时间点的外周血CD4+亚群、CD8+亚群的百分率及两者比值CD4+/CD8+. 结果 本组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是CD4+亚群和CD4+/CD8+比值.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外周血CD4+亚群和CD4+/CD8+比值在伤后第3天和第5天均处于低值,而至伤后第7天,上述指标虽然未完全恢复正常,但已经明显有所改善.结论 对于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在伤后第7天才开始恢复,因而对于这一类患者,至少在创伤后病情稳定一周以上方能考虑进行内固定手术,这样可能有助于减少患者的免疫损害.

  • 损伤控制策略指导骨折为主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应用观察

    作者:陈焕庆;温喜乐;陈岩;季林美;叶克勇

    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DC)策略是近些年来在创伤外科领域确立具有极强实用价值的理念之一,即早期采用简便、易行、有效、损伤小的应急措施优先处理致命性创伤,着重强调复苏患者的感知和生理功能,待患者病情平稳后再进行确定性手术[1-2].损伤控制策略被引入骨科领域,逐渐发展形成了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理念及治疗原则[3].浙江省平阳县人民医院骨科在2006年系统地学习损伤控制骨科理念,并将之作为基本原则指导骨折为主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过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救治严重骨折伴多发伤中的应用

    作者:赵资坚;邹育才;刘梦璋;蔡史建;江标;杜建业

    目的 探讨严重骨折伴多发伤的防治对策以及损伤控制骨科(DCO)理论在救治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价值、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2002年1月~2011年10月应用DCO理论指导救治的87例严重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创伤早期骨折行简单清创外固定,待ICU复苏治疗后,再择期行确定性骨科内固定手术.本组死亡率6.9%(6/87),死亡病例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平均值41分,主要死于休克和合并伤.52例获随访6~20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肢体功能恢复理想.结论 完善救治体系,合理采用DCO模式治疗严重骨折伴多发伤,能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救治成功率.

  • 损伤控制骨科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胜利;谢玲霞

    目的 观察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的疗效.方法 笔者自2015-01-2015-12诊治54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实施损伤控制骨科治疗,采用一期确定性手术对对照组实施治疗,评价2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的骨折复位优良率分别为7.4%、85.2%,对照组分别为25.9%、74.1%,观察组Majeed评分(85.0±2.1)分,对照组Majeed评分(76.9±2.5)分,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骨折复位优良率、Majee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应用损伤控制骨科,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减少术后风险问题的发生.

  • 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作者:赵资坚;蔡史健;张荣臻;刘梦璋;林昌盛;李继锋;邹育才

    目的 探讨在损伤控制骨科(DCO)理论基础上建立一套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并总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自2008-03-2013-10诊治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37例,采用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进行处理.院前急救:现场应用骨盆带12例、床单捆扎18例、抗休克裤7例.院内急救:第一阶段对重要器官进行功能评估、复苏、有针对性地快速诊断,适当处理,控制创伤进一步发展;第二阶段进行ICU重症监护,积极维护呼吸循环功能,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控制全身炎症反应;第三阶段二期骨折终行内固定手术.结果 本组死亡4例,2例因骨盆骨折合并大出血休克死亡,1例脑疝死亡,1例因腹腔严重感染败血症死亡,死亡率10.8%.发生严重并发症8例,其中ARDS2例,MODS 2例,DIC 1例,严重感染2例,败血症1例,并发症发生率21.6%.26例在病情稳定后二期行骨盆内固定手术,7例仍以原外固定架固定.结论 严重骨盆骨折伴多发伤患者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救治困难,以DCO为理论指导,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规范急救流程,多科协作,按院前院内一体化损伤控制救治模式开展救治,能切实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 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在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

    作者:陈华龙;贺友生;李思云;黄晓鹏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 damage control orthopaedics ,DCO)技术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骨盆骨折救治中的应用。方法:24例骨盆骨折,及时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后,积极处理合并伤的同时,早期行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内固定手术。结果:18例存活,3例死于胸腔出血、3例死于失血性休克。术后随访3个月~18个月,17例恢复独立行走,2例患者在拐棍的辅助下恢复行走能力。结论: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的骨盆骨折合理应用 DCO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骨盆前环外固定支架固定技术简单,有效,急诊骨盆前环外固定可增加骨盆环的稳定性,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对大部分病人,可以作为终的治疗手段,起到很好的疗效。

  • 损伤控制骨科在骨盆骨折并血管损伤者中的护理分析

    作者:廖春妍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骨科在骨盆骨折并血管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提高骨盆骨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方法:运用骨科损伤控制系统对我院收治的59例骨盆骨折合并血管损伤的患者实施规范化治疗和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期间,结合治疗方案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统计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与未施用损伤控制骨科之前病人的情况做出对比。结果:除1例病人因为本身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在受伤当时死于急诊室外,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歇,死亡率占8.5%。1例合并切口晚期感染,1例合并肠粘连,其余均无严重后遗症,与未施用损伤控制骨科之前病人相比,死亡率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达到满意治疗效果。结论:在损伤控制骨科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患者救治步骤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患者实施必要的对症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生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损伤控制骨科理论在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中的应用

    作者:李侠;潘玉涛;陈涤;刘养洲;陆晴友;韩宁;刘立峰;韩庆辉;李增春

    背景:严重肢体骨折常合并有腹部创伤,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保障。损伤控制骨科理论(DCO)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正确地应用DCO理论是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目的:探讨DCO理论在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38例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骨折情况:单纯四肢骨折20例,骨盆骨折6例,骨盆合并四肢骨折4例,脊柱骨折4例,脊柱合并四肢骨折4例;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17例。腹部损伤情况:脾破裂20例,肝破裂8例,肝脾破裂5例,肠破裂3例,肝破裂+肠破裂1例,肝破裂+肾破裂1例。损伤严重度(ISS)评分平均39.3分。
      结果:本组38例患者经DCO理论救治后死亡2例,36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行骨折确定性手术,实施确定性手术的时间为6~62 d,平均12.5 d。其中12例发生各种并发症。除2例死亡、4例失随访外,其余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25个月,平均15.4个月。其中28例骨折正常愈合,愈合时间为12~25周,平均21.2周;3例骨折出现延迟愈合,经石膏外固定后愈合,总愈合时间为10~12个月;1例骨折术后10个月发现骨不连,经二期手术并植骨后愈合。所有随访者均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工作生活。
      结论:DCO理论符合严重肢体骨折合并腹部创伤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尽早进行针对性的损伤控制手术和ICU复苏是实施DCO的关键,可提高严重此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 创伤骨科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作者:唐佩福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道路交通伤、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高暴力损伤日益增多,严重威胁各行业工作者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截至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龄人口达1.94亿),以高龄、多病、全身耐受差为特点的低暴力骨折亦逐年增多。由工业化和老龄化带来的创伤疾病谱改变,不仅冲击了医疗卫生资源原有的配置和服务方向,也给我国的创伤骨科医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严峻挑战。而近30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整体的进步,现代创伤骨科学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1]。特别是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 DCO)、微创骨科、计算机辅助骨科、加速康复外科等新理念的提出与引入,使得创伤骨科学发生了巨大的革新和进展。本文就国际创伤骨科领域临床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作归总分析,旨在跟踪学科前沿,不断汲取国际先进的创伤骨科治疗理念和先进技术,以期提升我国创伤骨科的救治水平。

  • 作者:

    关键词:
8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