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鼻内镜下经蝶窦入路垂体肿瘤切除术的麻醉选择

    作者:张勤修;邹剑;刘世喜;安会明;梁传余

    目的:探讨在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垂体肿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在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56例,其中8例在全身麻醉下完成,48例局部麻醉加基础麻醉下完成.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56例均无手术并发症,其中在局部麻醉加基础麻醉下完成的48例,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生命体征平稳,无呻吟挣扎,手术顺利.结论:局部麻醉加基础麻醉下行鼻内镜下经鼻腔蝶窦垂体肿瘤切除术简单、安全,且效果好.

  • 复合控制性降压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吴韬;杨军;罗凯;王英伟;尤新民

    目的:评价不同降压药物复合控制性降压用于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硝普钠降压;B组为硝普钠加地尔硫;C组为硝普钠加拉贝洛尔.在全身麻醉下FESS开始前控制性降压.持续监测并记录降压期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和左室射血分数(LEF).采集动静脉血测定血糖和乳酸.计算出收缩压心率乘积(RPP)、动-静脉血糖差[D(v~a)BG]、葡萄糖摄取率(BGER)和动-静脉乳酸差[L(v~a)]、乳酸生成率(LPR).结果:B、C组病例控制性降压期间硝普钠用量明显减少(P<0.05),心血管功能稳定,对机体代谢影响小,麻醉效果完善,且药物不良反应少,患者术后恢复满意.结论:硝普钠联合应用地尔硫或拉贝洛尔是较为理想的控制性降压麻醉方法,可产生满意的协同效应.

  • 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并置双管引流治疗慢性额窦炎

    作者:李智深;石国华;张世红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额窦开放并置管引流术疗效,以期找到一种提高慢性额窦炎治愈率的有效方法.方法:68例(130侧)慢性额窦炎行功能性鼻内镜额窦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并置双管引流术;B组: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并置管引流、倍氯米松滴注;C组:鼻内镜下单纯额窦开放术.结果:3组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鼻内镜下评价3组患者治愈率,A组为93%,B组为93%,C组为71%.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未见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慢性额窦炎手术成功与否与术后额窦开口是否再次狭窄或者闭锁密切相关,鼻内镜下额窦开放术后持续6个月以上置双管引流可降低额窦口再次狭窄或者闭锁概率,而且置管保留6~12个月比较合适.我们建议这种方法应用于病情复杂的成人患者或者任何儿童患者.

  • 鼻内镜下慢性蝶窦炎手术

    作者:李军;张霞;唐海芳;白育青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蝶窦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50例84侧慢性蝶窦炎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经6~12个月随访复查,根据内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治愈61侧,占72.62%;好转13侧,占15.48%;无效10侧,占11.90%;有效率为88.10%.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蝶窦炎具有视野清楚,手术进路安全,创伤小,患者痛苦小,疗效好等优点.

  • 鼻内镜下治疗经蝶脑膜脑膨出致脑脊液鼻漏3例

    作者:吕海丽;张秋航;严波;倪志立;刘海生

    目的:探讨经蝶脑膜脑膨出致脑脊液鼻漏的诊断及经鼻内镜下修补的可行性,总结修补的成功经验.方法:鼻内镜下切除经蝶脑膜脑膨出3例,并以肌肉、筋膜、人工硬膜等填塞致脑脊液鼻漏的颅底缺损部位.结果:3例患者均一次手术治愈,其中1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脑膜炎),余均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3年,仅1例因医源性原因于术后半年复发,二次修补成功,余无复发.结论: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经蝶脑膜脑膨出所致脑脊液鼻漏是可行的,并且是微创的、安全的.

  • 鼻内镜下经鼻前颅底手术的探讨

    作者:曹荣萍;吴皓;黄琦;李幼瑾;汪照炎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行前颅底手术的可行性及适应证范围.方法:收集并分析我科近年来在鼻内镜下治疗的前颅底疾病6例,包括脑膜脑膨出3例,脑脊液鼻漏2例,左球后肿瘤1例.6例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结果:6例手术均一次性成功, 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在鼻内镜下行部分鼻前颅底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手术适应证应该严格掌握,术者必须具备熟练的解剖学知识、手术技巧和经验,必须配备先进的手术设备.

  • 瑞芬太尼对小儿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影响

    作者:李松梅;徐海霞;郭素莲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麻醉对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法(ASA)Ⅰ~Ⅱ级,拟在鼻内镜下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和对照组(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各15例.术中连续监测ECG、HR、BP、SaO2;分别于手术前1 d(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后10 min(T3),气管拔管后5 min(T4)自静脉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检测血浆AngⅡ水平,记录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2组T2、T3时HR、SBP、DBP均较T1时降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2、T3时,实验组HR、SBP、DBP略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ngⅡ水平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说明镇痛作用实验组强于对照组;实验组麻醉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瑞芬太尼比芬太尼镇痛作用强,能更有效抑制小儿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术后苏醒快,拔管时间短.

  • 鼻内镜手术对鼻音及鼻腔通气程度的影响

    作者:乐建新;孔维佳;檀慧芳;熊新高;张小萌;王彦君;张松

    目的:通过对内镜鼻窦手术(ESS)前后鼻音及鼻腔阻力的客观检测,探讨ESS后鼻腔鼻窦共鸣特性的改变及鼻腔阻力的变化特点.方法:对资料记录完整的68例成人鼻息肉鼻窦炎患者,ESS前后使用鼻声图仪和鼻压计分别对鼻音和鼻阻力进行检测. 结果:Ⅲ型和Ⅱ型2期、3期患者术后1个月鼻音均明显改善(均P<0.05),但仍低于正常值;术后3个月,Ⅱ型2期、3期鼻音达正常值下限,Ⅲ型仍未恢复正常;而总鼻阻力在术后1个月明显下降(P<0.01),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Ⅱ型1期患者术后1个月鼻音和总鼻阻力即恢复正常,其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严重的鼻窦或(和)鼻腔病变的患者ESS术后1个月总鼻阻力明显改善,接近正常范围,而鼻音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仍表现异常.提示ESS术后不能立即改善鼻音状况,相反过多破坏鼻腔、鼻窦正常结构,使鼻腔、鼻窦的共鸣特性发生改变,这对从事语音工作(如播音员、外语及语言老师等)的人可能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 内镜术 鼻音 鼻阻力
  •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常规腺样体刮除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冯云海;殷善开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与常规腺样体刮除术两种术式的疗效.方法:将资料完整的34例腺样体肥大患者分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18例(切除术组),常规腺样体刮除术16例(刮除术组);采用声反射鼻测量等参数观察手术疗效,随访6~12个月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切除术组平均手术时间5.25(1.25~15.75)min,刮除术组8.5(1.5~35.0)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切除术组平均出血量50(10~125)ml,刮除术组平均出血量75(5~175)ml,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除术组术后出血1例,刮除术组术后脱水1例.声反射鼻测量计检查鼻咽部小横截面积,切除术组术前(0.75±0.58)cm2,术后3个月为(1.94±0.63)cm2,术后12个月为(1.99±0.44)cm2;刮除术组术前(0.80±0.51)cm2,术后3个月为(1.83±0.81)cm2,术后12个月(1.89±0.37)cm2.两组手术前后小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前后两组间小横截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具有切除快、出血少等优点.声反射鼻测量计是评估腺样体切除术疗效的客观指标.

  • 经鼻内镜鼻中隔蝶窦径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作者:马俭;乔明哲;李立新;胡卫星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中隔-蝶窦径路行垂体腺瘤切除术的方法.方法:对23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中隔-蝶窦径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结果:23例垂体腺瘤均完全切除,手术时间短,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0 ml,术后平均住院日6 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与经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和鼻内镜下经蝶垂体腺瘤手术相比,经鼻内镜中隔-蝶窦径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实现了经蝶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和鼻内镜下经蝶垂体腺瘤手术的优势互补,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切除彻底.具有良好的鼻内镜操作和显微手术技能,选择适当的适应证,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 视神经管局部解剖与鼻内镜下解剖的结合研究

    作者:张勤修;邹剑;王光辉;覃刚;刘世喜

    目的:为鼻内镜下视神经管减压术的临床运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具(20侧)成人湿性尸头,从正中矢状位锯开,以直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测量视神经管与前鼻棘间的距离和角度;5具(10侧)(含儿童尸头2具)湿性尸头经鼻腔行鼻内镜下视神经管眶口至颅口段解剖,观察视神经管及其相关解剖标志.结果:大体标本观察,均可见到视神经管与颈内动脉呈"八"字形关系,测得视神经管内侧壁长度平均(9.12±1.89)mm,视神经管眶口直径平均(4.12 ±0.53)mm,前鼻棘到视神经管眶口内壁中点距离平均(61.22±6.23)mm,前鼻棘到视神经管眶口内壁中点的角度平均(45.3±4.5)°.鼻内镜下观察,沿视神经管眶口向后,可见到不同程度的一条反光带,即视神经管,7侧(70%)可见到明显的隆起,3侧(30%)无明显隆起,无法按照隆起形状判断视神经管.结论:结合大体解剖观察与鼻内镜下解剖观察,有助于准确识别鼻内镜下的视神经管,从而提高鼻内镜下视神经管手术的准确性.

  • 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同期处理中下鼻甲及鼻中隔术后疗效分析

    作者:梅燕;杨成章;张小萌;李伟;廖贵华

    目的:分析影响内镜手术疗效的原因.方法:对128例(180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腔结构变异或病理生理改变的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其中64例(100侧)单纯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对照组),另64例(80侧)行鼻内镜手术的同时对其中变异的中、下鼻甲及鼻中隔偏曲进行处理(处理组).术后对这2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3年,处理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同时处理鼻腔相关疾病,对于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减少粘连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内镜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 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的方式和方法分析

    作者:乔晓明;安惠民;刘亚峰;刘世喜;唐玥玓;梁传余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的佳治疗方法.方法:45例经鼻内镜行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患者, 42例经鼻进路,3例经鼻及鼻外双进路.采用患者自体游离阔筋膜、捣碎的肌肉,剥去骨质带骨膜的中鼻甲或下鼻甲作为修补移植物,修补采用内贴修补法、 堵塞修补法、外贴修补法和充填修补法.结果:1次性手术修补成功44例(97.8%).术后并发脑膜炎3例,额窦区感染皮瓣下积液1例.45例住院治疗7~30 d,平均11 d.随访5个月~7年,无复发.结论:对于前颅底小瘘口和鞍底、斜坡处瘘口的脑脊液鼻漏,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具有明显优势.修补方式、方法和修补材料的正确选择是修补成功的关键.

  • 经鼻内镜修补复发性脑脊液鼻漏及颅底缺损

    作者:刘丕楠;李永华;倪富强

    目的:探讨脑脊液鼻漏修补失败的原因及鼻内镜手术修补的方法.方法:经鼻内镜修补18例脑脊液鼻漏手术修补后复发患者.结果:经鼻内镜1次修补成功13例,2次修补成功3例,2例患者2次手术失败后失访.结论:鼻内镜修补复发性脑脊液鼻漏有效.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有:漏口位置、修补材料及放置技术、颅骨缺损的面积及漏口定位是否准确等.

  • 鼻内镜手术对窦口鼻道复合体微生态的影响

    作者:钟诚;张学渊

    目的:分析成人窦口鼻道复合体微生态系的构成及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对其影响.方法:选择慢性鼻窦炎患者200例(鼻窦炎组)及轻度鼻中隔偏曲,无慢性鼻窦炎症状、体征的患者20例(对照组);鼻窦炎组再按Ⅰ型与Ⅱ型分术前组、术后组;选择窦口鼻道复合体3个部位采集标本,同时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及真菌培养,采用多个指标,综合分析其微生态状况及变化.结果:需氧菌共13属30种,厌氧菌共3种,主要真菌3种,多为致病力弱的菌种.Ⅰ型与Ⅱ型的微生态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需氧菌方面,鼻窦炎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组阳性率基本呈一致下降,与术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势菌有差异;反映窦口鼻道复合体微生态一体化的3个部位需氧菌培养结果相同率:术前组与对照组、术后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方面,上述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厌氧菌均极少.结论:正常窦口鼻道复合体为相对较洁净的一体化微生态系;病变时则呈相互隔裂的多微生物存在状态;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对该微生态系的影响主要在于扭转被破坏的一体化微生态环境,从而促使其向正常状态转归.

  • 鼻内镜下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19例

    作者:沈志森;姜智南;赵侃;王波定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采用唇龈沟切口鼻内镜下经鼻中隔-蝶窦径路显微切除垂体腺瘤19例,肿瘤施行囊内切除并用无水乙醇烧灼,用唇筋膜和鼻中隔骨片重建鞍底,其中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2例.结果:7例术前视力损害者中6例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所有病例症状改善,术后除1例视力一过性减退和2例嗅觉一过性减退外,其余病例均无脑脊液鼻漏和脑膜脑膨出等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3年,17例全切除者肿瘤无复发,2例次全切除者肿瘤生长缓慢.结论:采用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显微切除术,术中囊内烧灼可有效地防止或减缓术后肿瘤复发,术后唇筋膜和鼻中隔骨片重建鞍底可防止相应并发症.

  • 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底含牙囊肿(附2例报告)

    作者:甄宏韬;高起学;崔永华;孔维佳;黄芳

    目的:报道2例少见病--鼻腔底含牙囊肿,探讨其发病机制、诊断和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底含牙囊肿的方法.方法:复习文献并结合病例对该病的病理,诊断、手术径路进行讨论.结果:1例起源于左鼻腔底额外牙的含牙囊肿,另1例起源于左鼻腔底倒生侧切牙的含牙囊肿,均有同侧上唇、鼻旁的反复肿胀史.CT或x线摄片为囊性透光区,囊底部有高密度影.2例均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含牙囊肿.结论:鼻腔底含牙囊肿可起源于未萌出的恒牙或额外牙,据临床表现、X线摄片或CT片诊断,鼻内镜下切除鼻腔底含牙囊肿是一可选择的、合适的手术方法.

  • 改良Wigand术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余洪猛;张重华

    目的:探讨改良Wigand修正性鼻内镜术在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Ⅲ型中的疗效.方法:对113例复发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Ⅲ型患者行"由前→后→前"的改良Wigand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将后鼻孔,上颌窦口,中鼻甲残端和蝶窦的顶、侧壁作为4大固定的解剖标志,所有患者双侧同时行全筛窦切除.结果:治愈76例(67.3%),好转31例(27.4%),无效6例(5.3%),总有效率为94.7%.术中平均出血165 ml,平均手术时间小于1 h,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Wigand术是一种"由前→后→前"的安全、快速、有效的修正性鼻内镜手术方法.4个固定解剖标志的运用对彻底切除筛窦,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 鼻内镜下造口术治疗侵入眼眶的鼻窦黏液囊肿

    作者:甄宏韬;高起学;崔永华;孔维佳;陶雁玲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造口术治疗侵入眼眶的鼻窦黏液囊肿和术后处理方法及长期疗效.方法:对24例侵入眼眶的鼻窦黏液囊肿患者,均采用鼻内镜下造口术;术后按内镜鼻窦手术后的常规处理,重点是防止中鼻道粘连及窦口再狭窄和促进窦口上皮化.结果:随访1~5年.24例患者术后均无囊肿复发,无眶内并发症,眼球复位.结论:鼻内镜下造口术治疗侵入眼眶的鼻窦黏液囊肿,无复发和并发症,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术后处理的重点是防止中鼻道粘连及窦口再狭窄和促进窦口上皮化;长期复查是必要的.

  • 蝶窦后鼻孔息肉的诊断和治疗(附3例报告)

    作者:陈福权;邱建华;乔莉;黄华;刘永收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蝶窦后鼻孔息肉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3例蝶窦后鼻孔息肉患者均在鼻内镜下切除息肉.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3例患者头痛及鼻塞症状均消失,息肉未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是诊断蝶窦后鼻孔息肉的重要辅助方法;经鼻内镜手术是蝶窦后鼻孔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

551 条记录 11/28 页 « 12...891011121314...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