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及应对

    作者:吴晓楠

    ICU患者常因诊断和治疗的需要进行医院内转运,对于需要高级生命支持的ICU患者来说如何做到院内安全转运是关系到患者安危的大事.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前应与接收部门联系,并做好人员、器材、药品的充分准备,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生命支持,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以确保ICU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

    关键词: ICU 患者 院内 安全转运
  • 腹膜透析患者院内腹腔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作者:陈萍丽;彭红霞

    本文通过探讨腹膜透析患者院内腹腔感染的环节、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得出结论:提高腹膜透析患者自身免疫力、加强患者培训、缩短住院日、增强医护人员感控知识等措施在防控腹膜透析患者院内发生腹腔感染有重要作用。

  • 重组链激酶院前、院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素坤;白毅;朱起东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前溶栓及ccu静脉溶栓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中心应用国产重组链激酶(rsk)150万u静脉溶栓治疗100例AMI病人.院前溶栓13例为治疗组,院内(120-ccu)溶栓87例,每隔2例抽取1例共30例做为对照组,进行两组对比.结果院前组较院内组的发病至溶栓时间提前2小时:明显高于院内组(P<0.05):死亡率院前组低于院内组.结论 AMI早期溶栓可提高再通率,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 综合医院皮肤科院内会诊疾病谱分析

    作者:朱铁山;闫言;赵娜;乔菊;张涛;李峰;王涛;曾跃平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皮肤科会诊疾病的疾病谱。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1138例皮肤科会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在皮肤科会诊疾病中,过敏性皮肤病38.05%(433/1138)、感染性皮肤病19.68%(224/1138)和自身免疫性皮肤病9.58%(109/1138)分别占前3位。在过敏性皮肤病中,药疹病例多于荨麻疹。在感染性皮肤病中,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占的比例大,为50.45%(113/224)。结论皮肤科会诊是皮肤科工作的重要部分,皮肤科会诊疾病谱具有区别于皮肤科门诊的独特的规律,主要体现在药疹数量多于荨麻疹;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占疾病谱的比例高。

  •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要点

    作者:陈晓梅;马德元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4月经“120”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1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全部110例患者中,2例患者因为中毒时间较长,救护人员到达现场是患者已停止心跳和呼吸;108例患者住院给予综合治疗,住院时间为10~24 d,平均住院时间为(13.3±1.5)d;108例患者中,2例患者死亡,20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病,其他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临床中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加强院前与院内的急救级护理,能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有效缓解,对多脏器损害进行有效控制,让患者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有效降低,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 浅谈精神病院院内交叉感染的防治与管理

    作者:吕元喜;李秀芬

    本文作者就精神病院住院患者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的原因、防治交叉感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论述了精神病院院内交叉感染的防治与护理管理的重要性。

  • 天然气爆炸伤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体会

    作者:赵亚清;刘丽香;周亚兰

    本组研究收集一起天然气管道漏气引发的楼道爆炸而致17例患者不同程度伤亡的救治资料,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对4.5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作者:林瑛;曾晴;谢琰

    目的: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对4.5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4.5 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设为研究组,另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4.5 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设为对照组.研究组按照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溶栓等待和住院时间、存活率、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溶栓等待和住院时间、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6,P=0.033).结论:将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4.5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溶栓等待和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存活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院内康复治疗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邱大宏

    目的 探讨院内康复治疗对恢复期精神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恢复期精神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普通病区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转入康复病区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而普通病区直接出院的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入组时及入组8w后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SAPS、SAN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对比评定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8w院内康复干预后SAPS、SANS、IPROS、NOSIE评分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康复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 院内及院外临床研究协调员的工作特点分析及管理对策

    作者:王欣;汪芳;周钱;于冬妮;谭晓明;赵海娟;刘伟;杨杰孚

    目的 探讨院内及院外临床研究协调员(CRC)的工作特点及管理对策.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医院新开及已结题的项目配备的CRC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实地研究法进行数据采集.调查问卷包括问卷1:CRC工作内容调查问卷;问卷2:CRC工作效果调查问卷.问卷1由CRC填写,问卷2由次要研究者填写.结果 共32项药物试验配备了CRC,其中包含配备院内CRC项目12项,配备院外CRC项目20项,全部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1调查结果表明,CRC在大部分临床试验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度>50%),仅在"出席启动会议,参与方案的评价"(9.4%)、"与其他科室进行试验前协调"(46.9%)、"知情同意书的制作"(0.0%)、"协助研究者判断不良事件的程度、因果关系"(37.5%)4项参与度较低(<50%).院内CRC在协助获取受试者知情同意、疾病教育和辅导、提供受试者相关费用报销咨询、实施某些物理查体(体温、血压等)、协助研究者对药物不良事件或药物严重不良事件判断、处理、试验药品的保管、分发方面参与度高于院外CRC[91.7% (11/12)比45.0% (9/20)、91.7% (11/12)比35.0% (7/20)、100.0%(12/12)比50.0%(10/20)、91.7% (11/12)比30.0%(6/20)、66.7% (8/12)比20.0% (4/20)、91.7% (11/12)比45.0%(9/20)、100.0% (12/12)比50.0%(10/20)、100.0% (12/12)比55.0% (11/20)],在递交伦理审查资料、领取伦理审查意见/批件、病例报告表的填写(临床无关)或录入、锁库前的试验数据溯源方面参与度低于院外CRC[41.7% (5/12)比85.0% (17/20)、41.7% (5/12)比85.0% (17/20)、58.3% (7/12)比95.0% (19/20)、33.3% (4/12)比75.0% (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2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工作方面得到研究者帮助大(>50%)评价,仅在"知情同意书制作过程中"(37.9%)、"协助获取受试者知情同意的过程"(46.9%)评价较低.院内和院外CRC在协助研究者获得知情同意书、受试者入组过程、受试者实验室检查采集方面评价帮助大比例比较[75.0%(9/12)比30.0%(6/20)、91.7%(11/12)比30.0% (6/20)、100.0% (12/12)比60.0% (1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外CRC负责的项目试验脱落/中止率明显低于院内CRC负责的项目[(16±10)%比(1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议采取院内CRC专职化、院外CRC"院内化"等措施,发挥优势、控制风险,促进其规范化管理.

  • 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

    作者:赵欣

    目的:探讨急诊科危重患者在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3例急诊危重患者在院内转运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环节:(1)转运前病情的评估及转运前患者、药品及物品的准备(2)转运中病情观察及突发情况下应急处理(3)到达检查科室或病房,与其科室人员的交接结果420例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到检查科室及病房,1例心跳呼吸骤停复苏成功,1例手背部皮肤擦伤,1例输液管脱落。结论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转运前的正确评估及充分的准备,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

  • 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机械通气时机的选择 及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锋;张小冬

    目的:探讨在心肺复苏(CPR)过程中进行机械通气(MV)的时机与院内心搏骤停(IHCA)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4月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治疗的IHCA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CPR后自主循环恢复(ROSC)且年龄>18岁的MV患者。根据患者开始CPR至进行MV的时间分为MV早期组(≤10min)和MV晚期组(>10min)。观察两组患者CPR开始后24h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疼痛躲避反应和运动反应,以及CPR成功率及出院时神经功能等指标。结果终纳入210例患者,男性130例,女性80例;平均年龄(60.24±13.17)岁。MV早期组124例,MV晚期组8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律类型及心搏骤停(CA)原因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MV早期组24h有角膜反射、瞳孔反射、疼痛躲避反应、运动反应的患者比例及CPR成功率均明显高于MV晚期组(59.68%比31.40%,59.68%比31.40%,54.84%比24.42%,54.84%比24.42%,70.16%比51.16%,均P<0.01);MV早期组CPR后血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MV晚期组(μg/L:478.39±57.21比510.05±62.83,P<0.01),而血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4±0.72比7.13±0.67,P>0.05);MV早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MV晚期组(d:24.15±3.04比30.28±4.17,P<0.01),而存活出院率则明显高于MV晚期组(41.94%比26.74%,P<0.05);MV早期组出院时神经功能1~2级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MV晚期组(44.35%比15.12%,P<0.01)。结论在IHCA患者CPR早期(≤10min)建立MV有利于改善机体缺氧状况和神经功能预后,提高CPR成功率。

  • 早产儿院内和出院后营养管理分析

    作者:余慕雪;庄思齐;郭楚怡;谢巧庆;司徒妙琼;陈静蓉;何美群

    目的:探讨早产儿的院内和出院后营养管理。方法对1例胎龄25+2周、出生体重550 g的极早早产超低出生体重儿的院内和出院后营养管理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出生24小时予以该早产儿建立中心静脉置管,出生36小时即启动肠内营养予以母乳微量管饲喂养。在肠内营养母乳量和强化密度增加的过程中,个体化调整肠外营养液和能量密度,使肠外营养量渐减,校正胎龄37+5周时患儿母乳全量强化并达全肠内营养。至校正胎龄41+6周出院时患儿体重、头围生长曲线评估百分位数逐渐上升。出院后个体化指导患儿进行营养强化和优质辅食添加,较好地满足其体格追赶生长需要和神经精神发育。结论积极和个体化的院内肠外肠内营养供给和出院后的营养管理,为早产儿理想的体格追赶生长和神经精神发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 院前与院内急救模式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戈兆蕊

    目的 探讨建立院前急救与院内急救模式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进行院前急救及院内急救的脑出血患者13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进行院前急救的18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方法相同,对2组脑出血患者的近期预后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中枢性高热、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急救治疗脑出血患者能够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继发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院前 院内 急救 脑出血
  • 手术患者在院内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

    作者:杨华

    手术患者的安全防护是手术室护理工作之一,而接送患者的安全是其重要环节,任何疏忽大意,都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1].笔者对手术患者转运途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介绍如下.

  • 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护理体会

    作者:孛淑霞;郑琼;岳智玲

    在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相对集中,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抢救不可间断的过程,如不引起高度重视,不仅影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据报道,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病死率比平常高9.6%[1].因此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病死率与伤残率有极大的意义.笔者分析2012年1-12月我院146例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资料,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护士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李延坤

    院内感染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某种感染,也不处在感染的潜伏期,是在住院48h后发生的感染[1].从有医院就存在医院感染.它与医院相依并存,关系到患者、医务人员在内的与医院相关联人群的健康.护士与患者接触多、密切,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安全方面,护士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感染 院内 预防 护理
  • 急诊院前、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作者:陈红;张重阳;徐俊祥

    目的 分析院前与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存活率.方法 146例心脏骤停患者根据发生地点分为院前组(n=87)和院内组(n=59).2组均给予心肺复苏治疗,包括胸外心脏按压、畅通呼吸道、电除颤等,比较2组复苏总有效率、自助循环恢复情况、血压、心肺复苏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院前组、院内组复苏总有效率分别为11.49%、74.58%,院内组复苏总有效率较院前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组、院内组自助循环恢复概率分别为13.79%、79.66%,自助循环恢复时间分别为(8.60±1.03)min、(4.26±0.58)min,院内组自助循环恢复概率较院前组显著提高,自助循环恢复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院前组比较,院内组SBP、DBP、存活率显著升高,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开始除颤时间显著缩短,乳酸浓度、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前心脏骤停患者,与第一旁观者的救治尤其相关,心肺复苏越早,成功率越高.心肺复苏术必须向普通群众普及,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 2014—2015年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罗巍;刘宏莹;陈国龙;朱启莲;田兴华;高泽琼;阎薇;阳继慧

    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病、细菌耐药及临床用药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结果:我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集中发生在老年、基础疾病较多及病情危重患者,感染的细菌几乎全是革兰氏阴性菌,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较高的药物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二、三代头孢及左氧氟沙星等.结论:结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细菌耐药情况,我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比较合理.

  • 批量车祸伤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的探索

    作者:钟瑞琼

    目的 探索批量车祸伤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诊救活的9批共98例重大车祸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98例患者平均救治时间为(25.3±5.1)分钟,院前死亡率为2.04%,院内死亡率为1.02%,抢救成功率96.93%.结论 批量车祸伤员的救活中采用规范化的护理模式可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失误,保证抢救成功率.

109 条记录 2/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