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部闭合性损伤诊治体会

    作者:彭学宏;黄伟哲;郑邦希

    目的 探讨胸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360例胸部闭合性损伤的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治愈355例;死亡5例. 结论 大部分胸部闭合性损伤可以诊断并经非手术治疗及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治愈;应用电视胸腔镜探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 胸骨下小切口施行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

    作者:杨美高;王胜利;胡型锑;赵曙光;黄宪平;赵琦峰;杜杰

    目的: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技术完成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并对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方法:常规全麻后,取仰卧位,自第3肋间水平至剑突根部作皮肤切口,正中锯开胸骨下段,达胸骨角水平,保持胸骨柄的完整,切开并充分悬吊心包,建立主动脉插管和上腔静脉插管、开始体外转流,然后行下腔静脉插管和套带,进一步完成心内纠治手术.结果:36例均成功地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短,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纵隔引流少,无并发症出现,达到了满意的美容效果,切口仅平常的1/2~2/3左右.结论:该术式安全、方便,具有创伤轻、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但技术要求较高.

  • 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在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作者:肖泽林;刘家杰;高健齐;连贵勇

    目的 总结分析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OWT)在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中应用的治疗经验.方法 对我科在2003年至2012年56例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病例采用胸廓造口开窗引流术的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胸廓造口开窗换药引流3~12个月后,分别采用Heller胸廓成形术加瘘修补术、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或余肺切除术、永久的开放性胸廓造口术等方法治疗.结果 全组患者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后,36例行Heller胸廓成形术加瘘修补术;14例胸膜外全肺切除术或余肺切除术后关闭胸廓造口,其中有5例术后出现围手术期胸腔再次感染并发症发生再次行胸廓造口术;6例患者选择永久的开放性胸廓造口开窗换药引流,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对结核性脓胸伴支气管胸膜瘘的患者应用胸廓造口术能有效地控制胸腔感染,降低死亡率,改善身体状况,为二期瘘修补术及消灭残腔手术创造有利条件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比较研究

    作者:林春水;卢刚;阮骆阳;古妙宁

    目的观察比较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双腔管气管内插管,两组术中吸入异氟烷、间断肌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全麻.病人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接韩国奥美2300电子镇痛泵行PCIA.F组:芬太尼2 mg、咪唑安定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S组:舒芬太尼0.2 mg、咪唑安定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1.背景剂量2.5 ml/h,指令剂量2.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所有病人术后鼻导管吸氧2~3 L/min,分别记录术后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镇静、恶心和呕吐评分,记录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和累计镇痛药消耗量.结果S组术后24、48 h镇痛药耗量和VAS评分均低于F组,其中术后48 h 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S组术后24 h镇静优于F组(P<0.05);S组术后48 h恶心、呕吐者明显少于F组(P<0.05);两组术后48 h内无一例呼吸抑制(脉搏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者)发生.两组术后24、48 h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PCIA,镇痛、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而恶心、呕吐发生率较芬太尼低,是开胸术后更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 两种不同阿片受体激动剂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镇痛

    作者:冯建伟;刘金龙;陈新荣;钟茂林;彭道珍;叶军明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和舒芬太尼两种不同阿片受体激动剂联合肋间神经阻滞,在电视辅助胸腔镜(VATS)下肺叶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布托啡诺组(B1组)、布托啡诺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组(B2组)、舒芬太尼组(S1组)和舒芬太联合肋间神经阻滞组(S2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B1、B2组给予布托啡诺负荷量30 μg/kg,S1、S2组给予舒芬太尼负荷量0.1 μg/kg.在关胸前,B2组和S2组以0.375%罗哌卡因20 mL阻滞切口至胸腔闭式引流管所在的肋间神经根.术毕B1、B2组分别以布托啡诺3μg/(kg·h)静脉维持,S1、S2组以舒芬太尼0.075 μg/(kg·h)静脉维持.记录术毕、术后6、12、18、24、36、48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患者平静时的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患者术后24、48 h和术后第7天咳嗽时的VAS疼痛评分.术后第1天作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术后48 h内四组患者各观察时点的呼吸循环指标、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在术后6~24h各时点,以及术后24、48 h和术后第7天患者咳嗽时,B2组和S2组VAS评分均低于B1组和S1组(P<0.05).术后第1天,B2组和S2组的动脉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均高于B1组和S1组(P< 0.05或0.01).结论:布托啡诺或舒芬太尼两种不同阿片受体激动剂联合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均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VATS术后镇痛.

  • 山羊创伤模型在培训基层军医战场关键急救技术的价值

    作者:郑新华;袁跃彬;刘国栋

    目的 评价山羊创伤模型培训对提高基层军医战场关键急救技术的价值. 方法 选择45只健康成年山羊采用氯胺酮麻醉.填塞山羊口腔和鼻腔制作山羊窒息模型,刺破山羊胸腔制作气胸模型,剪开山羊肢体大动脉制作大出血模型,培训83名基层军医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和大动脉缝合三项技术.比较培训前、培训后(培训刚结束时)和培训1年后基层军医完成上述三项技术水平的差异;比较培训前后基层军医军龄、文化程度对考核成绩的影响;调查基层军医对山羊创伤模型的认可度. 结果 83名基层军医培训前独立完成气管切开、胸腔闭式引流、大动脉缝合三项技术成功率分别为39%、33%、25%;培训后分别为94%、86%、64%;培训结束1年后分别为74%、62%、43%.与培训前相比,培训后三项技术水平均明显提高(P均<0.01);与培训后相比,培训结束1年后三项技术水平下降明显(P均<0.01).军龄对培训前手术成功率有影响(P<0.05),对培训后成绩无影响(P>0.05).文化程度对培训前(P<0.01)和培训后(P<0.05)手术成功率均有显著性影响.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面对多种教学方式,80%的基层军医首选动物模型教学方式. 结论 山羊创伤模型制作简便,利用此模型,基层军医易掌握创伤急救关键技术,值得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