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科氧饱和度监测式体外反搏应用的护理

    作者:黎月球

    目的探索用氧饱和度监测式体外反搏治疗中的护理措施.方法 在行氧饱和度监测式体外反搏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效果.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紧张心理得到有效消除,主动积极配合治疗.结论 氧饱和度监测式体外反搏治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可反复施行,效果满意,在治疗过程中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提高疗效.

  • 耳穴贴压联合体外反搏及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失眠的影响

    作者:段晓巧;何卫东;颜晓娟

    目的 观察耳穴贴压联合体外反搏及健康教育治疗冠心病失眠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冠心病合并失眠的老年患者65例按随机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王不留行籽于耳穴按压,观察组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按压联合体外反搏并配合健康教育,两组治疗后均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失眠症状均有好转,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均P<0.01),而且观察组患者的PSQI评分及各维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贴压联合体外反搏及健康教育能有效减轻老年冠心病患者失眠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总负荷及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农业政;黄丽香;冯慧玲

    目的:观察体外反搏(ECP)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冠心病患者进行1个疗程(每天1h,12 d)的反搏治疗,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测ECP前后的心肌缺血发作阵次及持续时间、房性及室性早搏变化.结果:ECP治疗前心肌缺血发作阵次为(15.89±7.19)次/24 h,缺血总负荷为(290±139.32)mm@min,ECP治疗后分别为(5.9±3.2)次/24 h和(108.16±65.95)mm@min(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ECP对改善心肌缺血总负荷及心律失常仍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而动态心电图检测则为体外反搏治疗效果提供了有用的量化指标.

  • 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碧莲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62例,在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体外反搏治疗组(32例),与单纯药物治疗的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比较,反搏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

  • 127例老年患者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的护理

    作者:魏冬奇;陈晓霞;李永芳;陈宝玉

    增强型体外反搏(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EECP)是一种无创性辅助循环装置,当心脏舒张期时,以机械的方法通过心电R波同步触发,使包裹四肢及臀部的气囊充气,驱使远端动脉序贯式反流,由远端至近端,以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增加冠状动脉灌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1].其优点是无创、安全可靠的绿色治疗.我科引进增强型体外反搏装置,对127例老年患者进行反搏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体外反搏技术治疗眩晕症16例疗效分析

    作者:全振民

    体外反搏技术作为辅助循环装置,广泛用于治疗多种全身缺血性疾病,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我院自1983年以来用体外反搏治疗心、脑、耳、眼等多种缺血性疾病,已取得了显著效果.眩晕是多个系统发生病变时引起的主观感觉障碍,引起眩晕的病因繁多,治疗比较复杂,而且治疗方法不多.今年我院采用广州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V型增强型体外反搏器治疗了16例眩晕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龙华;蒙冠云;周黎明

    目的 观察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心脏康复及体外反搏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6 min步行距离、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BNP)、CA125及心脏彩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进行比较.结果 ①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均增加,观察组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NP、CA125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者心脏彩超EF、CO较治疗前均增加,观察组增加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Dd较治疗前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康复结合体外反搏治疗能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活动能力,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体外反搏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作用

    作者:梅麒;谢伟坚;张业昆;莫秀英;陈明濠;蔡玉屏

    目的 观察体外反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2017年1~12月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抗血小板、稳定斑块、调控血压、血糖等相关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残障水平评定量表(mRS评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梗死区及相对称区域的局部脑血流(rCBF)的变化情况.结果 (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11.26±2.16)分vs(11.32±2.11)分]和mRS评分[(3.92±0.74)分vs(3.80±0.68)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4.67±1.25)分vs(6.88±1.05)分]和mRS评分[(2.23±0.81)分vs(3.00±0.82)分]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梗死区rCBF值分别为[(20.23±1.77)mL/(100 g·min)和(20.86±1.69)mL/(100 g·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梗死区rCBF值分别为(26.03±2.25)mL/(100 g·min)和(24.16±2.40)mL/(100 g·min),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健侧rCBF值分别为[(50.49±5.63)mL/(100 g·min)和(50.86±4.20)mL/(100 g·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健侧的rCBF值分别为[(51.30±4.35)mL/(100 g·min)和(52.72±8.62)mL/(100 g·min)],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和治疗后组间健侧rCB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助体外反搏治疗能够进一步加强脑梗死患者梗死区域的脑血流灌注,改善患者预后.

  •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作者:钟晓春;周镇光;李红星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从惠东县人民医院选取1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普通药物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其尿糖含量进行检测并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平均水平为(7.43±3.1) mmol/L,血糖回归正常水平患者22例(27.5%),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平均水平为(5.52±2.8) mmol/L,血糖回归正常水平者53例(66.25%),两组治疗后血糖水平及血糖正常人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尿糖水平恢复正常21例(26.2%),而观察组为54例(67.5%),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普通药物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糖尿病患者疗效明显,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完善推广应用。

  • 祛痰化瘀中药联合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增建;宫丽鸿

    目的 观察祛痰化瘀中药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加用祛痰化瘀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及祛痰化瘀中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体外反搏,每日1次,每次60 min.4周后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同时记录两个组别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绞痛症状均改善,治疗组心绞痛水平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TNF水平均改善,治疗组TNF水平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 祛痰化瘀中药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能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血清TNF水平.

  • 复方强心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研究

    作者:任龙;宫丽鸿

    目的 观察强心汤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采用中药汤剂、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体外反搏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ET-1以及NO的水平,并对比其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6min步行距离.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ET-1的水平显著降低,NO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6 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 强心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体外反搏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早期变化

    作者:王晖;周艳玲;刘兴姣;黄宇翔;万锦秀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早期评价体外反搏治疗后左室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26例难治性心绞痛患者接受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分别于第一次反搏前、反搏3周后、一疗程反搏治疗结束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流速(E、A),计算 E/A 值;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及收缩末容积(LVESV),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 Tei 指数。应用2D-STI 获取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值(GLS),计算一个疗程反搏治疗后 Tei 指数增长率和 GLS 增长率。结果与第一次反搏前比较,反搏3周后仅 GLS 绝对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疗程反搏结束后 GLS 绝对值增大,Tei 指数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第一次反搏前比较,反搏3周及一疗程结束后 E/A 值、LVEDD、LVESD、LVEDV、LVESV 及左室射血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GLS 增长率与 Tei 指数增长率呈负相关(r=-0.64,P<0.05)。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可改善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心功能;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定量、客观地评价体外反搏后左室整体功能的早期变化。

  • 体外反搏治疗突发性耳聋60例疗效分析

    作者:张晓宏;罗玉凤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ECP)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广州华南医疗器械厂生产的WFB-V型反搏仪进行治疗.结果: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经ECP治疗后,经纯音测听,听力提高5~53db,平均29±8.7db,除8例听力提高不足15db算无效外,52例有效率达86.7%.结论:ECP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明显,且病程越短,ECP治疗越早,疗程越长,则疗效越好.

  • 增强型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作者:肖骅;雷寒;覃数;方琴;杨自荣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探讨EECP治疗冠心病的机制.方法:收集54例冠心病患者(体外反搏组30例,单纯药物组24例)治疗前后和2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清,采用硝酸盐还原酶法测定各血清中NO3--和NO2-的含量(反映NO的浓度)、比色法测定MDA和SOD的含量,并进行各组分析比较及NO、MDA和SOD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P<0.05);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经过单纯6周药物治疗和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清中各指标检测结果:在体外反搏组NO含量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含量明显升高(P<0.05);而在药物治疗组.NO、MDA、SOD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体外反搏治疗后,冠心病患者血清中NO含量的改变与MDA含量呈负相关(r=-0.47,P<0.01),与SOD含量呈正相关(r=0.39.P<0.05);MDA含量与SOD含量之间呈负相关(r=-0.41,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呈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状态.增强型体外反搏可促进NO的释放,从而调整内皮功能,并降低MDA的产生,促进SOD的释放,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这可能是增强型体外反搏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之一.

  • 体外反搏改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及无创心功能检测指标

    作者:余意君;刘涛;邹武松;吴婕;朱朋飞;张明静;吴师伟;顾力

    目的 研究体外反搏对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缺血症状、心功能、心力衰竭标志物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80例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体外反搏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体外反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疗效、心功能(超声心动图、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NYHA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反搏组心绞痛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搏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反搏组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加速度指数(ACI)和速度指数(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血管阻力(SVR)、体血管阻力指数(SVRI)和收缩时间比率(ST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胸腔液体容积(T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反搏组NYHA心功能分级较对照组改善(P<0.05).两组治疗前NT-proB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反搏组NT-proBNP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体外反搏可用于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及心力衰竭标志物.

  • 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兆国;法宪恩;杨展;张苇;史艳萍;郑蔚

    目的:探讨体外反搏治疗对冠心病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2例冠心病伴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冠心病及失眠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分别于患者入院当天及治疗后30d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两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比较各时间段两组PSQI总分、各维度得分,并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在干预后30 d ,观察组 PSQ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能有效减轻冠心病患者失眠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 体外反搏对剪切应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怀阳;郑振声

    为了研究体外反搏治疗心肌缺血的机理,本研究从六条开胸犬实时测量颈主动脉、头臂干、胸主动脉等处的血流量,并计算出各处的剪切应力的变化.统计结果表明:体外反搏使剪切应力的平均值、变化范围及变化速度都发生了变化,即增加了血流和剪切应力的脉动性.

  • 体外反搏增加冠状动脉、颈动脉及肾动脉血流量的不同效应

    作者:周少春;郑振声;王怀阳;方典秋;谢强;钱月桃;梁陆光;伍富军

    冠状动脉、颈动脉及肾动脉处在主动脉不同的解剖位置,体外反搏提高主动脉内舒张压,增加心脑肾血流灌注的效应应不同.我们应用电磁流量计,分别测定体外反搏前、中实验犬冠状动脉、颈动脉及肾动脉的血流量.结果表明: 收缩期血流冠状动脉、颈动脉及肾动脉分别下降了4.77%±0.48%、6.45%±0.99%、9.60%±0 .70%;舒张期血流分别提高了24.48%±1.29%、27.18%±0.94%、20.68%±0.80%;平均血流量分别增加了18.24%±2.01%、19.38%±1.47%、8.42%±0.94%.体外反搏增加心脑肾血流灌注的效应不同,它明显地提高冠状动脉和颈动脉血流,同时也明显降低了肾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量.

  • 增强型体外反搏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现状

    作者:解翠

    难治性心绞痛患者接受大限度医学治疗后仍时常有严重的心绞痛症状发生,他们需要不断地接受介入治疗,或不能接受介入治疗或血管搭桥手术.虽然用于治疗难治性心绞痛的药物及手术治疗多种多样,但效果都不太近如人意,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体外反搏作为一种无创、几乎无毒副作用、便于重复使用的治疗方法成为难治性心绞痛的重要选择.

  • 体外反搏治疗心绞痛及其机制

    作者:张英;覃数

    临床试验证实体外反搏是治疗心绞痛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现阐述体外反搏治疗心绞痛的效益及其多种机制.

287 条记录 12/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