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t-PA静脉溶栓在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徐红;于建刚;徐小军;严明

    目的 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观察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d、2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NIHS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066,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7d、14 d的NIHSS评分依次为(7.15±5.11)分、(5.05±6.13)分、(4.13±5.84)分,对照组分别为(11.10±4.63)分、(9.06±4.35)分、(8.36±4.55)分,且观察组再次脑梗死、TIA发作等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疗效优于非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探析

    作者:万周;杨叶

    目的:探析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阿替普酶治疗对照组,采用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与对照组92.0%对比无显著差异,且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与对照组6.0%对比无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针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治疗的疗效与阿普替酶相当,即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能减少各种溶栓并发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

    作者:田楠;王改莲

    目的 探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5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疾病发作后6 h予以CT血管成像、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及CT平扫检查,比较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CT血管成像与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的应用效果.结果 CT平扫检查显示,5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34例无明显异常,22例有可疑缺血区.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显示,梗死区内CBF、CBV、TTP明显改变,梗死区TTP显著高于对侧,CBV和CBF显著低于对侧(P<0.05);半暗带区TTP显著高于对侧,CBF显著低于对侧(P<0.05),而CBV差异不显著(P>0.05).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56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22例一侧颈内动脉闭塞,14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0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结论 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640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CT血管成像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冯桂平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62例,采用动态化随机单双号的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1例,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差异显著(P<0.05),并且在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与ADL评分对比没有差异的情况下,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与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NIHSS评分,提高ADL评分,值得推广.

  • 降纤酶和血塞通注射液联用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黄国飞;何晃养;毕尚青

    目的:探讨降纤酶和血塞通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急诊超早期的临床疗效.结论:降纤酶和血塞通注射液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急诊超早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敬姣

    目的 分析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对2015年1月~2017年2月就诊于我院的68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常规治疗的为对照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12%与82.35%,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乔艳春

    目的:探讨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治疗的60例脑梗死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为发病7~24小时内的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为发病时间≤6小时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2组均采用尿激酶溶栓及对症治疗,14天后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变化、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2小时、24小时、7天、14天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临床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治疗非常重要,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 DWI、MRA在超早期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维(通讯作者);张文武;杨兴胜;李丰华;周旭洋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在超早期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54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行常规磁共振( 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AIR)、DWI、MRA多种技术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结果:FLAIR及DWI阳性率分别为46.3%和100%。 MRA显示靶血管正常5例,动脉硬化40例,狭窄28例,闭塞10例。结论:DWI用于脑梗死的超早期诊断较敏感,MRA对颅内大血管及其部分分支的狭窄或闭塞情况均能很好地显示,为超早期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影像学依据。

  • 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张江

    目的:探讨超早期脑梗死的治疗疗效.方法:35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6 h)为治疗组,33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发病时间6~24 h)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第4、14、30天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应及早评估,治疗越早,疗效越显著,预后越好.

  • 脑电图监测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治疗26例临床分析

    作者:徐晓珍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急性超早期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09年收治的26例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患者在溶栓治疗前、中、后的脑电图结果.结果:26例脑电图均呈广泛加局限性异常.结论:对急性超早期脑梗死溶栓患者进行脑电图监测.有助于治疗决策和预后的判断.

  • 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 CT 影像诊断分析及 PACS在其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超早期脑梗死 CT 影像表现特点,在治疗时间窗内得到及时、准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确诊42例超早期脑大面积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对这些患者发病后6h 内的 CT 影像进行分析,总结早期脑梗死在 CT 影像中的异常特征,以及 PACS 调出过往所做的头颅 CT 进行对比。结果在42例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患者 CT 影像中,出现异常特征的患者是27例,阳性率是64.28%,19例脑沟变窄、消失,9例脑室变窄及中线结构移位;12例脑实质密度减低;11例出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增征;15例脑池不对称,在 CT 表现为阴性患者中有3例曾经在我院行头颅 CT 检查,将发病早期 CT 与通过 PACS 系统调出的原片对比均发现有脑沟变窄征象。结论CT 影像对于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诊断提供依据;通过 PACS 找到患者过往正常头颅 CT 影像进行对比,均发现脑沟变窄,为诊断超早期大面积脑梗死来提供强有力的补充依据。

  • 不同阿司匹林抵抗类型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血栓素B_2与6-酮-前列腺素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胡雪珍;孔慧梅;李辰佳

    目的 探讨不同阿司匹林抵抗类型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血栓索B_2(TXB_2)与6-酮-前列腺素(6-k-PG)F1 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63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根据阿司匹林抵抗类型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阿司匹林半抵抗(ASR)组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前及2周后TXB_2及6-k-PGF1α水平及两者比值,并进行对比分析及预后评估.结果 AS组总有效率[87.0%(20/23)]显著高于ASR组[55.0%(11/20)]和AR组[3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TXB_2和6-k-PGF1α比值增高的患者比例较低.用药前三组患者TXB_2、6-k-PGF1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2周后,三组患者TXB2水平较用药前均显著下降,6-k-PGF1α水平较用药前均显著上升(P<0.01),而且AR组下降或上升幅度小于AS组和ASR组(P<0.01).结论 阿司匹林可降低超早期脑梗死患者的TXB_2水平,并提高6-k-PGF1α水平,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再次血栓形成的危险,同时监测TXB_2和6-k-PGF1α比值有助于评估预后.

  • 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

    作者:秦志红

    护理人员对超早期脑梗死采取静脉溶栓疗法的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因溶栓疗法导致的如脑出血、栓子脱落导致的栓塞等并发症及时汇报医生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因此产生的对机体更大的不良后果,降低死亡率。并采取细致的护理措施,促进疾病治疗。

  • 超早期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曹婧;王雪梅;刘佳乐

    目的:探讨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丁苯酞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超早期脑梗死患者209例,43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溶栓前后给予丁苯酞;对照组在静脉溶栓前后不给予丁苯酞。两组在溶栓后24 h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溶栓后24 h及溶栓后14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15.87±6.34)、(9.55±5.10)、(7.11±1.44)分;对照组上述时间点 NIHSS评分分别为(16.85±6.30)、(13.24±1.88)、(11.20±2.58)分,治疗后两组 NIHS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组 NIHSS评分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基本痊愈8例,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基本痊愈5例,显效3例,有效6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0.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溶通后再闭塞1例,死亡1例。对照组出现溶通后血管再闭塞3例,脑出血1例。结论超早期脑梗死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与丁苯酞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且安全有效。

  • 双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童元法;严科龙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技术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95例超早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的种类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与脑梗死组,均进行双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检查。结果 TIA组患侧TIP和CBF显著低于健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组患侧的TIP、CBV、CBF等指标值均显著低于健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TIP、CBV、CBF等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双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诊断,能与TIA相鉴别,建议可作为二者临床鉴别诊断时的参考。

  • 超早期脑梗死相对表观弥散系数与脑电地形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育臣;徐辰;王宇;王建茹;董玉娟

    目的:探讨超早期脑梗死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与脑电地形图(BEAM)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计算rADC与BEAM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并观察各参数间相关有无显著性.结果:病灶中心区及病灶周边区rADC,与BEAM相对数字图平均值中的δ、α2等变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在脑梗死超早期,梗死灶中心及周围rADC的改变,与脑电波频率的改变有密切关系,rADC值降低越明显则往往脑电图(EEG)频率越慢.结论:rADC与BEAM之δ、α2等指标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BEAM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磁共振rADC的改变,在脑梗死超早期,可应用BEAM了解脑梗死缺血程度,估计治疗预后.

  • 全脑灌注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超早期脑梗死

    作者:董莘哲;赵仁亮;陈萍

    目的:分析全脑灌注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诊断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超早期脑梗死疑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临床症状出现后6 h内进行CTA、全脑灌注成像以及脑部CT检查,1周后进行常规多层螺旋CT复查。结果 CT扫描示32例为疑似脑缺血病变;所有患者全脑灌注成像显示,与患者临床表现相关的脑缺血部位均出现程度各异的梗死灶,脑组织血流量减少;CTA检查示,大脑中动脉闭塞1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2例,基底动脉狭窄4例,颈内动脉狭窄8例。结论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A可为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CT灌注成像在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应用

    作者:汪涛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中医称之为卒中或中风,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受阻,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产生相应神经功能缺失的表现[1]。脑梗死依据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分为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腔隙性脑梗死等三类,而脑血栓形成是脑梗死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脑梗死的60%,因而通常所说的“脑梗死”实际上指的是脑血栓形成。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患者死亡率也较高,要降低死亡率则必须在患者发病时尽快确诊。我院为探讨CT灌注成像对超早期脑梗死成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开展了此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 超早期脑梗死CT征象分析

    作者:李立功

    超早期脑梗死是指发病6 h内的脑梗死.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证实,在梗死发生后的6 h内进行介入溶栓,能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发病6 h内的超早期脑梗死由于神经细胞处于肿胀时期尚未完全坏死,故CT检查常无明显异常改变,临床较难确诊.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临床和影像学复查确诊为脑梗死,且在发病6 h内行第1次CT检查的病例共计36例,旨在探讨超早期脑梗死的CT表现特点,提高对CT诊断超早期脑梗死的认识.

  • CT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洪英

    发病在6小时之内的脑梗死称为超早期脑梗死,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 [1].本文搜集了28例资料较完整的病例,重点探讨超早期脑梗死的几种较有价值CT征象,为临床尽早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帮助.

4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