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穿刺纤维环建立大鼠椎间盘源性疼痛模型

    作者:吴志强;周利君;陈江波;庄文权

    背景:用于研究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模型众多,采用经皮穿刺纤维环建立 SD 大鼠盘源性疼痛模型鲜见报道,利用微创方法建立的盘源性疼痛模型能减少开放性手术建模中组织创伤大的干扰因素。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高且利于大样本量制作的 SD 大鼠盘源性疼痛模型,从行为学、影像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其时程变化。
      方法:SPF级SD雄性大鼠88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0)、假手术组(n=34)和模型组(n=44)。模型组大鼠于X射线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靶椎间盘纤维环;假手术组大鼠经皮穿刺椎旁组织,不穿刺纤维环。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双后足50%机械撤足阈值下降。模型组大鼠L 5/6椎间盘退变较相邻椎间盘明显,其退变程度随时间延长有加重趋势。模型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从建模后第3天开始升高并在造模后第21天达到峰值,维持较高水平至第35天。模型组大鼠背根神经节的肿瘤坏死因子α也从建模后第3天开始升高并在造模后第14天达到峰值,维持较高水平至造模后第35天。表明X射线透视引导下穿刺SD大鼠纤维环建立的盘源性疼痛模型具有创伤小、稳定性好、干扰因素少等优点,可用于盘源性致痛的相关实验研究。

  •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及白喉乌头的影响

    作者:张俊宇;杜文静;吉鹏;刘青;罗莉;罗德梅

    背景:目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的药物有慢作用抗风湿药、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物,植物药因价格便宜、不良反应小而越来越受到瞩目。
      目的:观察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及白喉乌头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4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造模组37只,造模组于大鼠足跖及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选取24只造模成功大鼠进行后续实验,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公藤组和白喉乌头组,每组各8只,每周对3个造模后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共4组大鼠进行关节炎评分。经过灌胃给药治疗4周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在滑膜中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白喉乌头组、雷公藤组关节炎评分明显降低(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在模型组滑膜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在白喉乌头组、雷公藤组中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果证实,白喉乌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表达有关。

  • 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模型兔股骨组织中间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

    作者:韦露;罗高斌;李巍;林义才;阮中坚;周志广;薄占东

    背景: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间隙连接蛋白 Cx43作为骨组织细胞间的主要间隙连接,通过介导骨细胞间信息、能力的正常传递参与调控骨组织细胞生长、分化,代偿性的骨增加或减少,间隙连接蛋白Cx43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的关系国内外尚少见报道。
      目的:通过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初步探讨间隙连接蛋白Cx43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等分为两组,模型组采用内毒素+激素方法构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建模4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股骨头软骨下区骨小梁变细,结构紊乱,空骨陷窝明显增多,脂肪细胞增多,髓腔内造血细胞明显减少;对照组股骨头软骨下区骨小梁排列整齐、很少见空骨陷窝,骨髓造血细胞丰富,脂肪细胞较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Cx43蛋白阳性表达于骨小梁边缘成骨细胞及骨小梁内骨细胞胞浆上及骨髓细胞间质。Western blot检测显示,碱性磷酸酶和Cx43蛋白的表达在模型组中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证实,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组织中Cx43蛋白表达下降,可能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

  • 木瓜蛋白酶诱导早期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超微结构的动态变化

    作者:段文秀;汪宗保;张浩;杨智为;胡智伦;许方军;徐亚林;刘丹;解彦

    背景:木瓜蛋白酶诱导大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常用造模方法,能获得稳定的骨关节炎模型。
      目的:观察木瓜蛋白酶诱导大鼠膝早期骨关节炎进程中透射电镜下关节软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
      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2只为正常对照组不做干预;16只大鼠右膝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和L-半胱氨酸混合液诱导骨关节炎模型(骨关节炎模型组),左侧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后第1,2,4,6周后分别取材,使用透射电镜观察股骨内侧髁关节软骨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与结论:正常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骨关节炎模型组注射1周后,线粒体空泡化,可见轻度扩张的粗面内质网;2周后,出现脂滴,线粒体变性明显,空泡化严重,数目减少,粗面内质网扩张明显;4周后,脂滴增多,线粒体数目明显减少,大部分粗面内质网高度扩张,部分粗面内质网溶解断裂;6周后,胞质内见数个脂滴,大部分线粒体消失,仅有少量线粒体存在,大部分粗面内质网断裂溶解。说明木瓜蛋白酶诱导大鼠膝早期骨关节炎进程中透射电镜下软骨超微结构呈渐进性变化。

  • 前交叉韧带离断骨关节炎大鼠印第安刺猬蛋白以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的表达

    作者:孙一松;姚运峰;方东;荆珏华

    背景:印第安刺猬蛋白(Ihh)及其信号蛋白Gli1以及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是骨关节炎密切相关的因子,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是引起关节退行性改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的:探索Ihh,Gli1以及Runx2在骨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20)。模型组大鼠取一侧膝关节行前交叉韧带离断建立骨关节炎模型,分别于造模后4周及12周,各取10只大鼠进行观察。对照组大鼠仅暴露前交叉韧带,于术后12周进行观察。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造模4周后可见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出现软骨退变,膝关节软骨中 Ihh, Gli1及Runx2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造模12周后软骨退变进一步加重,但膝关节软骨中Ihh,Gli1及Runx2表达水平下降。提示Ihh,Gli1及Runx2在骨关节炎退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在骨关节炎的早期即明显升高,可作为骨关节炎防治研究中的评价指标。

  • 构建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模型大鼠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

    作者:柏小金;徐林;骆旭东;刘福英;黄文良;郭元;马立坤;程小菊;柏猛

    背景:骨折及脑损伤后造成的低氧环境导致一系列相关因子的表达,包括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心结合因子α1,二者在骨折愈合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骨折合并脑损伤后骨折愈合加速是否与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相关还不十分清楚。
      目的:构建脑损伤大鼠模型,对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心结合因子α1在大鼠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及单纯股骨骨折模型的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的对比,评价脑损伤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单纯股骨骨折组和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组。造模后1,2,3,5周处死动物,通过股骨骨折断端X射线评分及骨痂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评价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骨折愈合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评价3组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组的骨折愈合情况优于单纯股骨骨折组。单纯股骨骨折和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两组的组内1,2,3,5周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心结合因子α1的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一时间段组间比较,单纯股骨骨折组和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组均明显高于空白组,股骨骨折合并脑损伤组高于单纯股骨骨折组(P <0.05)。结果证实,骨折合并脑损伤模型大鼠低氧诱导因子1α和核心结合因子α1表达更为突出,这可能是骨折合并脑损伤后骨折愈合加速的重要原因。

  • 构建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转染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意义

    作者:樊萍;何岚;郝志明;蒲丹;吕晓虹;孙怡宁;胡楠;王研华;丁小明;李杨;薛武军

    背景:淋巴细胞异常激活以及核因子κB依赖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是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组织炎症损害的两个重要方面。共刺激信号CD40/CD40L是T细胞识别、活化中重要的共刺激分子。IκBα有效的抑制核因子κB的途径,可以在中心环节上抑制炎症反应的产生,抑制炎症因子滑膜组织的损害。
      目的:采用 CD40LIg-IRES2-IκBα双基因表达的腺病毒载体转染到关节炎动物模型,探索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转染对免疫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构建pAdCD40LIg-IRES2-IκBα双基因共表达腺病毒载体。采用含1 g/LⅡ型胶原蛋的完全弗氏佐剂皮下多点注射构建关节炎Wistar大鼠模型。将20只构建成功的关节炎大鼠模型分为未处理组和转染组,分别给予2组大鼠四肢末端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和pAdCD40LIg-IRES2-IκBα腺病毒载体。
      结果与结论:转染14 d后,与未处理组相比,转染组大鼠关节炎评分、关节液中淋巴细胞CD40L表达水平、关节滑膜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表达水平、关节液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间质金属蛋白酶3和间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降低。提示共表达CD40LIg和IκBα腺病毒载体局部转染可有效抑制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状,降低关节腔内炎性细胞因子及炎性分子在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组织中证实有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的表达

    作者:叶培;李建华;许锦煌;黄生辉;刘贵旺;张玮琼;郑沛中;黄建荣

    背景: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在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滑膜组织呈高表达,但其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中发挥的作用,目前并不清楚。
      目的:观察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在牛源性Ⅱ型胶原诱导的关节炎大鼠模型滑膜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制备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大鼠,动态观察大鼠各项关节炎的活动指标和滑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RT-PCR法检测滑膜组织中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 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的蛋白表达及定位。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免疫13 d后出现足爪红肿,关节炎指数评分逐渐升高(P <0.01),炎症高峰期在19-25 d,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软骨骨质破坏。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关节滑膜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白细胞介素10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果证实,髓样细胞诱发受体2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发病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炎症调节递质,其反应性升高在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