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牙线护理在第一恒磨牙冠修复术中的应用

    作者:张小燕;何绮云

    目的:观察牙线在第一恒磨牙钛合金烤瓷全冠修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52例我院接受钛合金烤瓷单冠修复第一恒磨牙并在1年后回院复诊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在术后1年内是否使用牙线将其分为使用牙线的A组76例和不使用牙线的B组197例,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牙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及术后1年病人满意度.结果:术后1年,A组病人的牙菌斑指数及牙龈指数均低于B组,A组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一恒磨牙钛合金烤瓷全冠修复术后1年,使用牙线的病人其患牙牙周健康状况明显优于不使用牙线的病人.

  • 不同保持器对龈沟液成分影响的研究

    作者:王华;林妙端;林珊

    目的 研究正畸结束后使用不同保持器对龈沟液生化成分的影响.方法 对48例矫治结束后的患者佩戴不同保持器,于1周、6个月后分别检测牙周状态,并提取龈沟液检测碱性磷酸酶(ALP)、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硫化物(PS)水平,对测量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无论佩戴何种保持器,6个月后的龈沟液各项指标均大于1周时,且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佩戴Hawley保持器、压膜保持器和舌侧的粘结式固定保持器对龈沟液生化成分有影响,且舌侧的粘结式固定保持器较其他两种影响更大.

  • 咀嚼黄芩口胶前后牙周指数的变化

    作者:刘宏伟;徐治鸿;俞帆

    目的探索中药减少菌斑的作用及寻找一个合适的用药方法.方法本文研究了120例牙龈炎、牙周炎患者咀嚼中药黄芩前后牙周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咀嚼不含黄芩的口胶就可降低牙周指数,而在口胶中加入黄芩后再让患者咀嚼,其降低牙周指数的作用更为明显. 当口胶中黄芩的含量为0.3%时,效果佳.结论黄芩可作为口胶中的药物充分发挥其抗菌、消炎的作用.

    关键词: 黄芩 口胶 牙周指数
  • 复杂钛支架修复体中长期临床应用及对余留天然牙的影响

    作者:成鹏飞;陶善柏;马永刚

    镍铬合金、钴铬合金是目前主要的义齿用金属材料,但其含有镍、铬、矾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戴用这些材料制作的义齿有引起致敏、致癌的可能.近年来,金属钛及其合金由于与骨组织相近的良好的生物学性能,较理想的综合力学性能,为医学同仁共识.金属钛为对人体无害的元素,比重小,强度高,黎红[1]等研究表明钛的摩擦学性能接近人体天然牙,作为牙科修复材料可望与人体天然牙匹配.同时牙科铸造、焊接等热加工技术的进步,钛制义齿在我国逐渐广泛开展,纯钛作为口腔应用的金属材料之一,己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也越来广[2,3].但是,复杂钛支架修复长期临床应用及对余留天然牙的影响,较少研究,相关报道较少.为进一步探讨钛制修复体对余留天然牙的影响.作者总结所在医院2001~2003年间钛制义齿,通过使用效果评判,牙周指数,基牙健康研究,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 20例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的临床治疗

    作者:赵东生

    本文总结了自1995年以来20例牙髓牙周联合病变的临床治疗,对其所产生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选择标准:①牙周炎病史在5年以上;②牙周病的程度为中、重度牙周病 ;③全口无牙齿缺失;④均有逆行性牙髓炎,患牙无龋;⑤全身无系统性疾病.20例病例均选自本院牙周科,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37岁~55岁.全部病例牙周袋深5mm以上,牙齿松动Ⅱ以上,牙龈指数(GI)2~3,牙周指数(PI)6~8,牙周治疗需要指数(CPTNI)4.20 例患者共有87颗牙患有逆行性牙髓炎,前牙13颗,后牙74颗,其中9颗有根尖炎症状.颌骨X 线曲面断层显示牙槽骨明显吸收1/2以上,以水平吸收为主,伴有垂直吸收,9例有根尖炎病例根尖有密度减低阴影.

  • 固定正畸前进行牙周洁治对正畸患者牙龈和菌斑指数的影响

    作者:沈晓雷

    目的 探讨固定正畸前行牙周洁治方法对正畸患者牙龈和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的影响.方法 选择正畸初诊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1例.试验组于正畸前进行全口牙周洁治;对照组组仅在初诊时进行口腔卫生指导,其余不作处理.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内的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PLI和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作统计分析并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前GI、PLI、SBI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3项指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固定正畸前行牙周洁治有效降低成人固定矫治过程中的牙龈炎发生率、维护牙周组织健康.

  • 牙冠延长术桩核冠修复上前牙内倾的疗效分析

    作者:安雁鸣;白鹤翔

    目的 探讨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联合修复上前牙内倾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78颗上前牙内倾、龈线低、露龈笑要求改善美观的患者采用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修复,通过2年的临床观察,比较患牙术前术后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松动度.结果 患牙术后的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松动度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 牙冠延长术与桩核冠联合修复上前牙内倾近期效果良好.

  • 不同粘接托槽方式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指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

    作者:张靖晨;闫侃;周辉;高志超

    目的 观察分析不同粘接托槽方式对正畸治疗患者牙周指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54例正畸治疗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托槽类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观察组应用自锁托槽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托槽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检查两组的牙周临床指标以及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结果 治疗后1、3个月,两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针深度以及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比传统托槽,自锁托槽可以减少对牙周组织的机械刺激,更利于托槽周围口腔的清洁,能降低牙周组织的感染概率,但仍会对口腔卫生造成不利影响.

  • 慢性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牙周指数的关系分析

    作者:郭俊博

    目的:探讨慢性牙周炎伴糖尿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与牙周指数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慢性牙周炎患者110例 ,其中52例伴有糖尿病者为伴发组 ,其余58为单纯牙周炎组 ,检测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RP、TNF-a及IL-10水平 ,并分析其与临床牙周指数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的关系.结果:伴发组患者血清CRP、TNF-a均明显高于单纯牙周炎组 ,而IL-10明显降低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伴发组患者临床牙周指数包括PLI、PD、SBI均明显高于单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伴有明显的血清炎性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的失衡 ,患者存在明显的牙周指数异常 ,炎性因子可能直接参与了慢性牙周炎疾病的发展.

  • 超强纤维固定对于完全脱位恒前牙牙周指数的影响

    作者:徐铭竹

    目的:对比研究超强纤维和金属丝“8”字结扎2种固定方法在对完全脱位恒前牙固定治疗过程中牙周指数变化。方法搜集46例恒前牙完全脱位患者(共50颗牙),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超强纤维组和金属丝“8”字结扎组。分别用2种方式进行固定后对比观察外伤牙牙周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得出菌斑指数和牙龈指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超强纤维组与金属丝“8”字结扎组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强纤维组明显优于金属丝“8”字结扎组。结论超强纤维固定法是一种牙周刺激性小,易于清洁,美观舒适的脱位牙固定方法。

  • 根管治疗结合牙周翻瓣术对牙髓-牙周综合征患者牙周指数及细菌感染情况的影响

    作者:黄毅;张婷

    目的 探讨在牙髓-牙周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根管治疗结合牙周翻瓣术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牙周指数与细菌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 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牙髓-牙周综合征患者中选择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组行根管治疗结合牙周翻瓣术,对照组行单一的根管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牙周指数变化及细菌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PLI、GI、SB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细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根管治疗结合牙周翻瓣术治疗牙髓-牙周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牙周指数,提高细菌清除率并降低细菌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套筒冠式固定桥基牙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的检测分析

    作者:武峰;赵彬;姚蔚

    目的 探索套筒冠固位式固定桥对于牙周维护的作用.方法 选择16例患者共64颗基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颗基牙.在修复前以及修复后6 、12个月,对基牙进行牙龈指数(G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的检测,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基牙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水平.结果 在修复前与修复后12 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GI、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AST活性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套筒冠式固定桥有利于基牙牙周组织的保护.

  • 固定正畸治疗对错(牙合)患者牙周组织影响的研究

    作者:杨斌

    目的:明确固定正畸是否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方法:本项研究随机选择22例错(牙合)患者,在固定矫治器放置前1W进行临床指标-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BI)和探诊深度(PD)的检查,以所测得的数值作为基线水平.在矫治开始后1W、3W、8W、20W分别进行临床牙周指数检查.结果:固定正畸治疗可引起临床牙周指标显著增高(与治疗前比较P<0.001).结论:固定正畸治疗可以影响牙周组织的健康,应对患者进行规范的口腔卫生宣传教育.

  • 三种不同漱口液对牙龈炎患者牙周指数的影响

    作者:李辰或;郑贵成;陈琴男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漱口液对牙龈炎患者牙周指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温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单纯性牙龈炎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使用0.3%双氧水漱口液、0.1%西吡氯铵漱口液及复方氯己定漱口液漱口,检测并记录使用漱口液后2周的牙周指数,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各组PLI及BI数值均降低,复方氯己定组、西吡氯铵组与双氧水组相比,PLI、BI数值明显偏低(P<0.01),但复方氯己定组与西吡氯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漱口液均可用作治疗牙龈炎的辅助药物,临床上宜针对性选用避免导致口腔菌群失调.

  • 自体牙移植2年效果观察及失败原因分析

    作者:杜丽娟;桂和明;雷公元;魏巍

    目的 评价人工骨用于自体牙移植的临床效果,分析失败病例原因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7年4月在佛山市口腔医院口腔内、外科门诊就诊的第一、二磨牙或双尖牙缺失或残根患者96例(患牙103颗)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医生推荐和患者时人工骨粉种类的选择分为3组.拔出的第三磨牙作为供牙,经体外根管预备充填后植入受牙区牙槽窝,将人工骨(BAM人工骨、Bio-Oss骨粉或倍骼生骨粉)填入根周骨腔,结扎固定移植牙.观察术后2年移植牙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失败原因.结果 3组牙移植术后2年复查,经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BAM组拔除5颗,移植牙保存率为88.1%;Bio-Oss组拔除1颗,牙齿保存率为93.8%;倍骼生组拔除3颗,牙齿保存率为93.3%.3组的移植牙保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人工骨用于自体牙移植临床效果接近,骨粉种类不是影响自体牙移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患者体质、移植牙的稳定、根面牙骨质健康情况和受牙区病变组织是否彻底去除等均可影响移植牙的远期效果.

  • 吸烟与牙周病关系的研究调查

    作者:梁书梅;王洪鹏

    目的:调查研究吸烟与牙周病的关系.方法:411名男性公民,其中吸烟者254人,非吸烟者157人,调查他们的口腔卫生状况、牙周情况和吸烟状况,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吸烟者的软垢指数与非吸烟者无显著性差异.牙周指数CPITN在早晚期牙周炎区段则明显高于非吸烟者.同时在这区段牙齿缺失均数也高于非吸烟者.重度吸烟者牙周炎区段数高于轻中度吸烟者及不吸烟者.结论:调查结果提示吸烟可能是牙周病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 舌侧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白晓东;王忠朝;范丽苑;钟应权;江蓉;雷博

    目的:了解舌侧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状况的影响.方法:对30例因牙列不齐而采用舌侧正畸治疗的患者,收集并比较其治疗前后牙周指数的变化,包括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lar bleeding index,SBI)及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结果:治疗前患者的GI、PLI、SBI、PD分别为1.10±0.80、1.23±0.73、1.30±1.02及(1.38±0.77)mm,治疗后的GI、PLI、SBI、PD分别为1.30±0.65、1.40±0.72、1.57±1.14及(1.57±0.72)mm,舌侧正畸治疗后牙周指数略高于治疗前,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侧正畸治疗对牙周状况无显著影响,是一项可以推广的正畸治疗技术.

  • 医患互动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的效果

    作者:李娜;杭成敏;文冰;黄滟淅;陈雪娇;江莉莉

    目的 探讨医患互动模式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的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口腔门诊种植义齿修复后的糖尿病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3A+2P”医患互动.在义齿修复后1、3、6、12个月患者复诊时分别对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种植义齿牙周指数指标、种植义齿存留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修复初期各项糖代谢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干预时间与干预方法存在交互作用,不同组别随时间变化程度不同,干预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修复后12个月对两组患者种植义齿的存留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A+ 2P”医患互动模式能保持糖尿病患者种植义齿修复后的糖代谢指标,维护种植义齿牙周健康,预防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延长种植义齿使用寿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各时期龈沟液量变化的研究

    作者:霍晓敏;王磊;黄远亮;牛茂;崔明军

    目的:研究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PISF)和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通过丝线结扎法建立犬的种植体周围炎模型,以基台连接术为基线(作自身对照)0,在结扎后3、6、9周时检测种植体36个位点的龈沟液量和种植体周围组织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变化,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种植体周龈沟液量(PISF)、菌斑指数(PLI)、改良龈沟出血指数(mBI)及探诊深度(PPD)等临床指标在结扎后3、6、9周时,均大于自身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6周时单纯黏膜炎无骨吸收和伴骨吸收位点之间的PISF和各项临床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种植体组龈沟液量同各项临床指标之间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种植体周龈沟液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状态,有可能作为评价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症状况的一项参考指标,但并不一定能反映骨组织状况.

  • 大鼠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

    作者:徐建光;王磊;贾春玲;张君

    目的:建立近中移动大鼠第一磨牙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选用40只8周龄雌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2组均以2颗上颌切牙为支抗,近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其中一组采用传统矫治装置以结扎丝固定牵引磨牙,另一组采用硅橡胶,取模后制作个体化矫治装置固定牵引磨牙,分别比较2种方法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矫治装置脱落率及第一磨牙牙周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第一磨牙近中移动的距离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矫治装置脱落率及第一磨牙牙周情况在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个体化矫治装置组矫治装置脱落率为5%,传统矫治装置组矫治装置脱落率为35%(P<0.05),个体化矫治装置组明显优于传统矫治装置组.结论:个体化矫治装置更适用于大鼠正畸牙移动,所建立的实验动物模型可用于今后大鼠牙移动的相关实验研究.

171 条记录 3/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