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耳双模式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觉能力评估

    作者:钟梅;邱建新

    目的 比较双耳双模式(一侧耳佩戴助听器,另一侧耳植入人工耳蜗)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与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力、声音理解能力、言语感知、空间听力、言语分辨率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51例,根据术后非植入耳是否佩戴助听器,分为A组(单侧人工耳蜗植入28例)、B组(双耳双模式23例).采用听觉行为分级-Ⅱ(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Ⅱ,CAP-Ⅱ)、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integrationscale,MAIS)、言语空间特性量表父母版(speech,spatial and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parents' version,SSQ-F)三个量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儿术前、术后听觉能力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得分.结果 两组术前CAP-Ⅱ、MAIS、SSQ-P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患者CAP分级(6.36±1.50级)和MAIS得分(25.96±3.77分)高于A组(分别为5.52±1.33级、23.36±4.8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患者SSQP量表言语感知(8.17±0.59分)、空间听力(6.48±1.17分)、其他听力特性(6.93±0.96分)得分均高于A组患者(分别为7.48±0.72、3.89±0.78、5.56±0.8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耳双模式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较单侧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觉能力更好.

  • 非线性频率压缩助听器对汉语耳聋患者音质感知的影响

    作者:尤妍颜;陈雪清;徐立;孟超;郭倩倩

    目的 探讨非线性频率压缩(nonlinear frequency compression,NLFC)技术对汉语耳聋患者音质感知的影响.方法 23例无助听器佩戴经验的成年双侧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初次选配具有NLFC功能的Phonak Bolero Q系列耳背式助听器(均双耳助听),选配结束后立即进行音质感知测试,测试音(男声、女声、鸟鸣、音乐和自己的声音)通过Matlab软件经扬声器随机播放,给声强度为65 dB SPL;NLFC设置为截止频率4.9~6kHz,压缩比为1.5,患者分别在NLFC开启和关闭条件下对测试音在响度、清晰度、自然程度和总体感觉四方面的音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测试音音质的满意度越高.结果 23例患者在NLFC开启和关闭条件下的6、8 kHz助听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优于后者(P<0.05),而4 kHz助听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NLFC开启和关闭条件下对上述五种测试音在响度、清晰度、自然程度和总体感觉四个方面的音质感知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LFC开启和关闭对初次使用该技术助听器的患者在音质感知方面无明显影响.

  • 护理干预对基层老年性聋患者佩戴助听器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秀莲;尚静静;王延飞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基层老年性聋患者佩戴助听器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4例老年性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实施自制的佩戴助听器后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初次佩戴时一对一交流指导、回访期间的适应性训练和康复训练、社区宣传等,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通过健康状况调查问卷(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rating scales,SF-36)及老年人听力障碍调查表(hearing handicap inventory for the elderly,HHIE-S)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F-36和HHIE-S得分无显著差异;干预组干预3个月后SF-36问卷中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个维度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而HHIE-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 佩戴助听器后给予有针对性的、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基层老年性聋患者佩戴助听器后的生活质量.

  • 听力障碍儿童助听后听觉及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

    作者:吕静;陈雪清;张华;李靖;吴燕君;王硕;孔颖

    目的 分析不同评估阶段、耳聋程度、助听器选配年龄听障儿童助听前后的言语能力发育随听觉能力发展变化的关系,探讨听障儿童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9例听障儿童,男14例,女5例,助听器选配年龄3~8岁,平均5.42±1.86岁,其中选配年龄≤6岁组11例、>6岁组8例;中度听力损失组10例,重度听力损失组9例.使用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及有意义使用言语量表(meaningful use of speech scale,MUSS)评估助听前及助听后1、3、6、9、12个月患儿的听觉能力及言语能力发育情况,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 MAIS与MUSS得分存在线性相关(R=0.774,P<0.05);助听前后不同评估阶段MAIS与MUSS得分均存在线性相关,助听前及助听后1、3、6、9、12个月的R值分别为0.710、0.774、0.814、0.819、0.707、0.649;助听前后MAIS中3~6题(声音觉察)及7~10题(声音理解)与MUSS得分存在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768和0.794,均为P<0.05).助听前后不同选配年龄组患儿MAIS与MUSS得分均存在线性相关(≤6岁组R=0.808,>6岁组R=0.775,均为P<0.05).助听前后不同耳聋程度组患儿MAIS与MUSS得分均存在线性相关(中度耳聋组R=0.771,重度耳聋组R=0.787,均为P<0.05).结论 听障儿童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密切相关,言语能力随听觉能力的提高而增强,耳聋程度越轻、助听器使用时间越长、年龄越小的听障儿童助听后言语能力随听觉能力提高而进步越明显.

  • 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评估极重度聋幼儿助听后早期语前听能发育的价值

    作者:李刚;郑芸;孟照莉;胥科;陶勇;张圆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 ITMAIS)评估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SNHL)幼儿助听(hearing aid, HA)后6个月内的早期语前听能发育(early prelingual auditory development, EPLAD)规律及价值.方法 以配戴助听器时年龄为1~2岁的51例双耳极重度SNHL幼儿为研究对象,分为1岁组(28例)和2岁组(23例),比较助听器配戴时及配戴后3个月、6个月的ITMAIS得分,并与同龄未助听的不同程度SNHL幼儿比较,以此评估其EPLAD情况.结果 1岁组、2岁组幼儿在配戴助听器后3、6个月时的ITMAIS得分(3个月时分别为30.6%±17.0%、41.4%±23.5%,6个月时分别为41.42%±24.2%、50.1%±27.6%)较配戴前(分别为9.7%±5.2%、17.9%±10.1%)均显著提高(P<0.05);两组幼儿的ITMAIS平均得分在配戴助听器后6个月时接近或达到同龄未助听的重度SNHL幼儿平均水平.结论 助听器有助于极重度SNHL幼儿在配戴助听器早期(6个月)提升其EPLAD水平;ITMAIS测试是一项简单、有效、可用于评估助听器配戴幼儿初期康复效果的方法.

  • 可接受噪声级测试在单、双耳佩戴助听器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杨毅;王枫;谭梦喜

    目的 通过比较双侧中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在单、双耳助听下的可接受噪声级(acceptable noise level,ANL),探讨ANL对助听器验配及预测助听效果的作用.方法 选取15例双侧中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分别测得双耳未助听、左耳助听、右耳助听和双耳助听状态下的舒适响度级(most comfortable levels,MCL)、大背景噪声级(background noise level,BNL),并计算得到ANL值(ANL=MCL-BNL),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例受试者双耳未助听、左耳助听、右耳助听及双耳助听四种状态下测得的ANL值分别为18.87±5.26、12.60±2.47、12.00±2.90、5.13±1.25 dB S/N;MCL值分别为80.40±9.28、63.73±5.15、62.27±5.36、61.80±6.05 dB HL;BNL值分别为61.67±6.14、51.13±3.94、50.27±4.50、56.67±5.16 dB HL;左耳助听与右耳助听下的AN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耳助听下与未助听的ANL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耳助听状态下ANL值显著低于单耳助听(P<0.05).结论 ANL值较低耳更利于助听器验配,佩戴助听器能有效提高听障患者对噪声的接受能力,并且双耳佩戴助听器的效果明显优于单耳.

  • 非线性频率压缩助听器对耳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

    作者:尤妍颜;陈雪清;徐立;Voss Solveig Christina;孟超;Rehmann ulia;郭倩倩;Kuehnel Volker;钱金宇

    目的 探讨非线性频率压缩(nonlinear frequency compression, NLFC)助听器对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耳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为耳聋患者助听器选配及助听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5例以汉语普通话为母语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均双耳佩戴助听器,根据患者是否有NLFC助听经验分为A、B两组:A组13例有NLFC助听经验,日常使用NLFC技术;B组12例无NLFC助听经验,日常使用传统放大(conventional process, CP)技术.所有患者分别在NLFC和CP条件下进行噪声下句子识别测试,比较其结果.结果 A组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噪声下言语识别率分别为82.33%±16.06%、76.70%±18.08%,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组分别为83.04%±12.56%、81.79%±20.07%(P=0.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高频(4、6、8 kHz)助听听阈分别为53.54±7.30、57.01±6.81 dB SPL,B组分别为57.42±8.38和61.21±7.42 dB SPL,两组NLFC条件下的助听听阈低于CP条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统计学回归处理,患者在NLFC和CP条件下的高频助听听阈差值与言语识别率差值呈线性相关(r=0.63,t=3.89,P=0.007).结论 NLFC技术可改善患者高频可听度及噪声下言语识别,一定的NLFC使用经验可使NLFC助听效果大化.

  • 双耳双模式助听患者汉语普通话声调识别特征

    作者:魏兴梅;拱月;陈彪;石颖;苏巧彤;傅前杰;李永新;崔丹默;刘婷

    目的 比较双耳双模式助听患者在安静环境和不同背景噪声下的声调识别率,探讨不同信噪比和不同基频噪声下的双模式优势.方法 12例一侧植入人工耳蜗、对侧佩戴助听器[双模式(CIHA)]的汉语普通话患者参加本研究,所有患者双模式使用时间均为半年以上.使用天使语训i-CAST测试软件的人工耳蜗科研项目模块,采用闭合式测试方法,分别测试受试者在安静环境和不同背景噪声环璋下单独使用人工耳蜗(CI)、单独使用助听器(HA)和双模式下(CIHA)的声调识别率,测试环境包括安静环境、男信号男背景、男信号女背景三种,每种背景噪声包含10、5和0 dB三种信噪比(以下将6种背景噪声简称为男男10、男男5、男男0、男女10、男女5和男女0),即每位患者进行21组测试;每组分别测试/Ba/、/Bi/、/Bo/、/Bu/4个音的一、二、三、四4个声调;测试声通过扬声器发出,强度为65 dB SPL;记录患者上述三种模式下的助听听阈及助听侧裸耳听阈.结果 患者在CIHA与CI模式下的助听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与HA模式和非植入侧的裸耳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调识别率受背景环境的显著影响(F=24.77,P<0.001),安静环境、男男5和男男0背景噪声环境下双模式无明显优势(P>0.05),在男男10、男女10、男女5和男女0背景噪声环境下双模式均有显著优势(P值分别为0.010,0.012,0.015和0.001).结论 本组患者在安静环境下的声调识别双模式无显著优势,信号声与背景噪声基频不同时,双模式优势显著.

  • 助听后耳聋儿童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作者:韩军宁;陈雪清;郭倩倩;孟超;尤妍颜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听觉装置后耳聋儿童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及言语可懂度的相关性,为听觉言语康复提供参考。方法以27例感音神经性语前聋(耳聋程度为中度至极重度)儿童为研究对象,男14例,女13例。生理年龄9~95个月,平均42±25个月;均为双耳助听,干预年龄1~72个月,平均26±24个月;听力年龄为1~60个月,平均16±14个月。使用儿童音乐能力评估量表(Musical Ears量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量表、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SIR)量表分别评估患儿的音乐能力、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并对评估结果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儿音乐能力、听觉能力、言语可懂度得分分别为27.1±16.7、4.4±1.9、2.8±1.4分,音乐能力得分与听觉能力得分显著相关(r=0.856,P=<0.001),音乐能力得分与言语可懂度得分显著相关(r=0.827,P=<0.001)。结论助听后感音神经性聋患儿音乐能力与听觉能力及言语能力密切相关。

  • 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使用效果评估

    作者:高薇薇;周静;沈晓丽;王治华;易玲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听力下降老年性聋患者使用助听器的效果,为其合理验配助听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面对面问答或电话随访的方式,使用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the international outcome inventory for hearing aids,IOI-HA)对305例配戴了助听器的老年性聋患者进行助听器效果及满意度调查,并分别比较不同年龄组(60~69岁11例,70~79岁101例,≥80岁91例)、单耳(237例)或双耳(68例)配戴助听器者的 IOI-HA 得分。结果83.28%(254/305)的使用者认为佩戴当前的助听器有中等程度及以上的价值,67.54%(206/305)的使用者认为使用助听器后生活满意度有很大程度的提高;每天佩戴助听器时间大于8小时受试者对助听器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双耳佩戴助听器者在实际使用效果方面优于单耳配戴助听器者(P <0.05);不同年龄组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使用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随助听器配戴时间的延长老年性聋患者对助听器效果满意度与受益度不断提高,双耳配戴助听器效果优于单耳配戴,且年龄因素不会影响助听器使用的满意度及受益度。

  • 语前聋患儿一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佩戴助听器聆听效果分析

    作者:李玲;叶放蕾;王乐;白险峰;朱丽雅

    目的:分析语前聋患儿一侧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 ,CI)对侧佩戴助听器模式下的聆听效果,以及非植入耳残余听力对聆听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一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佩戴助听器的语前聋患儿18例,分别测试其在单侧人工耳蜗植入、一侧人工耳蜗植入对侧佩戴助听器的双耳聆听模式( bimodal fitting ,BIM )安静环境及稳态噪声环境下标准中文短句、双音节词、单音节词的识别率。结果安静状态下本组患儿CI、BIM 模式单音节词言语识别率分别为82.67%±12.23%、83.61%±12.22%,双音节词分别为76.00%±16.13%、78.11%±14.84%,标准中文短句分别为60.11%±17.18%、65.43%±16.76%;信噪比10 dB环境下CI、BIM 助听模式患儿单音节词识别率分别为75.50%±14.12%、76.83%±14.15%,双音节词分别为68.22%±17.15%、77.18%±16.83%,标准中文短句分别为49.39%±19.26%、56.33%±19.55%,除两种模式下单音节词外其余言语识别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植入耳250、500 Hz助听听阈与BIM 模式言语识别率呈负相关。结论语前聋患儿双耳双模式聆听时有一定优势,这种优势可能主要来自低频残余听力。

  • 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心理干预对老年听力障碍患者助听效果的影响

    作者:丛珊;李琳;关海超;曲学华;徐平;闫美;代林林

    目的:评价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 ,TTM)及动机性访谈(motivated interviewing ,Ml)心理干预模式对老年听力障碍患者助听效果的影响。方法以70例老年听力障碍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所有患者均配戴丹麦耳背式助听器。两组患者年龄、听力损失、病程、助听器型号及配戴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干预组在住院期间除常规护理外,给予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选用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the international outcome inventory for hearing aids ,IOI-HA)及使用助听器每日生活满意度(the satisfactionwith amplification in daily life ,SADL)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助听效果。结果干预前、后干预组IO I-H A总分分别为2.72±0.33、4.19±0.39分,对照组分别为2.76±0.31、3.03±0.36分,干预后干预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IOI-HA及自检测(干预前后分别为2.69±0.38、4.24±0.49分)、相互作用(干预前后分别为2.74±0.41、4.15±0.52分)两个维度的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 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仅自检测得分(分别为2.71±0.37、3.09±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干预组SADL总得分分别为2.70±0.46、4.54±0.78分,对照组分别为2.65±0.47、3.17±0.68分,干预后两组SADL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SADL中正面影响、服务和价格、负面影响、个人形象得分均较干预前增加(均为 P<0.05)。结论老年性听力障碍患者配戴助听器后应用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助听效果。

  • 真耳测试评估助听器方向性麦克风降噪效果

    作者:张国军

    目的 用真耳测试法比较助听器在方向性麦克风模式开启和关闭状态下真耳助听响应(real-ear aided response,REAR)的差值,得到不同频率、不同角度下方向性麦克风的衰减值.方法 受试者为30例19~23岁听力正常者,测试时模拟40 dB HL平坦型听力损失,受试者在言语噪声下配戴畅听方向性麦克风助听器,使用真耳测试的方法,在0°、90°、135°、180°的方位上分别测试并比较助听器在方向性麦克风模式开启和关闭状态下250~6 000 Hz各频率的REAR值.结果 与0°比较,当受试者面部与扬声器方位角呈90°时,助听器方向性麦克风在1 500、2 000、4 000、6 000 Hz的降噪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135°时降噪水平在1 000、1 500、2 000、3 000、4 000、6 000 Hz有显著提高(P<0.05);135°与90°比较,前者的降噪水平只在2 000、3 000 Hz处有显著提高(P<0.05).扬声器方位角为180°时降噪水平在1 000、1 500、2 000、3 000、4 000、6 000 Hz处较方位角0°时显著提高(P<0.05);在3 000、4 000 Hz处较90°时有显著提高(P<0.05);180°与135°比较,各频率降噪水平都无显著提高(P>0.05).结论 助听器方向性麦克风对于来自正后方和侧后方声音的衰减大于正前方和两侧.

  • 皮层听觉诱发电位评估耳聋儿童助听器验配效果的意义

    作者:郭倩倩;陈雪清;莫玲燕;孟超

    目的 探讨皮层听觉诱发电位(cortical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CAEP)在助听器验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耳聋儿童听觉言语康复效果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26例语前聋患儿均双耳选配助听器,分别测试患儿助听条件下的CAEP及助听听阈;根据助听后三个刺激声/m/、/g/、/t/在55 dB SPL强度下是否全部引出波形将息儿分为A组和B组,全部引出波形的患儿为A组,其余患儿为B组,比较二组的助听听阈.结果 26例患儿CAEP波形引出率为96.15%(25/26),A组(11例)0.25、0.5、1、2、4 kHz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2.73±7.54、27.27±5.18、35.00±5.48、35.91±7.35、35.45±4.72 dB HL;B组(15例),除1例未引出CAEP外,有9例在65 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 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36.11±7.82、35.00±4.33、38.89±6.51、40.00±7.07、43.33±8.66 dB HL;有5例在75 dB SPL强度下全部引出CAEP波形,其0.25~4 kHz各频率助听听阈均值分别为44.00±12.94、39.00±7.41、49.00±6.52、44.00±6.52、54.00±11.94 dBHL,且A组患儿各刺激声对应频段助听听阈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阈值强度下低频声/m/、中频声/g/、高频声/t/的P1波潜伏期均值分别为130.16±24.85、114.80±25.99、122.88±27.05 ms,幅值分别为6.58±4.53、6.41±3.97、5.58±3.56 μV,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分别为34.30±7.69、40.20±8.48、41.40±8.07 dBHL,P1波潜伏期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均无显著相关(P>0.05),P1波幅值与相应频段助听听阈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CAEP测试可用于评估儿童助听器选配效果,55 dB SPL强度下能够引出CAEP波形可作为评估助听器选配效果良好的指标之一.

  • 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对老年性聋患者助听效果的影响

    作者:彭璐;梅玲;张勤;陈建勇;李蕴;任燕;黄治物

    目的:研究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前后的纯音听阈、安静及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与国际助听器效果评估量表(the international outcome inventory for hearing aids ,IOI-HA)得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0例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前和佩戴并适应助听器6个月后分别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安静环境下言语识别率测试及信噪比为10 dB的噪声下言语识别率测试,并于助听后6个月进行IO I-H A评分,助听前的言语识别率测试采用普通话言语测听词表中的单音节词汇表,助听后的言语识别测试采用噪声下汉语普通话测试材料语句表,将助听前后纯音听阈及言语识别率的测试结果与IO I-H A得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0例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后平均听阈为38.1±2.4dBHL,较助听前(61.7±3.1dBHL)明显改善(P<0.05);助听前单音节词言语识别率为66.2%±5.2%,助听后安静时和噪声下语句识别率分别为85.9%±3.5%、69.2%±6.0%,IO I-H A总得分平均为25.30±4.77分。助听前后平均听阈与IO I-H A总得分均呈负相关,助听前后安静时言语识别率、助听后噪声下言语识别率与IO I-HA总得分均呈正相关,终助听后噪声下语句识别率进入多元回归模型(P<0.001),噪声下语句识别率越高,助听器使用效果越好。结论老年性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越好则助听效果越好;助听后模拟日常生活环境噪声下语句识别率测试有助于预估患者助听器使用效果。

  • 语前聋婴幼儿助听后听觉及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

    作者:吕静;陈雪清;张华;李靖;吴燕君;王硕;孔颖

    目的:分析语前聋婴幼儿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探讨不同耳聋程度、不同评估阶段其助听前后的言语能力发育随听觉能力发展变化的关系。方法以32例语前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助听器选配年龄3~34个月,平均15.6个月,分为极重度耳聋组(16例)、重度耳聋组(11例)和中度耳聋组(5例),使用听觉行为分级(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 ,CAP)和言语可懂度分级(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ing ,SIR)问卷分别于助听前及助听后1、3、6、9、12个月时对患儿的听觉及言语发育能力进行评估,并进行线性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极重度、重度及中度耳聋组CAP与SIR评估得分均存在线性相关,相关性由低到高依次为极重度耳聋组(R=0.656)、重度耳聋组(R=0.758)、中度耳聋组(R=0.849)(均为 P<0.05)。助听前后不同评估阶段CAP与SIR评估得分均存在线性相关,相关性由低到高依次为助听前(R=0.559)、助听后1个月(R=0.575)、助听后3个月(R=0.726)、助听后6个月(R=0.823)、助听后9个月(R=0.838)、助听后12个月(R=0.855)(均为 P<0.05)。结论语前聋婴幼儿助听后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密切相关,言语能力随听觉能力的提高而提高;耳聋程度越轻、助听器使用时间越长,助听后婴幼儿听觉与言语能力发育的相关性越高。

  • 术前助听器佩戴史对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者术后开放式言语识别的影响

    作者:刘欣;刘海红;孔颖;任寸寸;杨宜林;刘莎

    目的:初步探讨术前助听器佩戴史对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 ,CI)者早期开放式言语识别的影响。方法植入年龄0.9~3.0岁的CI儿童306例,按照术前是否佩带助听器分为助听器(hearing aid , HA)组94例,非助听器(non-hearing aid ,NHA)组212例,用普通话词汇相邻性测试(Mandarin lexical neighbor‐hood test ,M -LNT)分别对两组受试儿童进行开放式言语识别能力评估,比较两组儿童M -LNT 正确识别率。结果年龄相同或人工耳蜗使用时长相同的助听器组与非助听器组间M -LNT正确识别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佩戴助听器不同时长者与非助听器组之间M -LNT 识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0.9~3.0岁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儿童,术前有无助听器佩戴史对其术后开放式言语识别能力无显著影响。

  • 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对选配助听器的低龄儿童听觉言语能力评估

    作者:刘海红;金欣;周怡;李靖;刘璐璐;倪鑫

    目的:通过汉语普通话版小龄儿童听觉发展问卷(LittlEARS棆 auditory questionnaire ,LEAQ)调查评估低龄听障儿童经助听器放大干预后早期听觉言语感知能力的发展情况。方法分别在助听器选配前、助听器佩戴后3、6和12个月对162例3.0~48.0月龄选配助听器的听障儿童进行中文版LEAQ问卷调查,LEAQ问卷由儿童直接看护人完成填写,问卷包括35个问题,涉及接受性听觉行为、语义上听觉行为和表达性语言行为三方面,满分35分,得分越高,其听觉语言能力越好。结果162例听障儿童助听器选配前、佩戴后3、6和12个月LEAQ总分平均分分别为10.47、17.73、20.64和26.47分,呈显著增长趋势(F=23.68,P<0.001);接受性听觉行为、语义上听觉行为和表达性语言行为得分显著增长的助听器佩戴时间分别为3、6和12个月;LEAQ得分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助听器选配月龄、儿童居住环境、看护人文化程度和听力损失程度是儿童助听后早期听觉言语感知及前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低龄听障儿童在经助听器放大干预后12个月内LEAQ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早期行助听器放大干预、看护人文化程度高和居住城镇地区有利于低龄听障儿童早期听觉行为能力发育;L EA Q是临床监测低龄儿童前语言时期听觉言语感知能力发育进程的有效工具。

  • 听障儿童使用无线调频系统助听效果分析

    作者:梁爽;朱晶;王艳霄;崔玉华;王晓翠;陈雯

    目的:评价听障儿童佩戴助听设备并耦连无线调频系统(frenquency modulation system ,FM )后的助听效果。方法采用儿童无线调频系统辅听效果评估问卷(FM listening evaluation for children)对使用人工耳蜗和/或助听器的27例3.48~5.5岁学龄前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儿童应用FM的助听效果进行评估。分别评估FM+麦克风(microphone ,M )(FM+M )和麦克风(M )模式下其在安静环境、噪声环境、回避视觉及远距离4种聆听环境中的聆听效果(计算百分率),分数越高表明助听效果越好。结果 M 模式下总分为67.55%,安静环境得分85.33%,噪声环境60.54%,回避视觉69.58%,远距离69.58%,不同聆听环境下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9.53,P<0.05),其中安静环境下聆听效果显著优于噪声、回避视觉及远距离环境;FM + M 模式下总分为84.35%,安静环境得分94.89%,噪声环境81.35%,回避视觉83.56%,远距离83.29%,不同聆听环境下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80,P<0.05),其中,安静环境下聆听效果显著优于噪声、回避视觉及远距离环境。FM+ M模式下聆听效果显著优于M模式( P<0.05)。结论 FM系统可提高佩戴助听设备的听障儿童在复杂环境下的聆听效果。

  • 不同听觉补偿方式下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比较

    作者:兰莉;李斐;刘宇清;叶清;杨可婕;王敏;陶方英;韩巍;张嫄;王幼勤

    目的:比较选配助听器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探讨不同听觉补偿方式对其听觉言语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2例6~43月龄选配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后的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语前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助听器组18名,人工耳蜗组14名,两组的听力损失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均在干预1年内进行相同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使用声场测听测试助听听阈;使用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评估干预前及干预后3、6、9、12个月时的听觉能力;采用《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能力评估》测试两组康复训练前后的言语能力。结果两组患儿助听听阈均优于助听前,但人工耳蜗组各频率助听听阈显著优于助听器组(P<0.05);两组听觉能力得分均随听觉补偿时间的延长而提高(P<0.05);助听器组在干预后9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及干预6个月(P<0.05);人工耳蜗组在术后6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高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P<0. 05);人工耳蜗组在干预后6、9、12个月的听觉能力得分均高于助听器组( P<0.05);两组助听后康复级别及言语年龄均高于助听前,人工耳蜗组康复级别及言语年龄均高于助听器组(P<0.05)。结论对于极重度以上感音神经性聋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者听觉言语康复效果优于助听器选配者。

484 条记录 18/25 页 « 12...15161718192021...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