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物-1在妊娠输卵管黏膜中的表达
摘要: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输卵管黏膜中的表达,探讨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技术和图像半定量分析法,检测MMP-9和TIMP-1在人妊娠输卵管黏膜、人正常输卵管黏膜及正常宫内早孕子宫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MMP-9和TIMP-1在正常宫内早孕组中表达强,在输卵管妊娠组中的表达较强,在正常输卵管组中表达较弱.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MMP-9/TIMP-1参与了输卵管妊娠中胚胎着床过程,且与输卵管妊娠缺乏蜕膜化反应有关.
-
广东地区青年指长比与体能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广东地区青年大学生指长比与体能的相关性,为运动员选材和通过科学训练改善大学生体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307例身体健康的广东药科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的条件下,采用直接测量法测量左右手第2指长度(2D)、第4指长度(4D),并计算两者的比率(2D∶4D),同时采集研究对象的体能数据及个人信息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生及女生左、右手2D∶4D测量均值基本接近并且男生的左右手指长比均值均小于女生;男生左手高指长比群体2D∶ 4D与体能总评分呈负相关;男生左手高指长比群体2D∶4D与50 m评分、肺活量评分呈负相关;男生右手高指长比群体2D∶4D与50m评分呈负相关;女生左手低指长比群体2D∶4D与坐位体前屈评分、1 min仰卧起坐评分呈正相关;女生左手高指长比群体2D∶4D与坐位体前屈评分呈负相关;女生右手低指长比群体的2D∶4D与50 m评分呈负相关.结论:人类的2D∶4D具有性别差异性并且左右手2D∶4D与人体体能有相关性,可将指长比作为科学训练和人才选拔的依据.
-
三七总皂苷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改善脂多糖导致的小鼠抑郁样行为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抑郁样行为以及海马星形胶质细胞(AST)活化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LPS组、PNS+LPS组.利用喷糖实验、糖水偏好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免疫印迹检测海马GFAP、乙醛脱氢酶1蛋白家族L1(ALDH1L1)的表达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GFA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结果:与NS组相比,LPS组舔糖潜伏期延长、糖水偏好百分比下降、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增加,PNS预处理可逆转上述抑郁样行为;与NS组相比,LPS组海马GFAP阳性细胞数目增加,GFAP及ALDH1L1蛋白表达上调,GFAP及TNF-αmRNA表达上调,PNS预处理均可减少GFAP、ALDH1L1及TNF-α的表达;结论:三七总皂苷可能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改善脂多糖导致的小鼠抑郁样行为.
-
水通道蛋白4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的脊髓后角神经元中水通道蛋白4(AQP4)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激活之间的关联性做系统的探讨.方法:制作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经腹腔给予AQP4抑制剂TGN-020,应用DMSO组作对照,应用Von Frey纤毛进行机械痛检测,以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检测脊髓ERK、NeuN的表达.结果:脊髓后角p-ERK和NeuN共定位的细胞在神经损伤后可见增加,而给予TGN-020后,同时表达p-ERK和NeuN的细胞明显减少.TGN-020抑制AQP4的表达可以减轻神经损伤产生的痛觉敏感性异常.结论:抑制AQP4可以通过抑制脊髓后角神经元中ERK通路的活化来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 水通道蛋白4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 大鼠 -
多排螺旋CT重建技术测量贵州成年小型猪支气管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DCT)及其后处理软件测量贵州成年小型猪支气管各径线值,建立贵州小型猪支气管正常数据,为临床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取健康成年贵州小型猪,采用MDCT对其进行扫描,并采用后处理软件Singo.via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再现(VR)图像重建,在MPR、MinIP及VR冠状位图像上测量支气管长度、直径、角度,记录数据并对MPR、MinIP及VR 3种重建技术上支气管各径线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PR上隆突上2 cm处主支气管直径(D1)为(17.6±0.62)mm、右肺上叶支气管开口距隆突(L)为(34.67±2.90)mm、隆突水平左主支气管直径(D2)为(10.82±0.61)mm、右主支气管直径(D3)为(12.42±0.96)mm、左右主支气管角度(@)为(45.01±4.73)°;MinIP上D1、L、D2、D3、@分别为(17.63±0.49)mm、(34.54±3.16)mm、(10.75±0.59)mm、(12.77±0.91)mm、(44.46±3.70)°;VR上D1、L、D2、D3、@分别为(17.93±0.57)mm、(35.27±2.93)mm、(11.02±0.68)mm、(12.95±0.83)mm、(45.55±3.95)°;比较MPR、MinlP及VR3种重建技术测量支气管各径线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D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清晰显示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并准确测量支气管径线值,为建立小型猪支气管正常解剖模型提供基础数据.
-
辽宁锡伯族五项舌运动类型
目的:研究辽宁锡伯族人群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5项舌运动类型特点,探讨锡伯族人群与其他族群的亲缘关系,为研究锡伯族群体遗传学积累资料.方法:对辽宁沈阳新城子区234例(男为120例,女为114例)锡伯族学生5项舌运动类型进行研究.采用类间平均连锁法,对14个族群进行聚类分析,探讨族群间亲缘关系.结果:辽宁锡伯族卷舌、叠舌、翻舌、尖舌、三叶舌运动类型出现率分别为96.58%、32.05%、51.28%、73.08%、3.84%,5项舌运动类型出现率性别间无差异.卷舌分别与翻舌、叠舌和尖舌,翻舌分别与叠舌和三叶舌,叠舌分别与尖舌和三叶舌基因间存在基因相互的关系.舌运动类型与国内民族比较,卷舌、翻舌、叠舌、尖舌构成比处于较高水平,三叶舌构成比处于较低水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辽宁锡伯族的舌运动类型出现率与锦州汉族为接近.结论:辽宁锡伯族5项舌运动类型与国内族群舌运动相比,卷舌、翻舌、叠舌运动、尖舌类型运动能力较强,三叶舌类型运动能力比较弱,辽宁锡伯族与锦州汉族亲缘关系近.
-
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指长比的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精神分裂症与指长比(2D∶4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体质测量法,分析宁夏汉族女性249例(对照组14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组102例)双手指长比(2D∶3D、2D∶4D、2D∶5D、3D∶4D、3D∶5D、4D∶5D)均值,比较各均值的差异性及2D∶4D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各指长比均值均高于对照组,左手2D∶3D及双手2D∶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左手2D>4D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D∶4D均值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无相关性.结论:指长比(2D∶4D)可能是宁夏汉族女性精神分裂症早期筛查的1个参考指标,精神分裂症可能与胚胎期性激素暴露水平有关.
-
脱细胞支架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脱细胞支架(AS)联合电针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首先制备AS,用于桥接损伤的神经.其次切除大鼠右侧坐骨神经10 mm,建立大鼠SNI模型.将SNI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AS桥接组(AS)和AS联合电针治疗组(AST).模型组不予任何干预,AS组将支架桥接于两断端处,AST组在支架桥接术后2d给予电针进行治疗,采用20 Hz、1 mA疏密波相间的电流,针刺穴位为环跳和阳陵泉,每次电针15 min,7d1个疗程.电针4周后,用电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结构,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大鼠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的表达.结果:AST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明显高于AS组;尼氏染色显示AST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形态较完整,尼氏体呈蓝紫色、斑块状,偶见部分核移位现象,尼氏体的数量明显多于AS组和模型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AST组脊髓内BDNF和NGF蛋白表达量均高于AS组和模型组.结论:脱细胞支架联合电针不仅可增加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还可阻止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尼氏体肿胀与溶解,并可上调脊髓内BDNF和NGF蛋白的表达,对SNI所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
长期食用山茶籽油对广西壮族绝经妇女血雌二醇、护骨素和超声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山茶籽油对绝经后女性骨代谢指标影响,为食疗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广西壮族食用和非食用山茶籽油40~80岁的绝经女性足跟骨超声骨密度(UBD)、血钙、雌二醇、磷、碱性磷酸酶和血清护骨素进行测定,间隔5岁作为年龄组,其中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用试剂盒测定,雌二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护骨素.结果:食用和非食用山茶籽油2组的广西壮族绝经妇女血钙、磷各年龄组均无差异性.49岁以前食用和非食用山茶籽油组超声骨密度(UBD)和血清雌二醇(E2)相比较无差异,但50岁以后食用山茶籽油各年龄组的骨密度、血清雌二醇和护骨素均比非食用组高.结论:食用山茶籽油能提高绝经晚期妇女的骨密度、内源性雌激素和护骨素,降低绝经晚期妇女的碱性磷酸酶,提示食用山茶籽油有防治雌激素缺乏所致骨质流失的作用.
-
艾司西酞普兰对MPTP处理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ESC)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处理的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ESC或/和不同浓度MPTP处理PC12细胞,再用3-甲基腺嘌呤(3-MA)抑制;通过MTS检测细胞存活率,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自噬标记物LC3B-Ⅱ、LC3B-Ⅰ和凋亡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经筛选得出,10 μmol/L ESC预处理PC12细胞1h,再加入1 000 μmol/L MPTP处理24 h,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Hoechst 33258染色显示细胞核固缩明显减少;ESC+MPTP组LC3B-Ⅱ/Ⅰ、Bcl-2/Bax表达水平较MPTP组显著上升,但ESC+MPTP+3MA组LC3B-Ⅱ/Ⅰ、Bcl-2/Bax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ESC对MPTP处理的PC12细胞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通过PI3K/Akt途径激发自噬作用,提高了Bcl-2的表达,抑制MPTP引发的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对其保护作用.
-
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CHOP的影响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大鼠脊髓背角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的镇痛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又分为生理盐水组和处理组,分别在手术当日及术后每日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1 ml和丹参酮ⅡA 20 mg/kg,连续注射14 d.检测各组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4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术后第14天,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CHOP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CHOP和caspase-3的表达增多;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处理组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升高,脊髓背角内CHOP和caspase-3的表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内CHOP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鞘内注射 脊髓背角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