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纳米人工红细胞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取得突破

    作者:

    近日,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博士郑明彬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马轶凡等专家,在纳米人工红细胞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方面取得突破,相关成果在着名国际学术刊物《Scientific Reports》发表。

  • 新型人工红细胞的制备

    作者:徐瑞芬;张国良;徐礼鲜;冯旭阳

    目的:接枝淀粉包裹血红蛋白制备新型人造红细胞的代替品.方法:利用油酸接枝淀粉,在超声条件下下自组装,包裹天然牛血红蛋白,并鉴定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能.测定包封率、红外光谱分析(FTTR)、电镜观察形态学及粒径,测定P50和Hill系数.结果:人工红细胞呈圆球形,平均粒径250nm,包封率高,具有良好的携氧、释氧能力.结论:成功制备了人工纳米红细胞,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

  • 人工红细胞(微囊包被血红蛋白)对动物换血实验的作用研究

    作者:樊晶;王学谦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检验人工红细胞(微囊包被血红蛋白)作为运氧载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较佳换血方式,进行大鼠换血实验,通过血常规、血气、血液流变学及病理学检测,比较人工红细胞输注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大鼠进行全血量70%换血实验后,其成活率为100%,血常规与换血前无异,氧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血流变指标变化较大,病理结果表明心、肝、肾、肺各脏器无显著变化.结论:人工红细胞是良好的运氧载体,对严重创伤所致急性大失血早期救冶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纳米人工红细胞可精准治疗癌症

    作者:

    科技日报北京电,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博士郑明彬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蔡林涛、马轶凡等专家,在纳米人工红细胞可视化精准治疗癌症方面取得突破,相关成果在著名国际学术刊物《Scientific Reports》发表。

  • 血液代用品功能评价参数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家馨;王翔

    全世界范围内血源紧张、病毒污染等问题推动了血液代用品的研究.各种修饰血红蛋白、氟碳乳剂、血红蛋白微囊等技术迅速发展,其中一些已经形成规模化制备工艺.但是,对于血液代用品目前没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全面评估血液代用品产品仍较困难.本文根据国内外血液代用品的研究现状和新进展,重点从血液代用品的评价角度出发,探讨血液代用品的评价参数,围绕血液代用品的理化性质、有效性与安全性、保存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人工红细胞及微囊包被血红蛋白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樊晶;王学谦

    目的确定有效制备及鉴定微囊包被血红蛋白和纳米级人工红细胞的方法.方法首先通过低渗法制备高纯度、高浓度的血红蛋白,然后根据界面缩聚法的原理,利用匀速微囊制备喷头,将含有卵磷脂、聚乳酸的有机相(丙酮、乙醇)直接滴入含有2,3-DPG和酶及抗氧化剂的血红蛋白水相中,通过高速搅拌使囊心物(2,3-DPG与血红蛋白单体、二聚体构建的不稳定的四聚体)的周围形成单个球状膜壳型微囊.结果低渗法制备的血红蛋白浓度为14.1g/dl,纯度为97.7%.微囊包被血红蛋白其微囊呈圆球状,表面光滑均匀,微囊直径0.254xm(电子显微镜下估算值).人工红细胞透射电镜:单个包囊颗粒呈圆球状,有的表面光滑,有的表面稍有凹凸,平均粒径为210nm,小粒径为190nm;扫描电镜显示:颗粒内部电子密度较高、不均匀,呈纤维状和细颗粒状交错分布,是为血红蛋白,颗粒边缘有一窄带,电子密度低于中央为膜层,平均粒径为237nm.人工红细胞的包埋率为27.7%,泄漏率在4℃生理盐水中30d仅释放6.9%.结论界面缩聚法可制备纳米级人工红细胞,且具有携带和释放氧气及二氧化碳的生物活性.

  • 脂质体包埋血红蛋白(LEH)——人工红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玉华;薛茎;周虹

    早在19世纪,人们就开始尝试血红蛋白溶液用于临床治疗的可行性.血液代用品的开发与一直受到国际科技界和产业界的热切关注.人工红细胞不仅适用于重大、突发事件及战争的紧急救治,还可以用于循环障碍等多种疾病的常规治疗.

  • 微囊化人工红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张献清;吴道澄

    由于对安全有效的红细胞代用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使红细胞代用品的研究取得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三代产品,第一代主要以氟碳化合物类为代表;第二代是以改性血红蛋白(Hb)为代表,主要包括聚合Hb和利用分子遗传工程产生的重组Hb;第三代产品为微囊化的人工红细胞[1,2].本文仅就微囊化人工红细胞的研究进展做简要介绍.

  • 新型人工纳米红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徐瑞芬;白宁;路凯;霍苗;陈方

    目的 对接枝淀粉包裹血红蛋白的新型人造红细胞(GSEhb)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方法 通过不同保存条件人工红细胞渗漏试验以及体外实验,包括补体激活以及凝血、溶血实验和体内血小板计数测试实验检测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人工红细胞易于保存,对大鼠补体系统C3无明显激活,血浆中凝血酶无增多,凝血因子测定结果合格,溶血率测试合格.输注人工红细胞悬浮液后,对大鼠的血小板无不良影响.结论 人工纳米红细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了基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