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缺血性卒中的上游治疗

    作者:赵晓彬;袁如玉

    缺血性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主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上游治疗是控制疾病首发和复发的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的上游治疗是未来工作的重心.控制血压、抗血小板治疗、抗凝治疗及调节血脂治疗均能明显降低卒中的风险,控制血压是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关键,也是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是心源性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目前高危人群和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控制并不理想,需要提高临床医师对风险因素的认识,并根据临床证据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希望通过更多的大型临床试验探知治疗风险和潜在的益处,期望更多的卒中预防试验研究提供新的临床证据.

  • 强化肺静脉前庭前壁消融的环肺静脉隔离术联合上游药物治疗房颤

    作者:庞占琪;马奔;王涛;王琳;杨健;李亚文;董赫;李世军

    目的:评价强化肺静脉前庭前壁消融的环肺静脉隔离术联合上游药物治疗房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顺序入选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59例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采用环肺静脉隔离术,持续性房颤采用环肺静脉隔离加左房顶部及二、三尖瓣峡部线消融。术中均强化肺静脉前庭前壁消融的时间及能量。上游治疗药物选用瑞舒伐他汀及替米沙坦。术后第1、3、6、12及18个月进行随访。结果随访(12±6)个月,联合治疗成功率为86.4%。治疗前后左房前后径[(45±7)mm比(41±5) mm,P<0.05)]左房排空分数[(46%±4%)比(54%±5%),P<0.05],改善明显。结论强化肺静脉前庭前壁消融的环肺静脉隔离术联合上游药物治疗房颤安全可靠,治疗12个月后左心房内径减小、左心房排空指数增加。

  • 心房颤动的上游治疗进展

    作者:林希;梁兆光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由心房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1],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心率增快等,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脑卒中、外周血管栓塞、心力衰竭及心肌缺血等,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2]。房颤的发生率较高,有学者对14个自然人群的29079人进行了调查,其中房颤发生率为0.77%[3]。其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年龄高于70岁的老年人房颤的发生率约为10%,目前已经成为老年患者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4]。目前虽然导管消融房颤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临床上房颤的基础治疗仍为药物治疗。随着医学理念的进步,预防疾病的发生已经成为疾病防治策略的一个重要环节[5]。房颤的上游治疗是针对房颤基质、心房肌重构及炎症反应的治疗,属于房颤的预防性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他汀类等“上游”治疗常用药物在房颤的预防方面可起到促进的作用。现从房颤上游治疗机制及药物治疗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 缝隙连接重塑与心律失常上游治疗

    作者:陈济明;潘大彬

    心律失常是心脏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危害不仅在于心律失常本身,还可加重原有的基础心脏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等,甚至引发心源性猝死(SCD).据统计,中国每年约有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其中90%以上由恶性心律失常所[1].心肌重塑可导致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也可导致心脏的电重构,后者反过来促进心肌的重塑,形成恶性循环.在心肌重塑的过程中,缝隙连接重塑对心律失常的产生和维持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缝隙连接重塑导致心肌间解偶联,影响心肌电流的传导,形成心律失常.本文将从缝隙连接、缝隙连接蛋白、缝隙连接重塑、缝隙连接重塑与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上游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了解缝隙连接重塑在心律失常产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机制.

  • 心房颤动的新理念(续)

    作者:郭继鸿

    心房颤动治疗的新理念三降三升的治疗新目标既往房颤的治疗都以消除和缓解患者症状为主要目标,而疗效常以心电图的改善为重要标准,包括将房颤转复为窦律或控制房颤过快的心室率.因此,这一理念下的治疗则以率律治疗为主导:包括转复窦律、维持窦律及控制心室率.

  • 心房颤动的上游治疗进展

    作者:马跃东

    房颤的上游治疗是房颤的一、二级预防.包括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他汀类药物等治疗可引发房颤的高危疾病,防治或延缓高血压、心力衰竭及炎症相关的心肌重构,进而预防新发房颤(房颤一级预防),或减少房颤的复发率或减缓其进展为永久性改颤(房颤二级预防).

  • 心脏颤动的进展(一):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作者:钟敬泉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衰等疾病的机会明显增加,其致残、致死率极高,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房颤的高发性和诸多严重的并发症,使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使部分房颤转复,然而,与控制心室率相比,房颤转复并不能降低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近,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房颤的治疗出现了新的转机,但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及根治率仍存在争议.针对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基质因素来预防房颤发作及复发也成为近年房颤研究的热点之一,如房颤的上游治疗等.本文就房颤的并发症防治如抗凝治疗,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以及房颤的上游治疗作一简要介绍.

  • 他汀类药物作为心房颤动上游治疗的研究状况

    作者:庄端蓉

    他汀类药物是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上游治疗的重要药物.目前的研究表明,他汀能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房颤发生;但不能阻止阵发性房颤进展成持续性房颤;可能降低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起搏器植入患者房颤发生,降低消融或复律后房颤的复发,但尚存在争议,仍需进一步研究.

  • 心房颤动的上游治疗新进展

    作者:任启伍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目前一致认为心房颤动是发病率、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之一.心房颤动的上游治疗受到重视,上游治疗通常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他汀类和多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这些非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心房颤动的一、二级预防可起到一定的作用.

  • 心律失常的“上游治疗”

    作者:王禹川

    在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中,抗心律失常药物虽然有效,但并不理想,且很多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让人难以接受.如何使心律失常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是人们长久以来探索的方向.现已发现,针对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药物治疗能有效预防或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达到心律失常治疗的一级或二级预防作用,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为此,人们提出心律失常“上游治疗”的新概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上游治疗
  • 炎症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侯鹏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尽管近年来在AF管理和预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AF仍有很高的发病率,导致患者反复住院,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迄今为止,AF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多种复杂的机制参与了AF的发生与持续.目前,有大量证据显示炎症与AF密切相关,炎症可能通过影响心脏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参与了AF的发生与持续.本文对炎症与AF相关性证据以及AF的抗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

    作者:刘靖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等疾病的机率明显增加,致残、致死率极高,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虽然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使部分房颤转复,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降低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之后,随着射频消融技术及外科技术的发展,房颤的治疗出现了新的转机,但射频消融及外科治疗房颤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的深入,开始探索通过研究房颤发生和维持的基质因素来预防房颤发作及复发的方法,如房颤的上游治疗等.本文就房颤的抗凝治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射频消融治疗以及房颤的上游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房颤上游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安阳

    目的:探讨房颤上游治疗对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入选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房颤上游治疗组和对照组,随访1年,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房颤上游治疗组心率、收缩压、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脑钠肽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房颤上游治疗组心血管疾病病死率和心血管相关再住院率均较对照组降低。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脑钠肽>60pg/ml、hsCRP>117mg/L、入院时心率>90次/分、LVMI>144g/m2是房颤患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房颤上游治疗可明显改善阵发性房颤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