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

    作者:刘智聪

    目的 降低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5年来儿科收治的新生儿SAH病例资料52例,对新生儿SAH与相关因素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新生儿SAH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发现新生儿SAH与窒息缺氧、产伤、围生期保健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加强围生期检查重要性的宣教,加强围生期检查和产程监护,正确处理产程,提高助产和复苏技术,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是降低新生儿SAH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螺旋CT表现高危因素及预后评价

    作者:李耀平;梁晓红;吴志艳

    目的: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头颅螺旋CT表现及发病高危因素,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分析.方法:回顾性总结60例经我院头颅螺旋CT检查及临床资料证实为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就其头颅螺旋CT检查所表现的征象,结合其发病高危因素,进行预后评估分析.结果:头颅螺旋CT平扫表现"镰刀征"16例(26.70%);表现"三角征"29例(48.3%);"镰刀征"、"三角征"同时出现12例(20%).无"镰刀征"、"三角征"而又表现为侧裂池、前后纵裂池高密度影17例(28.3%).窒息缺氧是引起新生儿SAH主要的高危因素.合并HIE型的SAH发生后遗症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单纯型SAH.合并早产、HIE也是SAH预后不佳的原因.结论:螺旋CT检查能明确SAH出血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临床早期合理治疗提供诊断依据,认识SAH发病高危因素及进行预后评估,均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24例

    作者:梁高连;杨青和;陈红

    目的 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49例随机分为微创治疗(微创组)24例和内科治疗(内科组)25例,以有效率、住院时间和6个月后后遗症发生率为判断指标.结果 微创组有效率100%,后遗症发生率4.3%,内科组有效率76.0%,后遗症发生率36.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住院时间微创组(18.6±2.2)d,内科组(29.2±3.5)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明显,后遗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方法简单有效,安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