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部正中切口的缝合方法

    作者:马鹏飞;韩广森;赵玉洲;顾炎辉;任莹坤

    腹部切口的缝合是手术完成的标志,更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理想的关腹技术应该在简单、快捷、有效的同时又能大限度减少早期及晚期并发症,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肠道的手术常选用腹部正中切口,在临床中正中切口的缝合方法有多种,但是究竟哪种缝合方法更利于切口的愈合,临床中并没有统一的看法.本文对有关腹部正中切口缝合方法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 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祥

    目的:探讨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手术切口不同将2013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6例胃肠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23例,患者行腹部正中切口;对照组23例,患者行经腹直肌切口,观察两组基本手术指标及切口疝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122.8±31.6)ml,平均切口长度(7.6±1.3) cm,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腹部正中切口施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临床以此进行胃肠手术治疗时可优先考虑,但仍需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仔细斟酌,切不可盲目使用。

  • 可吸收缝线全筋膜与丝线间断缝合腹部切口:效果及生物相容性的比较

    作者:李丹;庄競;刘永刚;周浩;陈凯旋;程科;王金榜;李保东;罗素霞;韩广森

    背景:腹部切口的愈合除与患者自身情况相关外,还与外科医生的腹部切口缝合技术、缝合方式、缝线选择有着密切相关。
      目的:比较可吸收缝线全筋膜间断缝合与丝线间断缝合腹壁切口的效果。
      方法:纳入153例结直肠癌患者,其中男91例,女62例,年龄30-82岁,随机分为观察组(n=78)与对照组(n=75),选择腹部正中切口进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观察组采用抗菌薇乔可吸收缝线全筋膜间断缝合切口,对照组采用丝线分层间断缝合切口,比较两组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与费用、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切口脂肪液化及排异反应情况。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切口感染3例,无切口裂开,未发生排异反应;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10例、切口裂开4例、排异反应5例,两组切口感染、裂开及排异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住院费用、切口脂肪液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抗菌薇乔可吸收缝线全筋膜间断缝合腹部切口操作简单,可促进伤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效果安全可靠。

  • 化学合成可吸收聚对二氧环己酮Ⅱ缝合线在全筋膜层连续缝合腹壁切口的应用:随机对照

    作者:李丹;牛跃平;王沈萍;韩广森;任潇毅;赵玉洲

    背景:腹部切口的愈合除患者自身情况、腹部切口缝合方式外,还与缝线选择有着密切相关.目的:观察化学合成可吸收聚对二氧环己酮Ⅱ缝合线缝合腹部切口的愈合效果.方法:将2009-09/2011-05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162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腹部正中切口分别采用聚对二氧环己酮Ⅱ缝合线全筋膜层连续缝合和传统丝线分层间断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为(13.45±1.46) min,术后切口感染4例,无切口裂开和排异反应,经换药很快痊愈.对照组切口缝合时间为(22.96±1.95) min,术后切口感染14例,切口裂开9例,排异反应11例,经换药后部分切口延期愈合.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可见化学合成可吸收聚对二氧环己酮Ⅱ缝合线缝合腹壁切口操作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并发症少,并且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 腹部正中切口两层缝合法与传统四层缝合法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汪晓东;李姣;方智;李立

    目的 探讨腹部正中切口两层缝合法的临床效果及与传统切口四层缝合法的区别.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08年1月~2008年4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4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采用两层缝合法.对照组63例,采用四层缝合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手术切口相关指标及术后全身/切口恢复指标的差异.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基线情况一致.术后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经肛门排气时间上,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患者出现发热症状的构成比上,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术后切口愈合级别以甲级愈合为主,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切口并发症角度看,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切口异物肉芽肿形成和窦道形成,但对照组分别有切口活动性出血3例和切口裂开2例,试验组均为0例;此外,试验组出现切口液化的构成比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就腹部正中切口而言,两层缝合法较传统四层缝合法可能会为患者带来更小的切口创伤,更少的切口异物刺激以及合理的解剖结构复位,从而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但两层缝合法是否还适用于其它类型伤口尚需进一步研究.

  • 腹部正中经脐切口与绕脐切口的对照研究

    作者:白日星;李有国;冯振强;许峻;钟志强;闫文貌;袁辉生;宋茂民

    目的 比较腹部正中绕脐切口与腹部正中经脐切口在腹部手术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71例行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腹部正中经脐切口患者设为经脐组,30例正中绕脐切口患者设为绕脐组.分析两组患者术中情况和切口相关并发症情况.术后采用复查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3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 经脐组患者切口类型Ⅱ类和Ⅲ类分别为38例和3例,与绕脐组患者的28例和2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86±43) min和(196±55)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55±152) mL和(326±172) mL,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07,-1.799,P>0.05).经脐组患者腹部切口长度为(14.3±4.3)cm,绕脐组为(17.3±2.9)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8,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41和6/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3±12)d和(26 ±14)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3,P>0.05).7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 ~ 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脐部及周围皮肤愈合良好,经脐组患者腹部切口呈直线,未见其他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部正中经脐切口长度短于腹部正中绕脐切口,且未增加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切口愈合美观.

  • 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究

    作者:陈福金

    目的 研究在胃肠手术治疗患者中采取腹部正中切口治疗的价值和效果.方法 此文参考不同手术切口将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纳入且参与收治的58例胃肠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将经腹直肌切口纳入到参照组患者中(n=29),将腹部正中切口纳入到实验组患者中(n=29),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切口疝发生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结果 实验组胃肠手术治疗患者切口疝发生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参照组对应指标比较,P<0.05,统计学显示数据研究意义.结论 将腹部正中切口治疗应用在胃肠手术治疗患者中可降低切口疝发生率,具有应用价值.

  • 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探究

    作者:乔阳存

    目的 探究腹部正中切口在胃肠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胃肠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经腹直肌切口,观察组患者进行部正中切口,对比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 2组患者腹部切口疝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肠手术治疗中应用腹部正中切口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并发症少,具有推广使用的临床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