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阿维A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临床观察

    作者:于艳秋;于洪钧

    目的 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阿维A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阿维A 10mg,3次/d,连续服用4周,然后改为10mg,2次/d,服用2周.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2 g,3次/d.同时2组均外涂维A酸乳膏和糠酸莫米松乳膏.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润燥止瘁胶囊联合阿维A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疗效较好.

  • 利氟涂剂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疗效

    作者:王西京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较好方法.方法将100例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棉签蘸"利氟涂剂"涂擦皮损部位,一日2次,治疗4周;对照组40例,用去炎松尿素软膏涂患处,一日2次,治疗4周.结果"利氟涂剂"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疗效明显优于去炎松尿素软膏,且二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利氟涂剂"外涂是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较好方法.

  •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雅文;韩维田;关长吉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是一种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正常皮肤组织中而不累及其他器官的慢性皮肤病.目前对该病研究较多的是其病因和淀粉样蛋白的不同来源,本文对近年来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探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1例

    作者:汪军;裴建

    淀粉样变病(amyloidosis)指特殊反应的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组织或器官,并导致所沉积的组织及器官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的疾患[1].仅累及皮肤者称为皮肤淀粉样变病(cutaneous amyloidosi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PCA)是一种淀粉样蛋白沉积于以往正常的皮肤中,而其他器官均无受累的局限性疾病[3].淀粉样变苔藓是PCA中常见的临床类型[4].PCA是一种难治性皮肤病,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有限[5].而传统中医药在治疗PCA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裴建主任医师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苔藓样型皮肤淀粉样变1例,现报道如下.

  • 48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OSMR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吴芳芳;吕萍;薛汝增;梁云生;杨斌

    探讨OSMR基因突变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PCA)的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收集48例PCA患者临床资料和外周血,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OSMR基因进行扩增,检测该基因突变位点.PCA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3,年龄7~ 79(28.25±9.37)岁.48例PCA患者中24例(50%)发生OSMR基因突变,突变点位于11及15号外显子.31例散发患者中13例(41.94%)发生突变.OSMR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瘙痒无相关性(P>0.05).原发性皮肤淀粉样病好发于中青年,发病部位以小腿为主.OSMR基因突变在散发患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重要作用.OSMR基因突变与性别、年龄、瘙痒无相关性.

  • 卤米松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玉江

    目的 观察NB-UVB(窄谱中波紫外线)在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患者8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对照组采用局部外用卤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外用卤米松联合NB-UVB照射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w.记录治疗第4、8及12w末的治疗总有效率,并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及治疗12w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4、8及12w的治疗总有效率(53.7%、63.4%、82.9%)均高于对照组(31.7%、41.5%、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96、5.89,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好转时间(3.5±0.7)w短于对照组(6.7±1.2)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49,P=0.000);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发生轻度红斑或皮肤干燥3例,对照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1,P>0.05).结论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患者在治疗中应用NB-UVB,可加速症状的缓解,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该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

  • 伴抗基底膜自身抗体的皮肤异色症样淀粉样变病1例

    作者:郑婷;赵天恩;周桂芝

    报道1例伴抗基底膜自身抗体阳性的皮肤异色症样淀粉样变病,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患者女,22岁.面颈部、躯干、四肢出现瘙痒性红斑、水疱及弥漫性网状色素沉着性斑片8年余.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乳头均一化物质沉积,结晶紫染色阳性;直接免疫荧光(DIF)示:基底膜带及乳头IgG、IgM、IgA和C3沉积.

  •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一家系OSMR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张士发;邢雪莎;赵丽萍;王艳红;罗阳

    目的:明确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CA)的致病基因抑瘤素M受体(OSMR)突变情况.方法:提取一PCA家系3例患者及22名正常成员的外周血DNA,应用PCR扩增OSMR基因外显子,并对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该家系3例患者OSMR基因的第15外显子中均检测出c.2081C>T(p.Pro694Leu)错义突变,而家系内正常人未见该突变.结论:该家系患者发病可能与OSMR基因第15外显子突变有关.

  • 射频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疗效评价

    作者:徐纲

    目的::评价射频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左侧胫前或(前臂)采用射频治疗(1次)及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日2次,3周后改为日1次,共6周,右侧单用复方氟米松软膏。随访6个月,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射频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有效率为91.43%,复方氟米松软膏有效率为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射频治疗后1周有6例患者手术区出现渗出、红肿及疼痛,对症处理后好转。5例患者出现色素沉着斑,均在6个月内消失。结论:射频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中医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体会

    作者:甘海芳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属中医“松皮癣”、“顽癣”等范畴,是指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既往正常的皮肤内,而其他器官均无受累者.文章论述了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法则.认为脏腑功能功能失调,尤其是脾肺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是本病的根本致病原因,而痰湿瘀血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治疗上以调理脏腑功能为基本原则,同时配合活血破血或养血活血、除湿化痰散结、宣通皮肤腠理等药物及适当的外治疗法.

  • 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疗效分析

    作者:徐晓岚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和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疗效.方法 抽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53.6%)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2.1%)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复方丙酸氯倍他索软膏与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 NB-UVB联合卤米松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62例临床观察

    作者:胡亚红;苗国英;朱敬先;王琪

    目的 观察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联合卤米松局部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120例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予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局部外用;对照组58例,仅予局部外用卤米松治疗,在治疗第4,8和12周末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第4,8和12周末时,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48.39%,61.29%和79.03%,对照组分别为39.66%,48.28%和58.6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卤米松局部外用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病的疗效优于单用卤米松治疗.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