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后盆底肌力筛查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单学敏;陆叶;苏士萍;张冬;廖秦平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分娩并于产后6~8周复查的产妇1 008例,其中阴道分娩产妇551例(阴道分娩组),剖宫产457例(剖宫产组),分别对其进行盆底肌力筛查,观察各影响因素与盆底肌力的相关性.结果 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36.3% (200/551)和39.4% (180/457),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36.5% (201/551)和39.4% (180/4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分娩前体质指数是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的相关因素(OR=-0.095,P<0.05);产妇年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第二产程时间、产次、产钳助产及会阴情况等与盆底肌力测量值无相关性(P>0.05);第二产程延长组及高龄组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55.6% (5/9)和39.3% (57/145),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55.6% (5/9)和38.6% (56/145),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均有升高趋势;会阴裂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35.7% (15/42)和31.0% (13/42),均较会阴侧切组和会阴侧切+产钳组有下降趋势;进入产程剖宫产组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为44.1% (52/118),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为44.1% (52/118),均较选择性剖宫产组有升高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对盆底组织无明显保护作用;分娩前体质指数过大是影响盆底功能的因素,应避免孕期体质量增长过多.

  • 自裁网片的改良全盆底悬吊手术对POP患者盆底肌力的干预效果

    作者:曹志娟;秦梦路;陈信良;童晓文;王娴静

    目的 评估自裁网片的改良全盆底网片悬吊手术对盆腔器官脱垂( 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患者盆底肌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妇科因盆腔器官脱垂要求手术入院患者105例,分为2组,研究组68例,接受改良全盆底网片悬吊手术;对照组37例,接受Prolift手术;另选择30例因其他妇科疾病(排除合并盆腔器官脱垂或压力性尿失禁者)同期入院手术的患者,作为正常人对照组.采用经阴道内表面电极肌电图对研究组、对照组及正常人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3月时进行测定,记录并分析正常人组和2组POP患者的手术前后盆底肌力数据,并对2组POP患者手术后盆底肌力改善程度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后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电压、持续时间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Ⅱ类肌纤维的快速收缩电压、收缩个数也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比2种术式对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各指标的改善程度,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自裁网片的改良全盆底网片悬吊手术和Prolift手术均能明显改善POP患者的盆底肌力;在改善POP患者盆底肌力程度上,自裁网片的改良全盆底网片悬吊手术与Prolift手术效果相当.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晨;蒋学禄

    目的 采用PHENIX USB 4检测103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肌力,分析盆底肌力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 筛查103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肌力,将其按年龄、体重指数、分娩方式及分娩次数分组,并对盆底肌力异常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6~55岁,56~70岁组Ⅰ类、Ⅱ类肌纤维异常率较高(P<0.01),超重组及肥胖组Ⅱ类肌纤维异常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顺产组Ⅰ类、Ⅱ类肌纤维异常率较剖宫产高(P<0.05),分娩3~10次组Ⅰ类、Ⅱ类肌纤维异常率较高(p<0.05).年龄、体重指数、分娩次数与盆底肌力均呈负相关性.结论 控制体重,减少产科因素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尽早开展盆底肌力的普查和康复治疗,是改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措施.

  • 产后盆底肌力改变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沈琦;王鲁文;朱旭明;张秀娟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科分娩并于产后6~8周复查的产妇1029例,其中阴道分娩产妇492例(阴道分娩组),剖宫产537例(剖宫产组).低出生体质量儿(<2.5 kg)产妇36例,正常出生体质量儿(2.5 ~4.0 kg)产妇897例,巨大儿(>4.0 kg)产妇96例,分别对其进行盆底肌力筛查,观察各影响因素与产后盆底肌力的相关性.结果 阴道分娩组与剖宫产组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40.9% (201/492)和45.3%(243/537),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40.7% (198/492)和37.2%(200/53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质量儿、正常出生体质量儿、巨大儿产妇Ⅰ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25.0% (9/36)、44.6% (400/897)和57.3% (55/96).Ⅱ类肌纤维肌力异常率分别为22.2% (8/36)、42.4%(380/897)和59.4% (57/96),三组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剖宫产对盆底组织无保护作用,随胎儿体质量增加,产后盆底组织所受损伤增加.

  •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分析及盆底肌力与产科分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秀华;郭峰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发生情况,分析盆底肌力异常与产科分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例产后6~8周复查的足月初产妇,其中1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为阴道分娩组,另10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为剖宫产组,该组下设产程中剖宫产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各50例,通过徒手和机器检测盆底肌力,观察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后 PFD 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产后6~8周,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组和产程中剖宫产组产妇的盆底肌肉疲劳度及肌纤维肌力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Ⅰ类肌纤维异常与分娩前 BMI 有关(P <0.05)。妊娠期 SUI 总发生率为27%,产后 SUI 总发生率为9%;阴道分娩组的产后 SUI 发生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 =0.015)。产后 POP总发生率为78%,阴道分娩组产妇在产后的阴道前、后壁脱垂发生率高于产程中剖宫产组及选择性剖宫产组(P 均<0.017)。结论剖宫产不降低产妇盆底肌力异常的发生率,但在产后早期可降低SUI 和 POP 的发生率。分娩前孕妇 BMI 是盆底 I 类肌纤维异常的相关因素,怀孕前及妊娠期应控制体质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