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在大鼠肝移植术后的变化意义

    作者:庄卓男;张培建;孟中良;张杰;苏辉

    目的 探讨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I)以及m-AS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在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手术中的变化意义.方法 采用大鼠门静脉灌注的自体原位肝移植模型,A组:自体原位肝移植组;B组:正常大鼠假手术对照组.测定两组大鼠术后各时间段血清中m-AST、AST及ALT,计算出m-AST/AST比值,观察其在手术后的变化.结果 术后1 h A组ALT为1149.2 U/L,而B组ALT为111.3 U/L;术后1 h A组AST为819.5 U/L,而B组AST为128.2 U/L;术后1 h A组m-AST为290.8 U/L,而B组m-AST为40.5 U/L.大鼠自体原位肝移植术后m-AST、AST及AL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表明A组与B组相比肝脏损害的程度明显增加.A组m-AST/AST随时间延长其变化较明显.m-AST较AST在血清中半寿期短,而术后AST在本试验中则缓慢恢复正常,致使A组m-AST/AST比值术后6 h明显下降,值为0.12,说明术后6 h大鼠肝细胞线粒体损伤有所恢复.结论 血清m-AST的变化有利于大鼠肝移植手术的预后判断,较AST相比更能在早期反映肝细胞损伤及恢复情况,对大鼠肝移植术后的肝细胞及其线粒体损伤的评估和诊断治疗有指导价值.

  • 肝病患者RBP与m-AST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作者:许茵

    目的 探讨检测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OLYMPUS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147例肝病患者血清RBP与m-AST的水平.结果 在肝病诊断中,RBP与m-AST的灵敏度优于其他肝功能指标.结论 检测并动态观察肝脏疾病患者的RBP与m-AST,对于了解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鉴别急慢性肝炎、评价疗效、判断肝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传良敏;王文建;曹万惠;邓君;黄文芳;饶绍琴

    目的 探讨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以及m-AS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抑制法测定各类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m-AST和AST,计算出mAST/AST比值,观察其在入院时与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患者入院时,mAST/AST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型肝炎0.435±0.061、急性肝炎0.375±0.057、药物性肝炎0.321±0.035、慢性肝炎0.317±0.031、肝炎肝硬化0.276±0.03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急性肝炎组和药物性肝炎组mAST/AST比值明显下降,其他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动态监测血清mAST/AST比值的变化有利于急性肝炎、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和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对急性和药物性肝炎的评估和诊断治疗有指导价值.

  • 血清线粒体型门冬氨酸转移酶在百草枯中毒大鼠的价值

    作者:唐雪;王瑞兰;吴欣;徐榕;罗声政;陆元善

    目的 通过检测SD大鼠血清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的浓度的变化及其余各项血气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百草枯(PQ)中毒损伤的机制及mAST在百草枯中毒早期评估多器官功能中的价值.方法 将84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灌胃后0h、2h、6h、12h、24h、48h及72 h分别收集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检测大鼠mAST及其他生化指标的浓度变化.结果 mAST在PQ中毒2h即明显升高,远远早于动脉血气及动脉血乳酸值,而与反映急性肝功能损伤的指标(AST、ALT、DBIL、TBI)、反映肝纤维化指标(γGT)、反映肾功能损伤的指标(SRBP)及一些特异性不强的指标(CK,LDH)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mAST在大鼠中毒早期组织未出现缺氧时即有显著升高且与反映肝肾功能的多个生化指标正相关,提示线粒体损伤可能是百草枯中毒致多器官损伤的发病机制中独立于组织缺氧的一项重要因素,对早期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肝肾功能损伤程度有参考价值.

  • 各型肝病患者血清m-AST检测及其临床评估

    作者:唐海勋;罗红林

    目的 探讨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108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m-AST活性,观察其在发病期(入院时)与各治疗阶段的动态变化.结果 肝病患者m-AST因病情不同而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急性肝炎组m-AST明显升高.其次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组,肝癌组m-AST轻度升高.不同肝病患者经住院治疗2周后(第3周)随着肝功能的恢复,急性肝炎组na-AST明显下降,与入院时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慢性活动性肝炎组虽有下降,但与入院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治疗前后m-AST无明显变化.结论 检测并动态观察肝脏疾病患者的m-AST活性,对于鉴别急、慢性肝炎、评价疗效及判断肝病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