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利用EBSD技术分析高锰钢两相组织的结构与取向

    作者:孟利;杨平;唐荻;米振莉;严玲;郭锦

    利用EBSD取向成像技术初步分析了含锰15%的热锻态高锰钢和含锰20%的拉伸样品中的两相组织结构及取向特点.根据两相的取向及取向差分布分析了奥氏体与马氏体组织的织构特征;确定了含锰20%的高锰钢中大量的孪晶关系和形变时诱导出的马氏体有明显的取向选择性.

    关键词: 高锰钢 EBSD 取向 织构
  • 铝合金中制耳与织构关系的衍射分析

    作者:李雪;杨平;王海峰;杨宏

    针对工业1050铝合金产品中出现的45°制耳率过高的现象,利用X射线衍射及背散射电子衍射取向成像技术测定了不同中间退火工艺下制耳率与样品中R织构和立方织构的关系.将原始样品中单一的R织构和14.4%的制耳率调整到较合适的R织构和立方织构的比例和1.9%的制耳率.讨论了中间退火对轧制时立方取向稳定性的作用.

  • 微电子封装中热超声金丝球键合过程的组织及织构

    作者:李春梅;杨平;刘德明;毛卫民

    利用EBSD取向成像技术测定了拉拔金丝及热超声金丝球键合的组织及织构.结果表明,冷拔后金丝的主要织构为〈111〉和〈100〉丝织构;键合前金丝球中心区域仍保持原来的〈100〉取向,且这种取向可保留到一次键合后的样品中心;水平方向的热超声振动使一次键合后界面处形成一层水平长条晶粒;键合时输入功率过大会造成再结晶及异常长大.

  • X射线二维衍射数据与晶体取向分布函数的关系研究

    作者:陈冷;毛卫民;冯惠平;余永宁

    以材料织构在线检测技术为应用背景,用X射线多晶面探测器测量了深冲压铝板的织构,研究了X射线二维衍射数据与晶体取向分布函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用面探测器采集极图上不同区域数据对计算取向分布函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面探测器可以同时采集多个极图数据,而且只采集极图上高密度值数据,忽略极图上低密度值数据,仍可准确计算取向分布函数,这为开发材料织构在线检测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 孪晶对CVD自支撑金刚石薄膜微区织构的影响分析

    作者:朱宏喜;毛卫民;冯惠平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检测分析了CVD自支撑金刚石薄膜侧面微区织构和孪晶,计算了{100}、{110}、{111}、{122}、{447}、{148}晶面平行薄膜表面的织构在薄膜生长过程中各阶段所占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不稳定的沉积温度不利于{100}、{110}、{111}织构的形成,孪晶造成了{122}、{447}、{148}织构.

  • 超低碳(Ti+Nb)-IF钢组织性能和织构的研究

    作者:陈银莉;周欢;陈曦;赵爱民

    研究了冷轧总压下率和退火温度对(Ti+Nb)-IF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并采用EBSD技术对织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冷轧总压下率达到75%时,高温退火后r值可达到1.80以上,并随压下率的增大而上升;到85%时,r值达到大值2.10左右,当冷轧总压下率达到90%时,r值开始下降.钢热轧板经80%压下率冷轧后,退火温度低于850℃时,r值随退火温度的上升而上升;850℃以上退火时,r值受退火温度影响不明显,r值保持在1.95左右.EBSD织构分析结果表明,经75%以上的大压下率冷轧后,再经850℃以上高温退火后,(Ti+Nb)-IF钢具有强烈的γ纤维织构.

  • HiB钢中高斯织构形成过程的EBSD分析

    作者:金文旭;邹扬;崔凤娥;蒋奇武;杨平

    取向硅钢中锋锐的高斯织构是获得优异磁性能的必要条件,其形成机理受到高度关注,但一直未得到真正解决.本文利用EBSD技术分析了HiB钢热轧板及脱碳退火板中高斯取向晶粒分布的特点,讨论了其对二次再结晶织构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热轧板次表层中的高斯取向晶粒先是通过形变产生,然后可再结晶形成等轴的高斯取向晶粒;脱碳退火后含较少的高斯取向晶粒和高比例的{111}<11 2>取向晶粒的样品二次再结晶后高斯织构更强,强烈削弱二次再结晶后高斯织构强度的主要是{111}<1 10>取向晶粒.

    关键词: 取向硅钢 EBSD 织构
  • 利用EBSD技术分析银薄膜中的晶粒异常生长、孪晶及织构

    作者:杨平;孟利;王玉峰;崔凤娥;毛卫民

    利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分析了银薄膜中出现的晶粒异常生长现象,确定了其与孪晶和织构的关系.结果表明,较强〈111〉织构形成时,孪晶面之一可平行于薄膜表面,频繁的孪生不明显改变较强的〈111〉织构,但可能造成出现六角锥体;初步分析认为,六角锥体是一对孪晶,表面是两个晶粒的六个{111}面;当制备或生长条件不能形成强〈111〉织构时,孪晶面不平行于薄膜表面,孪生后的取向继续偏离〈111〉.

  • 电工钢中{100}织构的演变规律

    作者:李志超;杨平;颜孟奇;毛卫民

    利用X射线衍射及EBSD取向成像技术考察了电工钢初始柱状晶组织在热轧、冷轧、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及织构演变规律,分析了立方取向和旋转立方取向晶粒与其他取向晶粒的关系.结果表明,{100}面近似平行板法线的柱状晶组织热轧及冷轧时都较稳定,难以发生再结晶,退火后晶粒尺寸粗大.热轧时的表面剪切力和反复冷轧及退火会逐渐减弱这类组织及织构;退火次数越多,消除的效果越好.本文讨论了这类织构在电工钢中的作用及对磁性能的影响.

  • 低应变速率下AZ31镁合金热形变过程的取向成像分析

    作者:孟利;杨平;解延雷;冯惠平

    利用EBSD取向成像技术,分析了低应变速率下具有三种不同初始织构的AZ31镁合金在340℃伪平面应变压缩时的晶粒取向演变规律,目标在于揭示在超塑变形条件下塑性滑移进行的程度和不同类型滑移机制进行的程度.结果表明,不仅在1(10-2s-1应变速率下,即使在4(10-4 s-1应变速率(超塑变性条件)下,不同初始织构的试样中晶粒都以不同方式逐渐转到基面取向({0002}∥挤压面)附近,随应变量增大,基面织构变强.这说明塑性滑移在高温变形时起着重要作用.而基面初始织构的试样在变形过程中一直保持基面的取向,从织构演变规律上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非基面的〈a+c〉滑移发生,说明了常见的基面滑移仍是主要的塑性滑移机制.另外,在基面初始取向的试样中检测到晶粒发生粘滞性层流现象.

  • 低温渗氮型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温度及Goss织构锋锐度的研究

    作者:李赛;杨巧林;刘庆旭;杨平

    以低温渗氮取向硅钢为材料,研究初次再结晶晶粒尺寸和渗氮量对二次再结晶开始温度和二次再结晶后Goss织构锋锐度的影响.运用EBSD技术观察样品的微观组织,通过中断实验观察高温退火过程中样品的组织变化以确定二次再结晶开始温度.结果表明,当渗氮量保持一定时,初次再结晶晶粒尺寸越大,二次再结晶开始温度越高;当初次再结晶晶粒尺寸一定时,渗氮量越大,二次再结晶开始温度越高.二次再结晶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得到锋锐的Goss织构,本文所用材料的佳二次再结晶温度为1050℃.

  • 二次冷轧法与三次冷轧法制备取向硅钢薄带的织构转变规律

    作者:王慧敏;杨平;崔凤娥;蒋奇武;金文旭

    本文以热轧常化板为初始材料,采用二次冷轧法与三次冷轧法制备了0.1 mm厚的取向硅钢薄带,测定相应的磁性能,并通过EBSD取向成像技术检测了二次冷轧法与三次冷轧法各工艺过程中织构与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采用终冷轧压下率适中的三次冷轧法,能在冷轧至0.1 mm时保存较多的高斯晶核,使得高温退火后的磁性能明显优于二次冷轧法.终冷轧压下率通过影响脱碳退火后样品中的{111} 〈112〉织构组分及Goss晶粒数量对终二次再结晶产生重要影响.

  • 中、厚板坯生产的取向硅钢组织及织构特征

    作者:付勇军;杨平;蒋奇武;王晓达;金文旭

    采用中、厚板坯生产技术对取向硅钢进行了研制和开发,对热轧及后工序样品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和EBSD分析,探讨了两种组织及织构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除高温退火样品外,中板坯生产的取向硅钢各工序样品平均晶粒尺寸大;厚板坯生产的取向硅钢热轧和常化样品亚表层Goss织构强;中板坯和厚板坯的脱碳退火板织构没有明显区别.中板坯生产的取向硅钢成本低,产品磁性能和质量与厚板坯相当.

  • 选区激光熔化成型Ti6Al4V钛合金的显微组织研究

    作者:唐威;樊新民;黄洁雯;章默涵;宋晓东

    采用选区激光熔化成型技术(SLM)制备了Ti6Al4V钛合金圆台样品.通过光学金相显微镜观察所制备的Ti6Al4V钛合金横纵截面的显微组织,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方法对所制备的Ti6Al4V钛合金样品的物相组成及取向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选区激光熔化成型Ti6Al4V合金纵截面的组织为柱状晶且存在明显外延生长,横截面组织呈现出网格状形貌.选区激光熔化成型Ti6Al4V合金试样物相主要为密排六方结构的α马氏体相.此外,SLM技术成型Ti6Al4V合金样件中无明显的织构出现.

  • CSP冷轧低碳钢板的再结晶织构

    作者:李一鸣;金自力;任慧平;王玉峰;田荣彬

    采用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CSP)工艺条件下的低碳钢板作为冷轧基料,在实验室模拟现场工艺进行了冷轧和罩式退火,利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了退火过程中的织构和微区取向的变化,并对CSP条件冷轧板再结晶织构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γ取向线在再结晶发生后增加比较明显,但在晶粒长大阶段却略有降低.形变亚晶在再结晶过程中发生合并长大,这些具有大角度晶界的亚晶将是再结晶形核的基础.以较小的晶内平均取向差和较大的晶粒间取向差为判据,利用EBSD技术选取了有可能成为再结晶晶核的亚晶,这些亚晶存在着以{lll}<112>取向为主的择优取向.再结晶晶粒的生长速度在随后的整个退火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111}再结晶新晶粒的生长速度在晶粒长大阶段受到抑制,可能是其终成品γ取向线取向分布密度下降的原因.再结晶初期晶核的择优取向与其生长速度的差异共同作用决定了再结晶的终织构.

  • 电T钢中柱状晶对热轧和退火时晶粒取向及组织的影响

    作者:邵媛媛;杨平;李志超;毛卫民

    利用EBSD技术研究了电工钢中长轴平行于轧向的柱状晶样品在热轧和退火过程中组织和取向的演变规律,并与长轴平行于板法向的样品的已有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无论柱状晶按何种方向排列,只要表面存在剪切力,热轧后都可形成剪切织构,同时中心形成轧制织构,主要包括旋转立方织构和{112}<1-10>.柱状晶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板中心层,长轴平行于轧向排列的样品热轧时形成的粗大旋转立方晶粒要到脱碳退火后才能完全消除,但破坏了正常的不同取向晶粒间的取向差分布及尺寸均匀性,导致二次再结晶不完全及磁性能降低.

  • 铜薄膜微观结构和织构的研究

    作者:庞娜;陈冷

    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Cu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织构.实验结果表明,在单晶硅表面通过热蒸发制备的Cu薄膜平均晶粒尺寸小于200 nm,并且存在着大量的孪晶.增加薄膜厚度和200℃退火可使晶粒尺寸有所长大,Cu薄膜中存在较强的{111}纤维织构,增加薄膜厚度{111}纤维织构减弱,200℃退火后{111}纤维织构增强.

  • Ti-35Nb合金冷轧和退火织构的演变

    作者:张曙香;陈冷;孟利;王玉会

    本文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Ti-35Nb-2Ta-3Zr-O合金冷轧和退火过程中的织构演变.结果表明:Ti-35Nb合金变形量大于50%时,有较强的α线织构和较弱的γ线织构,随着变形量增大,{001} <110>织构密度逐渐增强,当变形量增大到93%,出现了{111} <110>织构;退火后出现α线织构.Ti-35Nb合金沿轧板轧向的低弹性模量可能是由于形成< 110 >//RD晶粒取向.

  • 用柱状晶铸坯制备高磁感无取向硅钢的研究

    作者:程灵;杨平;毛卫民

    根据柱状晶<001>取向的遗传性,以柱状晶铸坯为初始材料,采用XRD与EBSD技术揭示柱状晶在热轧、冷轧及退火过程中组织及织构的演变规律,测定对应的磁性能.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工艺下,样品终铁损P1.5均低于2.50 W/kg,磁感B50均大于1.73 T,高磁感值达1.78 T.样品中均以对磁性能有利的强{001}织构为主,对磁性能不利的g纤维织构被抑制.结果体现了利用柱状晶制备低铁损、高磁感无取向硅钢的优势.

  • AZ31镁合金循环冷轧及退火的组织和织构演变

    作者:胡维;孟利;李萧;陈冷

    变形镁合金通常形成较强单一性的织构,影响镁合金的深加工和应用,弱化织构强度的同时细化晶粒尺寸是有效提高室温延展性的途径.本文对商业AZ31镁合金板材进行循环小道次冷轧和退火处理,研究了该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和织构演变,结果表明:4次循环处理使得平均晶粒尺寸从~ 52 μm降低到~10 μm,织构由初始的柱面织构转变为低强度的基面织构.压缩孪生与再结晶的交替作用促进了晶粒细化及基面织构漫散.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