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面孔局部变化对倒置效应的影响

    作者:贡琳琳;朱霞;苗丹民

    目的 比较被试对相同刺激在不同诱导条件下认知差异,探讨倒置效应和局部变化在面孔识别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诱导启动范式,使被试将相同视觉刺激分别认知为简化面孔和字母组合,并比较在不同认知条件下反应的准确率和反应时间的差异.结果 被试倒置对面孔组和字母组的准确率无显著影响[(94.01±7.75)%vs(93.97±6.63)%,(89.58±8.61)%vs(88.80±6.03)%,P>0.05];倒置对面孔组和字母组的两种刺激的反应时间亦无显著影响[(3080.87±712.52)ms vs(3156.88±436.92ms,2754.84±831.28)ms vs (2706.24±929.52ms,P>0.05)];反应时和准确率的相关均未达显著性水平(r=0.021~0.418,P>0.05).结论 在局部变化条件下,由于不涉及面孔刺激的结构性认知加工,倒置不会显著地影响其细节特征的认知,间接地证明了面孔倒置效应的结构性认知的加工机制.

  • 基于ERPs的汉字倒置效应与镜像效应早期分离研究

    作者:郑亚;高蕾;周路平;赵仑

    目的 考察汉字倒置效应和镜像效应的早期分离现象.方法 受试者为16名右利手健康大学生.实验刺激为4类随机出现的等概率独体汉字(正立、倒置、镜像、镜像倒置).要求受试者对正立和倒立的汉字分别按不同的键.记录64导脑电.结果 1)与正立汉字相比,倒置汉字与镜像汉字在颞枕区的N170潜伏期均显著延长,幅值无明显差别;2)在N170时间窗口,倒置汉字与镜像汉字的全脑地形图表现出了明显的分离,提示二者的神经发生源存在差异;3)与正立汉字相比,镜像汉字在枕区、枕顶区的P,幅值更大,倒置汉字P,无明显差异.结论 汉字倒置效应与镜像效应在早期知觉阶段发生分离.

  • 面孔倒置效应和诱导效应的行为学研究

    作者:贡京京;张焱;张微微;苗丹民;朱霞

    目的 比较被试对相同刺激在不同诱导条件下认知差异,探讨倒置效应和结构变化在面孔识别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诱导启动范式,以16名正常大学在校男生为研究对象,给予其简化面孔和字母组合的相同视觉刺激,比较被试在不同认知条件下反应的准确率和反应时间的差异.结果 被试在加工面孔组比较刺激时受到倒置的影响而准确率显著降低[(79.03±10.53)%,(89.43±9.98)%,P<0.01];在加工面孔组的诱导刺激和比较刺激时均受到倒置的影响而使反应时间显著延长[(3720.40±607.71)ms.(2998.33±544.02)ms,(3521.80±1038.20)ms,(2750.87±867.13)ms,P<0.01],而倒置对字母组的两种刺激的反应时间无显著影响(P>0.05);反应时和准确率的相关均未达显著性水平(P>0.05).结论 激活诱导效应对认知加工具有重要影响,在面孔认知的结构编码之前有一个认知启动的阶段.结构变化时倒置效应在字母诱导组的缺失和在面孔诱导组的显现,印证了结构变化和倒置效应对于面孔加工的草要意义,且该效应不能用认知难度的变化来解释.

  • 社会权力感对性客体化的影响:性别与个人权力感的调节作用

    作者:肖丽娟;郑丽军;郑涌

    目的:考察社会权力感对个体性客体化的影响,以及性别与个人权力感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权力经历回忆法操纵个体的社会权力感,采用倒置效应作为客体化的指标对71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①目标为性感男性时,社会权力感作用不显著,个人权力感及性别的共同调节作用也不显著.②目标为性感女性时,个人权力感与性别的共同调节作用显著.对高个人权力的男性和女性,社会权力感的预测作用均不显著.对低个人权力的男性,社会权力感负向预测个体的客体化认知.对低个人权力的女性,社会权力感正向预测个体的客体化认知.结论:社会权力感对性客体化的影响受到性别和个人权力感的调节,且该调节作用因个体性别及目标性别的不同而表现不同.

  • 生物运动加工特异性:整体结构和局部运动的作用

    作者:蒋毅;王莉

    人类具有很强的识别生物体运动信息的能力,甚至当运动信息仅是由附着在头部和一些重要关节上的光点的运动组成时,观察者对该信息检测和编码的优势依然存在.光点生物运动信息包含整体信息(如整体形状)和局部信息(如各个点的运动轨迹).先前的绝大部分研究强调整体形状在生物运动知觉中的作用.近有研究表明去除了整体结构信息的局部生物运动仍然存在加工优势,揭示了局部生物运动本身可能包含了一些特异性信息.因此生物运动知觉并非单一现象,而是一种具有不同加工机制(基于整体结构和基于局部运动)的多水平现象.

  • 非面孔物体倒置效应形成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

    作者:陶维东;孙弘进;张旭东;郑剑虹

    物体识别,尤其是人造新异物体专家识别形成过程的神经机制是了解大脑可塑性的一个重要窗口.当前,从行为学上或神经机制上探讨物体特定角度体验程度与物体专家识别形成关系的研究较少,本项目采用事件相关电位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选择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某类物体识别专家和经人为训练形成的人造新异物体识别专家作为被试,研究非面孔物体识别倒置效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整个过程的脑机制.通过对倒置效应大小的操纵,分离出专家识别状态下的ERP成分,并分析专家识别形成过程的脑电动态变化过程,探讨非面孔物体识别大脑可塑性变化的神经机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试图提出物体特定角度体验程度与物体识别加工方式选择关系模型并完善当前物体识别整体布局加工连续量假设(configuralprocessing continuum)理论.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