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副粘病毒HN蛋白颈部与F相互作用区功能的研究

    作者:刘晶雪;刘颖;迟苗苗;姜晶晶;操詹魁;温红玲;赵丽;迟连利;王志玉

    副粘病毒 (Paramyxovirus) 包膜上镶嵌着两种糖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 HN) 和融合蛋白 (Fusion protein, F), 两者的相互作用是决定病毒宿主范围、毒力和传播的关键.为探讨HN颈部与F相互作用区 (Fusion interaction region, FIR) 在膜融合机制中的作用, 选取新城疫病毒 (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 与人副流感病毒3型 (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 hPIV3) 为研究对象, 通过片段置换及同源重组技术构建嵌合体C1、C2, 进一步将NDV及hPIV3HN的FIR内第51位丝氨酸 (Serine, S) 、第55位天冬氨酸 (Aspartic acid, D) 定点突变为丙氨酸 (Alanine, A), 获得突变体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 对嵌合体及突变体蛋白的细胞表面表达效率、受体识别活性、神经氨酸酶活性、促细胞融合活性及半融合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各嵌合体C1、C2及突变体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的细胞表达效率、神经氨酸酶活性 (Neuraminidase, NA) 与野生型相比差异不显著 (P>0.05), 但促细胞融合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P<0.05), C1、C2、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分别为野生型的7%、9%、27%、19%、17%和21%;C1、C2、NDV S51A、NDV D55A、hPIV3S51A、hPIV3D55A的受体识别活性分别为14.7%、22.3%、35.5%、28.8%、33.9%和40.2%, 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显著 (P<0.05) .结果表明:副粘病毒HN蛋白颈部与F相互作用区的突变及置换使HN蛋白的促细胞融合活性、受体识别活性降低, 其中第51位丝氨酸 (S51) 及第55位天冬氨酸 (D55) 发挥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