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临床观察

    作者:范振林;姜慧强;魏卓

    目的:研究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病推拿治疗,治疗组给予经筋结点穴位进行手指点穴治疗,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指点穴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显著,较采用颈椎病推拿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 脊柱推拿微调联合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姜慧强;范振林

    目的:研究脊柱推拿微调联合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颈椎病患者 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医推拿治疗,治疗组选取脊柱推拿微调联合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治疗10 d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37%,总有效率80%;对照组的治愈率20%,总有效率6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推拿微调联合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明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经筋结点手指点穴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扬;姜慧强;范振林

    对颈椎病的研究有重大现实意义,颈椎病的现代认识已开始重视经筋的作用,由传统认识的“重视骨性改变”转向“筋骨改变并重”。笔者将从经筋与颈椎病的关系、手指点穴的操作方法以及针对经筋结点进行手指点穴治疗的优势等方面加以综述,说明此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指导临床应用,减轻患者痛苦及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 经筋结点临床运用概况

    作者:唐艺洪

    目的:通过检索国内1990-2013年以来的文献,对期间报道临床运用经筋结点的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在以往的文献中,经筋结点临床主要运用于中风偏瘫及痉挛性相关疾病,经筋结点对痉挛性疾病疗效确切。由于经筋结点目前在临床中应用只局限于中风偏瘫及某些痉挛性疾病,提示在今后的研究中,经筋结点的治疗范围是否可以拓展到偏瘫以外的痉挛性疾病及舒缓性疾病即“萎症”等其他疾病的治疗上,并探讨规范的多样化治疗方法。

  • 运动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30例

    作者:时国臣;郑晓旭;宋楠楠

    笔者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采用运动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30例,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30例均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8~72岁,平均(59±10)岁;病程21天~6个月,平均(55.7±37.5)天;脑梗死23例,脑出血7例.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或脑出血,症状以一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伸直,足内翻为主.

  • 恢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肖荷;甘君学

    目的 观察恢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2例入组病人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治疗组采用恢刺经筋结点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病人运动功能、痉挛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3周后,两组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改良 Ashworth痉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恢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

  • 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

    作者:盛国滨;卢凤娟;刘长燕;王薇

    目的:探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与单纯应用Bobath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治疗作用的疗效对比.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l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改良Ashworth评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减轻,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针刺经筋结点为主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观察

    作者:盛国滨;刘长燕;钱诺;王薇

    目的:观察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中风后足内翻的患者,根据随机抽样的分类方法,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5例,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疗法加头皮针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针刺加头针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经筋结点为主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 电针经筋结点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偏瘫的疗效观察

    作者:盛国滨;孟悦;唐英

    目的:观察电针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下肢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下肢瘫痪患者以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予电针经筋结点治疗,对照组予常规穴位电针治疗,疗程均为2周(每周7天,每日1次)。于治疗前后采用肌力6级分级法及修改的Ashworth法评定偏瘫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肌力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肌张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肌张力达I和I+水平为83.33%,肌痉挛率为0%,对照组肌张力达I和I+水平为66.67%,肌痉挛率为8.33%,肌痉挛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经筋结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下肢瘫痪疗效显著。

  • 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观察

    作者:盛国滨;卜秀焕;龚娟娟;周凌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对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电针针刺经筋结点,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5%,与对照组(7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疗效明显.

  • 电针经筋结点为主治疗中风后肘关节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盛国滨;王静;董敏;王薇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经筋结点对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与针刺传统穴位对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治疗作用的对比.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肘关节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肘关节痉挛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肘关节痉挛的疗效优于针刺传统穴位.

  • 针刺经筋结点结合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作者:盛国滨;刘刚;于志刚;包瑞

    目的:观察针刺经筋结点结合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中频药物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经筋结点结合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

  • 电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作者:盛国滨;葛磊;师帅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经筋结点对中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并与临床常用针刺方法进行对比.方法:经筋组法24例,常规针刺组24例,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肢体肌张力的状态.结果:经筋治疗组的疗效与常规针刺组的总有效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经筋治疗组的疗效较优,有效地改善中风后肌肉的痉挛状态,降低肌肉张力,帮助患者恢复肢体活动,减少致残率.

  • 电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盛国滨;王玲;霍金

    目的:观察电针针刺经筋结点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经筋结点加电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显效2l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86.7%)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针刺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明显.

  • 推拿经筋结点结合关节活动治疗中风偏瘫上肢痉挛25例

    作者:梅荣军;王永亮

    目的:探讨推拿经筋结点[1]结合关节活动疗法对中风偏瘫上肢痉挛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肩、肘、腕、指各关节采用相应的推、攘、揉、按、外拿、内捏手法,对各关节经筋结点的点、按、揉、拨及对各关节采用相应的外展、内收、屈、伸、摇的关节活动方法,观察病人治疗前后上肢长期和即刻痉挛状态改善情况.结果:本法对肌张力长期改善,共治疗25例,其中显效12例,好转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2%.本法对各关节肌张力即刻改善:肩关节22例(88%),肘关节23例(92%),腕关节14例(56%),指关节5例(20%).结论:经筋结点结合关节活动有效地改善了中风后上肢的痉挛状态,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 经筋结点恢刺法配合PNF技术改善偏瘫肩痛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振翔;祁丽丽;周一心;张宏;许文杰;王宏林;张贞;王智博

    目的 观察经筋结点恢刺法配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30例(采用PNF康复技术治疗)、恢刺组30例(采用经筋结点恢刺法治疗)、综合组30例(在经筋结点恢刺后采用PNF康复技术治疗),共治疗6星期,治疗前后评估AFS评分、FMA上肢功能活动评分、SS-QOL评分及统计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综合组在治疗1星期后AFS评分与康复组或恢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星期后,综合组治疗后FMA评分、SS-QOL评分与康复组或恢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星期后综合组肩手综合征发生率与康复组或恢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筋结点恢刺法配合PNF康复技术可有效改善偏瘫肩痛的疗效,降低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 针刺并艾灸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玲;盛国滨;李希荣

    目的:观察针刺并艾灸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并艾灸经筋结点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疗法。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和目测比评分法(VAS),来评定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在上肢运动功能,疼痛及水肿等方面的积分,从而观察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提高,疼痛及水肿的目测比评分均降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并艾灸经筋结点能有效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上肢运动功能,缓解疼痛和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肌筋膜链与经筋比较研究

    作者:方燕平;黄于婷;杨岚菲;廖军

    通过对肌筋膜链理论的阐述和经筋特点的总结,探讨肌筋膜链与经筋在生理功能、解剖位置、循行分布、临床运用方面的同质性,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