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骨上小切口大鼠主动脉瓣上缩窄模型的建立

    作者:马杰;余杨;蹇召;唐富琴;肖颖彬;陈林

    目的 探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经胸骨上小切口建立大鼠主动脉瓣上缩窄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主动脉瓣上缩窄组(n=50)和假手术组(n=40),在自主呼吸条件下,经胸骨上窝剪开胸骨至第2肋间,沿气管向下分离出升主动脉并结扎;假手术组仅行开胸处理,记录术前及术后1、3、6、9、12周的心脏超声、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以独立样本t检验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缩窄组大鼠生存率为84.0%,假手术组为92.5%.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术后3周,缩窄组大鼠左心室呈明显向心性肥厚,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为[(2.20±0.24) mm]、左心室重量指数为[(3.11-±0.69) mg/g]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周,缩窄组大鼠左室呈现离心性肥厚,左室收缩末内径为[(3.25±0.61)mm]、舒张末内径为[(5.64±0.97)mm]显著增加(P<0.05);术后12周,缩窄组大鼠出现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左心室射血分数为[(41.00±9.23)%]显著降低(P<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增大,胞质增多,间质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结论 非人工通气下经胸骨上小切口能成功建立大鼠升主动脉缩窄模型,且该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重复性好的特点.

  • 非人工通气兔主动脉瓣上狭窄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作者:赵哲;陈林;高顺记;郑德志;肖颖彬

    目的 探讨在非人工通气的条件下通过升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建立主动脉瓣上狭窄模型的可行性并进行评价.方法 将20只新西兰大白兔完全随机分为升主动脉缩窄组(n=12)和假手术组(n=8).在非人工通气的条件下,在主动脉近端根部结扎升主动脉,使其缩窄.假手术组只行开胸手术,不行升主动脉结扎.术后2、4、8、12、16、20、2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心室内径及心功能.术后8、24周行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升主动脉缩窄组术后8周时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明显增大[(2.30±0.11)mg/g],较术前[(1.02±0.05)mg/g]及假手术组[(0.98±0.01)mg/g]均有显著差异(P<0.01),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 FS%)自术后4周始逐渐下降,术后24周时较术前降低了9.3%,有显著差异(P<0.01).组织学检查示: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细胞肥大,间质胶原纤维显著增生.结论 通过非人工通气升主动脉缩窄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兔主动脉瓣上狭窄的模型,该方法简单、有效、重复性好.

  • 一种新的非人工通气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

    作者:蒋清安;何国祥;刘建平;苗莉;景涛

    目的 在非人工通气的情况下建立心肌梗死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15只健康中国家兔非人工通气,经胸骨正中切口剪开胸骨和心包.其中10只于左室主支起点与心尖连线的中点位置结扎左冠脉左室支,作为冠脉结扎组;另5只开胸后假结扎冠脉作为假结扎组.4周后处死,观测其心电图和心脏组织学特征、去甲肾上腺素激发实验分析心功能.结果 与冠脉假结扎组比较,冠脉结扎组其ECG和组织学特征均表现为心肌梗死;评定心脏收缩功能的指标LVSP、+do/dtmax和t-do/dtmax,冠脉结扎组降低和缩短;评定心脏舒张功能的指标于冠脉结扎组LVEDP升高,而-dp/dtmax降低.结论 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可以通过非人工通气、有效、简便和实用的方法 建立.

  •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建立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伟;许静;汤小江;王婷;何建军;施秉银;王惠芳;王丽君

    目的:探讨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体质量、胸廓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例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建立的影响以及梗死后左室功能的变化。方法按体质量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4组:A 组30只(200~250 g),B 组90只(250~300 g),C 组60只(>300 g)及 D 组20只(假手术组)。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测量胸廓径线后,通过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同时记录心电图变化,观察并测量 AMI 术后2周、4周的心室壁厚度、室壁运动情况及心脏功能的变化。术后2周开胸,观察心脏大体形态的改变;同时取心脏标本行 HE 染色并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以上数据通过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①经过30次实验后成功建立第1只大鼠 AMI 模型,100次实验后成模率逐渐稳定在83%左右;②与 A 组比较,B 组、C 组大鼠 AMI 成模率较高(P <0.05),B 组、C 组成模率无差异(P >0.05);③未发现大鼠胸廓的前后径与左右径的比值与成模率有相关性(P >0.05);④术后2周开胸,见缺血区心肌颜色发白,室壁运动减弱。HE 染色及电镜下可见心肌细胞丢失溶解,心肌结构不完整,肌丝断裂,大量纤维及胶原组织增生,线粒体染色变深,嵴模糊、水肿;⑤与 D 组相比,心梗组术后2周、4周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加(P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EF 值)和心率下降(P <0.05)。结论本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 AMI 模型并出现心功能的改变;大鼠体质量是在非人工通气条件下建立 AMI 模型的重要因素,而胸廓的径线对模型成功率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证实。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