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在颈动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作用

    作者:朱秋苑

    目的:探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在颈动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中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2月在我院行颈动脉3D CE-MRA检查的40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完整)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扫描技术不同分组,对照组选用手动触发法,观察组选用自动触发法,比较血管图像质量.结果:观察组血管图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D-CE-MRA中,利用自动触发扫描技术可获得高图像质偶,且成功率高,值得深究推广.

  • 3D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明道红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A(3D 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均行下肢动脉3D 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60例,由影像医师和血管外科医师独立评估DSA和MRA血管资料,对比分析3D CE-MRA对下肢动脉狭窄51%-100%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与DSA相比较,MRA的符合率达89.2%,总的高估率和低估率分别为达7.9%和2.9%,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3.41%、特异性94.56%,准确性93.99%、阳性预测值94.44%、阴性预测值93.55%.结论:DSA是目前诊断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因其创伤性大,费用昂贵使患者相对不容易接受,相比之下,3D CE-MRA是一种安全无创,是有效的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法,与DSA诊断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3D-CE-MRA对肠系膜动脉硬化的探讨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杨沛钦;郑晓林;范宪淼;全海英

    目的 旨在探讨3D-CE-MRA技术在诊断肠系膜动脉硬化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患者行肠系膜动脉的3D-CE-MRA,进行图像后处理(3D重建和MIP后处理)成像.将23例正常人肠系膜动脉成像作为对照.观察、分析异常的肠系膜动脉异常表现.对病变组与对照组肠系膜上、下动脉管径与各级分支的数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1例均有全身其他部位动脉硬化.肠系膜动脉硬化MR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变细,管腔狭窄,边缘不规则,管壁均匀或不均匀增厚;腔内形成多处对比剂充盈缺损.二级以上分支减少、走行僵硬.部分患者分支纤细呈虚线状或分支消失.仅2例肠系膜下动脉主干显示,走向僵硬.病变组肠系膜上、下动脉管径分别为3.8±0.32mm和1.20±0.12mm(正常组分别为6.51±1.01 mm和2.90±0.90mm),经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肠系膜动脉硬化患者动脉分支数目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部分患者动脉期小肠粘膜强化程度减低,肠管呈挛缩状聚拢、充气扩张、肠管张力减低.结论 3D-CE-MRA成像能明确显示肠系膜动脉硬化及肠管继发性改变.本方法对病变的检出及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