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疟原虫氯喹抗生性和免疫的关系

    作者:严继舟;宋关鸿

    比较疟原虫的生物学特征,不难发现氯喹敏感株和抗性株存在很大差别:疟原虫在获得氯喹抗性的同时常伴有配子体的重新出现或配子体血症增加[1];另外在疟色素形成、致病性以及免疫性方面也明显不同。典型的代表是Peters筛选和培育出的伯氏疟原虫氯喹敏感株(N株)和抗性株(RC株)[1~3]。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肯定氯喹抗性的产生会影响疟疾免疫,但是在恶性疟原虫7号染色体氯喹抗性相关基因附近存在一个巨大的与疟原虫粘附和抗原变异有关的var基因簇的发现〔4,5〕的确引出这样一个问题:疟原虫的氯喹抗性与疟原虫抗原性改变是否存在某种关联?为了试图回答这一问题,本文就目前疟原虫的氯喹抗性产生和疟原虫免疫机制(特别是抗性株和敏感株的抗原变异)的研究结果进行剖析。1 疟原虫的致病性和免疫的关系根据疟原虫感染后宿主ST存活情况,大体可将疟原虫分为致死性和非致死性两类。当然相同的虫株寄生在不同的宿主和不同的虫株寄生在相同的宿主,所表现出的致病性及感染过程不尽相同。疟原虫的致病性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红细胞入侵率和宿主致死率。在大多数情况下,红细胞入侵率与宿主致死率呈正相关。但也有例外,如RC株感染鼠就能长期耐受低血红蛋白血症(浓度低于3%g)和高原虫血症(80%以上)。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