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凝血项目两种试剂比对试验观察

    作者:王伟诗

    目的 通过凝血筛选试验两种试剂间的比对观察,探讨非原装试剂在临床运用中的准确性.方法 选择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三种筛选试验,使用Sysmex公司原装配套的Dade-Behring血凝试剂及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血凝试剂,运用Sysmex CA530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40份患者新鲜血浆,计算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回归方程并进行临床可接受性能的评价.结果 2种试剂在PT、INR、及Fg 3种项目中检测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APTT差异显著(P<0.01);PT、INR、APTT及Fg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2、0.9862、0.9517和0.9818.以Dade-Behring血凝试剂为标准,对太阳生物作临床可接受性能的评价,4个项目皆可接受.结论 血凝非原装试剂与原装试剂间的比对试验非常重要,是为临床提供可靠结果的质量保证之一.

  • 儿童凝血项目危急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作者:杨塔娜;李启亮;王艳;宋文琪;赵地

    目的 确定儿童凝血项目危急值的界值,指导临床对危重患儿及时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检验中心2014年1月~2015年1月检测的69 642份凝血项数据,计算危急值报告率;统计纤维蛋白原(FIB)危急值在1.0~1.6 g/L区间的临床处理率;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不同危急值界值支持率;计算临床未处理病例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新旧危急值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观察新危急值判断标准制定后的实施及调整后危急值报告率.结果 2014年度部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全年危急值平均报告率分别为2.18%、0.92%和6.11%;FIB危急值界值区间内,随着界值不断升高,危急值病例处理率从64%降至18%.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设定FIB≤1.6 g/L作为临床危急值,临床医师支持率为13.33%;FIB≤1.0 g/L作为临床危急值,临床医师支持率为75%;两种临床危急值未处理病例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将FIB危急值判断标准从1.6 g/L变更为1.0 g/L,调整后危急值报告率下降为1.87%.结论 通过危急值数据分析、临床沟通及回顾性分析临床病例的干预和转归情况以确定儿童危急值判断标准,能更加客观地反映临床对危急值报告的需求,让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更合理、高效地为临床服务.

  • 医学实验室常规凝血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作者:严能兵;吕辉;李俊枫;皮佑珺;郝世勇

    目的:探讨室内质控数据和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在临床凝血项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方法参照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自上而下”的方法,收集襄阳市中心医院医学检验部6个月的室内质控数据和2012~2013年3次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结果,评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Fbg)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 PT在12.7s和21.0s时的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1.1s和2.0s,APTT在36.6s和50.6s时的扩展不确定度为2.6s和5.3s,Fbg在3.32g/L时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30g/L。结论利用室内质控数据和室间质评回报结果,对常规凝血检测指标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是经济实用和可接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基于质控数据用Top-Down方法评定凝血检验项目测量不确定度

    作者:崔明;鞠少卿;保方;景蓉蓉

    目的:探讨自上而下法(Top‐Down法)结合质控数据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在临床凝血检验项目中的应用。方法采用Top‐Down方法,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2015年连续6个月的室内质控(IQC)数据和10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卫计委)或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EQA)回报结果,评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等3个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日本Sysmex公司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PT、APTT 和Fbg ,利用IQC数据结合国家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EQA数据评定的相对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分别为4.10%、5.46%和4.71%;利用IQC数据结合江苏省临床检验中心EQA数据评定的 uc (%)分别为3.96%、4.38%和6.17%,均小于按CLIA′88设置的目标不确定度。结论采用Top‐Down法结合质控数据对CA70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PT、APTT和Fbg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可反映该方法通常情况下的测量不确定度,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血块形成对凝血三项和 DD-二聚体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作者:李燕燕;张云;赵强元

    目的:探讨本院实际工作中血块形成对凝血三项及 D‐D 二聚体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30例日常工作中发现有凝块的凝血标本,并要求临床立即重抽复检,比较重抽前后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血凝的状态下,APTT 显著降低,DD 明显升高,而 PT 和纤维蛋白原(FIB)也相应降低,但不明显,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块形成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影响较大,而且一些小凝块很容易漏检,检验人员可根据结果的异常来怀疑标本状态,进而仔细检查,以保证结果准确发出。

  • 脑梗塞患者血栓弹力图和凝血项目的相关性

    作者:张丹;刘公洪

    目的:探究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和凝血项目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9月收治的2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人群2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人员进行血栓弹力以及凝血项目检查,从而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以及对照组经检测后可知,对比其R、K、a角以及MA,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对比两组CI,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同时经研究后证实血栓弹力图和凝血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存在异常现象,同时血栓弹力图和凝血项目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本离心时间对凝血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孙爱丹

    目的:探讨不同离心时间对血标本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浓度检测结果的差异,以明确实际工作中的佳离心时间。方法:将50例门诊患者的抗凝全血,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离心5min、10min和15min,用CA-7000全自动血凝仪进行凝血项目的检测。结果:APTT结果在三种不同离心时间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其余三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标本至少3000r/min离心10min后进行测试。

  • 孕妇不同妊娠期凝血项目检查的临床价值

    作者:裴晓会

    目的:了解不同妊娠期阶段孕妇接受凝血项目检查的临床意义及指导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于2014年———2016年期间在本院接受常规孕检孕妇120例,其中早孕期、中孕期及晚孕期孕妇各有40例,分别设为 A 组、B 组、C 组,另抽取本院常规体检非妊娠期女性4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接受凝血项目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基线资料并归纳检查项目差异和意义。结果以对照组女性凝血指标检查为参考对象,A 组孕妇凝血指标数据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处理,P >0.05,无统计学意义;B 组孕妇各项指标和对照组女性比较有所差异,其中 PT、APTT 数据统计学处理,P >0.05,无统计学意义,而 FIB 数据处理后提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孕妇各项指标和对照组女性比较有所差异,其中 PT、APTT 数据统计学处理,P >0.05,无统计学意义,而 FIB 数据处理后提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不同妊娠期阶段的女性凝血功能都保持在一个相对的平衡动态中,对凝血指标进行密切监测有利于掌握孕妇机体情况,做好预防产后出血、形成血栓性疾病等措施,保障孕妇身体健康。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