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蔡耀庆;韩广森;张健;刘远廷

    目的 探讨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在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18例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观察组:自下而上处理肠系膜上静脉)右半结肠切除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实施以肠系膜上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对照组:自上而下处理肠系膜上静脉)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46.7±6.3)min及(106.5±1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5.8±9.4)mL和(60.5±11.5)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观察组无肠系膜上静脉损伤病例,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肠系膜上静脉损伤.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平均(11.4±5.5)个,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平均(10.2±4.7)个,观察组和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效果相当(P=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回结肠静脉为标记中线入路并左手控制技术能够减少肠系膜上静脉损伤机会,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安全性.

  • 改良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疗效观察

    作者:石志伟

    目的 探讨分析改良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给予改良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式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术式治疗.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第三站淋巴结平均每人清扫2.6个,吻合口狭窄1例,死亡1例;对照组平均每人清扫1.2个,吻合口狭窄2例,死亡6例.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中线入路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能够较彻底地清除肠系膜内部淋巴结,降低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上腹部手术中线入路食指钝性分离快速进腹的方法

    作者:曹养辉;韩广森;赵玉洲;顾焱晖;任莹坤;马鹏飞

    目的 介绍一种上腹部手术快速进腹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普外科新三病区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1560例首次行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中线入路食指钝性分离的进腹方法完成整个进腹过程.结果 整个进腹过程约25~50 s,平均35 s,进腹过程中平均出血量约2.5 ml,无一例患者出现肠管或腹腔脏器损伤.结论 中线入路行食指钝性分离快速进腹方法在操作上更为简洁,进腹所需时间较短,且无肠管损伤的发生,且在临床上便于推广应用.

  •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中线入路的随机对照观察

    作者:王小刚;高晓峰;杨维桢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中线入路的随机对照观察结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于我院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手术组(开腹组),每组42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并经随访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转移、死亡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淋巴清扫数目均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出血量为(52.99±16.53) mL,显著低于开腹组(86.57±24.8) mL(P <0.05);腹腔镜组肛门排气时间、恢复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25±0.84)d、(4.27±1.30)d、(9.33±3.58)d,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1个月内,腹腔镜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肠梗阻、尿路感染、吻合口漏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术后1年生存率为83.33%,开腹组生存率为78.57%,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x2=0.309,P>0.05).结论 以腹腔镜根治术中线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可明显缩短其恢复进程并降低切口感染风险,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微创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