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阵发性房颤的起搏治疗(附三例报告)

    作者:王玉堂;时向民;单兆亮;李莉;巩维如

    目的:探讨起搏治疗对阵发性房颤的预防作用,并针对房颤不同的发作特点,选择理想的起搏模式.方法:3例阵发性房颤、病窦慢-快综合征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0岁,2例安装Vitatron Selection 900E、1例安装Pacesetter Integrity 5346抗房颤起搏器.房颤由多个房性早搏诱发者采用房早后反应(post PAC response,PPR)及房早抑制(PAC supression,PS)两种起搏模式,房颤由单个房早触发者采用起搏调控(pace conditioning,PC)或动态心房超速抑制(dynamic atrial overdrive,DAO)模式.术后随访3~5个月,比较抗房颤起搏治疗前后房颤负荷、房颤发作频率、房性早搏的变化.结果:抗房颤起搏治疗后1例患者房颤负荷(h/d)、发作频率(episodes/d)、房性早搏(beats/d)明显降低(0.06 vs 0.29、2.15 vs 11.28、1 340 vs 4 700);1例患者改善不明显(1.18 vs 0.76、1.48 vs 4.59、1 688 vs 1 206);1例采用DAO起搏患者3项指标均有增加,联用胺碘酮后明显降低(0.04 vs 2.48、0.12 vs 30.66、780 vs 8 446).结论:部分病窦慢-快综合征采用抗房颤起搏治疗,不仅有效治疗缓慢心律失常,还能预防房颤发作.单纯抗房颤起搏效果不佳时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有效降低房颤负荷,缓解症状.

  • 动态心房超速起搏预防阵发性房颤

    作者:顾刚;吴立群;沈永初;苏侃;戚文航

    目的观察动态心房超速起搏预防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病态窦房结综合症伴阵发性房颤,并需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8例,分别植入具有动态心房起搏功能的起搏器,Pacessetter Trilogy 2364 3例,Vitatron SelectionTM900E5例;随访6个月,前3个月不打开动态心房起搏功能,后 3个月打开动态心房起搏功能,根据起搏器记录到的模式转换次数和持续时间来判断其预防房颤发作的疗效.结果打开动态心房起搏功能前后,患者房颤发作的次数分别为2437±956次/月和472±135次/月(P<0.05);模式转换持续时间分别为173±105小时/月和48±25小时/月(P<0.05);房颤负荷分别为33±8%和10±7%(P<0.05).结论动态心房超速起搏,是阵发性房颤预防治疗的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之一.

  •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服用倍他乐克临床观察

    作者:洪承路;袁秀;谢晋国;彭健;黄铮

    目的 观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服用倍他乐克对心功能、房颤负荷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改善效果.方法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择期行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55例,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31例.观察组术后1周服用倍他乐克,从小剂量(23.75 mg)开始,逐渐增加直至大耐受剂量(95 mg),期间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剂量,每例患者倍他乐克至少服用1年;对照组未应用任何β受体阻滞剂药物.分别于术后1周、6个月、1年进行起搏器程控、超声心动图检查、心电图检查及血BNP检测,比较两组心室起搏占比、房颤负荷、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QTd及血BNP水平.结果 两组起搏器电池、电极阻抗、心房、心室起搏及感知阈值等未见异常.观察组术后1年房颤负荷高于术后1周时,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心率低于术后1周时(P均<0.05);与术后1周时相比,对照组术后1年房颤负荷、LAD、LVEDD增大,QTd及血BNP水平增高,心率加快,LVEF降低(P均<0.05);观察组术后1周心率较对照组快(P<0.05);观察组术后1年房颤负荷、LAD、LVEDD、心率、QTd、血BNP水平低于同期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服用倍他乐克可改善心功能、降低房颤负荷及QTd.

  • 增龄对房颤犬心房有效不应期的影响

    作者:程新春;张玲;周贤惠;李耀东;张疆华;芦颜美;汤宝鹏

    目的 探讨增龄对房颤犬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比格犬,按年龄及是否采用起搏器造成房颤模型分为老龄房颤组、成年房颤组、老龄窦律组及成年窦律组.在基础刺激分别为400、350、300及250 ms时测定左房AERP及AERP频率自适应性.关闭起搏器或通过期前程序刺激和高频刺激进行诱发测定房颤持续时间.结果 成年房颤组较成年窦律组AERP呈缩短趋势,除400 ms周长外,随着Sl刺激周长的缩短,AERP缩短越发明显(P<0.05);老龄房颤组较老龄窦律组左房的AERP逐渐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础S1起搏时老龄房颤组AERP均较成年房颤组延长(P<0.05).老龄房颤组在300、250 ms周长起搏时左房AERP频率自适应性较成年窦律组、成年房颤组、老龄窦律组差值更加明显(P<0.05).老龄房颤组负荷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 增龄性房颤时AERP延长、AERP频率自适应性不良可导致房颤的易感性和持续性增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