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间歇微脉冲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华;刘岩;龚蕤;李宏;金光涛

    目的:研究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不同硬度核病人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差别.方法:老年性白内障148例180眼,按核硬度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小于等于Ⅱ级核60眼,B组Ⅲ级核60眼,C组大于等于Ⅳ级核60眼.A、B、C每组又随机分为两组,即A1、A2,B1、B2,C1、C2组,其中A1、B1、C1为实验组行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A2、B2、C2为对照组行线性模式超声乳化,每组术前、术后0、2、6、12、24、48小时、1周、1月、3月检查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及前房反应情况,行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反射显微照相,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24小时,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0.5:A1组29例(96.7%),A2组28例(93.3%),B1组29例(96.7%),B2组7例(2.33%),C1组20例(66.7%),C2组5例(1.67%).术后2小时各组角膜均透明,无后弹力层皱褶.6小时角膜开始出现水肿,C1组20%病人、B2组全部病人角膜细线状后弹力层皱褶,C2组大部分可见明显条状后弹力层皱褶,部分可见斑块状混浊.1周基本消退,B2、C2组一个月消退.术后除C2组前房有反应外,其余无明显炎症反应.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学轻度改变.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术后1周A1组5.17±0.77%,B1组5.53±0.52%,C1组10.41±1.42%,A2组5.73±0.61%,B2组8.20±1.26%,C2组14.53±2.93%.1月损失率分别为A1组5.59±0.75%,B1组6.39±0.69%,C1组11.04±1.83%,A2组6.06±0.84%,B2组12.81±2.06%,C2组16.17±3.50%.1周、1月A1与A2组比较无差异(P值分别为0.135、0.423>0.05),B1与B2组比较有差异(P值分别为0.032、0.001<0.05),C1与C2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结论: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更小,手术安全,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病人.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Ⅳ级核以下的白内障病人内皮细胞损伤无差异.

  • 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改变

    作者:刘华;龚蕤;金光涛;路璐;安刚

    目的观察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相互对照方法.选纯种新西兰白兔24只,按间歇微脉冲模式、线性模式超声乳化方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2只,右眼手术.实验组(A组)行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照组(B组)行线性模式超声乳化.按不同有效超声时间(5秒、10秒及15秒)将A、B两组随机分别分为三组,即A1、A2、A3组及B1、B2、B3组,每组4只.术后即刻和术后1个月分别随机处死2只兔,取术眼角膜,分成两半,分别行角膜内皮细胞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术后即刻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轻度改变,表面微绒毛减少,分布不均匀,核染色质不均匀,胞浆内线粒体轻度肿大,内质网扩张,吞饮小泡略增多,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小,恢复快.

  • 应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水清;宋媛

    目的:应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方法:对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照组采用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比两组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等.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角膜内皮减少数量低于对照组.结论:利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