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侧肢体电刺激对脑卒中大鼠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何祥;杨溪瑶

    目的:脑功能系统内和系统间的重组,可能是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基本原因,研究脑梗死大鼠在不同电刺激治疗后的功能恢复情况,证实双侧与患侧电刺激的差异性. 方法:用线栓法制成脑梗死模型,在梗死后大鼠肢体进行不同电刺激,用运用走横木测试方法进行测试,观察不同时期的大鼠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患侧刺激组和双侧刺激组的功能恢复较无刺激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 (F=15.083, 44.083, 60.473, P< 0.05).双侧刺激组的运动功能恢复较患侧刺激组的功能恢复明显 (P< 0.05). 结论:双侧肢体电刺激使脑卒中后早期功能恢复增强.这为临床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提供了方便而实用的治疗方法.

  • 实施三级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郑丽芳;梅元武;邢宏义;陈运平

    目的:研究三级康复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脑血管病的康复制定佳策略. 方法:选取 2001- 10/2002- 02在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 42例,年龄≤ 85岁 ,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 21例,康复组在脑卒中后 3~7d开始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应用 SF-36量表判定疗效. 结果:康复组在康复后 6个月,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明显改善,分别为:总体健康 :58.93± 20.33,生理功能: 61.43± 30.70,生理职能: 50.00± 47.43,情感职能: 47.62± 51.18,社会功能: 65.28± 24.70,躯体疼痛: 74.62± 12.26,活力: 69.24± 21.11,精神健康: 74.48± 16.6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05);康复组在康复 6个月时与康复前相比,除躯体疼痛评分外,其余各维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05). 结论:足量持续的三级康复治疗可以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 脑卒中伴心血管疾病患者减重步行训练方法及血氧含量监测

    作者:卢乐萍;贺西征;宋冰

    目的设计预后的、连续性的和前瞻性的观察研究,评估脑卒中后 1个月内患者的运动能力.方法在一个三级甲等医院的运动测试实验室. 29例脑卒中后 (26± 9) d患者,在减重状态下,即患者 15%的体质量被支撑后的大强度的功能训练,包括大力量踏车和连续步行运动期间,了解其大耗氧量情况,测定血液的氧分压峰值,同时使用开放循环呼吸测量仪测定患者肺活量峰值.结果训练过程中没有不良事件发生,平均步行速度由 (0.39± 0.12) m/s上升至 (0.54± 0.30) m/s.脑卒中 1个月后的平均氧分压为久坐的健康成人平均耗氧标准值的 60%,并且与年龄和性别相关.结论脑卒中后经过大限度地锻炼 1个月左右,患者的运动能力才开始恢复,后遗症的症状被缓解.

  • 距小腿关节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

    作者:周树国

    为探讨距小腿关节 (踝关节 )强化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将 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距小腿关节强化训练.评定方法采用 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经过两个月的康复治疗后,两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1).提示距小腿关节强化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

  • 电刺激小脑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探讨

    作者:刘竞丽;李劲频;董为伟

    目的评价电刺激小脑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收集本院神经内科脑卒中住院患者 97例,其中合并抑郁患者 41例,分综合治疗和药物治疗组 ;其他 56非抑郁患者为对照组.采用量表评定及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对电刺激小脑及抗抑郁药物治疗后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评价,并与单纯药物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及脑卒中非抑郁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治疗组治疗后 HAMD分数为 10± 8,药物治疗组治疗后分数为 14± 8,其两组分数虽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1.594 8, P=0.118 8),但治疗后综合治疗组分数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综合治疗组治疗后 MMSE分数为 23± 5,药物治疗组治疗后分数为 19± 5,综合治疗组的 MMSE分值较药物治疗组增加( t=2.177 4, P=0.035 6).综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单胺类递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05).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的单胺类递质含量除去甲肾上腺素外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刺激小脑与抗抑郁药物合用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其机制可能与电刺激小脑促进单胺类神经递质释放及改善认识功能有关.

  • 认知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随机单盲法研究

    作者:胡昔权;窦祖林;朱洪翔;万桂芳;李俊樱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在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康复中的价值,为临床实施认知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 8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物理治疗、常规的作业治疗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还进行专门的认知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出、入院时均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 NCSE)量表、简式 Fugl - Meyer量表( FMA)、 Barthel指数( BI)法分别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 (ADL)能力的评定.结果 NCSE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 44.64± 7.82,明显高于治疗前 36.26± 7.73和对照组治疗后 38.73± 7.61( t=3.56, 14.32, P均 < 0.01) ; FMA评分 :干预组治疗后为 52.18± 8.61,明显高于治疗前 25.14± 8.37和对照组治疗后 32.76± 8.47( t=10.54, 14.94, P均 < 0.01); BI评分:干预组治疗后为 61.14± 12.73,明显高于治疗前 31.71± 10.32和对照组治疗后 32.86± 11.96( t=12.63, 13.32, P均 < 0.01).结论认知干预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 ADL能力的恢复.

  • 自制踝足矫形器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英文;刘捷;殷延玲;樊延霞;彭连栋

    目的探讨踝足矫形器能否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方法 7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踝足矫形器使用组(观察组)和不使用组(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入院第 1天,发病第 3, 4周,第 10~ 12周进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发病第 3, 4周两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无差别,第 10~ 12周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好于对照组.结论 急性脑血管患者早期应用踝足矫形器,配合常规处理可改善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恢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