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以来,以安慰剂(placebo)为对照的临床随机试验一直是检测上市或潜在新药疗效的金标准。

  安慰剂是指没有药物治疗作用的片、丸、针剂。但因患者对医生信任、患者叫自我暗示以及对某种药物疗效的期望等而起到镇痛或缓解症状的作用。

  安慰剂效应,指病人虽然获得无效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这也是安慰剂饱受争议的原因。

  更有趣的是,有时候,患者知道自己接受的是安慰剂,仍存在安慰剂效应。

  近日,密歇根州立大学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安慰剂可有效缓解一个人的痛苦,研究结果强调了思维带来改变的力量。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论文题目为“Placebos without deception reduce self-report and neural measures of emotional distress”。

Nature communication:Placebos without deception reduce self-report and neural measures of emotional distress没有欺骗的安慰剂可减少自我报告和情绪困扰的神经测量

  研究结果与发现

       为了探讨非欺骗性安慰剂(即患者知道自己正在接受安慰剂)能否真正起到生理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两个平行的实验,同时通过主观感受和客观生理指标,来测试一下非欺骗性安慰剂对改善情绪和大脑活动的有效程度。

  在这两个实验中,参与者被告知这项研究是关于认知处理、记忆和情绪的。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对照组或非欺骗性安慰剂组,对照组的受试者阅读一篇关于疼痛的神经过程和如何治疗的文章。

  非欺骗性安慰剂组的人阅读了一篇关于安慰剂效应的文章,内容包括安慰剂效应在某些情况下有多强,以及它如何在没有欺骗的情况下仍然有效。在阅读完这些文章后,实验者向对照组和非欺骗性安慰剂参与者提供了不同的鼻腔喷雾。

  实验团队总结了阅读要点,肯定了安慰剂仍起作用,如果参与者相信它会起作用,并在每个鼻孔喷洒一次生理盐水鼻喷剂。对于对照组,实验者解释说,盐水鼻腔喷雾剂的设计是为了帮助获得更好的生理读数。

  要强调的是,非欺骗性安慰剂组的人直到实际使用鼻喷剂时才意识到他们正在接受安慰剂鼻喷剂。

  鼻腔喷雾给药后,给患者看相关图片,结果发现表明非欺骗性安慰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报告的情绪困扰较少,而观看负面图片(与中性图片相比)产生的苦恼更多。

Nature communication:Placebos without deception reduce self-report and neural measures of emotional distress没有欺骗的安慰剂可减少自我报告和情绪困扰的神经测量

  在整个图片呈现过程中,非欺骗性安慰剂组的参与者表现出持续的LPP(late positive potential)且幅度逐渐减少,表现为非欺骗性安慰剂组的显著时间效应,随后是受试者内部的线性对比,与之相比,控制组受试者在整个图片呈现过程中持续的无变化LPP。

Nature communication:Placebos without deception reduce self-report and neural measures of emotional distress没有欺骗的安慰剂可减少自我报告和情绪困扰的神经测量

  下图显示了头皮上持续的LPP活动的地形图(中性和负性图像的振幅折叠),按条件和时间细分。对照组和非欺骗性安慰剂组之间的差值在2000-3000 ms时增加,然后在3000-4000 ms时达到峰值并趋于平稳。

Nature communication:Placebos without deception reduce self-report and neural measures of emotional distress没有欺骗的安慰剂可减少自我报告和情绪困扰的神经测量

  总 结

       非欺骗性安慰剂的增益效果已在针对大量临床情况和非临床损害的自我报告中得到证实,在情绪处理的评估阶段,非欺骗性安慰剂降低了情绪困扰的一个客观神经标记物:即持续的LPP。

  该研究作者之一的密歇根州立大学Darwin A Guevarra说道:试想一下:当告知病人可能的安慰剂效应后,让患者每天服用两次无副作用的糖丸并因此减轻了压力,结果会怎样?安慰剂效应的争议或许今后将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