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专业的医学论文,主要阐述了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后凸成形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分析,详情请看下面的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绝经期妇女70例,年龄40~56岁,平均(47.6±8.3)岁。患者临床均表现为病椎疼痛、换体位时疼痛加剧、仅可以卧床,难以起坐和站立。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确定了责任椎,确定椎体后壁并无破损迹象。排除存在骨代谢影响类疾病患者,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畸形性骨炎、慢性胃肠类疾病等,入选患者均查无神经根和脊髓受损,且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行保守治疗,患者于硬板床上仰卧,使用枕头将腰部抬高,等患者急性骨折处出血停止,且临床腹部胀气感消退、病发部位疼痛减轻后,给予腰部背伸肌锻炼,持续锻炼3个月左右,给患者穿上支具慢慢进行下床活动。研究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采取俯卧位,并使腹部悬空[1]。先用C型臂X线机进行透视,以确定伤椎和伤椎两侧椎弓位置,并予以标记。固定好位置,使用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把穿刺针针尖穿入椎弓根投影外上缘,适当时间后,均匀进针,稍作调整后直至穿刺针针尖超过椎体壁2~3mm即可停止。将内芯取出,导针放入,拔出穿刺针,然后放进工作套管。再经工作管使精钻钻入以显示出棘突边缘。取出精钻,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行骨水泥灌注,后凸成形术(PKP)配合进行球囊扩张后再灌入骨水泥。在35例患者中进行双侧穿刺的有46个椎体,经皮椎体成形术平均注入骨水泥为3.7mL,后凸成形术则为4.3mL。由同一组医师完成以上手术,器械由武汉晨风电子有限公司提供。

  1.3观察指标

  手术前、手术后2周以及手术后6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和生活质量的改变进行调查和评估,使用健康调查表(SF36)以及模拟疼痛评分(VAS)进行评定。

  选手术节段进行伤椎前壁高度、中间高度和Cobb角测量,同时测量对伤椎上位椎体前壁高度、中间高度、伤椎下位椎体前壁高度和中间高度,并计算高度恢复率和后凸矫正率。利用X线胸片观察结果,判断患者对节段正、侧位变化情况,确定是否存在骨水泥渗漏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仅3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对患者行24h内急诊修复并清除渗漏骨水泥,手术6个月后进行随访时已经恢复行走能力。35例患者的46个椎体经4个月~5年的随访,手术后疼痛得到了明显缓解,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分级标准,疼痛得到完全缓解的有29例,轻微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患者可以无支柱独立行走,并无需再服用任何镇痛药物。

  手术中出现1例并发症,1例患者在灌注骨水泥时,骨水泥经椎前血管进入肺部,即刻停止了灌注,向患者询问情况,观察其有无胸闷、气促。骨水泥在干燥硬结后,经CT扫描,去顶骨水泥分布,送入病房心电监护,随访后并未出现骨水泥栓塞。具体结果见表1、2。

  如表1,两组患者术前Cobb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Cobb角度均有所减少,但研究组患者手术后2周和6个月的Cobb角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2,两组患者手术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均有所降低,研究组患者术后2周及6个月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女绝经后由于雌激素分泌不足的影响,易发生骨质疏松,从而发生骨折,该致病机制目前在临床已经被广泛探讨与认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属于妇女绝经后骨变化的常见病变中的一种[2],由于骨折造成周围脏器及组织的损伤,以及其对妇女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与生活质量的降低等,都直接困扰着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因而临床的有效治疗十分重要。传统的临床治疗手段比较保守,通过服用止痛药物止痛、使患者休息并等出血停止,从而逐渐减轻病痛,然而长期的卧床休息使患者机体功能得不到训练,不仅可能造成骨质疏松的加重,还可能进一步引发各类并发症。因而从骨折的根本入手,有效稳定患者骨折责任椎及累及椎体,对于迅速缓解疼痛并尽可能恢复患者骨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在本组研究中笔者将无显着差异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分别给予保守治疗和PPV联合PKP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术后Cobb角度明显缩小,且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提示PPV联合PKP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3.1PVP和PKP缓解疼痛的作用机制

  目前,临床对PVP和PKP的镇痛机制尚未明了,但可能存在以下几种原因:(1)由于聚甲醛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热反应,使得肿瘤坏死、神经末梢也变性坏死,痛觉因此得到减退或消失。(2)可能是因为聚合PMMA单体产生的毒性让肿瘤和神经末梢坏死。(3)还可能因为骨水泥的固定作用使得椎体稳定,避免了导致疼痛的小骨折发生。目前并无研究确切指出是出于哪种原因,或者是以上因素综合发挥作用的结果。

  3.2PVP和PKP治疗的注意事项

  通过临床的实践与操作,笔者对PVP和PKP临床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1)手术成功的前提是清晰的影像监测和正确的手术体位[3]。绝经后妇女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往往因为疼痛长期卧床,因此很多患者出现便秘、腹腔内积气情况,加上胸椎、肋骨的阻挡,手术出现困难。所以在手术时将患者体位摆放正确很重要。保证腹腔悬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较单纯C型臂X线机,具有操作更方便、便于移动,且更为清晰的特点,缩短了手术所需要的时间。(2)正确判定责任椎的位置。就诊的患者多因为腰背痛,单靠一张X线片是无法判定椎体压缩是否因这一椎体引起的。目前应用MRI检查是否有信号改变判定责任椎。(3)经验和手感是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穿刺针进行穿针时,先在棘突处用局麻针头行局麻,并用X线机透视针头于;责任椎”椎弓根处的阴影情况。一般下正位左侧入路在10=1点位置上,右路入位在1~2号位置上。正位椭圆阴影外侧壁上是进针点好位置。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掌握好行针的角度,特别要注意骨水泥必须要经过中线方可认为手术满意。因此,手术的成功要求医师要有良好的手感,并且有丰富的经验。(4)骨水泥灌注是成功关键。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两者存在区别,后凸成形术是在球囊扩张锥体形成后灌注骨水泥,因此是在低压下进行。前者主要是在高压下进行骨水泥灌注。所以,前者较之稍后进行。因此,两项联合将会有非常好的疗效产生。推注水泥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一为骨水泥渗漏入椎管,压迫神经;另外就是渗漏进入血管造成肺栓塞,一定要测量好注入的骨水泥的量,并掌握好手术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