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医学 >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中华针灸电子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022-27432618
  • 国内刊号: 28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11-9326/R
  • 类 别: 中医学
期刊荣誉:
  • 围刺加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一例

    作者:郭士明;许军峰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皮疹特点为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显著神经痛,一般愈后少复发[1]。现代医学对该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为消炎、抗病毒等对症治疗,依赖机体自身免疫功能而获得痊愈,但疗效不理想,患者常遗留神经痛。祖国传统医学治疗该病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笔者采用围刺加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1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以飧同道。

    关键词: 疱疹 带状 围刺 放血
  • 针刺治疗皮肤病二则

    作者:王建伍;胡汉通;杜静;赵晓峰;杨兆钢

    病例1患者女,45岁。主因四肢皮肤瘙痒、皮疹和潮红灼热半年余,于2013年11月27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因平素嗜食辛辣且久居潮湿之地,故素有此疾。近日皮肤瘙痒剧烈,皮疹增多且发作频繁,几乎每日皆发作,下午3时左右尤甚。刻诊:睡眠欠佳,小便色黄,大便黏滞,舌质红,苔白腻,脉沉细滑。中医诊断:湿疹,湿热浸淫型。治疗原则为清热利湿,祛风止痒。针刺取穴:率谷、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丰隆、大陵、水道、三阴交、神庭、百会、气海、关元、耳神门和内分泌。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选用华佗牌无菌消毒针灸针(0.25 mm×40 mm 和0.30 mm×100 mm)进行针刺。气海、关元、水道用芒针轻捻缓刺,垂直刺入3.0寸,施以捻转补法,针感以扩散至整个腹部为佳[1]。其余腧穴毛刺法,耳神门和内分泌使用王不留行籽贴压。留针30 min,1次/d,10次为1个疗程。治疗过程:治疗8次后疱疹减消,瘙痒感减轻;治疗18次后皮疹消退,稍有瘙痒感,但已不明显,仅有少量片状黑色暗斑。为巩固疗效,继续针刺治疗2次。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湿疹 验案
  • 醒脑开窍法治疗产褥中暑并发症案

    作者:吴凇;远慧茹

    患者女,29岁。主因发热伴意识障碍1月,于2014年6月25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2014年5月17日自然生产,5月30日夜间发热,无寒战,体温38℃,未服药物。次日晨起高热,肢体抽搐,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ICU 治疗,考虑中暑、缺氧性脑病?颅脑感染?等,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等治疗。刻诊:神清,体温41℃,言语不利,意识模糊,呕吐剧烈,无下腹疼痛,呼吸尚平稳,肢体活动不利,时有躁动,咳嗽,咯少量黄痰,鼻饲饮食,寐可,尿管通畅,小便量可,大便调,舌淡暗,苔白腻,脉弦数。血压125/102 mmHg (1 mmHg=0.133 kPa),双瞳孔 L:R 约4:4.5 mm,对光反射存在。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干湿啰音,心率108次/分,律齐,双上肢屈肌张力增高,双下肢伸肌张力高,四肢肌力 III 级,腱反射存在,双巴氏征(+),双下肢不肿。颅脑 CT 示:1.左基底节区点状低密度影。2.双侧上颌窦、蝶窦浑浊,双侧筛窦黏膜增厚,双侧鼻腔、鼻咽腔浑浊,请结合临床。颅脑 MRI 示:1.左侧基底节区小条状长T2信号,考虑为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2.双侧筛窦、蝶窦及右侧上颌窦炎。3.双侧乳突炎。血常规:白细胞5.73×109/L、红细胞3.97×1012/L、血红蛋白106 g/L、血小板5.8×109/L、中性粒细胞53.5%。尿常规:尿潜血2+、尿红细胞计数69个/uL、尿白细胞计数171个/uL。中医诊断:产后发热(产褥中暑);西医诊断:产褥中暑、脑损伤、肺炎、泌尿道感染?治疗原则:醒脑开窍,开塞启闭,疏通经络,补益脑髓。选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选穴:人中、廉泉,双侧三阴交、内关、风池、完骨、翳风、极泉、尺泽、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委中、足三里、阳陵泉和太冲。具体操作:嘱患者仰卧床上,均用0.25 mm×40 mm 毫针,先刺双侧内关,行提插捻转泻法1 min,人中行重雀啄手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三阴交捻转补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后刺极泉、尺泽、委中提插泻法抽动3次为度,风池、完骨、翳风、曲池、合谷和太冲,行捻转泻法1 min;其余穴位平补平泻法1 min。针刺1次/d,14 d 为1个疗程,每次留针30 min。治疗6个疗程后,患者尿管、胃管摘除,语言表达清晰,回答问题准确,情绪稳定,双下肢肌力 IV 级,患者可独立站立,家属搀扶下行走,纳可,寐安,二便调。嘱患者避风寒,节饮食,调情志,每3个月复查1次。

  • 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孙瑞瑞;王茎;曾永蕾

    癌性疼痛是肿瘤患者常见且痛苦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临床上很多学者一直致力研究的问题。常用的镇痛药物多有成瘾性及毒副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应用。针灸疗法以其安全、有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癌痛治疗控制中取得较大进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对近5年针灸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为针灸治疗癌痛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今后研究方向做一些必要的探索。

  •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进展

    作者:邝利;许明辉;林波;唐林涛

    针灸治疗痛证的疗效方面得到国内外肯定,主流医学杂志发表的相关文献也逐年增多。对以针灸为主,结合中医中药、火罐、推拿、艾灸、火针水针、刮痧和蜂针等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消除其腰背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研究进展综述。临床实践证明,中医针灸对该病的治疗有一定优势,其简便良效的优点更易为患者所接受。在传统中医与西医接轨的时代,今后的研究中临床疗效指标的规范化及后期疗效的追踪工作有待提高。

  • 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马越;李澎

    肩手综合征也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中风后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手部肿胀疼痛甚或畸形,从而使患者出现自理能力下降、睡眠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故在临床治疗中尤为重要。分别从中医、西医及其他一些特殊疗法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多项临床研究进展综述。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概况

    作者:李树娟;李晶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等方法,但效果不理想。祖国医学认为,面瘫大部分是由于正气亏虚、外感风寒、正不抗邪而发,采用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方法治疗。针灸在治疗该病中具有独特优势。就近几年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做文献综述,从单纯针刺治疗、针刺配合其他疗法以及其他中医疗法等方面总结,将针刺配合其他疗法分为针刺配合电针、艾灸、放血拔罐、口服中药以及穴位注射等。这些方法可缩短患者治疗过程,减少后遗症,但需要辨证施治。同时对针灸治疗面瘫的研究提出思考。

  • 临床经方应用经验

    作者:孙环宇;林右翎;李兰媛

    探讨《金匮要略》中射干麻黄汤治疗寒饮证的不同证型,在临床应用时可根据证型适当配伍应用,该方用于痰热蕴肺、痰湿阻肺、肺气不宣及肺阴亏虚型咳喘患者。射干麻黄汤以治疗寒哮证为主,本文以临床验案举隅的形式,分析论述并指出射干麻黄汤的扩展应用。在临床上该经方的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和重视。

  • 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一例

    作者:鹿秀云;王舒;樊小农

    高血压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一种血管病变[1],近代中医学多将该病归为“眩晕”、“头痛”和“不寐”等范畴。石学敏院士深入研究大量古籍并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及临床实践,提出“气海失司”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2],总结出以人迎为主穴的“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手法,配以规范的手法量学标准治疗高血压病,取得良好降压疗效[3-4]。该针刺手法在保护靶器官基础上整体调节血压节律,能够有效促进血压达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免合并症的发生[1]。临床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1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 醒脑开窍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作者:齐惠景;齐惠涛;李兴超;尹正;梁帅;刘亚男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3年10月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针灸科 CFS 患者39例,其中男性14例,年龄大65岁,小16岁;病程长20个月,短7个月;女性25例,年龄大58岁,小19岁;病程长18个月,短8个月。采用醒脑开窍法配合捏脊进行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39例患者中治愈11例,显效17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74%(35/39)。6个月后随访,疗效肯定。结论醒脑开窍法治疗 CFS 疗效显著。

  •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临床观察

    作者:苗冲;万健民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与推拿疗法结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10月在甘肃省平凉市惠君医院针灸理疗科收治的50例根性坐骨神经痛患者,采用针刺和推拿手法相结合的方式连续治疗2个疗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病患发病年龄32岁~68岁。病程短者10余日,长者5~6年。结果治愈32例,占64%;显效11例,占22%(11/50),无效7例,占14%(7/50)。总有效率为86%(43/50)。结论针推合用的方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疗效满意。

  • 自制舒颈止痛汤结合银质针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作者:彭青林

    目的:探讨舒颈止痛汤结合银质针外用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于南京市江宁区中医院骨伤科门诊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共82例,其中舒颈止痛汤治疗组27例、银质针治疗组30例、舒颈止痛汤结合银质针治疗组(综合组)25例。治疗4周后对功能和疼痛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疗效按痊愈、显效、有效、无效评分。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临床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综合组、银质针治疗组和舒颈止痛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100%(25/25),100%(30/30)和92.6%(25/27),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Z=1.950,P=0.377),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46,P=0.103)。3组疗效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组、银质针治疗组和舒颈止痛汤组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无差别。

  • 穴位电刺激对高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尹正录;孟兆祥;林舜艳;高巨;陈鑫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高龄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认知功能及早期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75岁以上老年患者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麻组(A 组,26例)和复合针麻组(B 组,27例)。B 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 至术毕持续应用 G6805-2型电针仪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取百会穴、内关穴、风池穴,电刺激参数:疏密波,波型2/100 Hz,峰电流8~12 mA,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大电流为度,然后行气管内全身麻醉,针刺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A 组选穴同 B 组,单纯贴电极片,不行电刺激,然后行气管内全身麻醉。两组患者均采用控制性降压以减少术中出血。对所有患者运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术前24 h、术后72 h 的认知功能变化,若降低一个标准或以上者即为认知功能下降,诊断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术前、术毕、术后24 h、术后72 h 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应用 SPSS18.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自身治疗后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组间不同时间点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 组 POCD 发生率为38.5%(10/26),高于 B 组的29.9%(7/27),有统计学意义(t=2.641,P<0.05);两组患者血清 IL-1β在术毕、术后24 h、术后72 h 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68、10.038、12.652,均 P<0.05);两组患者血清 IL-6在术毕、术后24 h、术后72 h 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57、10.419、7.041,均P<0.05);两组血清 TNF-α术后24 h、术后72 h 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4、5.354,均P<0.05)。B 组与 A 组比较,血清 TNF-α术后同时间点术后24 h、术后72 h 水平均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2、5.020,均 P<0.05);血清 IL-1β术后同时间点术后24 h、术后72 h 水平均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56、8.268,均 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 POCD 发生,这可能与抑制术后早期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 腧穴“降脂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胆固醇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中原;王海军;苗晋玲;张国鑫;冀来喜

    目的:观察针刺腧穴“降脂方”对高脂血症大鼠羟甲基戊二酰辅酶还原酶(HMG-CoA)、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的影响,进而探讨针刺“降脂方”逆转高脂血症的初步机制。方法44只大鼠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正常组17只、模型组27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喂养。3周后各组随机选7只经腹主动脉采血,观察总胆固醇(TC);三酸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变化。再将模型组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降脂方组进行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 TC、TG、LDL-C、HDL-C的含量、用 Real-time PCR 方法进行测定肝脏中的 HMG-CoA、LDL-R 和 CYP7A1 mRNA 表达。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分析,数据资料为计量资料,且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 检验,3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喂养3周后,与正常组比较,大鼠血清 TC、TG、LDL-C 升高,HDL-C 降低(t=4.09、3.32、5.22、14.57,P<0.01或 P<0.05),模型组为高血脂状态。分组后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肝脏中 HMG-CoA 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LDL-R、CYP7A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t=54.52、11.78、6.02,均 P<0.01);干预4周后,腧穴“降脂方”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清 TC、TG 及 LDL-C 降低, HDL-C 升高(t=2.67、2.77、2.76、3.74,均 P<0.05);肝脏中 HMG-CoA 表达降低显著,LDL-R、CYP7A1水平明显升高(t=34.99、4.18、12.95,均 P<0.01)。结论腧穴“降脂方”对大鼠高脂血症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脂、逆转肝脏组织中与脂代谢相关酶的表达有关。

  •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浅谈

    作者:郭蕴萍;石学敏

    面瘫是以口角向一侧歪斜、眼睑闭合不全为主的病证,又称为“口眼歪斜”,其发生常与正气不足、劳累过度、情志不舒、风寒或风热之毒邪乘虚而入,导致经气闭阻,经筋功能失调。该症可发生任何年龄,发病急,病位在面部,与少阳、阳明、太阳经的经筋相关。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是根据中医经筋理论及临床经验创立的,以补气血,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供氧,加速神经水肿的吸收,从而使面部肌肉恢复其功能,效果明显。

中华针灸电子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4
2015 01 02 03 04 05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