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ic Diseases 중국기생충학여기생충병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423
  • 国内刊号: 31-124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362
  • 曾用名: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汤林华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雷丸及吡喹酮对猬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宋国平;李金福;陈艳;徐婧

    目的 了解雷丸及吡喹酮对猬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 从黑斑蛙体内检获裂头蚴,用20、40和80 mg/ml雷丸粉末混悬培养液以及20、80和320 μg/ml吡喹酮培养液分别体外培养裂头蚴4、12和24 h,单纯培养液培养4、12和24 h为感染对照组.168只昆明小鼠均分为21组(每组8只),每组小鼠经口感染相应条件培养后的裂头蚴各5条/鼠.感染后1周剖杀各组小鼠,计数每鼠裂头蚴检出数,并计算每组小鼠的减虫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观察不同培养处理后的裂头蚴超微结构变化. 结果 小鼠感染经40和80 mg/ml雷丸粉末混悬液分别培养4、12和24 h的裂头蚴1周后,每组小鼠裂头蚴平均检出数分别为1.6、1.0和0.3条,0.3、0和0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3.5和3.3条)(P<0.05),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虫率分别为60.0%、71.4%和90.1%,92.7%、100%和100%,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鼠感染经320 μg/ml吡喹酮溶液分别培养4、12和24h的裂头蚴1周后,每组小鼠裂头蚴平均检出数分别为1.9、1.3和0.4条,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虫率分别为53.7%、62.9%和87.9%,显著高于20μg/ml吡喹酮处理组的14.6%、2.9%和6.1%以及80 μg/ml吡喹酮处理组的24.4%、17.1%和24.2% (P<0.05).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经40 mg/ml雷丸粉末混悬液培养4h以及320 μg/ml吡喹酮溶液培养4和12h后,裂头蚴虫体出现轻度挛缩;经40 mg/ml雷丸粉末混悬液培养12和24 h,虫体微毛凝集、融合或脱落,质膜破裂,石灰小体释出,皮质组织受损;经80 mg/ml雷丸粉末混悬液培养4~~12h,虫体损害逐渐加重,至24 h,裂头蚴组织结构严重受损,无法辨清;经320 μg/ml吡喹酮溶液培养24 h,虫体前端挛缩明显,质膜水肿、泡状隆起,石灰小体形态改变,糖原颗粒耗损,分泌颗粒增加及焰细胞核质浓缩.经20 mg/ml雷丸粉末混悬液、20和80 μg/ml吡喹酮溶液培养4、12和24h的裂头蚴虫体与对照组相比,超微结构无明显改变. 结论 随着吡喹酮和雷丸体外培养浓度的增加以及时间的延长,裂头蚴对小鼠的感染性逐渐降低,并引起虫体广泛的组织结构损伤;雷丸的作用较吡喹酮明显.

  • 弓形虫感染对子一代雄性小鼠脑部多巴胺水平的影响

    作者:周永华;朱虎平;许金俊;张英;毛爱民;杨静;范峰;许永良;赵中兴

    目的 探讨弓形虫感染对子一代雄性小鼠发育期脑部多巴胺水平的影响. 方法 36只雌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和弓形虫感染组,每组18只.感染组每鼠分别经口感染弓形虫PRU弱毒株10个包囊.感染后90d,与健康雄性ICR小鼠按1∶1交配.每组各取2只交配成功的母鼠于孕20 d时剖腹取胎鼠.其他交配成功的母鼠自然分娩.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对孕20 d的雄性胎鼠及出生后14d和63 d的雄性仔鼠(各6只)进行脑皮层、小脑、海马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的测定. 结果 感染组小鼠感染后死亡3只,余15只感染鼠中,仅6只交配成功.2只于孕20 d剖腹取胎鼠12只,其中雄性7只;4只自然分娩,仔鼠存活21只,其中雄性15只.18只对照组小鼠均交配成功,2只于孕20 d时剖腹取胎鼠23只,其中雄性12只;16只自然分娩,仔鼠存活179只,其中雄性92只.感染组和对照组雄性胎鼠小脑区多巴胺含量分别为(413.25±21.78) ng/g和(346.30±51.83) ng/g,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者皮层区多巴胺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出生后14 d和63 d,雄性仔鼠皮层区[(462.50±24.80) ng/g和(1 215.77±113.64) ng/g]、小脑区[(271.55±26.19) ng/g和(1 328.82±39.62) ng/g]、海马区[(225.78±24.17) ng/g和(1 322.70±58.34) ng/g]和纹状体区[(455.23±61.53) ng/g和(991.32±54.31) ng/g]的多巴胺含量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 弓形虫感染能引起子一代雄性小鼠发育期脑部多巴胺水平显著升高.

  • Tet-on慢病毒系统表达弓形虫ROP18的研究

    作者:王晓;朱君;吴亮;吴腊梅;刘原;苏丹华;丁宁;赵康容;姜旭淦

    目的 用Tet-on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稳定表达弓形虫棒状体蛋白18 (ROP18)的293T细胞株. 方法 PCR扩增ROP18基因序列插入慢病毒载体pLVCT-tTR-KRAB中,构建带有ROP18活性片段的慢病毒载体pLVCT-tTR-KRAB-ROP18.经鉴定后将该重组载体(6μg)与辅助质粒psPAX2(4μg)和pMD2.G(2μg)共同转染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荧光.于转染后48和72 h收集含有慢病毒颗粒上清液,感染293T细胞.以1μg/ml强力霉素(DOX)诱导293T细胞表达ROP18,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荧光,RT-PCR法检测293T细胞中的ROP18表达情况.结果 PCR扩增rop 18片段为960 bp,与预期大小一致.经PCR和酶切鉴定重组慢病素载体构建成功.转染48 h后,293T细胞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经DOX诱导24h即可观察到293T细胞中明亮绿色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293T细胞ROP18可产生960 bp特异条带,与预期结果一致. 结论 采用Tet-on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了稳定表达弓形虫ROP18的293T细胞株.

  • 高表达毒力因子ROP18的转基因刚地弓形虫株的建立及鉴定

    作者:蒋宗儒;安然;杨杰;万俐娟;都建

    目的 构建并鉴定高表达毒力因子ROP18的转基因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虫株. 方法 RTPCR扩增刚地弓形虫RH株速殖子的ROP18基因片段.将纯化的PCR产物克隆至pCR-BluntⅡ-Topo载体构建pROP18质粒,PCR扩增ROP18基因序列.将纯化的PCR产物亚克隆至pTUB8-mycGFPPftail-Ty1载体,构建pTUB8-ROP18-Ty1质粒.将质粒电穿孔转染刚地弓形虫RH株,刚地弓形虫悬液转移到长有贴壁细胞的培养瓶中培养,用含25μg/ml霉酚酸和50 μg/ml黄嘌呤的DMEM培养基筛选高表达ROP18的刚地弓形虫RH株.免疫荧光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检测ROP18在转基因刚地弓形虫株中的表达.吉氏染色比较弓形虫RH株和高表达ROP18的转基因RH株弓形虫分别感染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细胞)的增殖情况.20只昆明小鼠均分为2组,每鼠分别腹腔内注射1×103高表达ROP18弓形虫RH株和1×103弓形虫RH株,统计小鼠存活率. 结果 RT-PCR扩增出1 665 bp的ROP18基因序列.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pTUB8-ROP18-Ty1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ROP18 RH株可表达相对分子质量(Mr)为56000的蛋白,与ROP18-Ty1蛋白预期结果一致.免疫荧光结果发现,ROP18-Ty1定位于弓形虫前端的棒状体.吉氏染色结果表明,高表达ROP18 RH株弓形虫感染HFF细胞6、12和24h后的速殖子数量分别为100.0±16.9、476.0±31.1和860.0±52.3,均显著高于RH株弓形虫(88.0±16.9,300.0±11.3,675.0±35.4)(P<0.05).弓形虫毒力实验结果显示,RH株弓形虫感染小鼠在第8天均存活,第14天存活率下降至30% (3/10),至第16天全部死亡;高表达ROP18 RH株弓形虫感染小鼠在第5天均存活,第8天存活率下降至30% (3/10),至第9天全部死亡.结论 构建了高表达毒力因子ROP18的转基因弓形虫虫株.

  • 2007-2011年甘南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流行现状分析

    作者:王庆华;尚文杰;赵春桃;张澍文;鲁寿龙;刘晓东

    目的 了解实施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棘球蚴病防治项目以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的流行病学情况. 方法 2007-2011年在甘南州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碌曲县、玛曲县、夏河县、舟曲县、迭部县等8个县(市)应用B超检查,调查人群患病情况;ELISA检测12岁以下儿童血清棘球蚴抗体;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家犬粪棘球绦虫粪抗原;内脏剖检法调查牲畜棘球蚴感染情况. 结果 2007-2011年B超共检查257 823人,查出棘球蚴病患者581例(占0.2%),其中细粒棘球蚴病患者578例,多房棘球蚴患者3例;人群棘球蚴病患病率逐年下降,由2007年的0.4% (97/21 938)降至2011年的0.1% (68/63 980) (P<0.05).正式上报给国家疾病监测报告系统的306例患者中,女性患者占58.2% (178/306),高于男性的41.8% (128/306); 牧民患者多,为82.0%(251/306),农民次之,为7.8% (24/306);病例主要集中在20~60岁人群,其中30~~39岁多,占23.5% (72/306).ELISA结果显示,共检测儿童血清33 613份,阳性率为4.7%(1 571/33 613);其中2008年儿童血清棘球蚴抗体阳性率高,为8.4% (413/4 907),2010年降至低,为3.2% (223/7021)(P<0.05).共检测家犬粪40 179份,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为6.3% (2 511/40 179),由2007年的11.9% (335/2 819)降至2011年的6.3% (734/11 666)(P<0.05),其中2009年低,为3.7% (354/9 550).共通过屠宰场调查牲畜22 087头,感染棘球蚴的牲畜914头,占4.1%;感染率逐年下降,由2007年的8.8% (235/2 658)降至2011年的2.0%(144/7 347) (P<0.05). 结论 防治项目实施以来,甘南州人群患病率、儿童血清棘球蚴抗体阳性率、家犬棘球绦虫抗原阳性率和牲畜棘球蚴感染率均明显下降,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 半固体培养及快速筛选策略在恶性疟原虫相关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的应用

    作者:江莉;马晓疆;张耀光;蒋守富

    目的 以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为例,分析半固体培养技术和筛选鉴定策略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中的关键作用. 方法 用恶性疟原虫富组氨酸蛋白重组抗原(rePf-HRP)免疫BALB/c小鼠,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SP20细胞融合,于含2%甲基纤维素的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使融合细胞呈集落化生长;将单细胞集落转移至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建立不同的抗原和ELISA检测方法对培养上清进行筛选;经粗筛和特异性筛选为阳性的细胞株置液氮保存.冻存复苏后,对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单抗细胞株进一步分析腹水产量、抗体亚类、抗体识别位点、抗体的亲和常数及配对检测抗原的灵敏度. 结果 细胞融合后经半固体培养获得的单克隆细胞株为915个,粗筛的克隆阳性率为37.8% (346/915);特异性筛选的克隆阳性率仅占粗筛检测阳性的2.6% (9/346),占总克隆数的0.98% (9/915),经液氮冻存复苏鉴定,获得了8株稳定分泌特异性抗体的单抗细胞株;经腹水产量、抗体亚类、抗体识别位点、抗体的亲和常数及配对检测抗原的灵敏度等检测,终获得了2株可用于快速检测恶性疟患者血液样本中特异性循环抗原的配对抗体. 结论 半固体培养保证了可供筛选的融合细胞的数量,粗筛和特异性筛选结合的策略保证了快速筛选出特异性克隆.

  • 安徽省1999-2013年疟疾疫情特征分析

    作者:许娴;李卫东;姜静静;张滔;王建军

    目的 分析安徽省1999-2013年疟疾疫情特征. 方法 回顾全省疟疾疫情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和MapInfo Professional 7.0软件分析和制图. 结果 1999-2013年,疫情经历了逐步上升转为快速下降的过程.1999-2006年为疫情上升期,年发病率从1.32/10万上升至57.16/10万;2007年为疫情转折期,年发病率为44.69/10万,2008-2013年为疫情下降期,年发病率从22.04/10万下降至0.32/10万.本地感染病例均为间日疟,病例数1999年为814例,2006年上升至34 982例,2007年起采取以传染源清除行动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后,2013年又减至仅3例.病例集中于沿淮和淮河以北地区,上升期疫情由中部向北部推移,下降期北部疫情下降速度快于中部,夏秋季发病高峰明显.输入性病例2009年后逐年上升,从2009年的18例逐年增至2013年的191例.1999-2010年,所有病例均为恶性疟,2011年起,感染虫种呈多样化.病例在全省散发,但更集中在出国务工人员较多的县,无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 结论 安徽省本地感染疟疾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近年逐年上升.

  • 常见嗜尸性蝇类蛹壳样品在种属分子鉴定中的应用

    作者:李学博;宁淑华;张贵芹;余红丽;王清山;李红卫

    目的 探讨常见嗜尸性蝇类蛹壳样品在法医昆虫学种属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不同保存时间的嗜尸性蝇类成虫及其羽化后的蛹壳成套样品共55套,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为2科6属8种.以不同保存时间,将上述样品分为<2年组(n=23)、2~5年组(n=20)和>5年组(n=12).取单个成蝇胸部和空蛹壳,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法提取各样品mtDNA,并测定其浓度和纯度.PCR扩增CO Ⅰ基因,获得CO Ⅰ基因序列Ⅰ和Ⅱ,分别截取498 bp和841 bp的序列.在GenBank数据库对所获序列作BLAST搜索,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 结果 所有样品均成功提取了mtDNA.保存时间≤5年的成虫胸肌和<2年的空蛹壳DNA浓度多在1.0~3.0μg/μl之间,ArJA 280值多在1.6~~1.8之间.保存时间>5年的成虫胸肌和≥2年的空蛹壳DNA浓度多低于1.0μg/μl,A260/A280值多低于1.6.随着样品保存时间的延长,各样品DNA浓度均明显下降(P<0.01).保存时间<2年,成虫胸部样品和空蛹壳样品均成功扩增出CO Ⅰ序列Ⅰ和序列Ⅱ.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扩增成功率明显下降,序列Ⅱ表现更为明显(P<0.01).8种嗜尸性蝇类CO Ⅰ基因序列Ⅰ和序列Ⅱ分别有6个和7个种属的同源性比对结果完全正确且样品序列比对的Max ident值均>97%. 结论 嗜尸性蝇类空蛹壳样品可作为mtDNA提取和种属比对的检材.

  • 巢式PCR技术在输入性卵形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黄炳成;徐超;李瑾;肖婷;尹昆;刘功振;王卫艳;赵桂华;魏艳彬

    目的 应用巢式PCR扩增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18S rRNA)基因确诊卵形疟原虫感染. 方法 采集2012-2013年山东省疟疾患者全血和滤纸血样,吉氏染色镜检观察血膜疟原虫形态并鉴定虫种.提取血样中DNA,根据疟原虫18S rRNA基因以属和种特异性引物进行巢式PCR扩增,筛查卵形疟阳性标本并进行测序验证. 结果 2012和2013年山东省共筛查到7例输入性卵形疟原虫感染病例.巢式PCR扩增7份血样均在800 bp处出现卵形疟原虫特异性单一条带,Blast比对表明产物序列与GenBank卵形疟参考序列一致. 结论 经巢式PCR方法确诊了2012和2013年山东省7例输入性卵形疟病例.

  • 刚地弓形虫抑制蛋白的原核表达与免疫反应性分析

    作者:原飞;刘转转;张波;曹建平;郑葵阳;王德广

    目的 克隆并表达刚地弓形虫抑制蛋白(TgPRF)基因,并分析其免疫反应性. 方法 提取弓形虫RH株速殖子总RNA,根据TgPRF的基因编码序列设计引物,RT-PCR扩增产物双酶切后连接入pET30a(+)载体,重组质粒转化入大肠埃希菌(E.coli) DH5α,经双酶切、PCR和测序鉴定阳性菌落.pET30a(+)-TgPRF转化至E coli BL21,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合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表达产物.重组蛋白经镍亲和层析法纯化后,以兔抗弓形虫血清为一抗,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分析rTgPRF蛋白的免疫反应性. 结果 TgPRF基因RT-PCR扩增产物约为492 bp.经双酶切、PCR和测序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T30a (+)-TgPRF构建成功.SDS-PAGE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获得相对分子质量(Mr)约35 000的可溶性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TgPRF蛋白能被兔抗弓形虫血清识别. 结论 本研究克隆的TgPRF基因序列能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且具有免疫反应性.

  • 10个生殖发育相关基因在扩展莫尼茨绦虫不同发育节片的mRNA转录水平分析

    作者:王正荣;薄新文;张艳艳;马勋

    根据扩展莫尼茨绦虫转录组测序结果,选取在虫体不同发育节片(即头颈节、幼节、成节和孕节)差异表达的10个基因KIFC1、Kif17、SmadD、β转录生长因子、β转录生长因子受体、HSD5、嘌啉毒素胺基肽酶、甲硫氨酸胺基肽酶2, 以及转录因子fork和Sox,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上述基因在扩展莫尼茨绦虫各发育阶段节片中mRNA转录情况.结果表明,与靶标基因在虫体头颈节的转录水平相比,KIFC1,Kif17基因在幼节的表达呈明显的上调趋势(P<0.01).KIFC1、Kif17、β转录生长因子受体和嘌啉毒素胺基肽酶基因在成节的表达呈上调趋势(P<0.01).HSD5、β转录生长因子受体和甲硫氨酸胺基肽酶2基因在孕节的表达呈上调趋势(P<0.01).

  • 福建省南平市一例输入性卵形疟的诊断

    作者:张芝平;张聪慧;卓鸣莺;林耀莹;魏惠正;朱淮民

    对1例误诊为间日疟的输入性病例进行复核,收集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和血样,进行镜检、快速疟疾诊断试纸条检测(RDT)和巢式PCR检测,证实该输入性疟疾患者为南平市首例卵形疟病例.

  • 刚地弓形虫感染猫肠上皮细胞的初步观察

    作者:曾俊岭;娜仁花;陈艾媛;魏海霞;姚云英;彭鸿娟;杨培梁;陈晓光

    取新生猫空肠和回肠段,以胶原酶/中性蛋白酶消化后分离培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角蛋白,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和培养了猫肠上皮细胞.以PRU株刚地弓形虫缓殖子感染猫肠上皮细胞,第72 h可至细胞破裂,但镜检未见弓形虫转化成有性期阶段.

  • CT和核磁共振成像在脑脊髓型并殖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强;覃大明

    对2003-2012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收治的脑脊髓型并殖吸虫病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6~~17岁,均来自于农村,有生食螃蟹史.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示,22例患者均有大脑半球损害,16例病变局限在单侧大脑半球,6例发现双侧大脑半球病灶.主要有两种影像学改变,①梗死灶与大面积低密度水肿灶伴局灶性出血,②环形病灶.6例表现为脑内血肿的患者,其中2例行手术清除,所有患者均给予吡喹酮口服,每次25 mg/kg·次,3次/d,3d为1个疗程,配合甘露醇、地塞米松对症支持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间隔7d再行下1个疗程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 原虫抗肿瘤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黄海斌;杨文涛;王春凤;杨桂连

    阿米巴原虫、克氏锥虫、艾美尔球虫、恶性疟原虫和刚地弓形虫等多种原虫可激活和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改变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强机体抗肿瘤反应.本文对原虫抗肿瘤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肿瘤微环境进行综述,旨在探讨其免疫机制,为原虫抗肿瘤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蚊虫先天免疫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秀霞;王怀位

    蚊虫作为蚊媒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其抵御病原体的感染主要依赖其自身的先天免疫系统.与其他昆虫类似,蚊虫的先天免疫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协作,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免疫信号传导、抗菌肽产生、黑化反应和细胞吞噬等免疫反应抵御病原体的侵染.本文就蚊虫先天免疫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 蠕虫特有的微小RNA-36研究进展

    作者:冯胜勇;邵长春;朱兴全;徐民俊

    微小RNA-36(microRNA-36,miR-36)是近发现的一类miRNA家族,包含至少8个家族成员.与其他广泛存在于各种生命体中的miRNA相比,miR-36家族仅存在于蠕虫,且与蠕虫的雌性生殖和胚胎发育密切相关,或在寄生性蠕虫防控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本文就miR-36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蠕虫和miRNA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小RNA-36 蠕虫
  • 缓控释传递系统在兽用抗寄生虫药物中的应用

    作者:涂珍;张皓冰

    寄生虫感染,尤其是胃肠道线虫和肺线虫的感染,常见于温带地区的牲畜,也是影响其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放牧季节,牧区动物野外活动时间较长,对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造成不便.因此,利用缓控释系统给药以延长作用时间,减轻用药难度十分必要.本文综述了一些具有缓控释作用的装置和药物剂型,包括:瘤胃巨丸剂、长效注射剂、原位固化植入剂、微粒、微球和纳米粒子等,以及这些给药系统的优缺点.

  • 天门市1例粪类圆线虫感染报告

    作者:朱名超;杨勇;荣美

    患者,男,53岁,天门市皂市镇长寿村农民,因“间断便血1周”,于2014年7月31日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入院时纳差、乏力、消瘦,伴有轻微咳嗽.自述两月前曾赤脚下地干活,当晚发现身上有小出血点、丘疹,并伴有刺痛和痒感,一周后出现消化道症状,腹疼腹泻,腹泻与便秘交替,大概持续一月有余,且腹痛与进食或饥饿无关,脐周有烧灼感,肛周、腹股沟等处皮肤搔痒,自觉有异物感.期间因消化道出血入院,但未查见虫体.2014年1月曾在该院内镜中心行结肠多发息肉高频电切除术,因“前纵膈AB型胸腺瘤1期”术后服用化疗药物至今.入院查体:体温37.6℃,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无肿大,下肢无水肿,肛周及大腿内侧见小出血点.

    关键词:
  • 海南省细粒棘球蚴病1例

    作者:李红;谈顺;杨小秋

    患者,女,36岁,农民,原籍广东,于海南省海口市定居20余年.2014年5月,因肝区轻度疼痛1月余至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就诊.自发病以来,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胀,未行任何治疗.入院查体,腹部平坦,全腹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腹部超声示:左肝外叶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慢进慢出型血流灌注,考虑良性肿瘤.CT检查示:左肝外叶占位伴钙化,考虑结核钙化或肝包囊虫钙化.临床诊断肝左外叶占位待查收住院.入院后,血常规及各项生化检查均正常,于5月22日行腹腔镜下肝肿物切除术,术中所见肝Ⅱ~Ⅳ段肿物直径约4 cm.术后常规送病理检查.

    关键词:
  • 肠镜检出直肠钩虫感染1例

    作者:李保安;刘海菊;范久波

    患者,男,53岁,湖北省襄阳市襄阳区东津镇人,农民.自诉近3个月来出现无明显诱因腹胀,进食后稍加重,无腹痛、腹泻、便秘症状,于2014年6月20日在武汉市第四人民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胃体溃疡和糜烂性十二指肠球炎,虽经对症治疗,但近10d来腹胀加剧,遂转诊至襄阳市中心医院,门诊以“降结肠息肉”收治入院.患者20多年前有“脑梗塞”病史,左侧肢体肌力下降,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肝病病史;10年前发现结肠息肉.

    关键词: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