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6排螺旋CT肺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钱林清;周建良;李义昌;陈星;陈永明;王平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肺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受检者在知情情况下行常规剂量肺扫描后再行低剂量扫描,分析2组图像对正常结构及病变的显示能力;记录2组扫描的CTDIvol及DLP,并计算受检者接受的有效剂量(ED);常规剂量管电流为150 mA,低剂量为40 mA.结果 40例中阴性12例,阳性28例,2组图像均达到诊断要求;2组扫描的CTDIvol为8.15、2.17 mGy,低剂量组的剂量仅为常规组的 26.7%,DLP和E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受检者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的情况下,40 mA低剂量扫描完全能在肺普查及复查中取代常规扫描.

  • 脉冲反向谐波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占位病变

    作者:陈斌;沈丽君

    目的 探讨脉冲反向谐波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诊断肝占位病变的情况.方法 分析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65例的影像学资料,分别通过脉冲反向谐波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进行检查.结果 增强螺旋CT检出37例,灵敏度86.49%、特异度83.87%.脉冲反向波实时超声造影检出31例,灵敏度91.18%、特异度90.32%.脉冲反向波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的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1,P>0.05).经配对t检验,脉冲反向波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检出占位性病变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79,P>0.05).脉冲反向谐波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诊断肿瘤在动脉相的增强类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脉冲反向谐波实时超声造影与增强螺旋CT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均具有较高的独立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胃癌的双倾斜多层螺旋CT仿真胃镜检查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戴书华;孙清荣;陈轶;陈林

    目的 探讨用双倾斜多层螺旋CT扫描仿真胃镜(CTVG)诊断胃癌的方法及其价值.方法 使用16排螺旋CT对40例受试者进行双倾斜CT扫描CTVG检查.口服产气粉后分别取仰卧位左右前斜位躺在扫描床上扫描.用GE公司虚拟解剖软件行CTVG及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结果 双倾斜CT扫描后CTVG及MPR能清楚显示靶器官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侵犯范围.CTVG结合MPR显示胃癌的影像表现有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胃腔狭窄、癌性溃疡、邻近组织侵犯、淋巴结或远处转移.以胃镜检查为金标准,全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2.5%,敏感度为93.3%,特异度为90.0%,阳性预告值为96.7%,阴性预告值为81.8%.结论 双倾斜CT扫描仿真胃镜技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作为胃镜检查的有效补充手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小肠淋巴瘤和小肠间质瘤的16层螺旋CT征象分析

    作者:王小平;金中高

    目的 探讨和总结小肠淋巴瘤和小肠间质瘤的16层螺旋CT特征及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小肠恶性淋巴瘤和22例小肠间质瘤病灶的范围、血供米源及动态增强变化、周围淋巴结情况.结果 小肠淋巴瘤累及肠壁范围较广,病灶轻度或无明显强化,通过三维成像未能找到确切血供来源,部分可发现"肿瘤包绕血管"征象,可伴有后腹膜或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小肠间质瘤黏膜完整,病灶在动脉期、静脉期均明显强化,通过三维成像能找到血供来源,无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 小肠淋巴瘤和小肠间质瘤在双期增强扫描及三维成像时具有相对特征性CT表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