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肌电图在腕管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探讨

    作者:王晓聆

    目的:利用肌电图检测技术,通过刺激环指分别记录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神经诱发电位(SNAP)潜伏期之差值,对腕管综合征(CTS)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肌电诱发电位仪对14例CTS患者及20例正常人在环指近端放置一组环形记录电极,分别在腕上屈面正中神经、尺神经处刺激,对二组SNAP的潜伏期之差值作比较.结果:正中神经与尺神经SNAP的潜伏期之差值:正常人对照组:0.137±0.005,CTS组:0.368±0.019.结论:当正中神经、尺神经SNAP的潜伏期之差值处于0.368±0.019范畴时应高度怀疑CTS的可能.

  • 早期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指标比较

    作者:王扬扬;田东

    目的:分析诊断早期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指标,比较其敏感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早期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4.5ms的患者50例60侧,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差值,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以及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58侧,达96.6%;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40侧,达80%;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25侧,达41.6%.结论: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是早期腕管综合征敏感的指标.

  • 重度腕管综合征电生理表现

    作者:陈红霞;周丽

    目的:对临床经手术确诊的重度腕管综合征病例进行肌电图分析,总结重度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表现,探索重度腕管综合征电生理检测方法.方法:运用KEYPOINT.4型肌电图仪对重度腕管综合征的患者34例常规进行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检测,神经传导速度、F波、针肌电图检测.对拇短展肌萎缩严重、运动电位波形消失者采用正中神经在第二蚓状肌记录和尺神经在骨间肌记录,比较潜伏期差值.结果: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延长30条,远端运动潜伏期正常11条,波形消失、远端运动潜伏期测不出1条;腕-肘传导速度正常35条,腕-时传导速度异常增快7条;感觉电位消失58条;正中神经F波异常33条,其中F波消失19条,F波潜伏期延长或/和出现率减低14条,正常9条;34例患者、42条拇短展肌均可见正尖、纤颤电位.结论: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远端运动潜伏期可以表现正常,正中神经腕-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有时明显异常增快,F波表现可以正常,但远端感觉神经传导一定严重受损,拇短展肌可见失神经电位或/和募集不良;当拇短展肌萎缩明显、运动电位检测不到时,采用正中神经在第二蚓状肌记录和尺神经在骨间肌记录比较潜伏期差的方法是可行的.

  • 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临床分析

    作者:耿丽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查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传导和肌电图检查,分别记录感觉传导速度(SCV),远端潜伏期(DML),运动传导速度(MCV),环指潜伏期(Lat)差值比较法,肌电图(EMG)各项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有2例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测定未引出诱发电位,21例正中神经SCV减慢,异常率92%,20例正中神经DML延长,异常率80%,2例正中神经MCV减慢,25例Lat差值均大于0.4 ms,异常率100%,5例拇短展肌见失神经电位和(或)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呈神经源性损害,异常率20%,尺神经传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肌电图检查可确定正中神经的损伤程度,从而进一步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及疗效观察,对腕管综合征患者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孙莎;张婷婷;景东华

    腕管综合征(CTS)是常见的正中神经病变,占所有神经病变的90%.欧洲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特别是在40~60岁之间的正常人的患病率为4%~5%.女性患病率(9.2%)高于男性(6%).CTS是正中神经通过腕横韧带下方腕管处受压所致.腕管是连接前臂与手的骨性纤维结构,缺乏伸缩性,其内容物排列较紧密,故当这个区域内的压力增加时,就会发生CTS.CTS通常发生于过度用手及反复的职业损伤所致.例如在执行重复性动作的人,比如打字或处理振动工具,还可见于肢端肥大症、肥胖、肾功能衰竭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本文将对CTS目前的诊断方法做一综述.

  • 焦磷酸钙沉积致腕管综合征一例

    作者:陈新艳;王娜;徐圣康

    目的 探讨焦磷酸钙沉积致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以避免误漏诊.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例焦磷酸钙沉积致CT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左手指麻木加重在外院诊断为CTS,行腕管切开减压术,术后症状未缓解且逐渐加重,转入我院.再次手术探查见正中神经受压变形,其后内侧有一1.5 cm×1.0 cm大小的痛风石样类圆形异物,周围散在分布米粒样大小类似异物,完整切除异物,并于显微镜下松解正中神经外膜后分层缝合,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病理检查确诊为焦磷酸钙沉积病.结论 临床对于CTS患者行腕管切开减压术时应注意仔细探查腕管深层,以防遗留焦磷酸钙沉积或其他包块的可能.

  • 左拇指巨指症并同侧腕管综合征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尹昭伟;蒋纯志;吴晓曙;杨大伟;吴磊;董鸿俊;杨蓊勃

    目的 探讨巨指症的临床特征,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对策. 方法 对误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左拇指巨指畸形并同侧腕管综合征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 本例因左拇指增大增粗30余年,左手拇、示、中指麻木伴腕部不适1年余入院. 曾多次就诊外院,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予相应治疗效果不佳.入我科后结合临床表现、专科查体及左手X线片检查诊断为左拇指巨指症并左腕管综合征. 行腕管切开、正中神经探查松解术,术后麻木症状明显缓解. 随访8个月,左手手指麻木症状基本消失. 结论 巨指症临床少见,合并腕管综合征者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误治. 全面详细了解病史并进行细致查体是避免或减少误诊的关键.

  • 手法配合超激光等物理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秦福荣;唐晨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超激光等物理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治疗,治疗组46例,给予手法配合超激光、超短波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配合超激光等物理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显著,易于掌握。

  • 糖尿病患者并发腕管综合征32例电生理特点分析

    作者:李照凯;郭雅聪;鲍海平;郭月叶

    随着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病率逐年增加,DM合并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也逐年增多,临床表现为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及疼痛,常夜间痛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对1年来我院收治的178例DM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旨在进一步了解DM患者中CTS的发病情况及电生理特点,提高DM合并CTS的早期诊断.

  • 甲钴胺联合治疗轻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丰;王晓东;须瑞;王凯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迫,而引起手正中神经支配区即桡侧3个半手指麻木、疼痛,并造成大鱼际肌无力及进行性鱼际肌萎缩,终导致功能障碍.随着社会进步,CTS患者特别是早期患者就诊率增多,为探讨更好的早期治疗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甲钴胺并与对照组比较,现总结如下.

  • 腕管综合征的肌电图定位及临床

    作者:张凤荣;吴玲玲;范海燕

    目的:更全面的认识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方法:用肌电图技术对CTS做术前定位和临床分析.结果:30例35只手肌电图全部异常.32只手行腕管切开正中神经松解术,术中所见正中神经改变与肌电图定位符合率100%.结论:肌电图对腕管综合征的定位诊断是客观可信的、具有决定性价值[1],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手术和治疗依据.

  • 高频超声对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凌卓敏;张忠新;赵青;李燕;黄怀宇;朱向阳

    目的 评估高频超声对不同程度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73例不同程度CTS患者(CTS组)及4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电生理以及高频超声检查,统计分析不同程度CTS组相应超声检查参数的差异,并利用ROC曲线分析高频超声参数在区分相邻两组的佳阈值、敏感性以及特异性.结果 在诊断CTS 方面,高频超声与电生理有较好的一致性;在CTS严重程度分级方面,面积比(R-CSA)和面积差(△-CSA)是鉴别能力较好的参数.结论 高频超声可用于辅助诊断CTS,且R-CSA、△-CSA是评估CTS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 综合康复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疗效观察

    作者:毛庆友

    目的 观察腕管神经阻滞和神经松动术联合肌内效贴综合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轻中度腕管综合征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理疗方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参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54.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远端感觉潜伏期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康复方法治疗早期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疗效较好,优于传统理疗方法.

  • 隔姜灸结合药物治疗腕管综合征64例疗效观察

    作者:周飞鸥

    目的 观察隔姜灸结合药物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CT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另行隔姜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同支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率平均值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同支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率均降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姜灸结合药物治疗CTS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腕管综合征患者60例的肌电图分析

    作者:李晓

    腕管综合征( carpal tunnel syndrome ,CTS)在上肢嵌压性周围神经病变中非常常见,国外报道CTS的发病率为2.1%,男女比率为1:9.6[1]. 致病因素造成腕管内空间变小,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缺血,继而出现髓鞘脱失甚至轴索变性,出现CTS典型的症状体征. CTS已逐渐成为中国常见的神经性疾病之一,应引起医护人员及患者自身足够的重视[2]. 本文回顾分析60例CTS患者肌电图结果,报道如下.

  •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不典型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琦;荣良群;张凯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rnel syndrome,CTS)是常见的一种嵌压性神经病变,各种原因所致的腕管压力升高,正中神经受到挤压时均可导致CTS,如不及时救治,严重者可致手功能障碍.CTS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临床有时容易忽略,因此早期诊断十分必要.2001年1~12月,我们对40例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 腕管综合征30例的超声表现

    作者:杨林;蔡燕娥;史春娟;胡金蒙

    目的 回顾性分析30例(40腕)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的超声表现,提高超声诊断CTS的认识.方法 对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电生理均符合CTS的3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同时对比神经电生理诊断.结果 患侧腕正中神经指1-腕、指3-腕感觉潜伏期、感觉传导速度、感觉诱发波幅与正常参考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5-腕感觉潜伏期、感觉传导速度、感觉诱发波幅与正常参考值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感觉潜伏期、SCV、感觉波幅3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观察下40腕患腕正中神经回声均有不同程度减低,其中3腕轻度CTS超声下正中神经在屈肌支持带近端、远端及钩骨钩水平三者的横断面平均值<13mm2,余37腕正中神经在屈肌支持带近端、远端及钩骨钩水平3者的横断面平均值>13 mm2,其中有24腕伴有大鱼际肌的肌肉结构变形,有4腕伴有局限性积液.结论 超声对诊断CTS具有很大诊断价值,是对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不可缺的补充和验证,不仅能直观观察神经形态、肌肉结构,而且对正中神经卡压的局部病因和定位治疗具有补充作用.

  • 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何薇;赵峰;王巧君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到压迫与刺激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早期可行局部制动、封闭、理疗及口服消炎止痛类药物等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症状加重或伴有大鱼际肌萎缩、肌电图改变者,应及早行手术治疗[1].自2005年1月-2009年5月,我们对78例(102侧)非手术治疗效果欠佳的CTS患者行正中神经松解术,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局部类固醇注射联合夹板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效果观察

    作者:徐斌;吴楠;刘壮;张伟;曲志刚

    目的 探究局部类固醇注射联合夹板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CTS)的效果.方法 选择解放军463医院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洽的CTS 12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腕夹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甲泼尼龙局部注射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症状严重程度评分(SSS)、功能状态评分(FSS)以及神经电生理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SSS、FSS及正中神经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低于治疗前,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局部类固醇注射联合夹板疗法治疗CTS临床效果较好.

  • 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腕管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金涛

    目的 研究神经电生理检测在诊断腕管综合征(CTS)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7年4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23例(178侧)CTS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并对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NCV)和肌电图检测结果分析研究.结果 肌电图检测结果显示,旋前方肌为出现异常,而拇短展肌异常的异常率达8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电图检测得到两种方法的CTS检出率均可大于90%,两者联合检出率高达100%.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T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680 条记录 9/34 页 « 12...6789101112...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