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沧州市青年2型糖尿病患病率和知晓率调查

    作者:赵连利;刘可魂;王永森

    采用横断面的调查资料,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2年11月至2013年9月检测沧州市18~40岁2623例常住居民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项目,问卷调查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并作常规眼底镜检查。青年2型糖尿病(DM)患病率较高,而患者知晓率、治疗率都很低,青年男性是防治的重点,在青年中开展DM 普查和预防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 长期单项运动干预对糖耐量减低女大学生体成分指标和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

    作者:刘涛;刘影;梁春光;袁红霞;陈士芳;张会君

    目的:探讨长期单项运动干预对糖耐量减低(IGT)女大学生体成分指标和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水平的影响,为 IGT 女大学生这一糖尿病高危人群有目的地运动控制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9月—2013年12月结合内科护理学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护理实验课,便利调查、筛检出辽宁医学院护理学院2009—2012级护理学专业在校女大学生 IGT 患者29例,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15例和试验组14例,试验组给予为期24周的中等强度平地跑步或快速步行单项运动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12、24周后测量身高、体质量、BMI、腰围、餐后2 h 血糖(2 hPG)、胰岛素、HbA1c水平。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不同时间点体质量、BMI、腰围、2 hPG、胰岛素和HbA1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长期单项运动干预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 <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时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干预12周后,试验组 BMI、腰围、2 hPG、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24周后,试验组体质量、BMI、腰围、2 hPG、胰岛素、HbA1c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长期运动干预可改善 IGT 女大学生的体成分指标,降低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PG、胰岛素、HbA1c水平至参考范围,逆转 IGT 状态。

  • 16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林乐韦华;全会标;陈道雄;陈开宁;刘海蔚;方团育;莫泽纬

    目的:分析16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F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师对 FT1DM 的认识。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 FT1DM 患者16例。记录患者发病时临床症状;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 )、D -3羟丁酸、总二氧化碳(CO2)、血肌酐(Scr)、肌酸激酶(CK)、血淀粉酶、血常规、胰岛相关自身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GADAb)、胰岛细胞抗体( 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水平。患者在酮症或酮症酸中毒纠正后1~3 d,检测空腹 C 肽(FCP)和餐后2 h C 肽(PCP)水平。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2008年1月—2015年5月,16例 FT1DM 患者占同期所有住院糖尿病患者(22999例)的0.70‰,占住院1型糖尿病患者(457例)的3.5%。16例患者起病急骤,病程为12 h ~6 d。临床症状上,15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8例出现腹痛,6例伴上呼吸道感染,6例出现意识障碍,5例出现多饮、多尿,5例伴发热;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17.0~46.1 mmol/ L);HbA1c接近正常(5.6%~8.2%);FCP 水平降低(﹤0.003~0.090 nmol/ L);PCP 水平降低(﹤0.003~0.160 nmol/ L);动脉血 pH 值降低(6.92~7.30);血清 D -3羟丁酸水平升高(5.18~9.69 mmol/ L);总 CO2降低(1.0~20.0 mmol/ L);12例 Scr 水平升高(94~275μmol/ L);7例 CK 水平升高(263~5373 U/ L);9例血淀粉酶水平升高(110~436 U/ L);14例白细胞计数(WBC)升高〔(13.3~31.9)×109/ L〕;胰岛β细胞功能几乎衰竭,迅速发展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后患者经积极补液扩容、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纠正电解质紊乱抢救后,病情均好转。在酮症酸中毒纠正后继续胰岛素泵或基础+餐时胰岛素强化治疗,出院后沿用住院期间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至今。8例患者门诊随访3~34个月,复查 FCP、PCP 仍接近于入院时水平。结论 FT1DM 患者占同期所有住院糖尿病患者的0.70‰,占住院1型糖尿病患者的3.5%。FT1DM 起病急骤、代谢紊乱严重,常合并多系统损害,部分患者以消化道或上呼吸道症状起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呈完全且不可逆损害,预后差,需终身胰岛素替代治疗,应引起重视。

  • 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糖尿病并发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

    作者:刘波;丁炎;王爱花;周群燕;邬匡杰;程海燕

    目的:探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控制水平糖尿病并发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KPLA)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5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46例糖尿病并发KPLA 患者,根据 HbA1c水平分成3组:A 组31例,HbA1c水平控制好,HbA1c≤7.0%;B 组52例,HbA1c水平控制较好,7.0%< HbA1c≤9.0%;C 组63例,HbA1c水平控制差,HbA1c >9.0%。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基本资料、基础疾病、症状和体征、穿刺引流术前影像学表现、并发症、脓肿转移、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B 组患者住院时间较 A 组延长(P <0.05);C 组患者年龄较 A 组和 B 组小、住院时间较 A 组和 B 组延长(P <0.05)。B 组患者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超声检查胆管系统积气、CT 检查脓腔内积气及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发生率较 A 组升高,C 组患者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超声检查胆管系统积气、CT 检查脓腔内积气及胸膜增厚、胸腔积液、膈下脓肿发生率较 A 组和 B 组升高(P <0.01)。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超声引导定位下肝脓肿穿刺引流,C 组患者 1例因全身多发感染并发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患者均恢复出院。结论糖尿病并发 KPLA 患者 HbA1c水平控制差者年龄偏小、住院时间较长,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超声检查胆管系统积气、CT 检查脓腔内积气、胸膜增厚发生率高,胸腔积液和膈下脓肿发生率较高,重症者可发生死亡,临床治疗中应警惕此类患者,预防不良预后。

  • 糖化血红蛋白诊断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截点的研究

    作者:张艳丽;孟令荣;马静静;郭淑芹;李志红;张红杰;张云良

    背景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荐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作为糖尿病(DM)的诊断标准,但此标准是否适用于我国人群,尚有待证实。不同海拔高度人群血红蛋白的差异也会影响 HbA1c 的测定值,给制订诊断标准带来了难度。目的通过检测冀中平原中老年人群的 HbA1c水平,探讨平原地区 HbA1c诊断 DM 的佳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0月冀中平原5个中心城市的3168例社区居民,对其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检测空腹血糖(FPG)及指尖血糖,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合 HbA1c进行 DM 的诊断。结果 HbA1c诊断 DM 的截点为6.3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5%和87.2%。HbA1c诊断空腹血糖受损(IFG)的截点为5.7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5%和31.3%。HbA1c诊断糖耐量受损(IGT)的截点为5.7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4%和34.4%。结论 HbA1c对 DM 的诊断价值优于单一采用 FPG 或餐后2 h 血糖(2 hPG),在平原地区 HbA1c可作为客观反映一段时间内血糖水平的良好指标,但并不适合作为 IFG 及 IGT 的诊断指标,需要同时行OGTT,避免漏诊。

  • 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糖控制的相关性

    作者:张军;雷闽湘;刘泽灏;陈卓雄;王爱民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及适合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的血糖控制指标. 方法:回顾性分析 837例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合并微血管病变及无微血管病变患者空腹/餐后 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差异. 结果:合并微血管病变组的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 [( 15.44± 5.31)mmol/ L和 (14.27± 4.53)mmol/ L]和糖化血红蛋白 [( 11.2± 1.8)%和 (9.8± 1.4)% ]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1. 结论:餐后 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呈显著性正相关,是适合作为评价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风险的指标.

  • 2型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行为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

    作者:高嘉良;魏军平;郑燕;李艳;李爱茹;李燕;沈琦;孟雪芬;杨琳;许建;李鹏;常淑玲;刘美颖;李宁燕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以探索影响 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采用为横断面研究,自制糖尿病危险因素调查表,对北京市西城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性别(P =0.016)、体力时间(P =0.032)、紧张(P =0.025)、甜食(P =0.017)、业余活动(P =0.043)、饮酒(P =0.031)与 HbA1 c 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均 P <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 OR 值,推测性别(OR =0.437),体力时间(OR =0.458),业余活动(OR =0.718)可能是HbA1 c 的保护因素,而紧张(OR =1.659),甜食(OR =1.680),饮酒(OR =1.652)可能是糖化 HbA1 c 的危险因素。结论在日常生活行为习惯中,T2DM患者应重视节制甜食及饮酒的摄取,鼓励患者适当增加体力活动的时间,积极参加业余活动,避免紧张等不良情绪,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其生活质量。

  • 冠状动脉患者慢血流与血脂、血糖水平及外周血细胞水平的关系

    作者:孙理华;刘刚;张颖;幸世峰;韩素霞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患者慢血流(SCF)与血脂、血糖水平及外周血细胞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把冠脉血流为 TIMI2级或以下的患者定义为 SCF;患者被分为 SCF 组(93例)和正常对照组(90例)。分别测定、比较两组的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红细胞压积等参数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CF 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显著降低[(1.21±0.26)mmol/L 比(1.12±0.28)mmol/L,P =0.043], HbA1c 水平显著升高[(5.41±0.50)%比(5.83±0.45)%,P =0.01],红细胞压积[(0.41±0.04)比(0.43±0.07),P =0.01]、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6.1±1.6)×109/L 比(6.7±1.7)×109/L,P <0.05]。Logistic 分析表明:白细胞计数(OR 1.920,95% CI 1.234~2.987,P =0.004)是发生 SCF 的危险因素。结论:高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白细胞计数与冠脉慢血流的发生有关,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加剧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

  •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耐量正常老年人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作者:苏丹;魏璇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与糖耐量正常的老年人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00例糖耐量正常的老年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双侧颈动脉,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正常、增厚、硬化)和斑块形态(无斑块、硬斑、软斑)分别进行分组,比较组间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1)随着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显著升高[(4.98±0.55)%比(5.51±0.42)%比(5.92±0.39)%],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1);(2)无斑块组、硬斑组和软斑组 HbAlc 水平分别为(5.36±0.51)%、(5.89±0.44)%和(5.97±0.2)%,硬、软斑块组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 均<0.01)。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有待成为评估老年人颈动脉硬化的重要指标。

  • IGR人群与T2DM患者血浆中脂联素、HbA1c、血脂及BMI的比较

    作者:阳琰;高琳;李显文;廖鑫;张晗;黄琦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及体质量指数(BMI)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2型糖尿病(T2DM )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重庆市区自愿参加体检的人群分为3组:T2DM 组145例、IGR 组128例及对照组(NGT 组)160例,检测空腹血浆脂联素,同时测定 HbA1c 、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测量身高、BMI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DM 组 HbA1c 、TC 、TG 、LDL‐C 、BMI 均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HDL‐C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R 组 HbA1c 、TC 、TG 、LDL‐C 、BMI 均高于对照组,而脂联素、HDL‐C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 组 HbA1c 、TC 、TG 、LDL‐C 、BMI 均高于 IGR 组,而脂联素、HDL‐C 低于 IGR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糖耐量正常再到 IGR 到 T2DM 发生、发展过程中,随着 BMI 的升高,血浆脂联素水平逐渐降低,而 HbA1c 、TC 、TG 、LDL‐C 却逐渐升高,因此,积极控制 BMI 可以调节血浆脂联素水平,将对防治 IGR 、糖尿病、血脂紊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的方法评价及标本前处理对结果的影响

    作者:陈同庆;周春;陈文清;李振兴;罗兵;唐倩;张文明

    目的:探讨酶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方法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酶法测定 HbA1c,评价该方法学的精密度、抗干扰性、回收率、准确性以及标本前处理(抗凝、保存、离心)对结果的影响,分析与高效液相法(HPLC)相关性及偏倚程度。结果酶法批内高、中、低值变异系数(CV)为1.04%、1.26%、1.37%,批间为1.83%、2.24%、2.64%,与 HPLC 法呈线性相关(r =0.996,P <0.01);HbA1c 靶值浓度为5.20%、6.40%、7.60%、8.80%、10.00%、11.20%,其回收率分别为100.15%、98.91%、98.84%、98.20%、103.62%、99.82%;当葡萄糖小于15.50 mmol/L、尿酸小于516.00μmol/L、胆红素小于217.00μmol/L、三酰甘油小于10.20 mmol/L、尿素小于11.50 mmol/L、清蛋白小于50 g/L、球蛋白小于50 g/L 时,对结果无明显干扰。肝素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枸橼酸钠抗凝标本 HbA1c 结果在-20~20℃保存3 d 无明显改变(P >0.05);标本500、1000 r/min(R=15 cm)离心不同时间(1、2、5、10 min)以及2000 r/min 离心1 min,其检测结果与3000 r/min 离心5 mi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酶法测定 HbA1c 其精密度、抗干扰性、准确性、线性范围均符合临床要求,与常规方法相比其相关性良好且偏差较小,可完全满足临床对 HbA1c 检测需求。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