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宗雨;谢言虎;胡利国;周维德;柴小青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组)及静脉自控镇痛+SAPB组(S组).2组术毕均行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S组患者手术结束后立即行超声引导下术侧SAPB,注射0.375%罗哌卡因0.4 mL/kg.记录2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内吗啡累积消耗量及术后30 min、1 h、2 h、6 h、12 h、24 h NRS疼痛评分.若NRS疼痛评分大于4分,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必要时可重复,并记录镇痛补救比例、术后RASS镇静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心动过缓、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组术后30 min、1 h、2 h、6 h 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1),2组术后12 h及24 h 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NRS疼痛评分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S组术后6、12、24 h内吗啡累积消耗量均明显低于P组(P<0.0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组间的RASS镇静评分,镇痛补救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SAPB能明显减少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吗啡消耗量及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作者:王皓;江文杰;马铁梁;韩超;葛志军;赵彦平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是治疗乳腺癌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是由于其创伤较大,常造成患者术后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术后静脉注射阿片类药物能缓解疼痛,但阿片类药物常会引起患者恶心、呕吐[1].近期有研究表明,区域神经阻滞技术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2].其中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是通常使用的两种技术,且两者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1,3].超声技术的发展显著提高了两种技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4].本研究拟比较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和前锯肌平面阻滞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

  • 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胸科术后镇痛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蕊桢;罗娟;公维东;于咏婧;岳子勇

    前锯肌平面(serratus anterior plane,SAP)阻滞是一项简单实用的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胸科手术中为胸壁皮肤、肌肉提供有效的镇痛.超声引导可视化技术进一步提高了阻滞成功率并减少镇痛不全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文章通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对超声引导下SAP阻滞的研究,对其应用解剖基础、具体阻滞皮肤区域以及临床应用范围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韩超;任鸿飞;周敏敏;郭燕芬;阮志慧;葛志军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serratus plane,SP)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45~65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SP 阻滞组(SP 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术侧SP 阻滞,SP 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 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均行舒芬太尼 PCIA。于术后2、4、8、12、24 h 行 Prince-Henry 疼痛评分(PHPS)。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 h 内舒芬太尼用量,24 h 内 PCIA 泵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计算 D1/D2。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SP 组 PHPS 疼痛评分在术后2 h [(1.3±0.4)分 vs.(3.0±0.5)分]、4 h [(1.4±0.5)分 vs.(2.9±0.7)分]、8 h [(1.7±0.6)分 vs.(2.7±0.6)分]明显低于 C 组(P <0.05)。SP 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287±41)μg vs.(375±66)μg]及术后24 h 内舒芬太尼用量[(54±17)μg vs.(88±25)μg]明显少于 C 组,D1/D2值(0.88±0.11 vs.0.56±0.17)明显高于 C 组(P<0.05)。两组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能减轻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疼痛,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孟杰;肖航;曾宪伟;陈辉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ASA分级Ⅰ-Ⅱ级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P组,n=30)和对照组(C组,n =30).手术完成后超声引导下穿刺至前锯肌平面,SP 组推注0.375%罗哌卡因20mL,C组推注生理盐水20mL.术后所有患者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ICA).记录术后2h (T1)、术后4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患者的静止时和咳嗽时疼痛评分,术后24h镇痛用舒芬太尼的量,记录患者镇痛相关不良反应;手术完成时(T0)、术后2h(T1)、术后4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IL-6、IL-10的浓度.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和记录不良反应时观察者和患者均采用盲法.结果 SP组静止时T1、T2、T3、T4疼痛VAS评分和咳嗽时T1、T2、T3疼痛VAS评分明显小于C组(P<0.05),SP组术后镇痛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小于C组(P<0.05);与手术完成时(T0)比较,T1、T2、T3、T4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浓度均明显升高.与C组比较,T1、T2、T3、T4时SP组IL-6浓度明显降低(P<0.05)、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能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并减轻患者炎性反应.

  • 前锯肌平面阻滞镇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骆艺菲;何开华

    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是新兴的胸壁神经阻滞技术,通过局麻药在前锯肌间隙扩散,能有效阻滞肋间神经外侧皮支,浸润胸长神经及胸背神经,为前外侧胸壁提供镇痛.SAPB分为浅层SAPB和深层SAPB,两种方式的选择需考虑手术类型、解剖条件等相关因素.SAPB常用药物为罗哌卡因,但对于佳剂量目前尚无定论.超声引导下SAPB安全、镇痛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为硬膜外穿刺及椎旁神经阻滞禁忌证或失败时提供新的选择,并已成功应用于乳腺手术术后镇痛、肋骨骨折手术镇痛及胸科手术术后镇痛.

  • 前锯肌平面阻滞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王新满;张建欣

    前锯肌平面阻滞是一种新型的区域阻滞技术,能够完全阻滞半侧胸廓,可替代当前的区域阻滞技术,如胸椎旁阻滞与胸段硬膜外阻滞.近年来,超声引导下区域神经阻滞因其定位准确、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麻醉效果确切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超声技术的发展为前锯肌平面阻滞提供了实时、可视化的操作平台,能够实时显示目标区域的解剖结构,进一步提高阻滞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阻滞的安全性、改善阻滞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性、避免交感神经阻滞.临床研究表明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安全有效、易于操作,且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呼吸循环系统无不良影响,可用于乳腺手术、开胸手术、多发肋骨骨折等的围手术期镇痛,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超声引导前锯肌阻滞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刘霞;吴雪梅;朱江;单海华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SPB)对患者开胸手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的全身静脉麻醉方案,术后都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S组于术后超声引导下行SPB,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C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术后2、4、8、12、24 h分别记录患者的Prince-Henry疼痛量表评分(PHP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的用量,记录24 h内PCIA的有效按压次数(D1)和实际按压次数(D2),并计算D1/D2;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后2、4、8 h的PHP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24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减少、D1/D2升高(P<0.05);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SPB能减少PCIA中的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蔡畅;李林;李炎;漆勇;沈伟羽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对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40例择期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的患者分为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PB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的麻醉诱导及麻醉维持药物均相同,SPB组在手术开始前20 min于超声引导下在前锯肌平面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则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均行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记录气管拔管后10 min、离室时以及术后4、6、8、12和24 h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记录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时以及术后0~6 h、7~12 h、13~24 h舒芬太尼和曲马多消耗量;记录术前、术后24、48 h深睡眠质量评分;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局部麻醉药物中毒、出血、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拔管后10 min、离室时以及术后4、6、8、12、24 h SPB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2、24 h SPB组NRS评分均小于4分.SPB组入PACU时以及术后0~6 h、7~12 h、13~24 h舒芬太尼和曲马多消耗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24 h SPB组深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PB组PONV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其它不良反应.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可以为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可能可以成为该类手术多模式镇痛的重要组成部分.

  • 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

    作者:张隆盛;林耿彬;张顺才;黄熙扬;林旭林;黄涵;张欢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SP)阻滞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后急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标准协会(ASA)分级为工~Ⅱ级,男33例,女27例,年龄40~6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各组均在全身麻醉诱导后实行超声引导右侧SP阻滞,其中观察组注射0.3%罗哌卡因溶液25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5mL,比较两组麻醉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皮后2 min、术毕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8、12h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8、12 h BCS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实施超声引导前锯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确切,能显著缓解患者术后急性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在单侧乳腺包块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李佳;欧珊;曾强;喻鹭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在单侧乳腺包块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3-12月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单侧单发乳腺包块切除术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麻醉方式分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组(阻滞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局麻组),每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切皮时、肿块切除术时、缝皮时及术后10、30、60 min时的VAS评分;记录患者入室、切皮时、肿块切除时、缝皮时及术后1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术中追加局麻药的次数及局麻药总量;观察两组患者局麻药中毒、气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阻滞失败改全身麻醉的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麻醉费用.结果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较局部浸润麻醉能提供更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避免局麻引起的乳腺水肿,手术时间相应缩短,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但麻醉费用较高.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的麻醉效果优于局部浸润麻醉,但麻醉费用高,医生在选择麻醉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