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藏药樱草杜鹃的黄酮类成分研究

    作者:吴奶珠;黄帅;王友松;周先礼;陆群

    目的 研究藏药樱草杜鹃Rhododendron primulaeflorum的叶和嫩枝的黄酮类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并通过光谱方法及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樱草杜鹃中分离得到10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刺槐双糖-7-O-β-D-葡萄糖苷(1)、反-花旗松素-3-O-α-吡喃阿拉伯糖苷(2)、杨梅素-3'-O-β-D-吡喃木糖苷(3)、棉花皮素-3-O-β-D-吡喃半乳糖苷(4)、金丝桃苷(5)、槲皮素(6)、花旗松素(双氢槲皮素,7)、(-)-表儿茶素(8)、杨梅素(9)、双氢杨梅素(10).结论 除化合物2、6外,其他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云锦杜鹃枝叶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曾红;钱慧琴;梁兆昌;杨亚军;褚洪标;张勇慧;姚广民

    目的 研究杜鹃花科植物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对云锦杜鹃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槲皮苷(2)、杨梅树皮素-3-O-α-L-鼠李糖苷(3)、反式咖啡酸(4)、顺式咖啡酸(5)、(2R,3S)-6,8-di-C-methyldihydrokaempferol (6)、秦皮素(7)、原儿茶酸(8)、槲皮素(9)、山柰酚(10)、杨梅素(11)、梫木毒素Ⅰ (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云锦杜鹃枝叶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8、10首次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7首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 杜鹃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作者:陈刚;金慧子;李雪峰;张琪;严诗楷;沈云亨;张卫东

    目的:对中药杜鹃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作用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30年的相关文献.结果:杜鹃属植物主要合有黄酮类、二萜类等有效成分.药理研究证明其在祛痰、止咳平喘、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抗炎镇痛、免疫、杀虫等方面具有药理活性.结论:杜鹃属植物在我国分布较广,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化学和药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映山红总黄酮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余涛;陈志武

    目的 研究映山红总黄酮(TFR)对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线栓法复制局灶性腩缺血(MCAO)/再灌注损伤模型,评价动物行为功能,测定脑梗死范围,脑组织中含水量和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氧酶(LDH)的活性和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 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TFR(50.0、25.0、12.5 mg/kg)连续灌胃给药5 d能缩小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改善神经功能状态,降低脑含水量;减少血清中MDA、NO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LDH的活性.结论 TFR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抑制NO的释放有关.

  • 杜鹃花总黄酮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范一菲;孔德虎;陈志武;赵维中;高杉

    目的观察杜鹃花总黄酮(TFR))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心肌缺血采用sc异丙肾上腺素(Iso)法,观察心电图ST段的变化,测定小鼠血清和心肌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Langendorff法离体大鼠心脏缺血30 min后再灌30 min,测定心脏的冠脉流量、心肌中的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及一氧化氮(NO)等的变化.结果TFR 25、50 mg/kg可以抑制Iso引起的小鼠心电图ST段的抬高和抑制心肌中MDA的含量的升高,TFR 50 mg/kg降低血清中LDH和MDA的增高;TFR 20、40、80 mg/L抑制离体心脏冠脉流量的减少和心肌中SOD活性的下降.TFR 80 mg/L能抑制心肌中MDA含量的增高和NOS活性的降低,TFR 40 mg/L抑制心肌中的NO含量下降.结论TFR对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及增加NO产生有关.

  • 峨眉山的杜鹃属的植物资源研究

    作者:秦胜红

    峨眉山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就峨眉山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的组成与分布情况、经济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 杜鹃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周三云;李蓉涛

    本文对近20年来国内外杜鹃花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杜鹃花属植物主要含有木藜芦烷类及其相关二萜和黄酮类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具有降压、杀虫、镇痛、保护心肌、抗HIV等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