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分析

    作者:邢凯;亢泽峰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BRVO 继发 ME 患者33例(38眼)为研究对象,均经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随访6个月期间,至少每个月检查1次,根据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判断是否行再次注射。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佳矫正视力(BCVA),治疗前及治疗后1 个月 OCT 结果,并观察治疗后1 个月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小分辨率视力(VA)对数为(0.59±0.21),首次注射后1 个月显著改善至(0.35±0.12)(P <0.01)。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 BCVA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3个月 BCVA 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 个月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1 个月内仅5例(15.15%)发生眼压一过性增高,未见其他明显眼不良事件。结论基于OCT 的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 BRVO 继发 ME 短期疗效确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筋膜囊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夏静;刘宝海;庄金田;阚晓红;刘波涛;林华;李公艳;赵冰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筋膜囊内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就诊于我院眼科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 47 例(48 眼) ,随机分为A(康柏西普)组23例24眼,B(康柏西普+曲安奈德)组24例24眼;分别给予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康柏西普0.05ml+曲安奈德40mg/ml(后筋膜囊),比较两组治疗后1月、3月、6月患眼的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结果 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视力均提高,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均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6月分别与治疗后1月比较,视力均提高,黄斑中心厚度均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与3月比较,视力及黄斑中心厚度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各时间与治疗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黄斑中心厚度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6月分别与治疗后1月比较,视力均提高,黄斑中心厚度明显下降,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与3月比较,视力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厚度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各时间点比较,B组佳矫正视力较A组提高更明显,黄斑中心厚度下降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筋膜囊内注射曲安奈德比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更迅速减轻黄斑水肿,且疗效相对更持久,在早期能够改善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岳金良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senile macular degeneration,SMD)为眼科常见中老年性疾病,以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增生为主要病理变化,可导致水肿、渗出及出血,并能生成瘢痕终造成视力损害,临床表现常为患眼视力下降、中央暗点或视物变形等,且具有较高致盲率,极大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1].临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有外科手术、光动力疗法、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等.康柏西普为一种新型抗VEGF融合蛋白,可抑制VEGF活性度,减少新生血管生成[2].本研究为进一步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对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视力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选取76例(76眼)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分组对比,报道如下.

  • 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难治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一例

    作者:马济标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右眼视物不清3年,眼疼1d于2017年6月22日来本科就诊.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20年,心脏病史11年,高血压病史10年,3年前曾于他院做右眼白内障手术,术后即视物不清.眼部查体,视力:右眼FC/50cm-5.0DS→不提高,左眼0.6+1.25DS/-1.25DC*105→0.6;眼压:右眼48 mmHg,左眼16.7 mmHg;右眼角膜水肿,前房深度正常,虹膜表面大量新生血管,瞳孔不圆,人工晶体鼻侧襻位于虹膜前,玻璃体混浊,眼底模糊不清.左眼角膜、前房、虹膜未见异常,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散在激光斑及微血管瘤.B超示:右眼玻璃体中量絮状混浊,未见网脱;左眼玻璃体少量混浊,未见网脱.诊断为:1.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右眼;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双眼;3.人工晶体夹持/右眼;4.糖尿病性白内障/左眼;5.屈光不正/双眼;6.糖尿病;7.高血压病.

  • 曲安奈德与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观察

    作者:段娜;陈梦平

    目的 对比分析曲安奈德与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本院眼科收治的96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给予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佳矫正视力,治疗前后视网膜厚度、眼压值、黄斑中心凹厚度、CLVQOL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83%,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视网膜厚度、眼压值、黄斑中心凹厚度、CLV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网膜厚度、眼压值均显著下降,黄斑中心凹厚度、CLV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显著上升,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视网膜厚度、眼压值、黄斑中心凹厚度、CLVQOL量表各维度评分改善更显著,治疗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8%,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曲安奈德相比,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视力提高,改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 康柏西普与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张鹏飞;孙先勇;高荣玉

    目的 研究分析康柏西普与曲安奈德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均进行玻璃体腔一次性注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曲安奈德,实验组给予康柏西普注射治疗.结果 治疗1月后,实验组佳矫正视力为(0.23±0.11),对照组佳矫正视力为(0.16±0.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视网膜厚度分别为(14.54±4.12)与(15.67±3.78),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中,1例发生高眼压,1例发生前房炎症.对照组中,3例患者发生角膜水肿,5例患者发生前房炎症反应,4例患者发生高眼压.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41%与32.4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应用康柏西普注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康柏西普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及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婷;李明新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屏障功能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5.5 mol/L葡萄糖)、高糖组(25 mol/L葡萄糖)、高糖+不同浓度(25μg/L、2.5μg/L、0.25μg/L)的康柏西普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浓度;跨膜电阻( TER)及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通透性的检测,以评价细胞屏障的稳定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结果 ELISA结果示:高糖组分泌的VEGF比正常组高,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康柏西普组能抑制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VEGF的分泌;Western blot示:25μg/L、2.5μg/L康柏西普组occludin蛋白表达量较高糖组高( P﹤0.05),但0.25μg/L康柏西普与高糖组无明显差异( P﹥0.05);TER值、HRP通透性检测示:康柏西普能抑制高糖组TER值的降低,并抑制HRP通透性的增加。结论康柏西普对高糖环境下血视网膜内屏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VEGF有关。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孟艳玲;徐凌忠

    目的:观察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30例(38眼)给予康柏西普0.5mg(0.05ml)玻璃体腔注射,观察术前、术后1周、2周、1个月的佳矫正ETDRS视力及黄斑区视网膜中心厚度。结果术后1周、2周及1个月佳矫正ETDRS视力分别为(45.34±10.75),(49.06±11.28),(52.09±11.92)个字母,均较术前(35.06±13.67)个字母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2周及1个月黄斑区视网膜中心厚度分别为(382.83±90.67)μm,(367.23±63.73)μm,(326.22±58.74)μm,均较术前(480.63±92.97)μm变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可减轻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的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PCV疗效观察

    作者:单田慧;李聪伶;韩新红;许丽;常鲁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27例(27眼)确诊为PCV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每个月1次,连续注射3个月,必要时追加注射次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以及患眼佳矫正视力(BCVA)情况对比.结果 治疗6个月时,中心凹视网膜厚度明显改善或稳定者占81.5%.治疗后6个月,74.0%患者维持了佳矫正视力.结论 IVC可以减少PCV患者渗出性改变,并保持患者短期的视觉功能.

  •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作者:王亮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法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36例36眼为观察组,另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住院治疗的同类疾病患者36例36眼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的佳矫正视力(BCVA)及中心视网膜厚度(CMT),并分析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BCVA及CMT均上升且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个月和第2个月的BCVA及CM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主要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法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的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厚度,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临床观察

    作者:常鲁;许丽;李聪伶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50例50只眼,随机分成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组(C+L组)和激光治疗组(L组),每组25例25眼.C+L组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1周后再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L组直接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记录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周、1月、3月患者的佳较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变化.结果 C+L组患者在1周、1月及3月随诊中BCVA提升显著优于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1周、1月、3月与治疗前相比平均CMT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L组患者在治疗后1周、1月及3月时间节点随诊中平均CMT显著优于L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继发的黄斑水肿.

  • 玻璃体内联合注射康柏西普和诺适得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效果观察

    作者:浦利军;刘庆淮;黄爱萍;吴志贤;王丽芳;赵琪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联合注射康柏西普和诺适得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病理性近视CNV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观察组玻璃体内联合注射康柏西普与诺适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检查佳矫正视力(BCVA);根据BCVA变化评价视力提升情况,检查治疗前后眼内压(IOP)、CNV面积、黄斑中央区厚度(CMT),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记录手术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2.5±1.2)次,低于对照组的(3.8±1.8)次(P<0.05).两组治疗前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BCVA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且观察组高于同时点对照组(P均<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视力提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OP、CNV面积、CMT及血清CRP、VEGF均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玻璃体内联合注射康柏西普和诺适得治疗病理性近视CNV,可减少治疗次数,有效降低血清CRP、VEGF,从而提高治效果,且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

    作者:闫忠阳;冬敏;杨娜;李雅琳;李成泉;王莉菲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的黄斑水肿患者96例(9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行玻璃体腔一次性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对照组采用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治疗前3d及治疗1、7、14、28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观察治疗前后黄斑形态、黄斑中心凹厚度、佳矫正视力(BCVA)变化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1、7、14 d血清VEGF水平降低(P均<0.05),治疗28 d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水平无变化.两组治疗后黄斑水肿明显改善,黄斑形态逐渐恢复正常,28 d时水肿基本消失,且观察组黄斑水肿消失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后7、14、28 d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发生黄斑水肿复发、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两组治疗后3、7、14、28 d BCVA逐渐提高(P均<0.05),但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视力又降至治疗前水平.结论 康柏西普玻璃体腔一次性注射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伴黄斑水肿短期内有较好疗效,但其疗效持续时间较短.

  • 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徐冬君;戈伟中;李小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常见眼部并发症,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是DR的晚期阶段,常导致失明.研究发现PDR患者玻璃体腔内存在高浓度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VEGF受体结合后,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血管渗漏,导致视网膜和虹膜新生血管生成.抗VEGF药物眼内注射后可以抑制新生血管和减少血管渗漏,可作为玻璃体切除术前辅助用药.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眼科住院35例(35眼)PDR患者,应用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成都康弘药业,国药准字S20130012)辅助玻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康柏西普联合532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效果观察

    作者:王亮;孙红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联合532激光光凝术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临床效果.方法 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78例(78眼)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39眼).对照组给予532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于激光光凝治疗3~5d后,采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统计治疗有效率,比较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和视网膜黄斑中心厚度(CMT).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3个月,两组BCVA较治疗前上升、CMT较治疗前下降,且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3个月BCVA、CMT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柏西普联合532激光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疗效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视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递法明片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观察

    作者:史志洁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口服递法明片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患者16例(16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玻璃体腔注射一次初始计量为0.5 mg(0.05 ml)康柏西普眼内注射液(含0.5 mg 康柏西普),术后给予患者口服递法明片2个月进行治疗。术后1、3、6个月随访复诊,行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眼压检查。随访期内若发现仍为活动性 CNV 或 CNV 病灶扩大或新病灶出现则行再次注射治疗。结果术后1、3、6个月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28±0.03、0.36±0.03、0.38±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1.506,P =0.000);术后1、3、6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1、3、6个月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分别为261.0±8.56、233.9±6.71、229.0±5.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86.28,P =0.000);术后1、3、6个月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随访时 FFA 检查结果示15眼 CNV 完全闭合,1眼 CNV 大部分闭合。随访期内10眼行1次玻璃体腔注射治疗,5眼行2次玻璃体腔注射治疗,1眼行3次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平均注射次数1.43次;随访期内玻璃体腔注射后未出现高眼压症状。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生严重眼部及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口服递法明片治疗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水肿临床观察

    作者:张静慧;冯彩霞;谷华丽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治疗因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4例黄斑水肿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激光光凝治疗7d后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3个月后评定2组疗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63.64%),并发症发生率(13.64%)低于对照组(4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因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黄斑水肿,在常规激光光凝治疗基础上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临床疗效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 术前及术中2次应用康柏西普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梁泽玉;陈松;何广辉;王俊华;高翔;武斌

    目的 对比并分析术前1次、术前及术中2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intravitreal injection conbercept,IVC)辅助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术中及术后临床指标的不同.方法 回顾性随机病例对照研究,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确定为严重PDR患者并需行PPV治疗的158例162眼纳入研究.依据IVC次数分为3组:A组为单纯PPV组48例50眼,B组为术前1次IVC组61例63眼,C组为术前及术中2次IVC组49例49眼.3组患眼临床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所有患眼手术操作均由同一名术者完成,统计并分析3组患眼的PPV手术时间、术中严重出血率、术后玻璃体内积血(postoperative vitreous cavity haemorrhage,POVCH)发生率、术后不同时间POVCH发生率、术后不同程度POVCH发生率、术后1个月与3个月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后1个月与3个月BCVA提高率.结果 B组、C组的PPV手术时间[(87.85±12.37) min、(88.45±13.66)min]及术中严重出血发生率(12.70%、12.24%)均低于A组[(91.02±17.90) min、34.00%](F=24.709,P<0.05;x2=11.330,P<0.05);C组术后3个月内POVCH发生率及严重出血程度均低于A组、B组(均为P<0.05);C组术后POVCH出血程度均轻于A组、B组,C组术后1个月BCVA均高于A组、B组,C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BCVA提高率分别高于A组及B组(x2=14.038,P<0.05;x2=11.076,P<0.05).结论 PPV术前及术中2次IVC可有效降低PDR患者术后短期(1个月)内POVCH的发生率,减轻POVCH出血程度,改善PDR患者术后视力.

  • 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鲁铭;朱晶;肖泽锋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5-2017年就诊于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3个月仍存在黄斑水肿的患者58例(58眼)纳入本研究,并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史分为无糖尿病组(A组)14例(14眼)、有糖尿病但无糖尿病眼底病变组(B组)14例(14眼)及有糖尿病伴非增殖期糖尿病眼底病变组(C组)15例(15眼),三组患者均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同时设立对照组(未行玻璃体内注射药物治疗的黄斑水肿患者)15例15眼.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佳矫正视力(best con.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改变.结果 治疗前各组患者的BCVA及C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组、B组及C组的BCVA及CMT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治疗后1个月A组CMT为(303.1±30.9) μm、B组CMT为(298.5±33.2) μm,治疗后3个月A组CMT为(244.6±24.8) μm、B组CMT为(255.9±29.2) μm,治疗后6个月A组CMT为(249.1±26.3) μm、B组CMT为(241.3 ±23.9) μ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治疗后3个月、6个月C组CMT分别为(220.4±22.3)m、(215.5±20.1)μm,与A、B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玻璃体内注药次数:A组为(2.61±0.87)次,B组为(2.57 ±0.94)次,C组为(2.73±0.96)次.各组患者治疗后均未见眼压异常升高及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能显著减轻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改善患者的视力,尤其是对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疗效明显.

  • 康柏西普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基于EDI-OCT的疗效观察

    作者:方腾;李秋明

    目的 应用深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OCT,EDI-OCT)技术观察康柏西普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42例(44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在无菌条件下接受康柏西普(0.5 mg,0.05 mL)玻璃体内注射1次,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1周、4周、12周记录佳矫正视力;同时采用EDI-OCT测量不同时间点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结果 CSC患眼治疗后1周、4周、12周BCVA分别为0.57±0.23、0.62±0.23、0.59 ±0.71,均较治疗前的0.43±1.11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周、4周、12周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08.17±16.52)μm、(286.54±37.52) μm、(274.58±41.38) μm,均较治疗前的(346.31 ± 59.43)μm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388 条记录 10/20 页 « 12...78910111213...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