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32份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样本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邓想民;刘丙现;雷菊花

    ABO系统的新生儿溶血病(HDN)较常见,大约占1%[1],主要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红细胞的A抗原或B抗原与来自母体的抗-A或抗-B抗体反应的结果.ABO系统的HDN以母亲为O型,子女为A型或B型的发病率为多.笔者对2004年至2006年9月对送来本站检测的132份新生儿溶血样本检测情况分析如下.

  • 外周血管同步换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中的应用

    作者:董敏

    目的:探讨经外周血管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及留置针在换血过程中的应用.方法:采取安全留置针行桡动脉、肱动脉、头皮动脉穿刺放血,外周静脉穿刺注血.结果:换血顺利,血液动力学稳定,无换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外周血管同步换血术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简便、安全、实用、疗效可靠,有效防止核黄疸发生,避免伤残的发生,提高生存率及生命质量.

  • 高危孕妇产后新生儿溶血病的血清学诊断和治疗

    作者:童广渔;郑丽霞

    目的:探讨高危孕妇产后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单胎高危孕妇400例,都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综合诊断与综合治疗.结果:微柱凝胶技术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63例,发病率为15.75%.经过确诊,微柱凝胶技术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100.0%和98.5%.经过基于输血的综合治疗后无死亡新生儿,其中有效50例,有效8例,有效率为100.0%.结论:高危孕妇产后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比较好,要积极进行微柱凝胶技术与血清学诊断,积极采用基于输血的综合治疗.

  • 对孕妇进行产前IgG抗体效价滴定和抗体筛选的检测分析

    作者:贾少荣;刘瑞平;贾海琴

    妊娠期间,由于母胎的ABO血型、Rh血型及其他血型的不配合,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病,严重时可导致死胎或习惯性流产.因此,对妊娠夫妇进行ABO、Rh血型检测,鉴定孕妇血清中抗体特异性及抗体效价意义重大,现报道如下.

  • 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的关系

    作者:邓文欣;李秋月;马雪玲;何华云;陈新红;华子瑜

    目的 探讨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与新生儿溶血病(HDN)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的关系.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确诊为HDN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倾向评分配比法建立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是否使用IVIG分为IVIG组和非IVIG组,比较两组患儿NEC发生情况.进一步以配比后病例建立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溶血病患儿发生NEC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1 217例HDN患儿纳入研究,其中40例合并NEC,309例进行IVIG.进行1∶2的倾向评分配比后,共有199对匹配成功,其中NEC组25例,非NEC组572例.结果显示,倾向评分配比后,IVIG治疗并未增加溶血病患儿NEC的发生率,4.5% (9/199) vs 4.0% (16/398),x2 =0.083,P=0.773.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低出生体重、多胎、胎膜早破、产前糖皮质激素、静脉营养、先天性心脏病、高胆红素值与溶血病患儿发生NEC有关.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先天性心脏病是溶血病患儿发生NEC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21,95%CI:1.286~12.578).结论 IVIG治疗不增加溶血病患儿发生NEC的概率,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HDN患儿更易发生NEC.

  • 新生儿溶血病诊治进展

    作者:林凤茹;王艳;李石磊

    ABO或Rh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和紧急处治仍是严重问题.产前和产后溶血病的诊治已有明显进展.孕妇早期干预治疗及宫内输红细胞治疗严重胎儿溶血病使胎儿存活增加.强力光照治疗、换血、输血和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仍然是防治新生儿溶血病高胆红素血症、核黄疸和贫血的主要措施围产期胎儿和新生儿溶血病痛死率大为减少.

  • 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中的监测与处理

    作者:骆明恩;刘菊英;肖峰;罗强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安全的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重症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实施双通道同步换血治疗,并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脉搏、呼吸频率、肛门温度、中心静脉压。结果全部病例同步换血过程中,体温随手术时间的延长和换血量的增多而逐渐下降,中心静脉压随换血量增加呈上升趋势,换血前后电解质、血糖无明显变化。结论①安定、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可满足换血治疗的要求;②经脐静脉插管及外周套管针双通道配合三通装置,方便安全;③监测换血过程中中心静脉压的变化具有指导换血速度及换血量的作用。

  •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分析

    作者:才海燕;高彩云

    目的 探讨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术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52例重度溶血病新生儿换血术前后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进行测定分析,以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 换血术后的患儿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增高,血小板计数(PLT)数量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有轻度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术前后应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并及时处理,以防止发生大出血及DIC.

  • IgG抗E引起Rh系新生儿溶血病1例

    作者:李大鹏;徐学芳;任红;张莉华;杜遵民

    新生患儿,男,11h.因皮肤黄染并进行性加重,于2002年10月8日入本院儿科,为自然分娩,无输血史.其母25岁,孕2产1,首次妊娠为人工流产,无输血史.体检:皮肤及巩膜重度黄染,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率正常,全身无水肿,肝脾未触及,吸吮及拥抱反射正常.血清总胆红素为350.9 μmol/L,直接胆红素11 μmol/L,网织红细胞为0.1.

  • 孕期血型抗体监测结合新生儿早期检测治疗溶血病1例

    作者:李大鹏;李慧;徐学芳;任红;张建勇

    新生患儿,女,10 h.患儿孕385周时剖宫产出,全身皮肤黄染于2002-11-12入本院儿科,无输血史.其母26岁,孕2产1,首次妊娠为人工流产,无输血史.

  • 新生儿71例血样的血型血清学监测及分析

    作者:李大鹏;徐学芳;任红;李慧;齐素平;王雅娟

    目的通过新生儿血样检测及其母血清血型抗体水平调查,探讨诊断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71例新生儿血样,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HDN的相关检测分析.结果明确母婴血型不合HDN诊断22例,可疑1例,排除48例;排除HDN组血型分布均匀,确诊HDN组均为A或B,且B抗原分布为14例;HDN血型血清学检出1项阳性9例,2项阳性7例,3项阳性7例,确诊HDN组母血清IgG抗体效价明显高于非HDN组.结论检测新生儿血样及其母血清型抗体水平,对预防HDN发生及胎儿受害有重要意义.

  • 孕妇IgG抗A或抗B效价与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

    作者:张丹;申晓环;张静蕊

    目的 探讨O型血孕妇IgG抗A或抗B抗体效价的高低与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360例ABO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并对其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当孕妇血型抗体效价分别为≤1:32、1:64、1:128、1:256、≥1:512时,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分别为10.9%、17.4%、52.0%、71.4%和81.3%,母亲IgG抗A或抗B效价与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r=0.885 6).结论 孕妇体内IgG抗A、抗B以及抗AB抗体的浓度,是影响ABO系统新生儿溶血病严重程度的因素之一,因此,对夫妇ABO血型不相合的孕妇,进一步检测其体内相应的IgG抗A和(或)抗B效价,为预测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的可能性以及严重程度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有着比较重要的临床意义.

  • 产前血型抗体水平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大鹏;徐学芳;任红;王雅娟

    目的检测血型不合夫妇的产前血型IgG抗体水平,探讨预防及诊治新生儿溶血病(IIDN)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夫妇ABO血型不合者491例,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相关检测及归纳分析.结果夫妇ABO血型不合发生率为35.4%.491例ABO血型不合调查中,IgG抗A(B)效价<64占27.60%效价≥64占48.9%,效价≥256占23.5%.孕产史与IgG抗体水平成正比.妊娠中IgG抗体变化与胎儿血型密切相关.相关调查结果与临床追踪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相符.结论夫妇血型不合应及时检测产前血型抗体,可预报HDN发生及胎儿受害程度,相关结果对临床诊治具有指导作用.

  •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婴血型不合30例疗效观察

    作者:金红岩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婴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以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煎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7例,无效1例,新生儿黄疸未发生,治愈率73.33%,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愈7例,好转13例,无效10例,新生儿黄疸发生4例,治愈率23.33%,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IgG抗A(抗B)抗体效价比值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治疗母婴血型不合效果明显,能有效降低新生儿ABO血型不合引起的黄疸发病率.

  • 科学地对待血型和新生儿溶血病问题——对《女性找异性伴侣可适当考虑对方血型》的异议

    作者:李廷孝;王立萍;韩海峰;刘凯;于晓梅

    胎母血型不合可引起胎儿新生儿溶血病,而胎儿新生儿溶血病可致胎儿或新生儿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早产,甚至是脑瘫、死胎和新生儿夭折.中国新生儿溶血病发病率并不高,严重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病率更低.新生儿溶血病是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根据中国血型的分布情况,找到血型相合异性伴侣的概率较低,困难较大.鉴于新生儿溶血病的危害性,人们应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科学地对待血型和新生儿溶血病问题,但由此引申到寻找异性伴侣考虑血型问题,是对血型和新生儿溶血病问题的过度关注,也是没有必要的.

  • 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肖丽莎

    目的:观察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来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60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30例/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比2组新生儿溶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溶血病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光疗时间(40.23±6.14)h、黄疸消退时间(2.24±1.13)天、住院时间(6.28±0.41)天均比对照组短,P 值小于0.05。结论: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早期应用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较好。

  • 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 ABO 溶血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红梅

    目的:分析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 ABO 溶血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ABO 溶血病患儿。将全部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光疗时间与黄疽消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治疗24h,72 h 后复查,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 ABO 溶血症,能显著减轻黄疸的程度,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探讨不规则抗体筛查在孕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福慧;张绍基;颜利江;徐艳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清学试验结果,探讨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2015年3月该院74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清学试验,即新生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游离试验及新生儿红细胞释放试验.结果 262例被诊断为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HDN),其中ABO溶血病占254例,母亲O型-新生儿A型占162例,母亲O型-新生儿B型占92例;Rh溶血病占8例,其中2例由抗-D引起,6例由抗-c、抗-E、抗-C、抗-e引起.结论 孕期筛查不规则抗体,对提前预防HDN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妊娠妇女ABO/Rh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特征及临床意义

    作者:崔颖;陈扬;魏华;穆士杰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ABO/Rh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特征及临床意义,为预防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5 782例妊娠妇女为观察组,以同期非妊娠、无输血史的健康体检女性1 800例为对照组,应用微柱凝胶法鉴定和筛查ABO/RhD血型和不规则抗体;有特异性抗体者用试管法检测抗体效价、Ig类型和37℃反应性;分析妊娠史与不规则抗体产生的关系.结果 妊娠妇女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同期非妊娠健康体检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782例妊娠妇女中不规则抗体阳性71例,其中Rh系统61例、MNS血型系统7例,Lewis血型系统2例;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抗-D 9例、抗-E 27例、抗-cE 10例、抗-C 6例、抗-c 4例、抗-Ce 5例、抗-M 7例、抗-Lea2例、抗-H1 1例;抗体效价:1∶8~1∶1 024;Ig类型:IgG类61例,IgM-IgG类7例,IgM类3例;37℃反应性:1+~4+;既往妊娠≥3次组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高于既往妊娠1~2次组和无妊娠史组,1~2次组高于无妊娠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产前和输血前对妊娠妇女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是预防HDN和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 RhC抗原在输血后24 h对孕产妇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晓宁;刘冰;续薇

    目的:通过检测RhC抗原对孕产妇免疫功能的影响,倡导更加安全、合理输血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急诊手术患者的RhC血型进行检测(患者要求为无输血史和其他免疫病史的孕妇,年龄在18 ~40岁之间).根据其RhC的结果进行分组,并选择配血结果相合的,输注RhC不同型的血液组为实验组,输注RhC同型的血液组为对照组.分别应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CD4+、CD8+的变化规律.结果:实验组IL-2水平输血前高于输血后、IL-4水平输血前低于输血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IL-2、IL-4水平输血前、输血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D3+、CD4+、CD8+阳性细胞输血前高于输血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3+、CD4+、CD8+阳性细胞输血前、输血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C抗原非同型输注会对孕产妇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RhC抗原同型输注的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应根据实际国情,适当调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从而减少免疫性输血反应、特别是对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性.

819 条记录 10/41 页 « 12...78910111213...404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