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硬化指数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研究

    作者:李俊;路方红;刘振东;赵颖馨;王舒健

    目的 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TNF-α的关系.方法 选择体检者352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3组:正常血压组110例,正常高值组105例,高血压组137例.入选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动脉硬化指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TNF-α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正常高值组TNF-α及动脉硬化指数[(44.21±9.81) pg/ml,0.42±0.13]高于正常血压组[(26.91±12.35)pg/ml,0.36±0.15],低于高血压组[(59.74±23.38)pg/ml,0.49±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高值组血浆TNF-α水平与动脉硬化指数呈正相关(r=0.575,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硬化指数与TNF-α相关(标准回归系数=0.272,P<0.01).结论 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硬化指数与TNF-α相关,炎症参与了高血压前期动脉硬化的形成.

  • 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晨峰与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性

    作者:胡文静;刘红霞;王娟;纪田田;段丹丹;张华;孙尚文;柴强;刘振东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晨峰与脑白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山东省章丘地区筛选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7例.所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收缩压晨峰现象分为晨峰组150例和非晨峰组187例.采用头颅MRI评估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水平.结果 晨峰组总WMH、脑室周围WMH、深部WMH明显高于非晨峰组[(9.05±2.71)ml vs (6.31±2.33)ml,(6.89±2.32)ml vs(4.48±2.02) ml,(2.17±0.89)ml vs(1.83±0.72)ml,P<0.01].收缩压晨峰与总WMH、脑室周围WMH、深部WMH呈正相关(r=0.561,r=0.563,r=0.283,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收缩压晨峰是总WMH、脑室周围WMH、深部WMH的独立影响因素(r=0.479,r=0.486,r=0.208,P<0.01).结论 收缩压晨峰为脑白质高信号的独立危险因素.

  • 血压正常高值者动态血压变化与动脉顺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仲昭禄;赵颖馨;路方红;王舒健;潘慧;李俊

    目的 探讨血压正常高值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与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受试对象286例,其中理想血压组(血压<120/80 mm Hg,1 mm Hg=0.133 kPa)90例,血压正常高值组196例,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参数将血压正常高值组又分为杓型组103例,非杓型组93例,同时进行crPWV及颈动脉IMT检测.结果 非杓型组24 h收缩压均值较杓型组升高[(122.00±9.74) mm Hg vs (116.74±8.66) mm Hg,P<0.05].非杓型组夜间血压各指标均较杓型组明显升高(P<0.01),非杓型组crPWV较杓型组升高[(9.53±1.14)m/s vs(8.38±0.88)m/s,P<0.05],非杓型组IMT较杓型组升高[(0.93±0.11)mm vs(0.81±0.12)mm,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夜间收缩压均值、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夜间舒张压均值等是crPWV的影响因素,夜间舒张压下降率、24 h收缩压均值、甘油三酯是IMT的影响因素.结论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crPWV及IMT密切相关,血压正常高值者已出现血管结构与弹性功能异常.

  • 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急性期睡眠障碍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

    作者:甘燕玲;于洋;张雅静;王新莉

    目的 探讨康复治疗对老年脑梗死急性期睡眠障碍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65例老年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将其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7分)167例和非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7分)98例,同时给予2组患者康复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参数变化的情况及睡眠障碍组患者经康复治疗后PSQI评分的变化.结果 睡眠障碍组患者康复治疗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昼间功能与康复前比较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康复治疗2周后,睡眠障碍组患者的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昼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24 h脉压、晨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幅度与非睡眠障碍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昼间平均收缩压、昼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治疗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恢复老年脑梗死患者正常的血压昼夜节律具有重要意义.

  • 高血压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夜间动态血压的变化

    作者:张微微;黄勇华;郝小淑;李娟;李付勇

    目的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BPM)在防治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对50例高血压伴有腔隙性脑梗死的患者及33例不伴有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对照组)进行动态血压检测,并观察其随测血压.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夜间(10 pm~6 am)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夜间、白昼的收缩压与舒张压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伴有腔隙性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机体调节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机制紊乱,较无腔隙性脑梗死的高血压患者严重;夜间平均收缩压与舒张压过低可能是部分高血压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之一.

  •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状况分析

    作者:汪德娴;毕艳;李湘燕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状况,为糖尿病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7年7月至1999年10月在我院诊断的、偶测血压不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43例和46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取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P)、24 h收缩压负荷值(24 h SPL)、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P)、24 h舒张压负荷值(24 h DPL)、白天平均收缩压(dMSP)、白天收缩压负荷值(dSPL)、白天平均舒张压(dMDP)、向天舒张压负荷值(dDPL)、夜间平均收缩压(nMSP)、夜间收缩压负荷值(nSPL)、夜间平均舒张压(nMDP)和夜间舒张压负荷值(nDPL),对受检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波动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24 h MSP、dMSP、nMSP、24 h SPL、dSPL及nSP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非杓型血压及血压波动检出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4 h MDP、dMDP、nMDP、24 h DPL、dDPL、nDP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出现高血压之前已经出现收缩压升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及血压波动,故控制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应首先控制高血压,调整其异常的血压节律.动态血压监测能早期发现血压节律的异常.

  •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自然长寿老人动态血压的特点

    作者:韩璐;徐新娟;张向阳;买苏木;地力夏提;买买提·牙生;毛新民

    目的 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自然长寿老人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308例老年人,将年龄≥90岁的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老人100例作为长寿组,年龄65~70岁的和田地区维吾尔族老人106例作为老年组,同期在我院门诊体格检查的60~85岁的汉族老人102例作为对照组,3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相关参数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长寿组老人高血压患病率与其他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长寿组老人的24 h舒张压(DBP)低于老年组,而高于对照组,昼间收缩压(SBP)及DBP均低于老年组和对照组,24 h平均脉压指数高于老年组,而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长寿组老人24 h SBP和24 h平均脉压均低于老年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长寿老人高血压患病率有降低趋势,有其自身的动态血压变化的特点,发生靶器官损害的风险亦相对较低,可能是长寿的部分因素.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冯千伟;吴小坤;刘斌;王雅楠;任伯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TIA患者300例,行颈动脉彩色超声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狭窄组212例,无颈动脉狭窄组88例.颈动脉狭窄组又按照颈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85例,中度狭窄组70例,重度狭窄组57例.分析TIA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及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颈动脉狭窄组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昼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昼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狭窄组(P<0.05,P<0.01).颈动脉狭窄组杓型节律比例明显低于无颈动脉狭窄组(30.2% vs 50.0%,P<0.01),非杓型节律比例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狭窄组(40.6% vs 27.3%,P<0.05).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24 h SSD、24 h DSD、dSSD、dDSD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杓型节律比例明显低于轻度狭窄组,非杓型节律比例明显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结论 TIA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有关,血压变异性越大,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重.

  • 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异常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

    作者:马金宝;秦明照

    目的 探讨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及其与靶器官受损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80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组38例和非杓型组42例,比较2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血压负荷值及靶器官受损的情况.结果 与杓型组比较,非杓型组24 h、昼间和夜间收缩压均明显升高(P<0.05),非杓型组和杓型组24 h收缩压负荷值分别为(72.0±11.0)% vs(32.0±8.0)%,P<0.01.非杓型组服用降压药的种类数、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肾功能不全及外周动脉疾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杓型组(P<0.05).结论 高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平均收缩压、收缩压负荷及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杓型患者,这类高血压患者更需合理控制血压.

  • 老年患者体能状况对手术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张军龙;屠伟峰;邢怡安;戴建强;顾明露;李士通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体能状况对围术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HRVEB)的影响.方法 连续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60~95(71.2±6.1)岁,采用Duke体力活动指数评估每例患者手术前14~20 d的体能状况.根据体能状况分为3组:Ⅰ组22例,<4代谢当量(metabolic equivalents,MET);Ⅱ组40例,4~7 MET;Ⅲ组38例,>7 MET.以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每例患者手术前、术后1和2d的心电活动,记录HRVEB的发生情况.结果 Ⅲ组患者手术后1 d HRVEB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10.5% vs 36.4%和30.0%,P<0.05),手术后2d,HRVEB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1 d(31.6% vs 10.5,P<0.05).结论 MET水平影响老年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MET>7的患者手术后早期阶段HRVEB发生率明显降低.

  • 无创正压气道通气对老年脑梗死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崔丽颖;袁烨;赵秉清;石璐;李国齐;聚璐;白明华;洪丽梅;张轩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气道通气(CPAP)对老年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24 h动态血压和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并分析影响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鞍钢集团总医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脑梗死合并OSA患者14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CPAP治疗)73例和对照组72例.评估2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随访1年时,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2组的生存情况,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出院前2组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昼间收缩压、昼间舒张压、夜间舒张压均有显著差异(P<0.05).随访1年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365 d vs 362 d,P>0.05),治疗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9% vs 33.3%,P<0.05).ROC曲线显示,睡眠呼吸暂停指数的曲线下面积为0.70(95%CI:0.61~0.77,P=0.002)和24 h收缩压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5%CI:0.63~0.81,P=0.003),两者为预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CPAP能有效降低老年脑梗死合并OSA患者24 h动态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特点分析

    作者:孙焕文;张颖;木胡牙提;杜丽霞;周言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老年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年龄≥75岁的高血压患者264例,分为汉族组138例,维吾尔族组(维族组)126例.检测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动态心电图检测心律失常、心率变异性,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与汉族组比较,维族组患者24 h平均动脉压、24 h收缩压负荷,昼夜平均收缩压、昼夜平均动脉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房性期前收缩、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缺血ST-T改变、平均心率、夜间心率均明显升高(P<0.05,P<0.01);汉族组颈动脉斑块和狭窄检出率明显低于维族组(P<0.05).结论 维吾尔族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偏高,易于合并冠心病和(或)糖尿病,发生代谢紊乱、房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等靶器官损害的比率高于汉族,同时心率变异性减低.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质量指数与动态血压参数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蒋婷婷;王晓丽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24 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参数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老年EH患者119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1例,年龄60~80(68.18±5.88)岁.根据BMI不同水平,分为体质量正常组(正常组)31例:18.5 kg/m2≤BMI<24.0 kg/m2;超重组52例:24.0 kg/m2≤BMI<28.0 kg/m2;肥胖组36例:BMI≥28.0 kg/m2.分析BMI对ABPM参数间的影响,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超重组和肥胖组24 h收缩压(24 h SBP)、24 h舒张压(24 h DBP)、日间收缩压(dSBP)、日间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夜间舒张压(nDBP)、nSBP负荷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日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dDBPSD)、夜间收缩压变化标准差(nSBPSD)和夜间舒张压变化标准差(nDBPSD)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nSBPSD[(12.01±4.24) mm Hg(1 mm Hg=0.133 kPa) vs (10.99±4.02) mm Hg,P<0.05]、nDBPSD[(9.07±3.49) mm Hg vs (8.09±3.21) mm Hg,P<0.05]均明显高于超重组.BMI与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nSBP负荷和nDBP负荷为老年EH患者BM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EH患者BMI与ABPM参数之间有显著的关联.

  • 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及影响因素

    作者:秦爱梅;刘胜;叶平;周桂芳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及影响因素,以评价其监测老年CKD患者价值.方法 134例老年患者按病因分组,将CKD 2~5期非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CKD组(68例),其他疾病患者作为非CKD组(66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析CKD和其他危险因素对动态血压的影响.结果 与非CKD组患者比较,CKD组患者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和心血管病发生率增加.24 h ABPM显示,与非CKD组患者比较,CKD组患者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增加(P<0.01).合并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和贫血与CKD患者发生非杓型血压独立相关.结论 通过24 h ABPM可动态观察老年CKD患者血压特点,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频次及负荷对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作者:全美燕;华琦;任海荣

    目的 探讨频发室性期前收缩(PVC)患者的期前收缩频次及负荷与心脏结构及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PVC患者67例,根据期前收缩频次及负荷,采用四分位数间距法分为频次A组和负荷A组17例,频次B组和负荷B组17例,频次C组和负荷C组17例,频次D组和负荷D组16例;另选择无PVC患者20例为对照组.分析期前收缩频次及负荷与心功能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期前收缩频次C组、频次D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心肌重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IDD)、期前收缩负荷C组LVIDD、负荷D组LVIDD、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和收缩末容积、每搏心输出量明显升高(P<0.05,P<0.01),LVEF明显降低(P<0.05).期前收缩负荷与左心室心肌重量、LVIDD、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r=0.415、r=0.426、r=0.269,P<0.05,P<0.01);期前收缩频次与LVEF呈负相关(r=-0.432,P<0.01),与LVIDD呈正相关(r=0.390,P<0.01).结论 期前收缩频次与PVC心脏结构及左心室收缩功能显著相关,提示随着期前收缩频次增加其功能下降、左心室扩大;随着期前收缩负荷增大,左心室肥厚程度增加.

  • 老年人糖调节受损与心率震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陶秀芳;刘振东

    目的 探讨老年人糖调节受损与心率震荡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254例,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血糖管理指南,将受试者分为对照组127例、糖调节受损组(受损组)72例及新诊断糖尿病组(糖尿病组)55例.所有受试者均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受损组及糖尿病组震荡初始及24 h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升高,震荡斜率及RR间期标准差(SDNN)明显降低(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受损组震荡初始降低,震荡斜率及SDNN明显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空腹血糖水平与震荡初始及24 h室性期前收缩总数呈正相关(r=0.5347,r=0.3419,P<0.01),与震荡斜率及SDNN呈负相关(r=-0.4633、r=-0.3682,P<0.01).结论 空腹血糖水平与心率震荡相关,老年糖调节受损者已经存在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紊乱.

  •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动态血压的相关性

    作者:陈雪梅;董莉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 连续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老年科接受住院治疗的4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合并VCI作为VCI组,同时选取相同时间段就诊的仅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均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进行评分,并进行24 h动态血压及颈动脉超声测定.结果 VCI组合并斑块比例(97.8% vs 64.3%,P=0.000)、24 h收缩压[(137.95±14.86)mm Hgvs(130.61±14.84)mm Hg,1 mm Hg=0.133 kPa,P=0.010]、日间收缩压[(138.02±14.50)mm Hg vs(131.13±15.00)mmHg,P=0.020]、夜间收缩压[(137.31±17.52)mm Hg vs (129.45±17.58)mm Hg,P=0.03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增高是VCI的重要危险因素.

  • 老老年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

    作者:孙颖;路方红;刘振东;孙尚文;赵颖馨;金世宽;王舒健

    目的 探讨老老年人群动态血压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年龄≥80岁的老老年人238例,以血压≥160/95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标准,分为高血压组(134例)和对照组(104例),并进行臂-踝脉搏传导速度(baPWV)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用Pearson分析动态血压各参数与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组baPWV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偶测收缩压,24 h、昼间和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及舒张压负荷均高于对照组,夜间收缩压下降率、舒张压下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aPWV与偶测血压;24 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昼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脉压;收缩压负荷、舒张压负荷呈正相关(P<0.05,P<0.01),而与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呈负相关(P<0.01).结论 高血压是老老年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动脉僵硬度与动态血压、脉压、心率及血压负荷相关.

  • 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胡小亮;王梦洪;郑泽琪;彭景添

    目的 分析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为临床干预这类高血压患者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的老年人454例,根据门诊血压测量结果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持续高血压组156例、隐蔽性高血压组98例和理想血压组200例.比较3组血压变异性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持续高血压组、隐蔽性高血压组动态血压参数和血压变异性明显高于理想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高血压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明显高于隐蔽性高血压组,吸烟比例明显低于隐蔽性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隐蔽性高血压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压变异,这可能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靶器官损害的机制之一.

  •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监测与预后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琦;丁宏岩;韩翔;董强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动态血压的变化及血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地对发病48h内入院的53例脑梗死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持续10天,记录其他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在21天、3个月做近远期神经功能评分.结果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高血压常见,有自发下降的趋势.在入院4天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下降(8.8±7.9)mm Hg、(4.5±5.0)mm Hg(1 mm Hg=0.133 kPa,P<0.05),4~10天时血压下降趋势趋于平缓.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与远期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呈U型曲线关系,血压的适水平为收缩压140~160mm Hg,舒张压75~80 mm Hg.但在多因素分析中仅收缩压≥160 mm Hg与140~159.9 mm Hg比较是近期(P=0.024)和远期(P=0.046)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收缩压每升高10 mm Hg,近期和远期预后不良的危险性分别增加368.2%和137.2%.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压显著升高(收缩压≥160 mm Hg)提示预后不良.

966 条记录 9/49 页 « 12...6789101112...484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