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福建棘隙吸虫病发现及病原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程由注;林金祥;许国防;张耀娟;李友松;林陈鑫;陈宝健;方彦炎;郭忠福

    棘隙吸虫隶属棘口科棘隙属,由食鱼引起的寄生虫病,重度感染者可导致人畜死亡.1987~1988年,我们在龙海县动物体内发现一种棘隙吸虫,认为是尚未被描述过的新种,为进一步确证,通过生活史人工感染实验,结果发现该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铜锈环棱螺.1989年在龙海县开展调查,查出人群感染病例,同时收集感染者虫卵,重复进行了生活史实验研究,结果又相互印证.所获研究资料与近似种作鉴别比较和讨论分析,为确立新虫种的独立性提供科学依据.本新种经我国著名棘口吸虫学家汪溥钦教授鉴定,命名为福建棘隙吸虫,这一发现系国内外首次纪录,也是作者继发现日本棘隙吸虫病后,又发现可引起人类腹泻等疾病的棘隙吸虫一新种.鉴于棘隙吸虫寄主人体的危害,且鱼类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与水产商品广为流通,为食源性寄生虫提供了更多感染机会,因此本新种的发现及其系列研究,有重要科学意义与实用价值.这一发现,亦为以后开展的病原生物学、生态学、生活史、超微形态学、流行病学和病原诊断与药物治疗等研究以及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特别近年来分子生物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了寄生虫遗传变异分子分类学研究.在整体生物学研究基础上应用DNA(RAPD)分析技术,对我国尚存在争议病原虫种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 分子遗传学方法在日本血吸虫遗传变异及分子分类上的应用

    作者:刘伟;刘毅;朱兴全

    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等生态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使得来自不同宿主、不同生态环境的日本血吸虫虫株之间普遍存在遗传变异.研究日本血吸虫的遗传变异不仅是血吸虫病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如何防治日本血吸虫病也具有重要意义.蛋白质(酶)学等传统的方法为鉴定这种遗传变异曾起到了一定作用[1],但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基因变异情况.本文就近年来分子遗传学方法在日本血吸虫遗传变异及分子分类学上的应用作一概述.

  • 基于线粒体COI、NDI和12S rRNA基因序列的包虫病标本的分子分类学研究

    作者:李伟;高金亮;王洪波

    目的 克隆一例临床包虫病标本的线粒体基因COI、ND1和12SrRNA的基因序列,在基因水平上对包虫病病原体进行诊断,分析棘球绦虫线粒体基因序列差异.方法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棘球绦虫线粒体基因COI、NDI和12SrRNA的序列信息分别设计3对引物,扩增临床包虫病标本的COI、NDI和12S rRNA基因,并进行测序.对所克隆的目的基因序列进行BLAST分析并与GenBank中已收录的部分棘球绦虫的COI、NDI和12SrRNA基因序列进行对比分析,并制做系统发生树.结果 从包虫囊液DNA中成功克隆了长度分别为528 bp、1 001 bp和246 bp的基因片段,序列分析表明所克隆的基因片段为多房棘球绦虫的COI、NDI和12S rRNA基因.其中基因COI和NDI可以用于棘球绦虫的种间分类,而基因片段12S rRNA不能用于棘球绦虫的种间分类.结论 从基因水平上确诊了此例包虫病患者的病原体为多房棘球蚴.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