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吉兰-巴雷综合征肌电图的感觉分离现象

    作者:宋聪敏;王英;解旭东;齐良爽;王立娜

    目的 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肌电图的感觉分离现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肌电图存在感觉分离现象的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20例均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MCV、SCV)、F波检测.检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以及双侧尺神经、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及出现率.针极肌电图检测单侧外展拇短肌、肱二头肌、胫前肌和股四头肌.结果 20例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患者肌电图检查出现:双侧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在正常范围,19例双侧或单侧或单条正中神经、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或波幅减低,1例双正中、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未引出明显反应.结论 在临床表现典型的吉兰-巴雷患者肌电图出现了这种感觉分离现象更支持诊断.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Miller-Fisher综合征1例

    作者:肖俊杰;詹青;谢红妹;陈玉辉;姜嘟嘟

    Miller-Fisher综合征又称眼肌麻痹-共济失调-深反射消失综合征,是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亚型.其发病率仅为炎症性脱髓鞘疾病的0.8%,临床少见.本文对我院2005年9月诊治的Fisher综合征一例报告如下.

  • 不同神经营养或神经保护药物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对患者神经及肌力的影响

    作者:张锐

    目的 探讨不同神经营养或神经保护药物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GBS)对患者神经及肌力所造成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1-03-2015-03收治63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1).对照组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观察组应用Cerebrolysin,比较2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肌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T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与30 d后,观察组T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与30 d后,观察组肌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2/32)、3.2%(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营养或神经保护药物Cerebrolysin辅助治疗GBS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及肌力的提高,不良反应少,疗效满意,临床应用价值高.

  • 早期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下肢体感诱发电位特点分析

    作者:王盼;何颖;李玉琢

    目的:分析早期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特点,探讨下肢SEP在早期GB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12月就诊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并已确诊为GBS的40例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资料,结合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F波,评估下肢SEP在早期GBS诊断中的意义.结果:40例GBS患者中,SEP异常率为80%,F波异常率为90%,MCV异常率为58%,SCV异常率为33%,SNAP异常率为20%,CMAP异常率为30%,DML异常率为23%.F波及下肢SEP异常率远远高于SCV及MCV异常率.结论:下肢SEP在GBS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下肢SEP也可作为一项常规检查应用于早期GBS诊断中.

  • 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松龙治疗小儿吉兰-巴雷综合征呼吸肌麻痹的临床研究

    作者:姜振威;汪华;向明清;郭才华;胡婷婷;姜大景

    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松龙治疗小儿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呼吸肌麻痹的临床疗效,企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更有效的方法。方法:从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GBS呼吸肌麻痹患者中,选取64例患者,并签订知情协议书。按照是否具有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的经济能力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甲泼尼松龙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休斯(H ug hes )评分、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 P=0.010);在患者接受治疗后15 d ,试验组患者的 H ug hes评分是(2.69±1.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34±0.85)分(P=0.017),且在患者接受治疗后6个月时,实验组患者的H ug hes评分是(1.29±0.94)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87±0.76)分( P=0.028);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6%,而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2%( P=0.522),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使用甲泼尼松龙治疗小儿GBS呼吸肌麻痹相比,使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松龙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早期康复。

  • 湖北地区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电生理亚型特征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罗瑛;肖哲曼;初红;董红娟;关景霞;卢祖能

    目的:前瞻性研究湖北地区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电生理分型及其不同亚型的临床特征,并筛选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素,以指导早期干预.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连续入组、经临床确诊的71例GBS住院患者,登记人口学信息、临床表现和Hughes GBS残障评分(H-GBS-DS),根据电生理标准对患者进行亚型分类,并分析临床和电生理特征及其相关性.以H-GBS-DS是否≥3分为因变量,采用回归模型预测临床相关因素.结果:①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根病(AIDP)32例(45.1%,95%可信区间34%~58%),急性运动轴突性神经病(AMAN)9例(12.7%,6%~23%),急性运动感觉轴突性神经病(AMSAN)10例(14%,7%~25%),无反应1例(1.4%,0~8%),不明确19例(26.8%,15%~34%);②AIDP、AMAN、AMSAN三种主要亚型中,30岁以上起病者分别为38%、33%、90%(x2=9.256,P=0.008);病前呼吸道感染者分别为50%、22%、10%(x2=6.272,P=0.044);1周内病情达高峰者分别为63%、100%和40%(x2=7.892,P=0.011);③H-GBS-DS≥3分的优势比分别为:颅神经受累首发0.113(95%可信区间0.027~0.476,P=0.003);肢体受累首发9.614(2.496~37.024,P=0.001);伴自主神经功能障碍4.281(1.003~18.265,P=0.049).结论:AIDP是湖北地区主要的GBS亚型,其前驱事件以呼吸道感染为主;AIDP和AMAN以青少年为主,AMAN进展快;肢体受累首发、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者为致残较重的预测因素,由此应予以重视并提供额外的治疗.

  • 吉兰-巴雷综合征早期电生理变化特点分析

    作者:曹丹;张斯萌;沈雪莉;张红雷

    目的: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早期(1~7 d)的电生理改变特点,探讨其对GBS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69例GBS患者的电生理检测结果与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发病7 d之内和大于7 d的神经电生理变化特点.结果: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异常率为55%,发病7 d内为45%,发病7 d后为55%;F波异常率为77%,发病7 d内为52%,发病7 d后为48%,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为52%,发病7 d内及7 d后均为50%;运动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降低异常率为64%,发病7 d内为52%,发病7 d后为48%;上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异常同时伴有腓肠神经SNAP正常者占39%,发病7 d内占44%,发病7 d后为56%.结论:GBS患者早期(7 d之内)即可出现神经传导速度、F波、运动及感觉神经传导的改变,以F波更为明显,因此神经电生理检查在GBS中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 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电生理表现分析

    作者:陈红群;田淑芬;方旭明;黄娴

    目的:探讨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对6例复发性GBS患者分别在复发急性期、初发急性期、缓解期(急性发作治疗后半年或以上)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等神经电生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GBS患者复发期神经电生理异常率稍高于初发期,但二者除在感觉传导速度比较有差异外(P<0.05), 其余无统计学差异;而复发期、初发期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复发性GBS患者复发期神经电生理符合经典GBS特点,缓解期基本正常;但每次发作并非原有疾病简单的重复发作.

  • 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类型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作者:翟飞鹏;郭阳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神经电生理分型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与GBS神经电生理分型有关的临床预测因素.方法: 收集99例经临床确诊的GBS患者,将其分为三型:脱髓鞘型、轴索损害型和难以分型,应用Logistic模型分析GBS神经电生理分型相关的临床预测因素.结果:轴索损害型50例,占51%;脱髓鞘型患者39例,占39%;无法分型10例,占10 %.多因素分析显示:神经电生理分型为轴索型的,有上呼吸道前驱感染史者是没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的4.7倍,高峰期肢体肌力≤3级者是高峰期肢体肌力>3级者的6.2倍.结论:患者前驱感染史、球麻痹症状及呼吸肌麻痹等可能是区别GBS神经电生理不同亚型的相关临床特征.轴索损害型高峰期功能障碍较脱髓鞘型更重,而且是应该及早作好机械通气准备的预测因素.

  • 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与临床观察

    作者:尹凤琼;唐一平;朱榆红;熊静;韩剑虹

    目的:研究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42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针极肌电图(EMG)检测两次(入院时为第一次和1个月后为第二次),第一次共检测266条运动神经(四肢及面部),168条感觉神经,84次F波,141块肌肉(四肢及面部)的EMG,1个月后复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观察入院时和1个月后EMG检测结果与临床症状改变的关系.结果:首次检测上、下肢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期延长者占所检运动神经的71%,MCV不同程度减慢者占59%,运动神经波幅降低者占37%,SCV不同程度减慢者占所检感觉神经的54%,F波异常者占90%,EMG为神经原性损害者占所检肌肉的35%.第二次复查神经电生理完全恢复正常者占74%.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损害,其病理改变以脱髓鞘损伤为主,部分合并有轴索损伤,在病程早期神经电生理检测就可以有阳性发现,但后期其恢复滞后于临床症状的恢复,特别是合并有轴索损伤者.神经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A 波的特点、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

    作者:方佳;崔丽英

    电刺激神经干后可于该神经支配的肌肉上记录到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 ,CMAP)以及潜伏期长于CMAP的各种晚反应,包括F波、H反射及A波等。随着刺激部位和刺激强度的改变,这些晚反应的潜伏期可发生变化。F波是常见且临床应用多的晚反应,主要用于研究运动神经近端病变[1]。 H 反射也广泛应用于临床。A波包括两种,一种是轴索反射(motor axon reflex ,MAR),次强刺激时潜伏期和波形恒定,超强刺激时消失;另一种是超强刺激A波,在不同刺激强度均可出现,随着刺激强度增加,A波不消失;在常规F波检测时有时可记录到,较M AR更为常见,又称为间接双重放电(indirect double dis‐charge ,IDD )或周围神经晚波(peripheral late wave ,PLW)[2‐4]。A 波的定义和方法学尚不统一, A波的产生机制以及临床和电生理意义尚不十分明确。本文拟对A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伴脑干脑炎的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黄仕华;毛福群;夏雪林;周靖;马勋泰

    脑干脑炎是一组以眼肌麻痹、共济失调、意识障碍、腱反射亢进或病理反射阳性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少见,但近年来报道不断增多.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并不确切,因具有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症状,导致临床表现复杂,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特点,给诊断造成一定的困难,可能与其他疾病难以鉴别而误诊、漏诊.现将1例合并脑干脑炎的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 急性运动感觉轴索型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曾国华;包正军;张赵峰;曾晓玲;罗霄鹏

    1病例报告患者女性,70岁,以四肢麻木、乏力2d于2011年3月18日入院.患者12d前有腹泻数次,2d前出现四肢无力、麻木和刺痛,下肢为重,迅速进展,无呼吸困难,无发热.查体:神清,颅神经无异常,右上肢肌力4级,左上肢肌力3+级,肌张力减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