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肠胃反流的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凌坤

    目的:分析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反流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该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6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其中行改良B-Ⅱ术式者35例(改良B-Ⅱ术式组),行传统B-Ⅱ术式者28例(传统B-Ⅱ术式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传统B-Ⅱ术式组胃肠引流量为(313.6±25.7)mL;改良B-Ⅱ术式组胃肠引流量为(138.3±17.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剑突下灼热、胆汁性呕吐、重度胆汁反流、体质量减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手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Ⅱ术式与传统B-Ⅱ术式比较,引流量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优质护理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临床应用的意义

    作者:许琴;李显蓉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胃肠道手术患者临床治疗的影响,完善院内对胃肠外科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该院胃肠外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26例行急诊、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资料,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其中治疗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策,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两组患者治疗环境无差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和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6.19%,显效率14.29%,有效率3.17%,无效率6.35%,总有效率为93.65%;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术后创口感染2例,患者下床平均时间(2.71±0.83)d,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0.48%。对照组治愈率44.44%,显效率17.46%,有效率15.87%,无效率22.22%。总有效率为77.78%;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9例,术后创口感染13例,患者下床平均时间(7.31±1.44)d,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为79.37%。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下床平均时间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提升胃肠外科的整体护理质量,更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医护技能,使护理与治疗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患者的治疗质量和康复速度。

  • 胃肠吻合技术进展

    作者:谢超;禹正杨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胃肠吻合技术不断改进,特别是吻合器的出现,简化了手术过程,缩短了手术时间.本文分析了各种胃肠手工吻合、器械吻合的优缺点,综合介绍胃肠道吻合技术的发展历程,以探讨其进展及应用趋势.

  • 胃肠外科中实施快速康复外科处理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雨;程艳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处理在胃肠外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择期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FTS组和对照组,各60例。FTS组将快速康复措施应用于胃肠道手术患者围术期各环节中;对照组按围术期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TS组患者在术后主观感觉、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饮食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TS的应用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并减少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

  • 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作者:周婷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该院胃肠外科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肠外科中对手术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效果理想,不仅可缩短患者康复时间,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姜原;王静

    目的 探究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常规组和循证组,每组42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循证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循证组患者拔管意外事件发生率[2.4%(1/42)]明显低于常规组[16.7%(7/42)],疼痛[(2.10±0.19)分]、恐惧[(2.20±0.55)分]、不安情绪[(1.58±0.51)分]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分别为(3.31±0.69)、(3.37±0.52)、(2.92±0.47)分],护理总满意度[97.6%(41/42)]明显高于常规组[78.6%(33/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不仅可降低拔管意外事件发生率,还可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盐酸右美托咪啶在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拔管期的应用

    作者:吴伟强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啶在全身麻醉腹部手术后拔管期间对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盐酸右美托咪啶(A)组和0.9%氯化钠溶液(B)组,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药,记录全麻诱导前、注射药物前、拔除气管导管时,以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和1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与注射药物前相比,A组MAP、HR及SpO2较平稳,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拔除气管导管时及拔除气管导管后5、10 min时的MAP、HR均较注射药物前以及A组同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A、B两组的苏醒时间及Sp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拔管期,可有效维持呼吸、循环稳定,不影响患者的苏醒.

  • 十二指肠脂肪瘤1例报告

    作者:戴高乐;胡康;李铸

    胃肠道脂肪瘤是胃肠道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肿瘤,生长速度缓慢,多为单发,常见于结肠,发生在十二指肠较少见,目前国内对十二指肠脂肪瘤的报道较少.2011年6月收治1例十二指肠脂肪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 小承气汤药膜敷脐治疗胃肠病术后30例

    作者:杨占祥;张文革

    目的:观察中药药膜敷脐在胃肠术后功能恢复方面的作用.方法: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小承气汤(大黄、枳实、厚朴)药膜敷脐,每8h换1次.结果:治疗组肠鸣音和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结论:胃肠道术后,加用小承气汤药膜敷脐能够促进胃肠道蠕动,促使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 消炎疏肝散对肝脏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效果分析

    作者:房芳;王松;付丽萍

    目的:分析自拟消炎疏肝散于肝脏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方法:选取62例择期肝脏手术患者,以随机法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术后切口消毒、抗感染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于围术期给予自拟消炎疏肝散治疗,术后观察30 d,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24 h时切口疼痛程度、早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自主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SSI发生率为6.45%,对照组SSI发生率为25.81%,治疗组SS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SI感染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治疗组疼痛程度、早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自主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消炎疏肝散能够有效降低肝脏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恢复时间.

  • 胃肠道间质瘤20例诊治分析

    作者:张福文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2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0例均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100%.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外科手术和分子靶向治疗是胃肠道间质瘤的主治疗手段.

  • 手术治疗吞食消化道异物52例临床研究

    作者:祁亚斌;李武良;党嘉;刘治军;金雷;雷凯;高校奇

    目的:探讨吞食消化道异物后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吞食消化道异物实施手术治疗52例的临床资料.异物位置在食管胃1例,胃20例,十二指肠10例,胃十二指肠3例,空回肠11例,结肠4例,胃肠外3例.其中合并穿孔12例.手术方式包括胃肠切开异物取出术,胃肠穿孔修补术,肠段切除吻合术,十二指肠减压引流,乙状结肠切除加造瘘术等.其中开腹手术41例,腹腔镜手术11例.结果:52例患者取出各种异物共209个,异物取净率100%,治愈率100%.住院时间1~28 d,平均住院时间7 d.术后并发症9例.结论:吞食异物应结合术前的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探查结果,根据滞留部位不同,有无合并穿孔等并发症,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

  • 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胃电参数的影响

    作者:孙年丰

    目的: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胃电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患者根据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30例患者进行Billroth Ⅰ式治疗,B组30例患者进行Roux-e-Y 式治疗,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手术前后的餐前及餐后胃电参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B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术后餐前及餐后胃电参数也好于A组(P<0.05),两组术后评估结果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oux-e-Y 式在胃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相对更好,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胃电参数的改善有积极作用.

  • 不同胃管处理方式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胃肠恢复的影响

    作者:于勇

    目的:探讨不同胃管处理方式对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和胃肠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胃肠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四组,一组不留置胃管,二组留置胃管且在患者全麻气管导管拔出前5 min拔出,三组留置胃管且在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6 h拔出,四组留置胃管且在患者麻醉完全清醒后12 h拔出.对四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不同时间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胰高血糖素(GLU)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一组的咽部不适发生人数为1例,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他如肺感染、恶心、呕吐等不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从一组到四组不断升高,一组的排便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气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 d的VIP、M TL、GL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随拔管时间的延长,VIP水平不断上升,术后3 d、7 d随拔管时间的延长GLU水平不断上升,一组低,术后3 d、7 dMTL水平随拔管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一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留置胃管的胃肠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因此手术操作时,应尽量缩短留置胃管的滞留时间,以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机体恢复的影响

    作者:王晓燕;王永军;李腊梅;高亚梅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机体恢复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机体恢复速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前清蛋白、住院时间、排便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营养费用低于对照组,发生腹胀腹泻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呕吐及肝肾功能受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胃底贲门癌患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且治疗期间的并发症较少,有利于预后.

  • 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探讨

    作者:吴为民;李杰;武梦华

    目的:分析腹部恶性肿瘤患者、非恶性肿瘤患者术前D-二聚体(DD)水平及与下肢深静脉血栓(DV T)形成的关系,探讨检测DD术前筛查DV T 的价值.方法:腹部恶性肿瘤患者204例,普通腹部手术患者314例,均为非急诊手术,术前24 h采集患者肘部静脉血5 ml凝固法检测DD含量,术后采用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DV T 发生情况.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发生DV T 24例,发生率11.76%(24/204),高于对非恶性肿瘤患者的3.50%(11/314)(P<0.05);恶性肿瘤患者术前DD水平(1003.7 ± 365.7)ng/ml,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的(437.7 ± 105.6)ng/ml(P<0.05).恶性肿瘤有DV T、无DV T 的DD水平均高于非恶性肿瘤患者(P<0.05);恶性肿瘤患者DD水平预测下肢DV T 截断值1874 ng/ml,ROC=0.776,非恶性肿瘤患者截断值856 ng/ml,ROC=0.875,恶性肿瘤ROC低于非恶性肿瘤者(P<0.05);恶性肿瘤患者DD水平>1874 ng/ml,年龄>60岁、晚期、腹水比例高于≤1874 ng/ml者(P<0.05).结论: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无论是否有下肢DV T,DD水平均较高,DD对DV T 的敏感性不如非恶性肿瘤患者,这可能与恶性肿瘤DD水平影响因素较多有关,针对腹部恶性肿瘤患者不仅需要考虑截断值,还需综合考虑肿瘤分期等影响因素.

  • 腹腔镜在腹部多脏器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蒋宏;陈双江;赵云飞;王伟;成勇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对外科疾病合并妇科良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外科疾病(胆囊结石、阑尾炎、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结肠癌)合并妇科疾病(子宫以及附件良性病变)的患者,选择腹腔镜联合手术.术中先行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脾切除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随后行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剥除术、附件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30~216 min,术中出血5~130ml;术后住院4~8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6~45h.6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多脏器腹腔镜联合手术不仅能节约医疗资源,减少患者的多次损伤,而且安全可行.充分体现了微创外科的优越性,恰当的选择患者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腹部手术后并发肠瘘36例治疗体会

    作者:赵宇;申连东;王敏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36例腹部手术后肠瘘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早期选择性手术,B超定位局麻下穿刺置管;敝开原切口,破口处置腹腔冲洗管和吸流管,进行持续腹腔冲洗引流,同时营养支持,配合应用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结果:高位瘘6例,3例早期手术治愈,低位瘘30例,5例手术,25例保守治疗治愈.结论:根据肠瘘的部位、患者的体质采用不同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 腹部手术后疲劳综合征159例治疗体会

    作者:于泳;谢燕华;王家林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159例腹部手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105例在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以参麦注射液(A组)、生脉注射液(B组)静脉滴注,疗程为10d,对照组(C组)54例仅给予术后常规液体治疗.结果:术后A组、B组肛门排气时间、伤口拆线时间、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术后A组、B组有效率高于C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治疗腹部手术后疲劳综合征安全有效.

  • 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23例诊治体会

    作者:王伟民;曾文;王湛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在术后4~11d,全部经非手术治疗在术后11~34d恢复.结论: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原因是多方面的,消化道造影争胃镜检查是诊断的主要手段,均可经非手术疗法治愈.医患双方的耐心和信心对治疗起相当作用.

294 条记录 14/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