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粘连性肠梗阻92例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岑延增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对 1995年 1月至 2003年 12月我科手术治疗的 92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急诊剖腹探查 32例; 41例经 24~ 48 h保守治疗症状加重而手术; 19例经 4~ 7 d保守治疗,症状暂时缓解后又再加重而手术.治愈 85例,占 92.4%,好转 7例.结论:粘连性完全性肠梗阻掌握手术时机十分重要,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改善绞窄性肠梗阻预后、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

  • 腹部手术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林海钦;郑惠鹏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行腹部手术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治疗组于术前1 d和术后第1~5天,每天给予20万U乌司他丁静脉注射,每天3次;对照组不应用乌司他丁,予以等量5%葡萄糖液注射.均于术前1 d(T1)、手术开始1 h(T2)、术后1 d(T3)和术后3 d(T4)监测两组患者的体温、脉搏、白细胞、尿量、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体温、脉搏、白细胞、白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的尿量明显增多,且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明显减轻行胃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保护肾功能,减轻腹部手术对机体的侵袭.

  • 小剂量曲马多预防老年病人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兆林;许天华;杨志松

    目的:观察小剂量曲马多对老年人拔管期心血管反应的作用.方法:40例腹部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曲马多组(n=20)和对照组(n=20).以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和丙泊酚顺序麻醉诱导,插管后吸入异氟醚,静脉泵入丙泊酚,间断追加维库溴铵维持麻醉.曲马多组关腹膜时静注曲马多0.7 mg/kg.静注曲马多时、关闭异氟醚时、拔管时及拔管后1~15 min内每5 min记录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心率.在拔管后15 min分别做动脉血气分析.记录苏醒时间(从关闭异氟醚到拔管的时间)及观察有无嗜睡和呼吸抑制.结果:对照组拔管时及拔管后10 min内血压、心率均明显高于拔管前(P<0.01).曲马多组拔管时及拔管后血压、心率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病人苏醒时间、血气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都没有观察到嗜睡及呼吸抑制.结论:在拔管前使用小剂量曲马多能较好地抑制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 腹部术后胃瘫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作者:张洁;王守军;李德春;李瑞红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患者有效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1)对15例施行肠内营养的胃瘫患者给予患者及家属积极、主动、耐心、持续的心理支持;鼻肠管的前端要放置在屈氏韧带后30 cm以远;肠内营养液的配置要在低脂、低盐原则下兼顾营养素均衡:营养液的输注要持续、均匀、低流量,同时要重视咽部不适的评估及护理干预,减轻长期置胃管的不舒适感,增进遵医行为.(2)将上述胃瘫患者施行肠内营养前后的营养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施行肠内营养支持前后各营养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即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在疾病恢复全过程中情绪稳定,并发症少.结论:恰当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了肠内营养的有效实施.

  • 快速康复外科应用于胃肠手术的安全性评估及个体化原则

    作者:程黎阳;谢正勇;戴观荣;赵为国;康慧鑫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应用于胃肠手术的安全性及个体化原则.方法:将采用FTS方法进行围手术期处置的180例择期胃肠手术患者(FTS组)与采用标准方法处理的110例患者(传统组)进行非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其一般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消化道瘘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FTS组的总体并发症及一般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 < 0.05);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虽差异无显著性(P > 0.05),但FTS组的消化道瘘发生率较传统组有增高趋势(2.2% vs 0.9%,P > 0.05).结论:FTS可显著降低胃肠手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如应用不当可能增加消化道瘘的发生率,因此,FTS的临床应用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治疗体会

    作者:明新周;明新求

    目的 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对我院近6年收治的3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5例,均行非手术治疗,20例择期手术,均治愈.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4例,3例先行非手术治疗,胰腺炎症状好转后延期手术治疗,1例急诊手术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治愈.结论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可先行非手术治疗,待胰腺炎好转后再手术解决胆道疾病,可明显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 大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导致肠道改变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心焕;许兆祥

    目的 探讨大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导致肠道改变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把4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随机分为EN组23例和肠外营养(PN组)17例.结果 观察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7天尿中乳果糖(L)与甘露醇(M)的比值(L/M)、内毒素、免疫球蛋白A(IgA)指标变化,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比PN组明显缩短;术后第7天,两组尿中L/M、血浆内毒素均较术前增高,但PN组L/M、血浆内毒素均较EN组增高明显(P<0.01或P<0.05);两组IgA较术前均有所下降,但EN组下降幅度小于PN组(P<0.01).结论 大手术后早期EN可明显加速术后的恢复及减少各种并发症.

  • 细菌性肝脓肿93例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利仕文;徐旭;方富义

    细菌性肝脓肿是由化脓性细菌侵入肝脏形成肝内化脓性感染灶,是外科常见疾病,是绝大多数需要外科处理的严重疾病.通过分析我院近10年93例肝脓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作一总结报告如下.

  • 食管穿孔27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耀联;韩佳

    目的 探讨食管穿孔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 对27例食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中治愈23例(占85.19%),其中2例一期修补术后发生再瘘,经积极保守治疗痊愈,死亡4例(14.81%).结论 感染性休克是食管穿孔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早期诊断、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式.

  • 13例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孔诊治体会

    作者:黄海魂

    在临床工作中,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常见,但后壁溃疡穿孔罕见,可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术前能明确诊断甚少.笔者诊治13例十二指肠后壁溃疡穿孔,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 5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再手术治疗

    作者:覃小雄;岑国浩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及再手术治疗问题.方法 对5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首次手术时Dukes B期19例,C期33例;Miles术17例,Dixon术35例.黏液腺癌15例,低分化腺癌17例,腺癌20例.肿瘤距远切缘<3cm者21例,>3cm者31例.25例再次行根治术中位生存期为31个月,16例行姑息性切除中位生存期13个月,11例未能切除者3个月内死亡.再手术5年生存率为26.92%.结论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与肿瘤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术式选择、术前术中"无瘤术"实施密切相关.直肠癌局部复发应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直肠癌全系膜切除92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许森;赵枫;李子明;黄海舸

    目的 探讨全系膜切除术(TMS)的应用前景和价值.方法 将92例行TMS直肠癌病人与73例行非TME手术的直肠癌病人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术中出血量、术后复发率、患者生存率、吻合口瘘、术中副损伤等方面对TME和非TME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TME组在手术后复发率、1年及3年的生存率、性功能及泌尿功能障碍等方面明显优于非TME组(P<0.01或0.05),而在吻合口瘘、肛门功能障碍方面,TME组略高于非TME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TME与传统直肠癌手术比较,能够减少直肠癌手术的某些并发症,是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

  • 31例T4期胃癌行脏器联合切除术回顾性分析

    作者:黄许森;赵枫;黄海舸

    目的 总结联合脏器切除术治疗T4期胃癌的经验.方法 对行联合脏器切除的31例T4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联合胰腺11例次,横结肠9例次,肝脏5例次,脾4例次,胆囊1例次,膈肌1例次;淋巴结有转移24例(77.42%).根治组18例中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1.11%、33.33%、22.22%;姑息组13例中分别为30.77%、7.67%、0.结论 根治性联合脏器切除术可提高T4期胃癌病人的生存率.

  •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中等效剂量与镇痛效应的比较观察

    作者:曾斌其;黄维军;岑光旅;黄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输注全身麻醉用于胃大部分切除术的麻醉效应.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的胃大部分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成R、F两组(n=30).两组均用咪唑安定0.1mg/kg、异丙酚2mg/kg、维库溴铵0.15mg/kg,R组再联用瑞芬太尼2.5μg/kg;F组再联用芬太尼3μg/kg作麻醉诱导.麻醉维持 R组为异丙酚80μg/kg·min-1、瑞芬太尼0.08μg/kg*min-1;F组为异丙酚80μg/kg*min-1、芬太尼0.08μg/kg*min-1静脉输注.观察两组病人的术前基础血压、诱导插管后5、15、25min的血压、心率的变化和病人流泪等项目来判断麻醉的深度,麻醉变浅时加快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的输注速度.结果诱导时两组间观察项目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维持中诱导插管后25min时段R组SBP、HR明显高于F组(P<0.01),加快瑞芬太尼用量到0.25μg/kg*min-1时方与F组无差别.结论在与异丙酚复合全麻时,诱导时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的等效剂量与镇痛效价相符,但在麻醉维持中瑞芬太尼的用量需大于芬太尼.

  • 三种不同护理方法对老年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比较

    作者:黄艳青;凌玉芳;黄秋环;黄梅雪

    目的 探讨更适合老年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年龄>60岁且行胃肠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组)、B组(早期康复组)、C组(口香糖咀嚼组)三组,每组20例.A组接受常规胃肠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B组在A组基础上加早期胃肠功能恢复锻炼,包括床上活动、腹部按摩、缩肛运动等;C组在A组基础上,于术后8~12h开始咀嚼口香糖,每天3次,每次2片,咀嚼时间为15~20min.分别比较三组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口干、口臭、恶心、腹胀等不适症状发生情况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B、C组较A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不适反应C组较A、B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住院天数比较,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咀嚼口香糖可促进术后胃肠蠕动,预防腹胀,消除口干、口臭等不适症状,因方法简单、安全无痛苦,更适合老年胃肠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 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46例诊治分析

    作者:莫小军

    目的 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4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溃疡穿孔11例(均为近胃小弯侧穿孔),十二指肠球部穿孔35例(前壁30例,侧壁5例),33例行穿孔修补术,13例行胃大部切除结肠前胃空肠吻合术.结论 手术仍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有效治疗方法 .

  • 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血糖和电解质的影响

    作者:金菊英;彭丽桦;律峰;闵苏

    目的 探讨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对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血气、血糖和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2~5月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输注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患者30例为A组,输注乳酸林格注射液患者30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T5~T9时点碱剩余(BE)均明显降低,血乳酸浓度明显升高,且B组的变化幅度大于A组(P<0.05),两组患者在输液后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比积(Hct)均明显降低(P<0.05),B组患者输液后Mg2+浓度降低(P<0.05).结论 对于胃肠道手术患者,术中输注醋酸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更有利于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

  •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miR-141-3p及其靶基因的表达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作者:张同;施承民;徐玉;舒若;曾玉剑;孙亮;田衍;肖博凯;李庆;王昆华;罗华友

    目的 探讨miR-141-3p及其靶基因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结直肠癌患(试验组)者手术前后的血浆和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浆各150例,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血浆中miR-141-3p、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转化生长因子Ⅱ型受体(TGF-β2)和p53的表达水平,统计分析其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和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手术前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血浆中miR-141-3p和p53的表达显著上升(P<0.01),而PTEN和TGF-β2的表达则显著下降(P<0.01).手术后,试验组血浆中miR-141-3p和p53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而PTEN和TGF-β2的表达则显著上调(P<0.05).miR-141-3p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肿瘤分化和浸润程度、TNM分期及转移等有显著相关性(P<0.05).miR-141-3p高表达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较高、生存率也较差(P<0.05).结论 血浆miR-141-3p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和治疗预后中有潜在应用价值.

  • 腹部胃肠手术患者营养支持研究

    作者:李雪萍

    目的 探讨腹部胃肠手术后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81例胃肠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术后营养支持组(营养组)患者157例,含胃肠内营养患者45例和静脉营养患者112例;对照组为术后未用营养支持的胃肠手术患者124例.比较两组患者体质量变化、血浆总蛋白含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营养组患者术后精神状态评分[(3.3±0.5)分]显著优于对照组[(2.6±0.4)分],自由下床时间[(6.1±1.4)d]早于对照组[(12.6±2.1)d],体质量下降程度[(5.6±1.2)kg]显著小于对照组[(10.5±2.1)kg],术后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5.6±1.3)、(19.8±1.5)d].营养组患者血清总蛋白[(69.6±5.1) g/L]及清蛋白[(42.3±3.2)g/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8.3±5.5)、(35.4±3.1)g/L].营养组伤口裂开发生比例、肠瘘发生率、伤口感染及肺部感染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营养组胃肠内营养和静脉营养比较无显著区别.结论 胃肠手术后进行营养支持有助于患者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使用吻合器行消化道重建术的并发症及预防

    作者:林虎;刘超;胡军;王开国;高扬;李奇功

    目的:结合该院实际情况,分析吻合器在消化道重建中所导致的并发症,从而更有效地进行预防。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实施消化道重建术并使用吻合器的8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70例无特殊不适及并发症发生,但有3例出现吻合口狭窄,2例出现吻合口瘘,3例出现吻合口出血,2例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正确使用吻合器,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但不合理或不恰当的使用,反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利于患者康复。

294 条记录 13/15 页 « 12...78910111213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